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蕩湖南

作者 ︰ 朱由榔

盤龍山一戰,吳三桂只帶著不足千人逃跑,逃到貴州後,仍然不敢停留,因為這里也不安全,此時西南境內四處烽火,就是貴州地界也有了五六股「叛匪」。所以吳三桂在貴州府停留一天後,立即馬不停蹄地奔向昆明。同時還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向北京報信,請求清廷出兵圍剿「湘西叛匪」。

得到這些消息後,李定國和姚大榜相視一笑,一起嘲笑吳三桂竟然還有今天這般落魄,尤其是李定國開心的哼起了小調,樂的像一個孩子似的。

湘西大捷後,李定國決定並不能局限于湘西,是時候向外擴展地盤了,這個提議馬上得到了姚大榜、龍躍海、譚遠山的贊同。眾人商議後,一致決定先攻克辰州,然後再下衡陽,最後向湖南月復地發展,以此支援永歷皇帝的「東征」大業。

辰州還有兩萬清軍,不過此時已成驚弓之鳥,尤其是得知吳三桂都兵敗逃亡後,更是軍心大亂。

姚大榜並沒有殺掉胡柱國,留著他還有大用,所以在他昏厥後,立即找人對他進行醫治,等他醒了以後,又派人好生伺候他,嚴防他尋了短見。

胡柱國這幾日心灰意冷,仿佛被抽了魂魄一樣,只有見到姚大榜的時候,會突然暴跳起來,咬牙切齒地撲過去,仿佛要吃掉姚大榜。幾次以後,姚大榜才絕了說服之心,不再去見他。

不過李定國知道胡柱國是個人才,不然也不會成為吳三桂的「乘龍快婿」,而且早就傳聞胡柱國是吳三桂軍中一個比較另類的人。

胡柱國的祖上是大明的寧遠軍戶,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死在建奴的手里,所以他從小就恨建奴,長大後加入了吳三桂統領的「關寧軍」,因為作戰勇敢,又善于謀略,屢次受到吳三桂的重用,直到吳三桂將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他,以此來籠絡他。

後來胡柱國隨著吳三桂投降滿清,做了滿清的平西王額駙,官爵直至「征遠大將軍」、三等伯爵,可謂是功成名就。可是胡柱國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父和父親是怎麼死的,屢次勸說吳三桂「反正」,可是都遭到了嚴厲的呵斥,最後雖然不再提起,卻暗中聯絡了一些有「復明」志願的人,時常在一起密謀如何「反清復明」。

當「咒水之變」發生後,吳三桂將永歷皇帝從緬甸劫回昆明,胡柱國曾經向吳三桂建議,奉永歷皇帝為君,舉起「反清復明」大旗,反擊滿清。

胡柱國到那時還沒有看清楚岳父的真實面目,吳三桂想在西南封地為王,而永歷皇帝是他獻給滿清最好的「禮物」,怎麼會答應他這麼「幼稚」的請求。于是吳三桂非但沒有答應他,還重責他四十大板,將他關進地牢「閉門思過」三個月。

等胡柱國出來後,得知永歷皇帝已被勒死,不哭反笑,召集自己的親密部下慶賀了三天,吳三桂以為是胡柱國想通了,遂賞賜了一座大宅子給他,並官升一級。

從此以後胡柱國對「前明」閉口不提,暗中卻常與幾個親信表露心跡,對「大明」始終念念不忘。

姚大榜屠殺三萬清軍,胡柱國恨透了他,當然不會給他好臉色看。最後還是李定國親自勸說,才將胡柱國說通,答應真心歸附大明。

李定國怎麼就能說通胡柱國歸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李定國直截了當地告訴了胡柱國,大明永歷皇帝還活著,又將永歷皇帝是如何逃月兌的,如今正在江西「興師東征」,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胡柱國早就听聞江西一帶有叛亂發生,但听到李定國所說,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原來是明軍早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了滿清月復地,如今竟然已經開始東征江南。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胡柱國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但轉念一想,大名鼎鼎的晉王李定國能將這些告訴自己,是相信自己和籠絡自己的意思,難道自己不要「投桃報李」嗎?

胡柱國是吳三桂的大女婿,卻對吳三桂的大女兒沒有什麼感情,不然也不會在府外養了幾個小妾,當然這都是瞞著大夫人做下的,不然被大夫人知道,這幾個小妾的性命堪憂。

另外胡柱國已經沒有退路,三萬清軍被「活埋」,如果自己回到昆明,就算是吳三桂不處置自己,那些軍屬也得將自己活剮了。

「我還年輕,我不想死!」想來想去,胡柱國終于下了決心,真心歸順大明,既然做過「貳臣」,就不妨再做一次,起碼復興大明之後,人們不會再罵他為「漢奸」。

李定國說服了胡柱國,讓姚大榜等人有些意外,不過他能加入「湘西聯軍」,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辰州還有兩萬清軍,多是湖南和貴州征募來的,戰力也不高,卻也不可小覷,畢竟是兩萬人馬。如果「湘西聯軍」強攻辰州,先不說「聯軍」沒有攻打堅城的經驗,就是這兩萬人馬,也夠「聯軍」頭疼的。

