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九章 老奸巨猾

作者 ︰ 朱由榔

湖州知府衙門,洪承疇端坐于「政通人和」匾額之下,雙手扶著書案,正在仔細地觀看著書案上的江南地圖,但是地圖上的字很小,使他看的不是清楚,只好拿了旁邊的西洋「放大鏡」湊近了繼續觀看。

「老啦,這眼神怎麼就如此昏花呢?要是再給我十年少年時光,那有多好啊!」洪承疇心里不免得一番感嘆。

看了一會兒,洪承疇抬起頭,對眾人說道︰「湖州一戰,消滅萬余明軍,我軍大獲全勝,可喜可賀啊,現在我已經寫好了奏折,明日就送往京師,為諸位同僚請功!」

堂內的文武官員一听,無不喜形于色,轉過身,一起向洪承疇躬身道︰「全賴藩台大人謀劃有方,乃是諸葛武侯在世,屬下等只是盡職而已。」

洪承疇笑笑,心說自己不過是說說而已,朝廷要是嘉獎下來,當然是本藩台為首功,你們不過是踏腳石而已。

「嗯,吾等上下齊心,將前明殘匪趕出江南,到時候朝廷肯定不會虧待諸位,封官蔭子自然不在話下。」洪承疇一邊如此說,一邊心里又在想︰自從來到江南,就任閩浙總督以後,還真沒打過幾次勝仗,尤其是面對突然冒起的明軍,更是屢次吃虧,甚至浙江都丟了。好在現在收復了湖州,浙江大部又重回自己的手中,也算是對朝廷有所交代了。

但是眼前情況,並不是太樂觀,浙西衢州還在明軍手中,再有江蘇大部也改換旗幟,變成了「大明」的天下,這一切變化的這麼快,還真讓人應接不暇。

郎廷佐那個廢物,听說已經投降了「大明」,而且做了「大明」的高官,這太出乎人意料了。想想真可笑,當年自己在「松山之戰」後投降大清,然後做了清廷的高官,現在郎廷佐竟然學自己,歸降了明廷,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有自己的好運氣,能夠歷經兩朝,而屹立于官場而不倒。

想到這些,洪承疇自己笑了一下,而後正色道︰「諸位,現在叛匪已經佔據了江寧,郎廷佐有負皇恩,向叛匪投降了,那麼下一步咱們議一議如何向江寧進軍,光復江南。」

到現在為止,洪承疇等仍稱明軍為「叛匪」,將永歷視為「假冒永歷皇帝」,畢竟對于突然冒起的明軍還是有許多迷惑的地方,比如說明軍的大本營在何處,所謂的「永歷皇帝」是真的還是假的,等等。

听到洪承疇開口詢問,下面站立的文武官員們就議論開了,有的主張馬上北進江寧的;有的主張先驅逐浙江明軍的;有的說要等北方清軍南下江寧以後,再揮師北上的,這些閩浙官員們亂哄哄的,相互之間大呼小叫,好不熱鬧。

洪承疇坐在堂上,並不禁止,而是靜靜地听著,將每個人的話都思考一邊。這種習慣從他做官開始就養成了,他認為「群策群力」能夠幫助他思考,使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下屬官員們一輪了一段時間,洪承疇覺得自己已經有了決定,便坐直身子,「吭,吭」兩聲,清了清嗓子,等下邊肅靜了,這才說道︰「諸位,本台決定繞過太湖,進攻蘇州,而後靜待朝廷大軍渡江南下,再與朝廷大軍會師于江寧,驅逐前明余孽。」

不得不說洪承疇做了一個恰當的決定,此時浙江清軍不貿然北上江寧,而是攻取江南南大門蘇州以後,便停止前進,等待北方清軍南下,再合力圍攻江寧,使江寧的明軍首尾不能相顧,確實為上上之選。否則以現在江蘇明軍的實力,洪承疇即使全力北進,也不會

洪承疇在進攻蘇州之前,特意在湖州留下兩萬人馬,由一個叫做蘇克永的福建總兵據守湖州,抗拒南下的明軍,同時監視浙西。而他自己則率領其余的兩萬余清軍,沿著太湖的南岸,向東北方的蘇州進發。

此時的蘇州已歸大明統轄,現任知府仍然是原來的清廷知府,名叫周瑜寧,只是如今「改旗易幟」變成了大明的蘇州知府。

周瑜寧並不是在永歷還都南京投降以後才歸順的,而是在大明「第二軍團」攻佔杭州後,黑山和方孝玉準備率軍北上的時候,周瑜寧主動派出信使聯絡明軍,表示自己願意「撥亂反正」歸順大明的。所以黑山和方孝玉為了使蘇州重回大明,便接受了周瑜寧的請求,並讓他留任原職,等待主力明軍東進江南。

