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上游I型反艦導彈試驗

作者 ︰ 水飛雲

方想對齊海軍的問題答的很干脆。()

「沒錯,就是‘霍去病’號。這次試驗的上游I型導彈的體積和反座力較大。」方想給出了正面的回答,雖然這是絕密的東西。但是保密的對象是誰,方想還是分的清的。

閑話嘮了半天,黃宗英的飛機已經在天空中開始盤旋。大家涌出候機室,準備歡迎藍海國的國防部長。黃宗英是個激進派,一貫主張以攻擊為主。所以此次反艦導彈的實彈打靶,他肯定是要來的。

剛下飛機,黃宗英就在人群中看到了齊海軍。齊海軍雖然個子矮,不顯眼。但是他旁邊的方想很是顯眼,方想正是如花的年齡,帥氣的臉龐加上威武高挑的軍人身材,使得方想在隊伍中非常的顯眼。何況方想站在歡迎隊伍的最前面。黃宗英在飛機場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笑呵呵的和齊海軍握了握手,拍了拍齊海軍的肩膀。不過看的出來黃宗英對齊家這個小子還是滿意的。

第二日就是上游I型反艦導彈實際打靶的日子。上游I型反艦導彈采用短**長的全固體化單脈沖小型雷達,原先的高度導航采用的是膜式高度表,但是由于導彈在飛行時振動較大,嚴重影響了高度計的精度,有2枚導彈在飛行試驗時都沒有達到預計高度就掉了下來。也就是所謂的「掉高」。後來用無線電高度表代替了膜式高度計作為校高器及垂直速度表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另外由于制導雷達采取了最先進的脈沖雷達,所以把攻擊誤差控制在5米內。這種導彈完全具備了攻擊敵方艦船的能力。

盡管在齊之洋、方想他們眼中,這種導彈簡陋的不得了,尤其是脈沖雷達和無線電高度表用的電子部件體積龐大,幾乎將雷達艙全部佔滿。但是作為第一款能攻擊戰艦的導彈,大家還是對其充滿了希望。

一大早,黃宗英、方想和齊海軍等一批海軍官兵就乘坐試驗艦「霍去病」號導彈戰列艦,迎著清晨的陽光前往亭可馬里以東海面,而靶船早就在半夜就被護衛艦拖至預定位置附近。

這次用的靶船是一艘改裝的木制漁船。這艘船加上了寬大的木板和動力設備。使得其甲板面積和速度類似普通驅逐艦的水平。靶船還加裝了簡單的轉向和制動裝置,定時裝置將控制靶船進行停車、轉向和加速,以測試導彈的索敵功能。

發射導彈用的戰艦是「霍去病」號,雖然該艦的使用方式爭論很大,但是,最終用作導彈發射平台和登陸炮火支援佔據了上風。密集的艦對地導彈和戰列艦的主炮炮火完全可以完成從遠及近的炮火覆蓋。尤其是對印度洋上的島嶼和港口,一艘這樣的戰艦完全可以破壞目標地的大部分防御。

該艦經過5個月的改裝,已經徹底地改變了模樣。按照藍海國預先的設想,這艘戰列艦準備保留前部2組主炮台和後部的兩組副炮,作為炮火支援。高聳的桅桿、煙囪都被拆除更換,保留了高高在上的艦橋。質心的改變後,戰艦的布局稍微有點變化。輪機艙集中布置在艦船的後部,燃煤的鍋爐也被全部替換成燃油鍋爐。同時將前部改成了生活區,中後部是彈藥庫和燃料庫。由于藍海國艦載導彈一直沒有完成設計和生產,所以改裝其實並沒有完成,甲板中後部大片預留給導彈發射架的區域上面空空蕩蕩的,目前只是臨時當作直升飛機起降平台。整個戰艦只是完成了炮台拆除、輪機更換和質心平衡。此次試驗的導彈發射架還是臨時在戰艦上焊接的。戰艦的中後部焊接了3個導彈發射架。

今早一登艦,齊海軍險險的沒有笑出來。這導彈發射架,其實和野營的四角鍋架差不多,只是多了些支護而已。用角鋼和扁鋼焊接成的方框實在是太簡陋了,尤其是第一個支架,好像特別像。不過齊海軍還是狠狠的將自己掐了下,才沒笑出來。要是真的笑出來,那齊海軍可真就是大大地露臉了。

這時的導彈發射架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支架,起到固定導彈的作用,主要是導彈月兌離時的連接是發射架的技術關鍵。此時的上游I型導彈個頭比較大,支架也就顯的粗笨點。不過並不影響在其上的導彈的魅力。一干軍官們都興奮地瞪著大眼,等著看導彈發射時的景象。

