逐鼎 第746章 西域11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6-03

听聞趙詢讓其關注高昌國往西的烏孫國,司徒亮當下應聲道︰「臣下明白,主上是擔心這烏孫國會出兵?」

趙詢微微的點了點頭,「不能不防啊,從我們在烏孫國的商人那里探知,這烏孫國似乎對我們出兵高昌國,有一些看法。」

「我們與烏孫國並無仇怨,而他們也不是我們現在的目標,按理來說,他們不該在我們獲得如此大的勝利之際,還對我們動什麼主意才是。」司徒亮疑惑道。

趙詢凝聲道︰「高昌國在烏孫國西面,高昌國現在被滅,那麼,我們就要與烏孫國對上。烏孫國當然不希望在自己身側,有一只猛虎存在。而我們,距離後方太遠,這里又沒有徹底平穩下來,對上烏孫國,對我們不利。要是陷入僵持戰,高昌國和龜茲國再鬧出點什麼來,那可就危險了。就算要與烏孫國對上,也必須先擺平這西域東部區域才行。」

高昌國王都陷落,在新王的王命之下,高昌國各地城池都開始接受新王命令。當然,再者期間,也免不了一些血腥之事。趙軍按部就班的展開行動,各地的居民,都被聚集在預定的位置,開始修築城池。同時,他們還不斷的在即將新建的新城周圍,開始植樹造林。

對于植樹造林這種事情,很多人並不理解,但是,對于趙詢而言,他很清楚樹木對西域之地的重要性。故而,這在各地植樹造林的事情,被趙軍強制執行,成為西域各地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也是地方官府的考核指標。

所有的地方,都是讓高昌國官員出面,但其背後,皆是有趙軍在全權負責。也是因為此,高昌國居民才能接受趙軍的指令。隨著高昌國南部的諸部平復,趙詢等人漸漸放下心來。高昌國南部則與焉耆國想接,兩者相連,對于趙軍掌控這里,極為有利。

「高昌國南部已平,北部也在我們掌控之中,現在,就剩下西面了。」張元靜在新編的地圖上將一個個被拿下的地點標出。

趙詢看了看與涼州練成一片的偌大紅色區域,沉聲道︰「如此,也可以讓

但還未等趙詢等人準備讓龜茲**隊撤離高昌國西部地域,趙詢等人就接到了不好的消息。龜茲**隊被突襲了,而突襲龜茲**隊的人不是其他,就是西面的烏孫人。

「主公,消息已經確認,龜茲**隊駐扎在高昌國西部大鎮細沙城之中,現如今,細沙城已經被烏孫**隊攻破,集結在細沙城又毫無準備的龜茲**隊死傷慘重,折損幾近兩萬,其中有小半數被俘……現如今,烏孫**隊以此地據守,似乎後有援兵。」司徒亮一臉凝重的說著情報。早先,他並未在意,趙詢卻早有提醒。然還未等他有所準備,事情已經發生。

趙詢臉色不變,徐徐道︰「那烏孫**隊有多少人?可曾查察清楚?殘存的龜茲**隊,現在又在何地?」

司徒亮道︰「據我們安排在龜茲**中的人回報,此次突襲的烏孫人軍隊有一萬五千余,現如今,龜茲國的潰軍,已經撤至西面的瑯城,李塵風將軍也派了五千騎兵趕去援助。想來,此刻已經穩住這些潰軍了。」

趙詢俯身在地圖上查看,瑯城位于細沙城東部七八十里之外,也是一個不小的城鎮。瑯城以東,現如今大都被趙軍掌控。

「可惡,我們剛剛以少對多突襲了烏口城,戰敗了高昌國的反擊大軍。沒想打,轉眼間就被烏孫人以同樣的辦法給了我們一記。」趙詢恨聲道,「瑯城可不比細沙城,細沙城可是正真的城池,雖然與我趙地大城不敢比,但是,據城而守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然瑯城卻只是一個鎮子,無高大城牆。如此,整個王都至細沙城一帶,數百里之地,都有可能被烏孫人大軍攻擊。這對于我們現在正急于穩固高昌國局勢來說,極為不利。」

張元靜看了看地圖,道︰「現如今,為了以防萬一,我們要在瑯城之後,從北到南的這五個城鎮駐兵防守。現如今我們手中恰好有不少高昌國降卒,本來如何安排他們還是一個問題,如今,外敵入侵,何不將他們安置在前線之地?」

趙詢沿著瑯城後方從北向南劃出一條斜線,沉聲道︰「立刻安排,這烏孫人既然動了,定然不可能簡簡單單的就為了擊敗高昌國西部的龜茲**隊。」

「雖然據我們的情報所知,這高昌國在我軍西進高昌國之時,也向烏孫人求援過,但沒有好處的事情,這烏孫人絕對是不會干的。本王擔心,高昌國前任國王高雅,曾經向烏孫國許諾過什麼,如此,就會將烏孫國給牽扯進來,與我們敵對。」

司徒亮看著趙詢在地圖上劃出的斜線,往西,則是高昌國五分之一的地域,這里,都是高昌國西部地區,也曾經被龜茲國佔據了大半的地域。臉色凝重的說道,「主上之意,是擔心這高昌國前任國王高雅將這西部之地讓與烏孫國?」

