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進軍四川

作者 ︰ 朱由榔

漢陽之戰,第四軍團和湘西軍團在永歷的督促下走向合作,終于在圍攻將近兩個月之後,將漢陽城拿下,而漢江對面的漢口則不戰而降。此戰全殲清軍八萬,其中俘虜四萬綠營兵,滿蒙兵三千,而回回兵則全部「戰死」。

通報戰果是如此寫的,但實際上,五千回回兵除了戰死三千余人外,剩下的一千多人最後也選擇了投降。但是姚大榜為了泄私憤,不經請示永歷,私自下令將俘虜的回回兵和滿蒙兵全部殺死在內城。

紙里包不住火,此事還是被永歷得知,當時就火冒三丈,將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殺俘」雖然自古有之,但是那些俘虜並不是首惡,也大多不是罪大惡極之人。

兵家有雲︰殺俘不祥。白起曾經坑殺過四十萬趙軍,結果白起被秦國處死;楚霸王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兵,最後烏江自刎;冉閔于鄴城殺三十萬胡人,後來卻是身首異處;蒙古以「殺」立國,國祚不長。

如今大明剛剛光復半壁江山,人心思定,各行各業正蒸蒸日上,此時在華夏之內殺人盈城,太過駭人听聞。姚大榜曾經在湘西坑殺三萬降兵,事後他的「惡名」遠揚,讓清軍將其視為屠夫,可姚大榜卻是大明的將軍,永歷皇帝的臣子,最後百姓們還是會以為一切都是永歷主使姚大榜的。這就好比,惡狗把人咬死了,其他人是不是會將狗的主人也視為凶手呢?

姚大榜干的事,最後得讓永歷承擔「惡」名,永歷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仁慈的人,所以讓永歷很是惱火,況且那些俘虜,留著還有用,安徽和江西的一些礦山缺少礦工,各省也即將修築馳道,到處都缺勞力,如果將他們全都送去做工,還能為朝廷賺一筆銀子。當然不听話的,留著也是浪費糧食,不如就 嚓了。

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已經光復,姚大榜和劉體純作為兩個軍團的主將,永歷特意親自為二人授勛。就在兩個月前,兩人已經得到過一枚一等三級軍功章,這次按照其戰功,又全部被授予二等一級軍功章。至于兩個軍團中立有戰功的官兵,永歷沒有奪人之美,而是由劉體純和姚大榜這兩位主將為下級官兵授勛。

而後永歷有點出乎意料的下旨,命令劉體純的第四軍團將傷兵留在漢陽,而後主力繼續北上,攻佔鄂西北的隨州和襄樊,姚大榜的湘西軍團則被永歷留在漢陽休整。

第四軍團此戰中戰損很大,湘西軍團卻未傷筋動骨,永歷讓第四軍團繼續進攻,而留下湘西軍團,這有些不合常理。盡管姚大榜主動向永歷請求頂替劉體純出兵鄂西北,但是永歷並不同意,仍然讓湘西軍團留在漢陽。

永歷也沒有馬上回南京,而是派人南京送信,讓內閣大學士郎廷佐將南京公務交接,然後立即趕來武昌。在此期間永歷又出巡了鄂南的常德、岳陽等地,巡察各地的民生和風土,發現這些地方物產豐富,都是魚米之鄉,但是人口也多,土地兼並嚴重,耕地和漁場日漸萎縮,糧種退化,出產日益減少。這些有些是表面的,也有是隱藏的,但是永歷卻看的出來,弄得明白,誰讓他的腦袋里裝的東西與眾不同呢,可關鍵的問題是怎麼辦?

