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六十七章 鹿死誰手

作者 ︰ 水飛雲

第一百六十七章鹿死誰手

究竟鹿死誰手,這個問題只有問身在西柏坡的毛偉人和身在南京的蔣偉人。()

華夏大陸的這只鹿正懸再半空中等著雙方搶。但是全球這只超級大鹿誰來搶。

第一個出手搶的居然是藍海國

藍海國在1949年元月30日,大年初二,舉行了關鍵性的一次實驗。讓藍海國在後續的大國政治中佔據了先機。

1949年春節,齊之洋並沒有和往常的春節一樣前往駐扎在馬爾代夫的三大艦官兵一起歡度節日。這次,齊之洋是在馬爾代夫群島的一個荒島度過的。這個島,藍海軍方代碼中是「2000年」。藍海國在「2000年」這個島上的衛星發射基地,進行了洲際導彈的試驗性發射。這枚導彈成功的從「2000年」島越過了塞舌爾、馬達加斯加島、南非,打到了南印度洋的預定位置︰南非地區的愛德華王子島以南的預定海域。火箭飛出了大氣層,然後返回大氣層,再準確的落到了預定位置。飛行距離達到了7300公里。這是藍海國幾大重點工程之一,第一步。從1944年10月開始計劃,到1949年一月,藍海國用了短短的5年零3個月,完成了這劃時代的創舉。

雖然這次成功是建立在藍海國有導彈實物和有先進的理論上面的,但是這五年內多少科技精英們和技術工人們不斷的努力也是成功的關鍵。在研制過程中甚至還有26名技術工人付出了生命。所以,當洲際火箭發射成功的消息從預定海域的驅逐艦上傳回時,所有在2000年島的人員都在熱烈的鼓掌,忘情的歡笑。慶祝這偉大的時刻。

自從4410工程實施後,主要負責人梁綬繁先生先後組織了王大為和其他藍海國尋找到的科技偉人們,先後攻克了耐熱材料、鈦合金材料、鋁合金材料、燃料和氧化劑、火箭發動機級間點火與分離等研究項目。許多從美國、英國歸來的技術工人也攻克了加工制造中的導彈外殼成型,整流罩成型、復合材料的焊接,異種鋼焊接等難題。還有在制造核心控制部件的精密儀器。這些困難都被偉大的藍海科技工作者和偉大的藍海工人們一一破解。一千九百三十八天,每一天都浸泡著他們的汗水。

這枚兩級洲際導彈的發射成功,意味著藍海國在光學技術、電子技術、測控技術、電池技術、氮基火箭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精密加工等方面都有了關鍵性的突破。這些技術的突破不經能讓洲際導彈成功發射,還是將來其他軍事工業的堅強基礎。說穿了,這枚兩級導彈只是一枚洲際導彈,還沒有能達到運載火箭的地步。但是洲際導彈不僅很容易就被改裝成運載火箭,還很容易加載核裝置,變成核威懾中最重要的遠程核武器、核打擊力量。而且彈道導彈的研制成功,也讓藍海國第一次在一項系統科技工程中領先了世界。這無疑解開了齊之洋等穿越人士的心結。

洲際導彈的研制和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藍海國的衛星很快就能上天了。按照齊海軍這個玩過文明III的家伙的口氣來說就是︰「世界地圖馬上就要全亮了」

藍海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科技日報》在四月一日都先後向世界正式公布了這一重大的消息。雖然在新聞報道中隱藏了最關鍵的數據,比如說射程、高度等問題。而且廣播電台還欲蓋彌彰的說,藍海國將不會用這種先進的東西發展武器,這種火箭只是進行和平目的的。但是世界各國都從這個聲明中立刻聯想到了這個遠程的飛彈是可以裝載核裝置的。

美國政府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自己國家的科技已經落後了,飛彈和火箭技術已經遠遠落後到藍海國的後面。美國在藍海國進行新加坡飛彈攻擊之後,也加快了導彈的研究,在45年11月成功試射了一枚中程導彈,射程在1200公里,但是沒有成功。美國還在1947年試驗了一枚短程導彈,射程是800公里。這次獲得了成功,導彈是單級導彈。對于射程達到6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多極導彈,美國還正在理論上的驗證過程,還沒有投入實際的制造。現在看到藍海國居然已經成功的試驗了一枚洲際火箭,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射程,但是根據藍海國政府公布的信息,這枚火箭的射程已經超過了6000公里。

雖然藍海國政府宣稱這是一枚研究用的火箭,但是美國政府相信,這根本不是什麼火箭。藍海國早在新加坡戰役時就使用了定位控制裝置的導彈。現在完全有能力將這種遠程的「火箭」改裝成遠程導彈。結合藍海國曾經的試驗過的艦載發射導彈試驗,藍海國甚至有可能由其導彈戰列艦「霍去病」號上發射這種遠程導彈。這意味著只要藍海國的導彈戰列艦開到大西洋,甚至不需要到美國的近海,都能進行遠程核攻擊。

