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526章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2-09-24

對于這些官員的表現,趙詢只能加以重刑震懾,另外,就只能通過各個學院培養士子。只不過在培養的過程中,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這其中就關乎德與才的問題,有功績,但同樣錯誤不小,這樣的人,同樣不少。一些錯誤可以免罪,甚至不算什麼,一些錯誤,就構成了犯罪,功過畢竟不能相抵。對于這些人,趙詢也只能按律處理了。

說到監管諸官,趙詢就想起了清代的密奏。趙詢都在考慮,是不是也在諸官之中,安排這種監察周圍官員的密奏對象。

所謂密奏,其實就是小報告,也就是不能公開報告,需要秘密約見,正式書面形成與清代。皇帝當然想掌控所有的事情,但也不能不顧及大臣們的實際情況。那麼,有沒有這樣一種制度,既可以滿足皇帝的需求,又能夠避免大臣們因公開奏報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明代,承襲前代的制度,官員可以采用題本和奏本兩種方式上書皇帝。其中,彈劾、兵馬、錢糧、司法等公事用題本,陳述私事用奏本。清代前期,也沿襲了這種制度。但是,題本的擬寫和行文程序復雜,必須用仿宋體書寫,加黃,折面要求摘要,還需要謄寫副本,制作完畢後遞交通政使司轉內閣,經內閣學士審核、草擬批答後呈送皇帝,皇帝批閱後再經人用滿、漢文字謄清,然後發還,太過復雜。

此外,題本很容易泄密,題本經過擬寫人、通政使司、內閣、皇帝、抄寫人等,環節多,過手者眾,難免泄露。而奏本雖然比題本簡單,但是要經歷與題本相同的環節,同樣存在著易泄密的缺陷。

順治年間,為了避免這些不便,產生了一種新的文書形式——奏折。奏折不拘格式,書寫自由,不必加貼黃,擬寫快捷,而且無須送通政使司轉內閣,可以直接呈遞,由皇帝親自啟閱批示、保密性很強。

國家的事務何其復雜,有些事情只需皇上知會,不能公開言傳,于是,便出現了一種只能由皇帝知曉的奏折,稱為密奏或密折。

秘密奏折最早出現在順治朝。康熙繼位後,密折的作用越發重要,康熙認為使用密奏能使「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故予以推行,並命令親信文武大臣須經常向他「附陳密奏,故各省之事不能欺隱」。現存有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系由百余人所呈,說明密奏的運用比順治時更廣泛。

雍正登位後,為了直接了解下情,整肅吏治,以加強皇權、鞏固統治,大力推行密奏,並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制度,尚書、侍郎等官,每日一人輪班奏事,密折封進。同時,雍正朝有具折權的官僚隊伍較康熙朝大幅度擴大。據統計,康熙朝有秘密奏事權的官員僅100多人,而雍正朝短短13年便發展到1200多人。大學士、總兵官及各省督、撫、提、鎮、藩、臬皆可就有關政治、軍事、經濟、吏治、民情風俗等情況,具折密奏。

此外,雍正朝密折制度已經程序化,自繕折、裝匣傳遞,到批閱、發還和收繳,都有條不紊運行。密折須具折人親筆寫好後,裝入折匣,然後遞送。為了及時收發、批閱、處理密折,雍正帝設立了專門轉呈、接受密折的機構——奏事處,由專門的奏事官接收、轉呈密折。凡擁有折奏事權的官員都是雍正帝安插在官僚中的「耳目」,而奏事人自己又受其他一個或幾個奏事人的秘密監督,形成互相監視的局面。這樣,人人都處于受監視的境地。

密奏制度使皇帝直接處理庶務,加強了皇權。此外,密奏不經通政使司、內閣等機構,因此,事情往往可以很快確定,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還使地方大員彼此制約、不敢違法擅權,有利于整肅吏治。

不過想了想,趙詢還是沒有安排。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現在可不是好時機。不過,趙詢還是責令監察司諸官,在查察官員之時,要保守秘密。

…………

靈州府在趙詢之手,趙詢自然不會放其不管,海上貿易,趙詢還是知道了。世界很大,國家也很多,大海之上,來往貿易利潤之大自然不用多談。趙詢大肆鼓勵靈州府商人出海貿易,修建船廠,一時之間,許多商人,紛紛雲集靈州府。

「主公,有兩個靈州府商人求見!說是要和主公名下的商號合作海上貿易。」魏東稟報道。

因為趙詢近期都在忙于與商人商談海貿,所以這商人求見,魏東才會稟報。

「讓他們進來!」趙詢笑著說道。戰事已休,除了每日教教孩子,看看政務外,並無什麼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將海貿搞好,也是一件了得的事情。要知道,在其他大陸之上,是有許多獨特特產的。