不過有胡柱國在,一切都變得再簡單不過,胡柱國帶領一萬化妝成清軍的「聯軍」士兵進入辰州城內,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辰州知府衙門,活捉了知府和辰州守將,兩萬全無斗志的清兵也乖乖地繳械投降。

兩萬清兵可是非常不錯的兵源,李定國延續永歷皇帝的做法,派人在兩萬俘虜中進行了一番鼓動和甄別,從湖南和貴州兵種挑出了一萬人,編入「湘西聯軍」之中。有了這一萬人的加入,又在辰州就近征兵,總共得到了一萬五千名士兵,加上原來的士兵,「湘西聯合軍團」總兵力達到了四萬余人,一躍成為大明各個軍團中,實力最雄厚的軍隊。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姚大榜也來不及整頓編練,立即在請示李定國後,發兵三萬進攻衡陽。此時的衡陽,因為兩次調兵圍剿湘西,守軍已經所剩不多,只有一萬余人。

對付這一萬來人,姚大榜手里依然還有王牌,第一次「湘西大捷」中俘虜的衡陽副都統楊坤還被看押在地牢里,如果他肯配合,不愁拿不下衡陽。

楊坤不比胡柱國,他算是「鐵桿漢奸」,對于歸降一事,根本就是軟硬不吃,不過他在姚大榜的手里,以姚大榜東廠番子出身的手段,落到他手里,總有辦法讓楊坤「回心轉意」的。

「可憐」的楊坤在飽嘗東廠「十大酷刑」之後,終于被撬開了牙關,答應為「聯軍」寫一封勸降信。

衡陽城內的軍官多是楊坤的舊部,其中幾個手握實權的還都是楊坤提拔起來的,所以受到楊坤的勸降信後,開始丈二模不到頭腦,不過等到「聯軍」兵抵衡陽後,終于明白怎麼回事了。

此時湖南已經亂成一片,岳陽突然發生「叛亂」,知府李任遠扣押岳陽守備後,裹脅岳陽守軍兵變,重新打出「大明」的旗號,此時正招兵買馬,準備抗擊湖南巡撫派來進剿的清軍。

而吳三桂此時也是自顧不暇,在他來湘西的時候,滇西的「叛亂」已經擴展到了大理、楚雄一帶,直接威脅著昆明。

所以衡陽守軍在听說平西王大敗逃回昆明後,開始是震驚,然後就是恐慌。如今「湘西聯軍」大軍壓境,衡陽守軍根本沒有守城之心,幾個副將聚到一起,有的主張守城待援,有的干脆投降了事,有的說棄城逃跑,群龍無首之下,意見難以統一,最後棄城逃跑的主張佔了上風。

在「湘西聯軍」抵達衡陽城外第二天,衡陽城東門大開,上萬清軍出城後,向東逃去。姚大榜早就料到清軍會「棄城」,特意將東門放開,等清軍出城後,在城東三十里的地方設下埋伏,將逃跑的清軍全殲。

怎麼能讓清軍逃跑呢?姚大榜可不想等清軍恢復元氣後,再給「聯軍」制造麻煩,所以這些清軍必須消滅。

在攻下衡陽後,李定國和姚大榜又面臨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北上攻打長沙,進而攻佔湖南全境;還是南下兩廣,聯合大明「第三軍團」,攻下廣州;又或者西進貴州,與貴州的「義軍」會和後,再進入雲南,與吳三桂「決一死戰」。

這三個選擇,都有利有弊,北上可以攻佔「魚米之鄉」湖南,卻要承受湖北、廣東、貴州、四川等地清軍的壓力;南下兩廣,與尚可喜爭奪廣東,尚可喜手里兵馬十余萬,絕不是易于之輩,攻打廣東的難度可想而知;西進貴州,趁吳三桂兵孤將寡之時,給予全力一擊,可吳三桂有可能「困獸猶斗」,在采取守勢之後,短時內肯定不會消滅他。

李定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萬歲爺在此,他會怎麼做呢?

而姚大榜起初有南下兩廣之意,廣東乃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無論是稅源還是兵源,都是上上之選,可唯一的問題就是「鐵桿漢奸」尚可喜與他麾下的十萬清軍。

最後還是譚遠山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北上湖南」是最佳選擇,湖南如今亂成一團,清軍實力不強,正是攻下湖南的最好時機,況且攻下湖南,還可以配合永歷皇帝的「東征」大計,牽制湖北和四川的清兵。至于雲南和廣東,等皇帝東征結束,再回頭收拾他們也不遲。

听到譚遠山的見解後,李定國和姚大榜豁然開朗,當即決定北上攻打長沙,並計劃在一個月內掃蕩湖南全境,而後繼續北上,進攻湖北。

(也許你認為我更新的晚了,也許你認為我偷懶了,可我告訴你,我很努力!心到佛知啊——

求點打賞,給孩子買點女乃粉,呵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