這對美國這個二戰後的世界霸主來說,超越其控制範圍的東西出現,無疑是對其地位的挑戰。藍海國的這個武器已經超出了美國能控制的範圍,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有好幾種。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自己也發展出這種武器。無論是研究出來,還是從藍海國獲得。當然獲得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偷或者是換。嘿嘿,搶也是一個途徑,但是搶,萬一對方急了,來核裝置爆炸……

另外的途徑就是重新將藍海國拉入自己的陣營。為了成全重慶政府的武器和資金需求,美國政府和藍海國有了很大的分歧,導致藍海國退出盟軍陣營。這間隔只有一年,似乎有點難度,而且對自己老大的地位有所挑戰。美國政府也是猶豫不決。無法一下拿出對付藍海國的辦法。

其實如同美國政府考慮的一般,藍海國在完成了洲際導彈的試射之後。立刻進行批量化生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5枚洲際導彈的生產。五枚全部都安裝到了導彈戰列艦「霍去病」號之上。

藍海國放出的巨幅炸彈不光是洲際導彈,還有一樣東西,也足以威懾各國。那就是武裝直升飛機。由于有直-8的樣板,所以藍海國在47年研制出了「直-1」輕型武裝直升飛機,當然是屬于簡易的直升飛機。直-1上面安裝了一門20mm的機關炮,以及三聯火箭發射裝置。只能搭載1名駕駛員,2名戰斗人員。直升飛機的頂部槳葉是采用的藍海國鋼鐵企業46年冶煉成功的高強度鈦合金。發動機采用的是藍海國自行研制的航空活塞發動機。雖然渦輪軸發動機在藍海國也以及各研制成功。但是藍海國並不打算一下子就把所有先進科技全盤運用。所以最後定型時采用的是活塞發動機。雖然金屬葉片和活塞式發動機為主的直-1的連續飛行時間和無保養使用時間都較短。但是足以攻擊地面目標和配合登陸作戰。

藍海國在47年定型這種直升飛機之後,在一年內生產了30架直-1直升機,全部用在了直升機航母「衛青號」上。

藍海國在公布洲際「火箭」試射的第二日,也就是四月二日,通過《科技日報》公布了藍海國在阿曼某海濱進行的登陸作戰演習的照片。其中一排五架直升機同時向目標坦克群發射火箭彈的照片被美國和德國的各大報紙進行了全面轉載。有許多軍事分析家在報紙上指出。藍海國的這個新式武器將是坦克的絕對克星。德國的報紙甚至猜測,藍海國研制這種武器就是為了對付與之有領土聯系的德國,畢竟德國有大量的裝甲部隊。根據照片上的數量,藍海**隊已經配備了不少這種克制坦克的武器。德國一家地區性新創刊的小報紙《法蘭克福匯報》以一篇《危險德國》的文章一躍成為當月全國發行量第一的報紙。主要就是該報的主編自己搜集了藍海國許多新式武器的詳細情況,匯總在這片整幅版面的報道中。

在這篇報道中,該主編首先從藍海國的高性能戰艦在二戰中的戰績推論,藍海國在戰艦的各類技術上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各國。這些戰績都是藍海國和盟國正式發布的戰報。然後這位主編又分析了藍海國的飛彈,拿出了新加坡戰役的例子與德國飛彈轟炸英國的效果進行比較。指出藍海國的飛彈技術遠遠超過德國,好在他還不知道藍海國的導彈已經能在艦上進行發射。否則不知道他如何再寫了。第三章分析的是藍海國的陸軍,他根據藍海國對日登陸作戰和對莫桑比克作戰的戰斗過程進行了充分的分析。指出,藍海國的陸軍指揮官的軍事素養遠遠高于德國陸軍軍官。而軍事素養是德**官一貫的驕傲。在第四章指出,德軍陸軍最引以自豪的裝甲部隊,藍海國也找到了對付的方法,那種怪模怪樣的大鳥。第五部分,他還對藍海國的空軍進行了分析。他在文章中寫到,雖然沒有見到藍海國的戰斗機。但是藍海國的運輸機的照片卻是被歐洲國家和美國等飛機技術先進國家的專家們仔細研究過,這些專家一致認為,藍海國的這款運輸機超過了歐洲各國和美國的軍用運輸機。單從外表看,體積就遠遠大于歐洲國家的。由此推斷藍海國的飛機制造技術也不會落後于德國。最後他拿出了一個最關鍵的說法,這個說法不僅讓藍海國的國家安全部想把他暗殺,連各國的軍方都認為這個主編是那個國家的軍事間諜。他在最後居然寫到︰「藍海國最讓人可怕的不是這些,而是他的後勤補給能力。」他在文章中詳細列舉了藍海國的移民船隊和移民後勤組織。他認為,這些工作就和戰爭中的後勤工作是完全相同的,一旦藍海國的移民組織能力轉化到軍事上,那麼藍海國的軍隊將是無敵的

