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七十章 疲于奔命

作者 ︰ 朱由榔

尚可喜要出兵江西的消息,在調兵的時候,就被廣州城的眼線探听到了,很快將情報傳遞給了梅山上的「第三軍團」。

顧炎武、張寶、蔣飛虎三人接到密報後,馬上聚到一起商議。顧炎武在離開井岡山的時候,永歷曾經囑咐他,要他在廣東,想方設法牽制住尚可喜的清軍,尤其是在主力明軍東進江南的時候,江西空虛,所以必須將尚可喜限制在廣東,讓他動彈不得。

尚可喜在廣東的軍隊並不是太多,只有吳三桂的一半,共十余萬,主要駐扎于潮汕、韶關和廣州三地,其中廣州最多,為五萬清兵。此次五萬清軍北上,已經是尚可喜所能抽調軍隊的最大極限,否則廣東三處要地,將無兵可守。

將尚可喜的清軍牽制在廣東,不讓他北上一步,可是怎麼才能做到呢?

張寶和蔣飛虎絞盡腦汁地想,可是要他們上陣殺敵,也許湊合,但是用兵謀略,卻著實不足,二人急的抓耳撓腮,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顧炎武也是一臉深沉,雖然面上沒有急色,但心中已是如大火焚燒。他心想︰如果完不成皇帝交代的旨意,放任清軍進入江西,自己可是有負皇恩啊!

三個人都很著急,張寶先提過一個意見,但說出來後,馬上就被顧炎武否決了。這條意見是盡起「第三軍團」,向西北進入江西境內,然後與江西明軍配合,阻截尚之信。

其實這個辦法早被顧炎武考慮到了,卻只能是下下之選。原因很簡單,就是「第三軍團」不過五千人,江西境內的明軍估計也不會太多,加在一起也不能抵擋得住五萬清軍,何況廣東的尚可喜軍中多有「紅夷大炮」和西洋火槍,火器之力甚至還要強于吳三桂。

顧炎武一籌莫展,張寶和蔣飛虎也是相對無言。這時候,忽然門外有人稟報,說是南海大澳島來人了。

「大澳島?」顧炎武念叨了一句。對于南海大澳島,顧炎武知道那是新建的「大明海軍」,主帥是張水蛟,政委是張煌言,有三四千人,大小船只上千條,算得上是南海最大的一支船隊。

張寶讓人將信使帶進來,等信使進來後,深施一禮,然後拿出一封密函交給軍團長張寶。張寶打開一看,雖然有的字不認識,但是大體也能讀得懂,慢慢讀完,是越看眉頭越舒展,直到完全打開,而後興奮地對著顧炎武揚揚了手中的密函,說道︰「顧政委,這信是張煌言,張大人寫的,他在信上說了一條計策,可讓廣州清軍難以北上江西。」

「哦?快說來听听!」顧炎武急道。

「張大人說可以用‘聲東擊西‘之計,我們先放出風聲,說要聯合福建鄭經攻打潮汕,然後出兵潮汕,等尚可喜援兵一到,立刻撤回梅山。與此同時,兩位張大人率大澳島船隊向北入珠江口,攻打虎門炮台,必能將支援潮汕的清軍再調回廣州。」張寶說道。

「好計!」顧炎武一拍身旁的茶案,起身就往外走。

張寶和蔣飛虎很是奇怪,連忙問道︰「顧大人,您這是干什麼去?」

「啊」顧炎武這才感到自己有點失態,不過仍然高聲說道︰「張煌言不愧為我大明的奇才良將,我顧炎武不如也!」

張寶和蔣飛虎听到顧炎武如此贊揚張煌言,心中也是深以為然,顧炎武和張煌言都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名士」,但二人卻所善不同,顧炎武乃是當今大儒,而張煌言則是「水中蛟龍」,所以听到顧炎武贊賞張煌言,也覺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那就按照張大人的意圖辦啦!」張寶說道。

張寶是「第三軍團」的主將,軍事上還是由他做主,顧炎武並不「越雷池一步」,只是給予些建議而已。

顧炎武點點頭,蔣飛虎也並不反對,于是計劃就這麼定了下來。

三天之後,潮州城內突然有人傳言,說是梅山上的土匪下山攻打潮汕,兵鋒已經抵達距離潮汕二百里的地方,而且一支船隊自福建廈門南下,據說要從海上攻打潮汕。

起初人們並未相信,但是一天以後,潮州府豐順縣突然遭到一伙土匪襲擊,不但縣城被攻破,而且「縣太爺」也被人削掉了腦袋。

消息傳到潮州城後,立即引起了滿城的恐慌,四年前潮州被一伙不明身份的軍隊攻破,汕頭大營一萬清軍憑空消失,已經夠駭人听聞的,難道又要重演了嗎?