趙詢微微點頭,道︰「在我軍向西開始,這高昌國王高雅就應該很清楚高昌國與我大趙之間的實力對比。昔日有突厥人為他撐腰,他才敢與我們對上一戰,那還是因為他以為我們和昔日涼州軍一般。」

「在我們以最短的時間拿下拿下焉耆國之後,這高雅就更明白雙方的實力對比才是。否則,他也不會一面與我們交好,一面在南部與焉耆國交界之地布下重兵防守。沒有突厥人支持,我軍殺至,他與烏孫人勾結,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

張元靜點頭道︰「據我們從王城之中的俘虜口中得知,在烏口城失陷,王都親衛軍出戰大敗之後,高昌國王都在已經無兵可守,無險可守的情況下,高雅還是下令堅守待援。想來,他口中所說的援兵,應該就是西面的烏孫人。就是高雅與烏孫人之間的交易,我們並不清楚。早知道,當初就該將高雅留下一條性命。」

趙詢搖頭道︰「我們要讓高雅死于戰亂,死于自己的亂兵之中,能以合理的布局讓高雅死掉,已經很困難了。要是讓高雅消失,後果更難以預料。這高雅可不是焉耆國那蠢蛋可比,此人圓滑、很辣、狡詐。想想看,能背靠突厥人卻沒有被吞掉一絲土地,反而愈發強大,此人豈是善善之輩?一個不好,反而會留下遺患。」

「至于原本駐扎在高昌國南部的高昌**隊,雖然他們遵從新王王命,被我們收編,但是,為了能更快的穩定這里,不在短時間內產生問題。這高昌國的士卒,還是有高昌國將校統帥,並未完全的打散重編。在原計劃之中,這都是接下來的任務。現在,只能將他們拆散,安排在瑯城以及其後的五座城鎮之中。將之一分為六,倒也不懼之。」

「立刻將烏孫國出兵入侵高昌國西部,殺戮高昌國子民的事情散播出去,要讓高昌國上上下下都知曉。另外,將昔日龜茲國在高昌國西部干的事情,也全部加在烏孫人頭上。本王還希望龜茲**隊和我們一起,駐守高昌國西部之地呢。」

張元靜沉聲道︰「主上放心,臣下一定妥善安排。各地的屯兵都有條不紊的抵達,各地的百姓,也在打散合編,分別遷入指定之地。地方的守備軍,我們準備從普通青壯之中選取,與焉耆國一樣。」

「這烏孫國入侵,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也算是有一點好處的。最起碼,將高昌國百姓對我們的仇視,轉移向烏孫人身上。這對于我們治理地方,也是極為有利的。」

趙詢點頭道︰「你說的沒錯,這也是為什麼本王讓你們將龜茲國在西部地區燒殺劫掠的行為賴在烏孫人頭上的緣故了。不管這烏孫人此次來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與高昌國彼此相連,要說沒有一點敵對之意才怪。現如今我大趙軍隊已經拿下這里,而我們趙軍的政策,不僅比其他國家攻佔這里要好,甚至比昔日本國的政策還好。此時此刻,外敵入侵,他們應該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司徒亮也笑道︰「不僅如此,此次雖然被烏孫人突襲,但我趙軍並未收到損失,損失的反而是龜茲**隊。如此,也算是完成了削弱龜茲**隊的目標。」

「此外,臣下還建議,以此事為理由,讓龜茲國王與現在的高昌**隊聯手抗敵。一個被烏孫國大軍突襲,一個被烏孫國大軍入侵。昔日敵手,現在盟友,也不是不可能。我想,在我趙軍的協調之下,他們定然能合作。只不過,最後的目標則是要讓這龜茲**隊,高昌國各個殘部,都將逐步消耗在與烏孫國大戰之中。」

趙詢沉吟了片刻,沉聲道︰「你之所言,也是一個化不利為有利的方法。不過,要讓龜茲軍隊和高昌**隊配合,難度不小。龜茲國入侵,在西部所為,只怕會讓高昌**很難與龜茲**隊和平相處。一處有問題,全局都跟著出問題。我們原本的計劃,則是讓高昌國和龜茲國之間產生真正的敵對之意,好方便我們對這北方諸國的統轄。」

趙詢嘆了口氣,有些煩躁的接著說道,「沒想打,原本在計劃之外的烏孫國,卻偏偏插手其中,讓我們的計劃不得不進行偏移。這樣吧,讓涼州境內的守備軍再抽調一匹進駐高昌國,讓鎮兵插入高昌國和龜茲**隊之中,三方聯合抗敵。當然,我們則需要提供聯絡和軍師之責。」

「另外,以高昌國王的身份,詢問烏孫國至此的原因。同時,以我趙軍的身份,向烏孫國發出責問,為何對我軍進行攻擊。在龜茲**中,可是有我趙軍將士存在。先弄清楚這烏孫國的此次的目的,再做相應準備。」

