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六十章 印度

作者 ︰ 水飛雲

世界的眼光都在看印度。()但是齊海軍的眼楮卻是在看一個人。一個令自己和王永固都不敢亂折騰的人。LGY,這位異時空後世新加坡地區的著名人物,居然在烏敏島沖突被抓獲的馬來人名單上。這真是時光劃轉萬物,蝴蝶力量無窮,此時的大人物完全應該在英國讀書,怎麼會回到馬來亞搞獨立,這令齊海軍直皺眉。

這份名單是審判後新加坡地方政府轉來的。王永固也就是隨手一看,沒想到真的看出了這個非比尋常的名字。齊海軍在這位大人物的名字上劃了一道粗粗的橫線,琢磨著怎麼處理。雖然他們倆完全可以將難題上交給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大人物手中。但是齊海軍決定自己解決這個難題。因為他認為這樣一個人物的處理,無非是殺或者用,兩個選擇。無論哪個選擇,由中央政府來做都不恰當。

齊海軍想來想去,先把這個人弄到自己身邊,然後再讓他轉行,去搞經濟,別搞政治,讓他遠離新加坡好了。實在不行再秘密解決好了。想法立刻化成了行動。齊海軍與王永固知會了一聲,就準備秘密的帶領著從監獄里提出來的「大人物」返回索科特拉島。

先讓這位「大人物」負責一段基地的後勤,然後再將之調往莫桑比克擔任某一個省的副省長之類的。讓他的斗志和才華用在對付莫桑比克的民族獨立上面。

齊海軍的這個行為,別人不知道,但是無處不在的國家安全部可是清楚的很。向華宇發給齊海軍而後王永固一封電報,上面有六個字︰很好,很好,很好。

齊海軍帶領著未來的「大人物」返回索科特拉島。此時的索科特拉島經過一年的建設,基本完成了基地建設。索科特拉島已經變成了一座標準的藍海國現代化海軍基地。按照藍海國海軍的要求和齊海軍自己的設計。這是一座永不沉沒的航母,牢牢地卡住了紅海通道的咽喉,並且完全能控制印度洋西北沿海各國。

齊海軍在這座島上,修建了機場、軍港、潛水艇基地等設施,還修建了大量的秘密補給設施,在島的叢林掩蓋下,齊海軍設計修建了沿海岸峭壁的秘密通訊交通線,里面不僅能讓單人跑步通過,還有非常多的對外瞭望孔。這能在索科特拉島遭受突然轟炸時,保證全島的通訊順暢。緊急時還能當作補給通道。

得益于索科特拉島的復雜地形,只要防住了北面沿海,那麼敵軍將很難登陸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沿海幾乎都是懸崖峭壁。北部稍微平坦一些。所以沿著北側的海岸線,齊海軍靠著海邊的石崖還修建了不少的秘密地堡和小型的炮台,這將是敵人登陸時最有效的打擊利器。

島上還有一個極其秘密的小基地,電子偵察基地。在戰後,心島的重要性已經慢慢在消失。藍海國國家安全部和軍方的情報收集中心都把眼光瞄準了索科特拉島。準備在此建設電子情報收集基地。對歐洲、中東、非洲進行近距離的情報收集。心島上的電子偵察基地距離歐洲太遠了。這個基地的建成不光能收集電子情報,還能夠和心島基地一起成為印度洋上無線電測向和定位的兩個基準點。方便印度洋上艦隊的導航和作戰。

通過電子情報的收集,獲取各國的核心機密已經是藍海國出奇制勝的法寶。但是這個法寶的失效期快到了。護航編隊來到這個時空已四年多,快五年了,許多電子設備的損壞率在大大的提高,現在許多設備已經處于快無法使用的境地,備品備件基本已經沒有了。藍海國必須在電子工業成長到能制造護航艦隊的電子器材之前,優先考慮使用按照目前工業水平能生產的電子設備,建立完備的監控網,來保證藍海國海域的安全。

齊海軍在靠著石崖還修建了儲油槽、糧食庫、淡水庫等設施,都是為了在戰爭突然爆發時,防止敵軍封鎖海洋,讓索科特拉島處于完全被包圍的境地時備用的。這個「守」的思想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是索科特拉島是藍海國面對紅海的最前線。一旦開戰,很可能將獨自面對敵軍的包圍。

島上的駐防的是本土防御師第第3旅的一個團。完成建設任務的齊海軍閑的有點點發慌,突發奇想,準備發揮自己的練兵特長,準備將島上的莫桑比克人組成的本土防御部隊也訓練成一支精兵,如果要堅守索科特拉島,那麼登陸與反登陸將是重點。反登陸的工作由海軍陸戰隊承擔。但是除了反登陸,山地作戰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齊海軍打算將本土防御部隊也打造成一支山地部隊。並且齊海軍研究了可能進攻索科特拉島的對手德國和英國的特點,針對性的訓練叢林山地作戰。

