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五十九章 烏敏島上的沖突

作者 ︰ 水飛雲

感謝大家的熱情評論!不過許多書友並沒有看到本書的90章以後的內容。()希望看完後再評價本書對待延安和重慶的態度!

---------

在第一日比賽最後總結發言時,一個重大的消息讓齊海軍和王永固直接離開了現場,所有陸戰隊官兵整隊返回營地。

這個消息是通信兵傳送過來的。在烏敏島上,守島第二旅的官兵和英軍發生了沖突!

烏敏島是新加坡地區和馬來亞交界的東北海灣處的大島,距離馬來亞近,距離新加坡本島遠,不過說遠也就是兩三里路,但是距離馬來亞只有短短的六。七百米。這個島距離海軍陸戰隊的駐地實里達港只有8公里,是一個扁V字型大島。由于靠近馬來亞,所以總是有馬來亞人的反抗組織偷渡此地。晚上前往馬來亞搞地下活動,白天跑回此島,英國人也無可奈何。最近一次是英國人在後面追捕,馬來亞的抵抗組織拼死跑回烏敏島。

英國人向藍海政府多次抗議之後,藍海國在島上設立了防御部隊。由于該島距離第二旅駐地很近,所以這個任務交給了海軍陸戰隊第二旅。

「一定和馬來反抗組織有關。」王永固頭也不抬的就上了座車。齊海軍也要跟著上車。王永固猶豫了下,還是讓他上來了。

「通信兵怎麼說?」齊海軍也知道這事可大可小,關鍵是看誰開了第一槍。

「沒有詳細說過程,只是說了結果。沖突發生在島上。」王永固點著了一根煙,剛才在眾人面前不好抽煙,現在冒一根,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

「你哪時候學會的?」齊海軍一皺眉,他是反對抽煙的。

「發生在島上就好,起碼我們佔理」齊海軍接著說道。

「是,島上是我們的領土,不管怎麼說,他們的士兵到了我們的島上」王永固也知道這點的重要性,「抓了對方17名士兵,其中還有一個一級準尉,這幫小子不錯,一個排和英軍的一個排對抗,還抓了2個班的人」。王永固把通信兵說的都復述了出來。

不一會,齊海軍和王永固就來到了實龍崗港口,這里有第二旅的一個團。此時烏敏島的北岸已經堆滿英軍的士兵。而第二旅也有一個營調到了實龍崗對面的烏敏島上……

其實根本不用王永固和齊海軍前往,值班的第二旅副旅長已經把事情調查的很清楚了。英軍在追捕馬來反抗組織人員時越境。本來第二旅也不打算管閑事。但是有一名戰士順風听到了一句漢語,明顯這十幾米人員里有華人。這讓第二旅的戰士們準備管管閑事,畢竟是自己民族的人,不能眼看著華人被槍殺?何況英軍的快艇不自覺的越過與藍海國劃定的邊界—主航道,然後又向烏敏島方向發射了多發子彈。所以,正好借此機會,藍海國的士兵先是通過喊話來警告英軍和馬來人不得向前,然後又出動了快艇阻截。但是英國的這名準尉指揮官腦袋像是被驢踢了,根本不管藍海**隊的警告。仗著自己指揮著三艘快艇有一個排的人,遠比藍海國的一艘快艇人多,依然還是在追擊馬來人,甚至有一艘快艇已經觸及了岸邊。第二旅的士兵怎麼會放任他們的這種行為,當班的第3營11連副連長凌至風下令對天鳴槍。並且用喇叭喊話。英軍的部隊依然不退,並且有一艘快艇登陸烏敏島,抓捕了6名馬來反抗分子,槍殺了5名反抗分子。

凌志風當即下令向其余兩艘快艇開炮,不過開炮還是留了點分寸,並沒有真的將之擊沉。英軍海上的部隊見勢不妙,當即往回逃竄。岸上的英軍也準備逃回快艇。這怎麼可能讓他們逃月兌,一發炮彈直接將快艇擊沉,然後陸戰隊員全副武裝的出現,背後是班用步兵炮瞄準著。一個英軍剛要喊什麼,就被一梭子子彈打起的灰塵淹沒,嗆得呼吸都困難。這是英軍的準尉的腦袋好像才恢復了正常,連忙放下武器。才避免了事情的進一步擴大。登島的17名英軍和6名馬來亞人全部被俘獲。

英軍逃回去的人當然不干,調集了一個營的英軍聚集在馬來一側,向第二旅示威,同時英國駐新加坡的領事也向藍海新加坡地區政府抗議,說藍海國無故向英國士兵開槍,開炮並且俘虜了英方17名士兵。