後來主力明軍收復江寧以後,永歷皇帝還都江寧,江寧改稱南京,周瑜寧又主動派人入京,遞上自己歸順大明的奉表。只是當時永歷已經率軍西去,所以沒有當即看到奉表,不過在回到南京以後,得知蘇州之事,馬上派出使者去蘇州,加封周瑜寧為從二品江蘇布政使,以收其心。

周瑜寧原來只是正五品知府,這歸順大明後,立即連升三級,成了江蘇頭號地方大員,大明朝廷皇恩浩蕩,讓他感激涕零之余,馬上又派人從蘇州府庫調撥稻米十萬石,銀兩二十萬兩,上好蘇綢五千匹送往南京,敬獻給大明皇帝。

這個時候,周瑜寧剛剛送走去往南京的車隊,回到自己的臥房,拿起紫砂茶壺,躺倒軟榻上,正想清閑享受一番。忽然門外跑進一個衙役,大喊著︰「不好啦,老爺,大事不好!」

周瑜寧被這叫聲嚇了一哆嗦,手中的茶壺差點失手,怒罵道︰「老爺我還沒死呢,你嚎叫什麼?」

進來的是蘇州知府衙門的班頭,只見他滿頭大汗,一臉惶恐地說道︰「老爺,小的昨天回吳江鄉下探親,今天早晨遇見從黎里鎮來的逃難百姓,他們說浙江的洪藩台正率軍北上,估計此刻已經快到吳江啦!」

黎里鎮是江浙交界處的一個小鎮子,而且周瑜寧也知道,凡是戰亂將起,百姓們總是最先逃離,甚至比軍隊還要快。听到班頭這麼一說,周瑜寧大驚失色,連忙放下茶壺,也來不及更換官服,就向外跑去,邊跑邊喊道︰「快去把廖習凱他們喊來,派出探馬去吳江,本官要知道洪承疇到哪里了!」

等周瑜寧跑到大堂,才想起自己沒穿官服,又轉回去穿戴好才來到府衙大堂。在太師椅上沒坐多長時間,蘇州城守副將廖習凱、蘇州同知、蘇州通判、蘇州知縣、推官、經歷、知事、縣丞、主簿、典史大大小小的官員都跑來了,大概算算起碼有二十來個。

周瑜寧也不廢話,看到眾人迷惑不解的樣子,直接說道︰「剛才本官接到消息,洪承疇馬上率軍抵達吳江,那麼距離蘇州也不遠了,諸位想想有什麼辦法?」

眾人一听,全都「呼」的一聲,顯然都是吃驚不小,原來以為洪承疇率軍在湖州作戰,現在卻要來攻打蘇州,來的好快。

蘇州知縣說道︰「大人,快向南京請求救兵!」

他剛說完,身旁的其他官員馬上群聲附和,當初他們听信周瑜寧之言,本身又都是漢人,所以才隨著周瑜寧歸順大明。不管是歷朝歷代律法,凡降敵者滿門抄斬,這些官員已經沒了後路。所以當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每個人的心里都是惶恐不安,也只有遠在南京的救兵,才能使他們覺得自己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周瑜寧點點頭,說道︰「馬上派出信使,上南京求援,听說大明軍隊的大炮很厲害,就是‘紅夷大炮’也不抵明軍的大炮,要是南京能運來十門這樣的大炮,清軍必定會被轟得粉碎!」

听到知府大人夸獎明軍的大炮,這些官員們心中稍安,想想也是,坊間早就傳聞明軍有種新式大炮,威力射程巨大;還有能扔的「驚天雷」,明軍叫做「手榴彈」威力也不小;讓人最驚訝的是明軍的「火銃」,射程竟然比硬弓還遠,殺傷力更大。

當周瑜寧說要派使者火速去南京求救,這些官員們終于心安了不少。這時候城守副將廖習凱說道︰「南京發兵救援趕到蘇州起碼得五天之後,清軍已經到了吳江,據此不過百里,我們應該先守住蘇州才是!」

听到廖習凱這麼一說,周瑜寧馬上點頭,說道︰「廖副將所言甚是,現在城中有三千軍士,兵力太少,諸位大人馬上回去,挨家挨戶發動百姓,每家都要抽調一個男人上城防守,並且告訴他們凡是有男丁參戰的人家,今年的徭役,不,今年和明年的徭役全免了!」