齊海軍在索科特拉島的訓練計劃,並沒有耽誤世界風雲變幻。世界的目光雖然聚焦英國政府和印度。但是似乎英國政府並不急于做出決定。英國政府一面通過各種政治手段在和印度的國大黨進行溝通,一面在調兵遣將,加強駐印度的英軍士兵的力量。印度大陸上的和平抗議運動在繼續,一個月,二個月……到10月,依然沒有平息,不過印度社會秩序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長期的不合作對印度社會的正常運轉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尤其是城市,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這讓這次和平的不合作運動趨向自我停止。印度的這次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在10月21日宣布結束。英國政府也得以松一口氣。英國政府暫時松口氣,並不代表著有著同樣問題的藍海國掉以輕心。

與印度不同,得益于統一的政黨控制,藍海國的北方地區,西緬甸聯邦、拉克沙群島和阿曼暫時還沒有大的騷動,但是南方地區,人口數量很大的莫桑比克和南非卻是有著這樣和那樣的獨立思潮在涌動。

這兩個地區二戰中並沒有科技進步黨的進入。這也使藍海國對這兩個地區的控制力不像對其他地區這樣有力。藍海國迅速將駐扎在南非的由南非人組成的本土防御第8師調往非洲各島分散防守。而將由馬達加斯加人組成的本土防御第第8師在日後鎮壓獨立時有嘩變的可能。而駐守在南非的陸軍第第3師則對重點城市進行了邊緣控制。

政治上,藍海國也在分化南非各族的關系,對白人、黑人和土著人進行不同程度的拉攏。並且在南非快速推動科技進步黨的發展。

藍海國在南非進行一系列預防措施。英國也在繼續自己的考慮。藍海國的情報部門偵查得知,英國在澳大利亞的和加拿大的軍隊有5個師正在往印度調遣。這個發現震驚了藍海國。英國看來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政府達成了什麼一致的東西。英國準備鎮壓印度的獨立運動了。

果然,1946年的10月3日,英國解除了駐印總督韋維爾的職務,調遣加拿大總督亞歷山大將軍任駐印英軍總司令。這次換將,意味著英國準備在印度開始動手。

12月第四次大規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次印度人有了全面的準備,在城市和各地區準備了大量的生活用品,計劃舉行三個月以上的不合作。

早就得知計劃的英國在12月5日動手,英國的大批軍隊在德里、加爾各答、孟買、貢土爾、達卡等地同時動手,全面解除了印度軍團的武裝,隨後在各大城市全面搜捕印度國大黨的成員。甘地在第一時間就被逮捕。其余的國大黨主要成員均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英**隊荷槍實彈的在印度各大城市中鎮壓。

英國在失去本土之後,無法繼續失去印度。不過即便你如何具有強大的武力來維持統治,人口的力量還是無窮的。終有一日英國還會失去印度。這一點英國人很明白,多年統治殖民地的經驗,讓英國人很明白這點。武裝鎮壓是英國人一個無奈的選擇。如果選擇讓印度獨立,那麼加拿大、澳大利亞、非洲將全部效仿獨立。那麼英國一步就踏入深淵,變成一個只有北愛爾蘭群島的小國。與其那樣,干脆讓第一個造反的印度人掉進深淵。大英帝國起碼還能維持。武力鎮壓已經是英國的最後一次嘗試

不過英國也只是對國大黨進行了逮捕,並沒有舉起屠刀。國大黨的勢力經過在戰爭中與英國政府合作,已經深入到印度的每一個階層。要想去掉國大黨單獨統治印度,是不太現實的。多年的獨立斗爭讓「印度自治」成為國大黨的現實斗爭目標;國大黨也因此由一個少數上層分子主要依靠憲政手段從事活動的團體變成一個有廣泛群眾基礎。可以說1946年的印度,國大黨已經被大多數印度人認可,無論是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尤其是甘地,他的個人聲望已經超過了國大黨,能影響到全印度的所有人

這次英國在印度又一次舉起了屠刀,而且規模更大,動用了正規的軍隊。一向柔弱的印度人,不再對英國抱有幻想。失去了國大黨和甘地的壓制,暴力反抗在各地蜂擁而起。印度大陸開始了漫長的血與火的斗爭。

看到印度的局勢進一步失控,英國政府開始與獄中的甘地和國大黨進行談判,先後將甘地和尼赫魯釋放後,並且軟禁在家中。由于教派之爭在印度也愈演愈烈,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已經在印度的各大城市開始了暴力屠殺,英**隊和警察的鎮壓,並不能阻止民族之間的暴力行為。旁遮普省的12個縣已在血泊與火海中掙扎了2周

英國政府和甘地、國大黨雙方在一個都極度擔心印度前途的狀況下達成了國家自治的協議

英國政府正式宣布,印度將自治。印度將分成四個地區,東巴基斯坦地區、印度地區、和巴基斯坦。英國將在這四個地區分別駐軍。這四個地區都以英國國王為元首,只擁有行者、立法的、司法權利,沒有外交的權力。軍隊由英**隊和印度軍隊組成,外交的權力由英國政府代為行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