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十章 兵行險招

作者 ︰ 朱由榔

洪承疇接到探馬來報,從江寧來的明軍已經到達蘇州城北,他想了想,馬上下令撤兵,不打算與明軍在蘇州城下決一死戰。畢竟傳聞中明軍已非往日「糜爛」之軍,神勇善戰不說,就是那些傳說中的火器,也不是福建清軍所能抵擋的,不如先退回吳江縣城,憑城據守的好。

嚇跑了洪承疇,其實永歷也是來的巧而已,在接到李嗣興湖州戰敗的消息後,便琢磨洪承疇的下一步打算。湖州距離南京,要比蘇州近的多,但是貿然直接進攻南京,洪承疇應該知道他一點勝算都沒有,否則以他早就消滅閩浙明軍了,所以他必然會另想他途。

蘇州是南京的南大門,而且距離長江南岸的常州、鎮江不遠,清軍南渡的話,必然選擇該兩地為渡口。如果洪承疇想與北方清軍會合後,再北上南京,那麼必然要先攻克蘇州才行,所以蘇州會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果然永歷率軍出征以後,剛走到一半路程,到達常州的時候,就遇見了蘇州派往南京求救的信使。為了盡快剛到蘇州,永歷下令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一天之內趕到蘇州。

就這樣,一萬明軍幾乎是一路跑著來到蘇州,當抵達蘇州城的時候,大多數已經筋疲力盡,好在洪承疇生性多疑,竟然不戰而退了,不然明軍在體力不支的情形下,還真未必敢于清軍戰上一場。

永歷進了蘇州知府衙門,在衙門大堂之上,周瑜寧率領蘇州地方官行了君臣大禮,而後永歷親口嘉獎一番。

對于這些「封建」官僚,永歷已經有了一些經驗,與其封賞金銀,不如封官許願的好,尤其是他們都看重名聲。如果被皇帝贊賞幾句,無不感于皇恩浩蕩,而飄飄欲仙,激動萬分,甚至痛哭流涕,即使現在就讓他們去「殉節」,也不會皺下眉頭。

有道是︰「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

永歷率軍親征,可不是趕跑洪承疇就算成功,而是要想辦法解決這個禍患,從而佔領浙江全境。不過此時明軍兵力只有一萬,其中有五百「火槍手」,一個新成立的千人「擲彈團」,兩門新式大炮。火力是很強大,但是與清軍相比,兵力卻很懸殊,畢竟對方有將近五萬人馬。

其實永歷並不知道洪承疇所率清軍並沒有五萬,在湖州分兵後,他的兵力也就只有兩萬五千余人。不過洪承疇手中還有十門「紅夷大炮」,是他從福建運過來,準備對付明軍的。

隨軍的雖有郎廷佐和喬貴樂兩個謀臣,但是卻無大將,永歷只好將軍務先交給城守副將廖習凱掌管。「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也是無奈之舉,論頭腦也好,論資歷也罷,現在全軍確實沒有可堪大用的大將之才,如果隨意提拔一個將軍,戰場上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與其如此,還不如先用廖習凱,起碼他從軍多年,為人謹慎,不是將才,也不會是庸才。

于是廖習凱升官了,永歷下旨賜封廖習凱為正三品指揮使,名號「飛虎將軍」,由從五品城守副將直升兩級。

廖習凱升官以後,暗下決心報答皇恩,馬上整頓蘇州原有的守軍,除了加強防守以外,還派出探子去查探清軍的動向。

當探子回來稟報洪承疇率領清軍撤退以後,並沒有退回杭州,而是進入了吳江縣城,正在加固城防,擺出一副死守的樣子。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永歷立刻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周瑜寧和廖習凱很本分地一言不發,永歷也沒想讓他倆能出什麼主意,能守住蘇州,沒向洪承疇投降就不錯了。關鍵是永歷最想听听郎廷佐和喬貴樂的意見,他們二人,一個老于世故,一個老裝糊涂,誰都不肯先說自己的想法。

到現在為止,永歷還是拿不定郎廷佐是否真心歸降,但是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管他是否真心,他再想重回清廷,可不那麼容易了。

「郎愛卿,可有什麼想法?」永歷出口問道。

郎廷佐躬身道︰「啟奏陛下,臣正在想。」

然後永歷轉向喬貴樂問道︰「喬愛卿,你呢?」

喬貴樂低著腦袋,听到皇上叫自己,趕緊抬起頭,說道︰「陛下,臣還沒想好。」

永歷一听,心說︰這就奇怪了,郎廷佐和喬貴樂都不說話,他倆是真沒主意呢?還是在較勁呢?