「小民見過大都督!」片刻之後,兩中年人齊齊出現在趙詢面前。

「坐吧!」

一番簡單的交談之後,趙詢才發現,這兩人竟然是揚州商人,還不是自己轄地的。一人張雲琪,一人顧飛。

「揚州商人?我很奇怪,揚州出海要比我們這強多了,你們二人為何回來我這里尋求合作?」趙詢皺眉說道。揚州位于南方,出海地勢極佳,向東、向南,都比靈州府之地要好,楞誰也不會舍近求遠,耗費這多余的功夫啊。

張雲琪苦笑道︰「我們張家和他們顧家,昔日都是揚州頂級的大商家,在揚州之地,絕對是富甲一方。麾下商隊數十,海上路上皆有,暢行南北。其中,光是造船廠也有兩三家之多。」

「錢多了,守不住?」趙詢好奇的說道。

張雲琪點頭道︰「是啊,自從先皇駕崩,這揚州就慢慢落入齊王的手中。為二培育勢力,發展自己的班底。齊王就需要很多的錢財,而我們就是被宰的對象。一夜之間,天翻地覆,家茶杯抄沒一空。」

張雲琪苦笑著搖了搖頭,接著說道︰「這顧飛一家也同樣如此,但因為他們搭上了官府的現,所以稍好一些。我和顧飛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落魄之日,顧兄幫了我。短短三年里,也通過海貿,賺了不小的錢財,至今,我們兩家的商隊有海船十余艘。」

「隨著我們的壯大,和官府關系親密的其他富商自然又將目光瞅準了我們。好在我們機警,倒也沒能被官府怎麼樣。頂多是出海或者歸來之際,需要交納更多的稅收。至于這些刁難,我們都忍了,畢竟,民不與官斗。」

「可惜,隨著兩衛軍在青州和大都督的大戰,使得揚州水軍一部全軍盡歿。揚州水軍將軍急于恢復自己的實力,就開始收繳合格的海船,以改造成戰船。」

趙詢道︰「這麼說來,你們就是被征繳的對象了?」

張雲琪苦笑道︰「正是如此,其實我們船隊符合條件的並不多,只有三艘。但因為揚州的那些敵對富商們的挑撥,才使得我們整個船隊都在被征繳之列。如此,我們豈能心甘,就讓人幫忙,將家眷帶出,逃離了揚州,進入了靈州府。」

暗合暗影司的情報,張雲琪所言倒是真的。揚州水軍非配來協助衛軍的船隊佔了揚州水軍的四分之一還要多,幾乎就是三分之一的數量。如此規模的戰船被驍果軍一網打盡,揚州水軍豈能不補充?

因此,揚州水軍就加急征繳揚州海船,將其改造成戰船。充實揚州水軍的實力。此外,揚州之地,海商們行船需要交納的稅收要遠比驍果軍的多。而且不僅是稅率高,而且種類繁多,大大降低了海商們行船的興頭。

毫無疑問,趙詢的政策再加上鼓勵海上貿易政策,受到了商人們地熱烈歡迎。這種海貿,可不僅僅是南來北往的貿易,而是行出大燕國,抵達其他地方,進行貿易。

都知道,大海的彼端,國家很多,賺錢的門路也很多。有實力的商人,都在悄悄的摩拳擦掌,準備一展拳腳,一夜暴富。要發展海上貿易,首要條件就是要有船,而且是能夠進行遠洋航行的大海船。所以,靈州府的船廠現在也很火,幾家船廠的訂單已經拍到了三年之後。所以,張雲琪和顧飛自然不甘心將自己辛辛苦苦一手打造的船隊白白繳納上去。更何況這揚州官府還是破其家的元凶。

要知道,就算是靈州府的船廠,現在也在日夜趕工生產海船,可是造船廠的制造能力是有限地,制造一艘海船需要花費近一年的時間,急促之間,這十余艘大海船的價值可想而知了。

雖說驍果軍和揚州水軍不對付,但南來北往的商船,其並不會擊沉或者繳獲。當然啦,如果你行商的目標是揚州,那對不起,稅收要比別人的多。同樣的,揚州的商船,趙詢同樣不會阻攔。如過就是有所禁止,也會在提前發出通告。比如上次封鎖衛軍,驍果軍就明文通告,禁止給衛軍運輸糧食、軍需物資入境,其他的,一律不阻攔。

「二位的船隊現在抵達什麼地方?」趙詢沉聲問道。

「現在停靠在靈州府東臨縣海港,一共十五艘可遠航的大海船。」張雲琪答道。

「你們平日一般貨運之物都是什麼?」趙詢問道。趙詢知道,這樣遠行的海船,經常一年都在海上飄蕩,航行極遠,甚至抵達歐洲大陸。

「絲綢和瓷器為主!這些東西,在其他地方,絕對是稀罕物,有的地方,價比黃金。」張雲琪笑著說道。

趙詢笑道︰「既然如此,你們就在我驍果軍安家,到商業司掛上名號,你們就是我驍果軍下轄的商人了。再次航行,掛上我驍果軍的旗號,楞他揚州水軍也好,揚州官府也罷,都不敢懂你們分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