別說湘鄂,就是江南也是如此,而且更加嚴重。民以食為天,對于農業,永歷可不敢大意,以前曾經問計于朝臣,可是都沒有根本解決之策,以前的朝廷對于民生多放任直流,任百姓自行處理,于是才出現一些混亂的現象。

現在永歷打算回去以後,不能再拖延,一定要先從制度和思想上解決問題,比如可以先設立地方農官,協助知府或者知縣管理地方農業,或者在南京建立「農學院」,研究農業植種的改良,等等。

十天之後,永歷巡察完畢,回到武昌,而劉體純自襄陽也派回使者,明軍已將襄樊、隨州等地佔領,接著永歷下令,讓姚大榜率領「湘西特別軍團」七萬人馬即刻啟程,目標直指重慶,王夫之為監軍隨行。

在出發之前,永歷對姚大榜許諾,只要攻下四川,朝廷便會將湘西軍團的名號更改,給予一個正規軍團的名號。原來「湘西特別軍團」只是一個臨時的軍團,並沒有真正進入明軍主力軍團的序列,不然也不會有「特別」二字,這也是讓姚大榜一直耿耿于懷的地方,現在面對永歷的許諾,姚大榜當然高興,拍著胸脯對永歷表示一定完成任務,將四川打下來。

由鄂入川,先要經過夷陵,此處是入蜀的要道,自古就有「川鄂咽喉」之稱,明軍攻佔武昌、漢陽等地後,這里已被清軍棄守,清軍退入四川,明軍乘勢佔領此地。姚大榜率湘西軍團抵達夷陵,然後繼續向西,經過奇險的三峽,終于進入了四川地界,抵達了白帝城。

白帝城並沒有清軍駐守,因為此地的清軍發現明軍向白帝城而來,已在一天前就逃往重慶,故此姚大榜領軍兵不血刃佔領此地。

清軍一路退卻,姚大榜領軍隨後追趕,每到一地,清軍皆望風而逃,自武昌出兵,已經行軍近八百里,都沒有遇到過清軍抵抗。如果按照這種情形繼續下去,不要說可以輕易拿下重慶,就是川府各地也不是很難的事,畢竟清軍此時已經士氣全無,而且姚大榜也探知滿清朝廷已經將屬于鰲拜一黨的四川總督阿爾海撤換,調被貶的李國英復任四川總督,此時李國英正在來四川的路上。

對于李國英,可是姚大榜的老對手了,兩人曾經在常德交戰過,結果是不分勝負,如果不是鰲拜將李國英視為帝黨,將他撤職查辦,恐怕姚大榜還難以北取武昌。

康熙將鰲拜一黨鏟除後,調整清廷僅剩下各個屬地的地方大員,將那些有才能之人,又忠于清廷的人,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重新任命為地方主官,而且還給予了極大的權力。

不過北京到四川,路途遙遠,中原近半又歸于大明,李國英只能繞路來四川,所以此時還沒有到達四川。

原四川總督阿爾海是鰲拜一黨,康熙並沒有立刻下旨撤銷他的職位,而是讓他留守四川,等待李國英赴任,等李國英到任後,阿爾海也要留在四川效命,戴罪立功。

得知這些消息後,姚大榜下令全軍全速前進,不得遲延。在姚大榜的心中,那些滿人高官們都是豬腦子,沒有一個能稱得上是對手的,但是李國英則不同,此人滿月復經綸,又足智多謀,非常難纏。五年前,將夔東十三家剿滅,就是此人領的兵,而且明清兩軍相持在常德將近三個月,將姚大榜堵在湖南難以北上,也是出自李國英的手段,

所以姚大榜打算務必在李國英到四川之前,將成都拿下,然後攻佔四川全境,到時候,即使李國英來到四川,也徒之奈何了。

可是當姚大榜領兵剛出白帝城不遠,前鋒雷神派人送來消息,重慶知府邵大庸準備死守重慶城,將長江下游逃來的清軍全部截住,而後將他們和本地清軍混編到一起,共達五萬人,分別駐守于長江沿線的重慶城、涪陵、萬縣等地。前鋒在萬縣遇阻,攻城兩次不下,請求姚大榜速去支援。

姚大榜下令加快行軍,于兩天之後,抵達萬縣。雷神見到主力趕到,立刻出營迎接姚大榜,姚大榜不待雷神見禮,開口便問︰「萬縣城里有多少清兵,誰是主將?」

雷神躬身答道︰「回大帥,萬縣城共有萬余清軍,守城的主將是萬縣的知縣,叫做劉勛,末將已經攻了兩次城,雖是試探,但是城上防衛很嚴,就是城內的百姓也上城了,看來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啊!」