這個主編在最後的結束章節中說︰「德國在二戰和藍海國是對立的敵國。現在在中東又有不少領土交界。按照現在的德軍水平和藍海國的水平,一旦發生沖突,德國危險危險

這篇煽情的報道,讓全德國人都活躍起來。藍海國的戰斗力和威脅成為了德國國內最大的話題。在德國國內民眾中「藍海威脅論「悄無聲息的出現和壯大。

這篇報道,不光轟動了德國,一樣也讓世界各國的民眾驚訝。更是讓全世界各地的華夏子民們興奮︰「原來我們民族居然還有這麼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篇報道也引起了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思考。雖然這幾個國家都很清楚藍海國在這些方面的優勢。但是有些東西不放到一起看,是看不出要害的,也是看不出嚴重性的。

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僅清楚藍海國的這些軍事科技在領先,他們還清楚藍海國的經濟在迅猛的發展,這一點美國人最清楚,從43年馬飛正在美國為500萬而游說國會到46年公布的11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到47年公布的31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從43年大量貸款進口英國、美國的機器設備和各類物資,到46年後大量的出口機器設備和物資。這些巨大的變化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也許不會知道,但是對于美國和英國等國,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藍海國的經濟在騰飛。

除了這些,藍海國在某些領域的領先程度令人驚訝。美**方在二戰後把藍海國為保障「駝峰航線」安全飛行而提供的兩套電子導航設備交給了科研機構。結果令人震驚,按照科研機構的說法,這些電子產品不知到是什麼東西制造出來的,其復雜性和先進性絕不是當前電子科技水平能制造出來的。當然政府和軍方不可能完全听信科研部門的判斷。「制造不出來,別人藍海國已經批量使用了,只不過你沒研究出來,別人研究出來了而已」美國人現在很是擔心藍海國,這不僅是在軍事、經濟方面的,更主要是這個國家的處世態度。

藍海國從一開始就像一個斗士,全然不顧一切的斗士。這點從藍海國的起家、建國、作戰都能看出來。為了領土和利益基本上能做出所有的決定。這一點是美國最擔心的。尤其是藍海國擁有了核武器和洲際導彈等大殺器後,美國已經將對德戰略為主慢慢的改向了對藍海國與對德並重。

在華夏大陸內戰的立場上,雙方不斷的產生分歧,這種分歧在兩國之間產生的矛盾,慢慢演化,也許某一天就將演化成敵意。美國政府和藍海國的政府其實在得知對方擁有核武器之後,就已經知道了雙方關系的最後結局。不過美國政府幻想能和藍海國保持良好關系,一如英國。藍海國也需要時間繼續發展。這才導致了雙方在46年、47年繼續保持你好我好的關系。

到了1948年的春天,藍海國連續公布了自己的洲際導彈、直升機、自行研制的主戰坦克,新下水的驅逐艦。其目的藍海國自己清楚,美國也清楚,甚至德國也清楚。藍海國這是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藍海國已經崛起,藍海國有能力與任何國家作戰,藍海國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美國讀懂了,德國讀懂了,甚至連《法蘭克福匯報》的主編都讀懂了。只不過他們不明白,在這麼一個時候,放出信號是什麼意思?難道藍海國想和繼續擴張?藍海國疆土之外的鄰國可是英國和德國,難不成他想與這兩個國家當中的某個國家開戰?這似乎不太可能?

藍海國的想法,也許只有一個人讀懂了,這個人就是在西柏坡呆著正準備指揮決戰的毛偉人。

只有他才知道藍海國很有可能是在準備武力干涉大陸戰局之前給美國打預防針。毛偉人清楚的知道藍海國依仗的是什麼,來到這個時空為何要這麼瘋狂的擴張,為何要不斷的利用時機給英國上眼藥,給美國下絆子。藍海國現在一定有了一定的想法。最有可能的想法就是擔心自己決戰的失敗。當然睿智的毛偉人也清楚,此時的藍海國的實力已經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就算未來自己掌控了全國,藍海國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也許在那個飄渺的異時空,他們是自己的信徒。但是在這個時空,他們遠遠的比自己做的更好。做的更加出色

現在對于毛偉人來說,藍海國已經幫助他解決了外來干涉的可能。他需要做的,就是進行決戰,盡快的解決掉對面的重慶政府

(今晚下飛機晚了,抱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