這時候郎廷佐說道︰「陛下,臣有一個不完全的想法,還有些不周到的地方,請容臣再考慮一下」

不等喬貴樂說話,永歷就點頭道︰「郎愛卿盡管說來,一會讓喬侍讀講出自己的想法,你們二人相互補充。」

永歷這回直接稱呼喬貴樂的官職,就是表達不滿了,他們兩個玩心眼,可是要耽誤大事的,也是警告的意思。

果然喬貴樂很上道,急忙說道︰「恕臣愚鈍,臣心中仿佛出現一絲光亮,但是模糊不清,還是讓臣再想一下,郎閣部請先講。」

郎廷佐老而成精,點下頭,而後說道︰「喬大人少年才俊,老夫自愧不如,但提個醒的能耐還是有的,不如喬大人先說,然後我查缺補漏好了。」

喬貴樂向郎廷佐略微點下頭,笑呵呵地說道︰「郎大人不可妄自菲薄,下官是晚輩,還請郎大人多鞭策才是!」

郎廷佐剛要說什麼,永歷已經不耐煩了,大叫一聲︰「都閉嘴!現在什麼時候?你們倆還有心思斗嘴?」

皇上的話很起作用,郎廷佐和喬貴樂都不言語了,其實永歷並不知道,郎廷佐心中齎恨喬貴樂,而且兩人雖然現在同殿為臣,卻相互防備,恐怕被對方抓住自己的把柄。

喬貴樂以前不過一個六品通判,怎麼會得罪一品大員郎廷佐了呢?這得從三年前,喬貴樂任安徽布政司經歷的時候,郎廷佐曾經尋訪安徽,安徽巡撫王可真有意捉弄郎廷佐,派出喬貴樂全程陪同。喬貴樂一肚子「壞水」,花言巧語取得郎廷佐的信任後,在酒桌上將郎廷佐灌醉,讓堂堂的總督大人出糗,一時在江南傳為笑話。從此以後,雖然郎廷佐為人還算磊落,沒有跟喬貴樂一般見識,但也對他相當不滿。兩人現在又聚到一起,當然得相互防備了。

此事是永歷後來才知道的,原來喬貴樂還算王可真的親信,但他在王可真率軍進攻池州的時候,並沒有獻城投降,這就說明他還是大明的忠臣,只是「滑溜」了一些,還得嚴加教才是。

永歷此時沒工夫跟他倆「閑扯」,說道︰「你倆一起說!」

郎廷佐和喬貴樂相視一眼,而後一起就說出一個字——「攻」。

一個「攻」字,讓永歷有些不明白,但是又好像抓到了什麼。蘇州城的明軍只有一萬余人,洪承疇所部清軍卻是明軍的數倍,而且退入吳江縣城,背靠杭州,進可攻,退可守,如果貿然進攻的話,勝算幾何?

也許是看到萬歲爺迷惑不解的樣子,郎廷佐這時候說道︰「陛下,臣和喬大人都主張‘攻’,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個人!」

「一個人?」永歷默念了一遍,心道︰怎麼就因為一個人,就要主動進攻呢?因為誰呢?

永歷抬起頭,看了看郎廷佐和喬貴樂,見他倆沒有再解釋的意思,也就不好再問,擔心被這兩個「滑頭」看輕了。

忽然永歷想道,清軍的主帥是洪承疇。當年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在宦官的鼓動下,輕敵冒進,最終二十余萬大軍被圍,兵敗被俘後降清。時至今日,洪承疇做了滿清的高官,無論是順治年還是康熙初年,都表現的很小心謹慎,性格也變得多疑起來。做了閩浙總督以後,更是畏首畏尾,不敢稍有差池,不然也不會在福建圍剿明軍的時候屢戰屢敗,如果放到以前,他可是出名的「內戰高手」,打農民軍很有一套的。

雖然主動向吳江進攻,逼迫吳江的清軍,也不是不可能導致洪承疇孤注一擲,但這種可能很小。從洪承疇的角度來考慮,肯定是要等到北方清軍南下,才會主動向明軍進攻,不然也不會縮回吳江。

現在時間所剩無幾,張迪、付君義他們不可能拖住北方清軍太久,很快北方清軍就會順著大運河抵達揚州,向明軍發起進攻。一定要趕在這之前,解決了南面洪承疇的問題,所以必須將吳江這顆釘子拔掉,省得到時候陷入被兩面夾攻的險境。

那麼就必須先將吳江的清軍消滅,或者將他們趕回錢塘江以南,從而解除南面的威脅,掉頭北上,專心迎戰北方來敵。

主動進攻吳江,確實困難重重,可謂是「兵行險招」,可自從自己成為「大明永歷皇帝」,那回不是凶險萬分,何況這次洪承疇並不佔絕對優勢,對付他應該沒問題。

永歷終于想通了,臉上也有了笑容,說道︰「二位愛卿,朕同意你們的意見,明日整軍出發,目標——吳江!」

(每逢佳節倍思親,明天就是中秋節了,在這里,我謹代表我的家人和我向我的朋友們祝以節日的快樂!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一會我就要坐車回老家了,帶上老婆孩子去和父母團聚,所以早更新了一會,明天請一天假,後天回來更新!

朋友們,也許你很忙,也許你離家太遠,但不管怎麼說親人的牽掛是永遠的,請打電話回家問候一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