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527章 海上貿易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2-09-24

趙詢知道,只是知道海貿的利潤很大。但其實,對于海上貿易其實只有大體上的概念,只知道這是非常賺錢的行當。遠的不說,就是將大燕的貨物從本土出發,經過海船,遠航到夷州、新羅等地,就能夠賺回大量的金錢。更不要說遠航至波斯等地,那燕國的絲綢、瓷器,更是價值連城。一船貨物,遠行年逾,抵達那里,豈能不值錢?物以稀為貴,越是少的還好看的東西就越貴。

至于這海上貿易到底是怎麼進行的,貿易的又是些什麼貨物,在哪里停靠,在哪里卸貨,在哪里裝貨,路途上又有些什麼規矩等,他基本一無所知。好吧,說起來,趙詢對海上的事務,那時一無所知。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搞海運的商人們知道就行。只要上面有政策,下面的商人就會雲集響應。

後來(和諧)經過一些海商的大致解釋,趙詢才有所了解。大燕出口,主要還是絲綢和瓷器。不得不說,這流傳千古的玩意,還真的是挺值錢的。出去的主要是絲綢、瓷器、金屬鐵器,從海外運來的主要是白銀、香料、花草、奇珍異寶等。當然,要說到詳細情況,就是一年半載,也說不清楚,對此,趙詢也只是稍作了解。

「絲綢之路啊!海上絲綢之路!」趙詢也只是這般感嘆道。

絲綢之路,趙詢是了解的,只不過那時路上的絲綢之路,過涼州,入西域。其在歷史上對東西方商業、文化的交流曾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陸上交通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主要是西域一帶常常被游牧民族截斷,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帶的戰爭頻繁不斷。涼州之北,時常遭遇北方諸胡侵擾,商人豈敢輕易出塞?中原王朝勢大還好,一旦勢弱,對北方失去震懾力,路上絲綢之路馬上就會被阻斷。而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最終將貿易地主導權讓位給了海路。畢竟,能在海上號令四方的還真不多,大不了繞一個圈就過去了。

在另一個歷史上,唐朝的絲綢之路,發展到極致。但同樣屢屢出現問題。唐高宗總章年間,薛仁貴平定天山一帶,路上絲綢之路正式開通。安西四鎮的設立,就是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然而,處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權,屢屢對安西四鎮進行襲擾,屢屢攻陷安西四鎮,使得絲綢之路斷斷續續。最為嚴重的是,睿宗年間,吐蕃攻陷安西四鎮,完全切斷了絲綢之路。直到武則天年間王孝杰收復安西四鎮,這條道路才重新打通。安史之亂以後,這條道路就再也沒有連通過,至此,盛名已久的絲綢之路,算是徹底沒落。

但同樣,因為這個,唐朝天威,盛傳四方。但趙詢卻對唐王朝的這種開通貿易,卻不加以監管的方式不以為然。好處有了,壞處同樣不少。對自己的先進技術不加以保護,使得各方諸國,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言歸正傳,因為燕國鎮北大敗之後,原本就很難路上貿易,直接轉變為海上貿易。這海上行商最大地特點,就是不用擔心被敵人阻隔,沿途經過的國家和地區,沒有任何一個有實力和大燕帝國對抗,起碼,你就過不來。尤其是那些桀驁不馴的游牧民族,再也無法威脅到商道。而且,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個特點,就是成本低,利潤高。民眾可以大量的參與,這樣就極大的促進了海上行商之路的興旺。

趙詢之所以死死的釘下靈州府,就是因為這里處于驍果軍勢力的最南端,便于出海。

「大都督,我們的意思不止如此!哪怕是我們懸掛了驍果軍的旗幟,怕是到了南部海域,同樣會遭到揚州水軍的打擊。」張雲琪苦笑道。

趙詢道︰「哦?此話何解?雖說我驍果軍和朝廷不對付,和慕容成也不對付,但正常的商貿,他們是不會攔截的。這也是各方勢力形成的基本約定,否則的話,誰還會去他麼的地盤做生意。這揚州水軍不會特意的針對你們吧,難道你們做了什麼特殊的事情?」

張雲琪澀聲道︰「大都督真是明察秋毫!我們離開揚州之時,揚州水軍對我們進行了追擊。我們當然不敢就此臣服,于是就將對方的四艘戰船給繳獲了!」

趙詢一怔,道︰「繳獲了?你們這十幾艘商船將對方繳獲了?不應該吧?雖然你們數量佔優,但也不能將戰船繳獲吧!」

張雲琪道︰「是假臣服,隨後反戈一擊,從船上將對方拿下。更重要的是,四艘戰船之上,有我們的人!」

趙詢不由的暗吸一口氣,對著張雲琪有些佩服。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沒想到你不僅是商人,還是水軍將才啊!」趙詢不由的笑道。