潮州知府蔣鳳文、汕頭總兵魏成趕緊聚到一起商議如何守城,如果單是土匪來襲擾,即使再多,也不用過于擔心,憑借著潮州的高大城垣,就能抵擋得住。可讓二人最擔心的是福建南下的鄭經艦隊,去年年末,鄭經的水陸兩軍大敗福建總督吉力嘎,逼得朝廷換帥,洪承疇上任後,兩軍正在廈門對峙。如果是鄭經的水軍南下的話,以潮州只剩一萬的守軍,根本是守不住潮州城的。

「請求支援!」蔣鳳文和魏成一致決定派人去廣州城求援,希望平南王尚可喜派出援軍兩萬,否則潮汕危在旦夕。

三天之後,尚可喜便接到了潮州知府派快馬送來的「六百里加急」,讀完「求援信」後,尚可喜「啪」的一聲就把信函拍在桌子上。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鄭經卻來搗亂!」尚可喜恨恨地說道。

眾參軍和將軍們已經知道信上的內容,無不面帶焦急之色。潮汕為廣州的東大門,而且地域豐饒,出產甚多,乃是廣東的重要稅源地,如果丟失了潮汕,廣州不穩。

「鄭經要打咱們潮州的主意,各位有什麼話要說嗎?」尚可喜問道。

左參軍毛令走前一步,對著尚可喜打個千道︰「王爺,潮汕不容有失,但是廣州城內只剩下兩萬兵馬,再從各地調兵,也是來不及了,所以——」

尚可喜听到一半,毛令就不言語了,不過他知道毛令想說的意思,就是派人將入贛的尚之信追回來,而後支援潮汕。

其實尚可喜的兵力捉襟見肘,完全是順治末年裁軍的結果,原因就是擔心尚可喜擁兵自重,故此順治帝曾經下旨讓廣東和福建一起裁軍各五萬,故此尚可喜才無兵無用。

尚可喜轉了兩圈,心想潮汕絕對不能丟掉,不然廣州就要受到威脅,眼下只有將尚之信調回來支援潮汕,才能解燃眉之急。至于江西,就算攻下來了,朝廷肯定也不會讓自己久佔,與其為他人做嫁衣,不如還是保住自己家門的好。

「嗯,派人騎快馬將之信追回來,如果他攻佔了贛州更好,如果沒有就不要進入江西了,馬上回援潮州,不必回廣州了!」尚可喜下令道。

第二天,遠在韶關的尚之信接到急報,讓他馬上掉頭,回轉廣東,增援潮汕。雖然尚之信懊惱自己白跑一趟,不過能到潮汕,憑借堅城防守,總比去江西攻堅的好,何況能打敗鄭經的軍隊,也算是大功一件,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尚之信整頓兵馬,掉頭重新進入韶關,告別岳岐山後,出了韶關的南門,望著一條向東南的大道,五萬清軍踏上了趕往潮州的道路。因為尚之信「腿軟了」,所以他沒有騎馬,而是換了舒服的轎子。

尚之信坐在轎子上五天,清軍也走出了五六百里路,終于趕到了潮州府揭陽縣,還剩一百余里便是潮州了。

就在尚之信在轎中迷糊的時候,有人來報,廣州的信使送來了急報。尚之信一听,心里一驚,心說難道是自己的老爹得了重病?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可要立刻趕回廣州,不然「平南王」之位可就是二弟尚之孝的了。

不過當尚之信打開信函一看,當時沒跳了起來,信中所言並不是尚可喜病重之類的,而是讓他速速帶兵回援廣州。

原來此信是尚可喜的親筆信,信中交代潮汕將要被圍攻可能是假,鄭經「聲東擊西」,他的船隊在一天前攻陷了虎門,正逆江而上,準備攻打廣州。讓他立刻在三天之內回援廣州,不然廣州危在旦夕。

尚之信看完信函,心中暗暗叫苦,走了五六百里路,終于快要到潮州,這又馬上要回援廣州,潮州距離廣州也有六七百里,這不是要人命嗎?兩條小腿都快跑細了。

回不回去?由不得尚之信決定,再說軍中的軍官多數家都在廣州,所以得到這個消息後,馬上來見尚之信,請求他立刻回援廣州。

尚之信郁悶無比,本來是要到江西去「佔便宜」,後來又要支援潮汕,現在又要回援廣州,自己這不是讓人在玩一樣嗎?

雖然心中憤懣不已,但是尚之信還是必須要執行「老爹」的命令,不然廣州丟了,自己的家也算是沒了。

三天內要走六七百里,尚之信也顧不得坐轎,忍住自己的硌的生痛,改換騎馬,可五萬清兵們卻沒那騎馬的命了,只能步行,而且還是日夜兼行。

終于在三個晝夜之後,五萬清軍終于趕回了廣州。當看到廣州城高大的城時,尚之信仿佛渾身散架一樣,趴在馬背上,一臉的痛苦樣。

就在尚之信要進城的時候,城內突然竄出三匹快馬,沖亂了進城的人群,踩倒了數人,才趕到尚之信面前。

尚之信仔細一看,原來是父親身邊最信任的左參軍毛令。毛令翻身下馬,給尚之信打了個千,然後才道︰「小王爺,王爺有令,潮汕遭到鄭賊船隊襲擊,要你不必進城了,馬上掉頭增援潮州!」

「啊——」尚之信感覺眼前一黑,竟然栽落馬下,一翻白眼暈了過去。

「腿」都軟了,還在十天內連續走了上千里路,一向嬌慣的尚之信那里受得了,加上心中憤懣,于是在急火攻心之下,干脆暈過去了事。

(天氣很熱,你要是投票,我就涼快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