大明還都南京以後,大明律法還沒來得及在各地施行,現在蘇州還用的是清廷的法令,故此徭役賦稅及其繁重,但清廷規定可以將徭役折合成銀兩上繳,如此每年百姓需要交納的現銀,就是佔了全家收入的大頭。現在要是減徭役兩年的話,蘇州的百姓可要少交一大筆銀子。

周瑜寧將命令發布下去,然後又鼓勵了幾句,才讓眾人離開。然後他叫上廖習凱,急忙去了西門布置防守。

清軍來的很快,因為在抵達吳江的時候,吳江知縣下令開門投降。這個知縣本來就是一個首鼠兩端的人,膽小怕事,見到洪承疇親帥清軍而來,早就嚇破了膽,于是投降了。

洪承疇並沒有處罰這個知縣,而是勉勵了一番,夸獎其能認清形勢,幡然悔悟,並讓他官復原職,仍做吳江的知縣。一番安慰之後,這個知縣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對大明,還有周瑜寧破口大罵,表示與周瑜寧等叛臣賊子決裂,為大清和洪藩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兵不血刃就進佔了吳江,打開了蘇州的門戶,洪承疇馬上下令清軍不在吳江休息,而是馬不停蹄,繼續北上蘇州,終于在第二天中午抵達蘇州城外。

洪承疇並不覺得蘇州城會堅守太長時間,畢竟守兵才不過三千,但擔心的是北面江寧來的援軍,不過畢竟蘇州距離江寧只有六七百里,明軍要是增援蘇州的話,三四天內就能趕到。所以洪承疇認為必須盡快拿下蘇州,然後依城而守,等待北方清軍南下。

蘇州城內的軍民得知清軍已到城下,在周瑜寧和廖習凱的指揮下,紛紛上城防守,但是清軍並沒有馬上攻城,而是先派來了一個信使,求見知府大人。

周瑜寧現在已是大明江蘇布政使,洪承疇仍以蘇州知府相稱,其意明顯,就是有讓他回心轉意,重回清廷。但是周瑜寧更知道洪承疇這是誆騙自己,如果自己投降,落入洪承疇之手,絕沒有好結果。

于是周瑜寧下令不見洪承疇的使者,讓他從哪來會那去,而後整頓城牆上的守軍,準備迎戰清軍的第一波攻城。

就在周瑜寧準備死守蘇州的時候,突然听見府衙班頭從城內一邊大喊大叫,一邊向城牆這邊跑來。

班頭喊道︰「大人,皇上來啦,咱們的援軍到啦,快去接駕呀——」

周瑜寧一听,馬上愣住了,心道︰皇上來啦,哪個皇上來了?

旁邊的廖習凱先醒過神來,高聲吼道︰「周大人,是大明皇上御駕親征啊!」

周瑜寧這才回過神來,撩起官袍下擺,向著城下就跑,廖習凱在後邊追了上邊,一邊跑著,還不忘記囑咐城上的守軍嚴密監視西門外的清軍。

果然是永歷親帥一萬明軍抵達了蘇州,同行的大臣不多,而且只有文臣,沒有武將,除了喬貴樂,郎廷佐竟然也隨行出征,充作永歷的參謀軍師。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到處用人,在離開南京之前,為了抵御北方的清軍,永歷下令靳統武率軍一萬渡江前往揚州,與馬雲一起防衛北方來敵。如此一來,永歷身邊竟然沒有大將可派了,只好帶著兩個文臣,硬著頭皮親自率軍增援蘇州。

到達蘇州北門以後,周瑜寧和廖習凱已經等在那里,君臣第一次相見,難免一番安慰鼓勵,然後永歷就被迎接進城。

正當永歷詢問西門外清軍狀況的時候,有人來報,西門外的清軍竟然撤退了。

「洪承疇跑了?」永歷吃驚地問道。

但他听了郎廷佐的解釋後,才明白洪承疇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郎廷佐說道︰「洪承疇老謀深算,剛剛經過湖州一戰,所部清軍雖然勢大,但是戰力必然疲憊,來攻蘇州,也只是他想趁勢而為,並無絕對的把握。何況現在明軍援兵已到,憑借堅城,他更不敢貿然進攻,既然如此不如撤兵回杭州,等待北方清軍,再圖謀江蘇。」

永歷听後深以為「然也」,心中罵道︰洪承疇果然是老奸巨猾,老謀深算啊!

(祝天下所有教師「節日快樂」,好像我也是老師,那也祝我自己節日快樂!

求票,求票,求打賞,求推薦,求月票,求評價,求,求,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