其實這麼多高級指揮員在一艘戰艦上近距離觀看未成熟武器的實驗是十分危險的。假若發射失敗,導彈爆炸,戰艦沉沒,藍海國一半的海軍軍官將不復存在。所以臨來之前,方想建議黃宗英等人在另一艘驅逐艦上觀看。但是黃宗英拒絕了,梁綬繁也拒絕了。他倆上了試驗艦,別人也不好再上別的戰艦。不過好在「霍去病」號是一艘戰列艦。3枚爆炸部只填裝了普通炸藥的導彈的爆炸並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方想還是邀請黃宗英和梁綬繁等人在戰艦的艦橋上觀看導彈發射,這樣即算導彈發生爆炸,戰列艦艦橋厚實的裝甲也完全可以抵擋。另外一艘驅逐艦也在附近做好了救援準備,隨時準備在發生意外之後對「霍去病」號戰艦上的人員進行救援。

兩米多高的導彈,成60°角斜著向上矗立著。這和齊海軍小時候看到的導彈發射景象大為不同。其實齊海軍大部分看的都是電影或者紀錄片中火箭發射的景象。真正看到的反艦導彈的發射,這也是第一次。

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第一枚導彈準時在9點迎風而起。濃煙滾滾,烈焰騰騰,一片掌聲,一片喝彩。然後大家都等著在擊中靶船的那一刻。很快導彈不負眾望,在天空中劃出一道白色的軌跡之後就看到一點彩煙。就是這圈彩煙,讓這讓一圈人都沉不住氣了。大家都看向站在黃宗英身邊的梁綬繁。在場的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海軍軍官,誰都知道看到彩煙就意味著第一枚導彈偏離了靶船。靶船可是距離試驗艦48公里遠!

果然,又過了5分鐘,艦上的情報參謀將報告拿出來了。「1#彈在靶船預定地點之前就已經落水。距離靶船還有22公里之遠。」

「估計是高度表出了問題,看來單靠無線電控制還是有問題。還有……還有飛行姿態也有點問題」梁綬繁看完報告緩緩的向黃宗英說道。由于梁綬繁已經參加過多次的固定點飛行試驗,所以這次並沒有站在發射架附近去近距離觀察發射。艦橋視角的緣故,使得他無法完全判斷姿態到底有沒有問題。

「掉高」這個問題其實在固定點試驗時就有發生,只是膜式高度計被無線電高度計代替後,就沒有再發生掉高的現象。這次實彈打靶試驗,居然又發生了這個現象。不能不說導彈發展的道路還很久遠,還需要努力。

「那按照梁先生你的意見,接下來的2枚導彈還發射嗎?」指揮員「霍去病」艦的代理艦長鄧志忠問道。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在場的所有人想問的。

「我下去檢查下。」梁綬繁有點遲疑的說。這次興師動眾的來,可別要敗興而歸了。

裝備部和艦上的技術人員立刻對導彈進行了檢查,一切都正常。梁綬繁親自下去將所有數據進行了復驗。現場的指揮員報請黃宗英同意之後,決定發射第二枚導彈。這次大家都不像第一枚導彈發射那樣興奮了,所有人的心中都像壓了塊石頭,沉甸甸的。唯恐導彈發射再次失敗

第二枚導彈在檢查完之後,已經是中午了,大家誰也沒有顧得上吃飯,準備發射。連遠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齊之洋、程建中、周建軍都守候在電話旁等待著消息。第一枚導彈發射失敗之後的消息不光讓戰艦上的人員心情沉重,也讓全藍海參與研制和知道這件事的人們都很擔心。

第二枚導彈將在13點準時發射。

可是真的應了那句話,好事多磨啊。12:40分,一片雲彩飄過,大雨傾盆而下……暴雨持續了10分鐘。這場雨把參加試驗的人員們的心都澆的上下不定起來。雖然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海軍軍官。但是千百年來的迷信思潮的力量無處不在。雖然大家不說,但是許多人都看看導彈,又看看梁綬繁。

「按期發射!」梁綬繁不愧為偉人級別的。數據和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當然要繼續發射!

第二枚導彈在13:00準時發射!

5分鐘……

10分鐘……

第二枚導彈在空中飛行的白色軌跡在正午的陽光下更加明顯。看著導彈向下降落,然後沒有了聲息。

甲板上一片死寂,大家都屏住了氣息。軍人的素質壓住了大家心中的不安和騷動,甲板上才不至于出現交頭接耳的現象。誰也不知道第二枚導彈發射成功與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