這次沖突立刻被英國放大。英國政府向藍海國政府提出嚴厲的抗議。不僅要求釋放17名士兵,還要求藍海國賠禮道歉,並要求藍海國政府將6名馬來亞抵抗組織移交英國。英國媒體也在鋪天蓋地地宣傳藍海國秘密支持馬來亞抵抗組織,藍海國為了掩護馬來抵抗組織才先向英國開槍,英國士兵出于自衛反擊,才登島,掉進了藍海國的陷阱。有些報紙甚至打出了《藍海國武裝支持馬來反抗組織》的標題。

如果只是報紙和媒體宣傳這種論調,藍海國還不會什麼。但是當英國駐藍海國大使說出這話時,藍海國新任的外交部長那智本身就是搞新聞出生,拿起藍海國在烏敏島上照的照片,就扔到英國大使座位前的茶幾上。「看看!別把民間的那一套拿到我們之間正式的場合來說!,如果你繼續用這種不負責任的論調說話,我們藍海國將在這件事上不再和貴國進行交流!貴國的17名士兵將作為非法入境的武裝人員被審判!」

雙方僵持了近3個月,最終這件事以英方道歉,藍海方釋放17名士兵,6名馬來亞人以非法入境被判3個月監禁收場。這件事情雖然不大,但是對英國和藍海國之間的關系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更多的馬來反抗組織利用這個方法進行反抗英國統治的斗爭。藍海國也正如英國媒體所稱,在有意無意的包庇這些人員。這使得英國和藍海國關系更加惡劣。

對于藍海國來說英國的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是早晚的事情。一旦有一個地區獨立,那麼英國的其他殖民地都將會鬧獨立。英國在戰後勾畫的橫跨美洲、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大帝國將會解體。真正的解體。而對應于這些殖民地的地區都將成為藍海國周邊的小國家。這對藍海國是一件及其有利的事情。

只不過藍海國無法確定,這場全球獨立的風潮會不會影響到藍海國。藍海國在這件事上的境況和英國一樣。甚至還不如英國。所以藍海國對馬來亞的獨立組織只是包庇,而不是支持。這一點,英國人也看的很清楚。所以雙方並沒有去刻意的把這件事拿到國家立場的高度上去討論。而是僅僅在私下里相互做著小動作而已。

不過這件事情反而提醒了英國和藍海國的各地區已經世界上各地區的各民族。德國在中東、美國在北非、英國在亞洲和非洲、藍海國在環印度洋的殖民地的主要民族都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

世界各強國都面臨同一樣的問題,沒有哪個國家敢掉以輕心。死傷無數人員和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的二戰,才轉化成了這樣的局面,誰也不願意失去。隨著各地獨立反抗運動的加劇,各國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一個方式,調遣軍隊,隨時準備武力鎮壓。但是武力鎮壓的後遺癥之大,恐怕不是各國能承擔得住的。

德軍在中東各地派駐了兩個集團軍,在防備英國的同時,也用強大的武力威懾著中東各國的各民族的反抗。美國也一樣,在北非不僅駐扎了5個陸軍師,還有1支海軍艦隊。不過德國和美國有著堅強的本土做支援,一切都能掌握。

但是英國和藍海國都是無根之萍,一個本土控制權不在手中,一個根本沒有什麼本土。這讓這兩個國家的領導者們都無法輕易的做出決斷。

1947年9月,印度的甘地,號召在印度全境進行「和平」的不抵抗運動,整個印度陷入癱瘓。全國的各行各業都全面停工。英國駐扎在印度的部隊也不敢動手鎮壓。因為現在的英國已經不是戰前的英國,不光沒有本土,而且英國政府不知道加拿大、澳大利亞政府的態度。英軍在這兩個地區的駐軍本身就受到這兩個政府的強烈反對。如果真的在印度發生流血事件。那麼能帶來什麼影響,是英國政府無法預料的。很有可能的結局就是大英帝國的這三大塊領地將會全部驅逐英國政府的存在。那樣英國政府真的只能回到都柏林去面對北愛抵抗組織了。但是一旦允許印度獨立,那就會面臨著非洲的大片殖民地的獨立。大英帝國將只剩下北愛爾蘭群島了,這中結局絕對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英國政府的猶豫,讓印度人感到了希望,整個印度大陸上到處是反抗的火苗在燃燒。這片片的火苗將剛剛接任首相的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燒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是英國政府首次面對大英帝國的大規模解體。

世界的目光已經從華夏大陸上大規模的內戰沖突上轉移開來,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度。橫行幾百年的英國政府將何去何從呢?世界各國都在拭目以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