「城上有大炮嗎?」姚大榜又問道。

「沒有紅夷大炮,只有幾門小土炮,但是弓箭和土銃不少,兩次試探,末將手下就死傷上千人,大部分都是被射死的。」雷神答道。

「隨我去看看地形!」姚大榜說道,而後雷神在前邊領路,姚大榜和王夫之隨後跟著,來到了萬縣城外三里的地方。

萬縣城背山面江,北高南低,城牆就依山而建,不過北方大山,山巒起伏,高聳入雲,一看就是陡峭難走。

姚大榜望著北面大山,說道︰「萬縣城背靠大山,南面又是長江,只有東門可通下游官道,易守難攻啊!」

听到姚大榜嘆息,王夫之說道︰「不如我們抬來大炮,將其城門轟碎,然後強攻入城,唯此一道。」

姚大榜點點頭,說道︰「看來只能如此,還好這次西征,陛下將繳獲的十五門紅夷大炮都交給了我,還有劉體純送來的兩百支新式火槍,我們倒是有一些把握!」

定下攻城策略後,姚大榜立刻下令炮手將大炮推到萬縣城外,而後下令炮手開炮,巨大的轟鳴聲響起,十余顆炮彈飛向萬縣城,大部分都命中目標,將三里之外的城牆轟得搖搖欲墜。

「繼續開炮,打他五輪!」姚大榜下令道。

現在姚大榜也信奉明軍的「大炮戰法」,當進行強攻的時候,必然會先用大炮轟擊,而後全軍突進。這次攻打萬縣城,姚大榜打算就用此戰法,當明軍大炮開始轟擊萬縣城後,阿鐵率領本團四千銳卒,已經抵達城外兩里的地方,正時刻準備向萬縣城發起攻擊。

萬縣城牆是南宋末年修築的,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腐蝕,早就不堪一擊,當炮彈擊中牆體後,往往打中的地方,都會發生坍塌,經過五輪炮擊後,萬縣城牆已然千瘡百孔。

「命令阿鐵,全軍前進!」姚大榜見到時機已到,下令給阿鐵。

阿鐵得令後,立刻抽出腰刀,指向萬縣城,喊道︰「兄弟們,跟我沖啊——」

兩里的距離,很快即到,當明軍準備從殘垣斷壁中的缺口處爬上城牆,忽然遭到了城上的清軍猛烈打擊,一時箭如飛蝗。但是阿鐵事先已做好準備,先行上去的是兩千刀盾手,有木盾在手,將自己的身體護在後邊,然後迅速的向城牆上攀爬。

盡管清軍的阻擊很猛烈,只是他們的弓箭和火銃發揮了一些威力,等到明軍登上城牆,守城的清軍轉身就跑,將那些城牆上的百姓留在最後,參與守城的百姓並沒有逃跑,而是撿起了清軍丟棄的武器,與明軍廝殺起來。

這些百姓都是萬縣人,被知縣劉勛鼓動來守城的,劉勛對萬縣百姓說明軍如狼似虎,到處屠殺百姓,比張獻忠的大西軍還要殘暴。

四川的百姓對于「屠蜀」可是記憶猶新,張獻忠入蜀殺一次,南明亂兵殺了一茬,清軍進入四川,更是大殺特殺,隨後而來的吳三桂也不讓前者,在四川又掃蕩一遍,造成四川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至滿清康熙初年,清查四川戶口,所余不過十五萬人口,當然這不算躲入深山中的百姓。

當萬縣的百姓听說明軍殘暴,心中便晃晃起來,此時的川人對誰都沒有好印象,即使是大明的軍隊,也讓他們想起十幾年前的南明亂兵,那時候南明軍隊和張獻忠爭奪四川,就地取糧,也害了不少百姓。而且前些日子,明軍在武昌城殺俘的事情也傳到了萬縣,讓當地的百姓更加認為知縣大人的說法是對的,所以才拼死抵抗。