「不是我,是顧飛顧兄。」張雲琪解釋道。原來,這接近三旬的顧飛還做過海盜,十幾艘海船之中,還有幾艘是從海盜手中奪下的。

「那你們二人的意思呢?」趙詢淡淡的說道。這二人分明是惹了禍,沒地方安生,正常貿易又不能進行了,這才來趙詢談合作。如果不是趙詢近期搞什麼海貿,這二人自然不會來尋找趙詢。當然,如果不是趙詢近期針對海貿,這二人也進不了大都督府。

其實他們還有其他德爾路可走,那就是在青州以北的地方往來貿易,自然就不會受到干擾。但他們以前行商的地方,都是早東亞、東南亞、南亞以及東非之地,對于青州、幽州、冀州之地,根本不熟悉。這些地方,早已經被各大商號瓜分,他們就是想要從新崛起,也不是那般容易,更重要的是,他們著海船都是遠航海船,用來近海貿易,實在心有不甘。听聞趙詢在鼓勵海貿,他們二人才特地尋求合作。

張雲琪臉色變了幾變,沉聲道︰「小民願意將十五艘海船,四艘水軍戰船奉與大都督,願在大都督商號做事!」

趙詢聞言,臉色一笑,道︰「真的嗎?你真的心甘將你的海船送與我?」

「小民心甘情願,但小民就在海域通行,對還是那個貿易熟悉,願為大都督旗下商號效力,為大都督旗下商號貨運大海的另一邊。」張雲琪連忙恭敬的說道。

「咚……咚……咚……」趙詢手指輕輕的在桌面上敲擊,讓張雲琪的心也不由的隨之跳動。將手中的海船送與趙詢,他自是不甘心,但他願意在趙詢旗下的商號做事。雖然不是自己的,但趙詢旗下商號,那就是趙詢的私產,要是做得好了,自然比自己成為一普通富商要好。自己父輩的經驗告訴他,再有錢,沒有後台也是不行的。

「好!我接受了。你那四艘戰船就交與青州水軍,對了,顧飛是吧,可願在我水軍之中效力?」趙詢淡淡的說道。

「小民願意!」進了大都督府,一直不開口的顧飛沉穩的說道。

「恩!不要在自稱小民了,現在起,那就是我麾下將士了。明日就去青州水軍報道,我會給你批示的。記住,要遵守我驍果軍的軍規軍紀。我驍果軍軍規和其他軍隊不同,我可不希望你因為反了軍規被趕出水軍。」

「屬下明白!」顧飛面露喜色。

「張雲琪,你的十五艘海船,將並入我內務府旗下,你呢,就為我白羽商號的海貿管事。你們兩家將佔海貿一項的兩成分紅,每次獲利之後,自會分配。你就負責我白羽商號的海貿一事,我會讓人協助你的。」

張雲琪臉帶喜色,顫聲道︰「屬下領命!」

張雲琪自然高興,他想要的目的達到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內務府,雖然對于這個名字不熟悉,但都知道,這白羽商號則是趙詢的幾個夫人負責,換句話說,這就相當于大燕國皇帝的內庫。他張雲琪就相當于為皇帝辦事的皇商總管。可以說,驍果軍之地,不會有人輕易無故的招惹自己。跟別說還有海貿商隊的兩成分紅,對于海貿的興盛,他自然知道這賺取的利潤之大。有了趙詢這桿旗,害怕沒錢?

「大都督,屬下欲將兩家家眷移居道幽州城,屬下也好更好的為大都督效力。但這辦理戶籍的人實在太多,屬下怕耽擱大都督交付的差事。」張雲琪接著說道。

趙詢淡淡一笑,這張雲琪還挺明白事理。什麼怕耽擱時間,分明就是向趙詢表明,自己會將家眷安置在幽州城,表達自己的忠心罷了。

「無妨,我會讓內務府的人知會靈州府那邊一聲。」

接著趙詢又詢問了海貿的情況,這張雲琪可比前幾日自己尋找的商人知道的多。不得不說,南方海貿要比北方興盛。

從海上貿易的範圍來看,現在大燕海商出現範圍已經覆蓋東亞,東南亞,南亞以及東非。其範圍之廣,前所未有。

不得不說,這大燕國皇帝還是不錯的,自建國一來,都一直鼓勵商貿,尤其是海商。雖然現在有些沒落,但依舊興盛異常。現在的海商們已經有了與波斯灣之間的遠航。並開闢了通向東非的航線。

據張雲琪所言,揚州、江州乃至交州的海貿都是異常發達的,尤其是交州的廣州府,更是南部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從船運數量上來看,每年來廣州府的船舶數量及其的多,南亞、東南亞諸國,以及波斯、大食等國的商船都有出現。听得趙詢都有些目瞪口呆,這可比自己想想的要強大的多啊。

想想看,如每艘裝載量為五十噸。則此年廣州外貿貨物的吞吐量即達二十余萬噸。在這個年代,這已是相當可觀的數目了。在這些地方,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發色的番人。對于這些「老外」,趙詢在洛陽城也是見到過的,但遠沒有張雲琪所言南方那般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