果然如同趙詢預料的那般,這烏孫國果真是得到了高昌國前任國王高雅的應諾,將高昌國西部割讓與烏孫國,要求就是烏孫國出兵高昌國,擊退趙軍和龜茲**隊。只不過,烏孫人沒有想到趙軍行動如此迅速。他們原打算讓高昌國和趙軍互相消耗的策略沒能實現。

烏孫國不願意見到手的肥肉就著辦飛走了,故而,他們直接突襲龜茲**隊,佔據高昌國西部十三城。

「主上,烏孫國已經進駐西部諸城合計八萬將士,而且,還有增兵的趨勢。不過,他們的將士沒有我們的戰力強,兵甲器具也沒有我們的齊備和犀利罷了。」司徒亮一臉凝重的對著已經趕至高昌國王都的趙詢稟報著西部的詳細情況。

「那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瑯城和其後五城呢?是否已經安排妥當?」趙詢沉聲詢問到。現在的情況,要比一開始的復雜。八萬烏孫**隊,已經超出了趙詢的預料。一個不好,就會讓西域北方已經被趙軍佔據的地域,頓時大亂的。

司徒亮自然知道趙詢擔心什麼,連聲道︰「主公放心,我們都已經安排好了,在高昌國新王和官員的配合之下,高昌**隊和龜茲**隊在趙軍為潤滑劑的情況下,已經聯合防守。六座城池,都布有重兵。」

司徒亮頓了頓,又道︰「此外,這些高昌國將士,尤其是軍官的家眷,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要是他們膽敢有任何異動,定會讓他們痛不欲生。」

雖然司徒亮的這種手段有些不道義,但對于趙詢來說,只要不是針對自己人,不管何種手段,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烏孫國沒有繼續向東,但其咄咄逼人之架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強烈。當然,烏孫國上下,同樣懼怕趙軍。雖然趙軍在西域的鎮兵也不過**萬左右,而他烏孫國卻能全力抽調出十數萬將士。但是,他烏孫國卻沒有趙軍那般,能在半年之內,連滅十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兵將之降服。算上龜茲國,趙軍麾下佔據的西域之地,已經比烏孫國要大上許多了,烏孫國不能不擔心這個強大的軍事團體。

而趙軍也沒有反擊,卻將龜茲國、焉耆國和高昌國連在一起。在高昌國西部,高昌國和高昌國兩軍連在一起,在趙軍的統轄之下,慢慢合作起來。在烏孫國佔據的細沙城東面,以瑯城為前鋒,其後形成不規則豎線模樣的五座城池為側翼,據城而守,合計擁兵六萬之多。

其中高昌國兩萬五千余人,龜茲國一萬七千余人,而趙軍,只有兩萬騎兵。但是,不管是高昌國將士還是龜茲國將士,皆不敢小看趙軍騎兵。他們都很清楚,要是自己對上這趙軍騎兵,至少需要兩倍兵力才能與之抗衡。

這兩國士卒,不僅懼怕趙軍,更羨慕趙軍。對于將士而言,他們最看中的就是五千、鎧甲和戰馬,而趙軍將士,無一不在他們之上。此外,待遇更是好的沒話說。

也就這樣,趙軍士卒慢慢與兩國將士交流,慢慢同化。雖然現在不能對龜茲國將士做出什麼,但是,對于高昌國將士,趙軍則是需要將之融入自己之內。這些將士可都是高昌國人,心在高昌國慢慢要被趙軍吞並,要淡化高昌國在百姓心在的影響。這士卒當然也是重中之重。

這些高昌國將士,都是原本駐守在高昌國南部,防備趙軍的駐兵。現在雖然听命與新王,但對于趙詢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十分保險的方式。這些人的存在,隨時都能對趙軍在這里的統治產生影響、

趙軍士卒一邊向高昌國殘部展示己方兵甲器具至優良,一邊向高昌國將士展現己方待遇之好。同時,他們還以昔日的靺鞨人、契丹人等為例,向他們敘說那些邊外小部落歸附趙軍之後的生活,以此來吸引這些士卒,讓他們能接受高昌國融入趙軍之中。

一方八萬有余,後方還不斷做著大戰準備。一方六萬有余,背後有著數個國家為後盾。雙方誰也沒有進攻,但局勢的緊張,還是一目了然的。

烏孫國舍不得這到手的疆域,但趙軍更不會放棄。對于趙詢而言,就著辦僵持著,對自己反而有利。不管是焉耆國、高昌國還是龜茲國,隨著時間的退役,就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幫助。

故而,趙詢一邊派人做出嚴防死守,但又決不放棄的架勢。一邊立刻加速整頓地方。在焉耆國,已經整頓多日,各地新城,都開始大體完工。在趙軍的協助之下,這些百姓有了新的生活。而趙地商人的通行,更是讓他們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見到了大趙的強大。而高昌國,則因為烏孫國的入侵,讓他們接受了趙軍的統轄,接受了戰敗。

畢竟,戰敗給趙軍,這不算什麼,昔日數百年前至幾十年前,漢人朝廷,都曾在西域建立統治、這趙軍現在成為新的西域霸主,也不算什麼稀罕的。而且,趙軍掌控這里之後,修干了稅收之法,百姓的生活更好了。故而,他們慢慢接受了趙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