不過老百姓沒有經過訓練,更有上過戰場,又遇到了不把人命當回事的阿鐵,很快城牆的甬道上堆滿了百姓的尸體,上城助防的百姓被屠殺干淨。

此時阿鐵已經派人將城門攻佔,並打開城門,放明軍進城,而他自己則領著人,繼續向城內殺去。

這一切被王夫之看到,急在心中,因為他隨姚大榜入川之前,曾經得到過永歷的旨意,不但要做好「監軍」一職,而且要防止姚大榜殘害百姓。

王夫之急匆匆地找到正在指揮軍隊入城的姚大榜,說道︰「姚江軍,快些下令,不得在城內肆意殘殺百姓!」

姚大榜卻搖下頭,說道︰「王大人,萬縣不過一個小城而已,又能有多少百姓,再說阿鐵會有分寸的。」

王夫之心里還是沒底,阿鐵綠林出身,以前攔路搶劫,殺人越貨的事情可是沒少干,就算現在投身明軍,但是匪性難改,剛才攻城的時候,清軍都跑了,但是守城百姓卻死戰不降,肯定會激起阿鐵的殺意,等他進入城中,如果再遭遇百姓抵抗,阿鐵頭腦一熱,難免不會做出殘暴不仁之事。

「姚將軍,還是提醒一下的好,萬縣是我們進入四川攻打的第一座城池,如果驟起殺孽,恐怕四川震動,到時候全川的百姓都以我們為敵,我軍進展的速度會受阻,這可得不償失啊!」王夫之提醒道。

「嗯,王大人所說甚是,是我考慮欠周了!」姚大榜如此說道,然後轉身對傳令官說道︰「你去城內傳我命令,告訴阿鐵,不要濫殺無辜,但是對于敢阻擋我軍入城的任何人,不用憐憫,全部殺掉!」

這句話讓王夫之听了有些別扭,按照姚大榜的話中之意,就是戰俘肯定也不會留下,而是全部殺掉,這還不是制造殺孽嗎?

于是王夫之插話道︰「還有你告訴阿鐵將軍,讓他不許殺俘,否則軍法從事!」

王夫之是湘西軍團的監軍,他有權力對軍中任何人發布命令,即使姚大榜也在他的監管範圍之內。

但是當王夫之說完話後,傳令官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望向了姚大榜。

姚大榜點點頭,對傳令官說道︰「你去,就按照王大人的意思辦!」

不長時間之後,傳令官騎馬趕了回來,下馬後對等在城外的姚大榜和王夫之說道︰「啟稟大帥,城內的清軍已經從西門逃跑了,阿鐵將軍率軍緊追不放,雷神將軍正清剿城內殘敵,有些百姓攻擊我軍,但都被打退,藏了起來,雷神將軍問大帥,是否可以挨家挨戶搜索?」

沒等姚大榜說話,王夫之連忙說道︰「回去告訴雷神將軍,讓他不得侵擾百姓,凡是退入民宅中的百姓,不得追殺,明白了嗎?」

傳令官又看向姚大榜,姚大榜還是點點頭,而後傳令官離去送信。

這時姚大榜說道︰「清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但為什麼城內的百姓卻如此反抗,難道他們都是忠于滿清的嗎?」

王夫之搖搖頭,說道︰「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十幾年前,各路人馬進入四川,大開殺戒,因為萬縣在川東邊緣,受得苦難少一些,但是百姓們卻記得了城破人亡的慘事,所以不管是那朝軍隊,他們根本就不信任,故此才會拼命抵抗。」

也不知道姚大榜听沒听的明白,只是點下頭,而後轉身就要向萬縣城走去。

突然,有負責警衛的明軍官兵發現長江對面出現了一隊人馬,有數千人馬,于是大喊道︰「大帥,江對面有敵軍!」。

姚大榜轉頭去看,果然是一隊不明身份的隊伍出現在了江對面,人數足有三千余人,但是距離太遠,江面上有霧氣,並不能看清楚他們的旗幟。

「難道是清軍的援兵?」姚大榜如此想道。

(明天農歷破五,我家可能要大聚會,所以要耽擱一天,請假,真的沒辦法,初六更新。其實現在每天基本上五千字左右,對于一個剛做八個月父親的我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忙啊,放假也忙,尤其是老婆比較「野蠻」,我就更慘了!結婚干嘛?嗚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