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三十三章 原子彈

作者 ︰ 水飛雲

國安部的情報讓齊之洋感到了時間的緊迫。藍海國有過說法,準備對日本人的屠殺進行報復。但是如果美國將原子彈投到日本本土,日本宣布投降,那麼藍海國就沒有借口和理由進行報復。

不過目前報復日軍還真是有點難度。硫磺島距離日本本土太遠,直線距離大概有1200公里,藍海生產的導彈也無法攻擊到。陸軍進入日本本土的可能性較小,想屠殺都沒有機會。現在唯一的可能就是飛機轟炸。換用「梁式發動機I型」的F4F和蚊式飛機雖然速度上提升很大,但是其他格斗性能並沒有提高。另外裝甲很薄的藍海飛機也經受不住高射炮的襲擊。日軍本土的防空力量還是很強的。

由于美軍快速突破了沖繩島,美軍也在大規模空襲日本。不過美軍的空襲力量的傷亡也是很大的,每次空襲都有十幾架飛機被擊落。這個數量絕對是藍海國承受不了的。

藍海國在硫磺島上的飛機場有43架飛機,在第一艦隊的航母上有68架飛機(還有13架飛機還未到位)。這些飛機差不多已經是藍海國的能用于作戰的飛機總數的一半以上了。加起來還不到120架,還不夠一次大規模空襲的。

藍海國想進行「屠殺」恐怕有點難度。不過藍海國還是做出了努力。12月17日,在美國佔領沖繩之後的第十天。藍海國第一旅的官員與美軍代表一起協商進攻日軍本土時,很是擔憂的說︰「一個區區沖繩島就付出了盟軍近10萬人的代價。如果進攻日軍本土,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兵力。如果按照這個死傷比例,藍海國的人口將承擔不起啊。」

美軍代表和藍海第一旅的代表的看法一致。在經歷了沖繩血戰之後,美軍對沖繩島上觸目驚心的傷亡,已經到達了忍受極限。一場戰役就損傷了9萬人,這是美國歷史上很少見的。

第一旅的代表還指出,「日軍在華夏大陸的東北、華北還駐扎有一批人數、裝備和訓練程度都較高的軍隊,要想快速剿滅這些部隊,將會損失大量的本國部隊。」

同時,第一旅的代表還向美軍提出,希望先期登陸距離日本本土較近的小笠原群島中的父島,在其上建立飛彈基地。藍海國打算最近用飛彈轟炸日軍本土,利用飛彈的威力逼迫日軍投降。為了有效的逼迫日本投降,藍海國準備運送500枚以上的飛彈,毀滅日軍的工業城市大阪和其他兩座城市。太少的城市,恐怕日本不會屈服的。

這段話,引起了美方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美國人看來,藍海國是打算將擊敗日本的榮譽搶到手。一旦像藍海國打算的那樣,日軍在飛彈攻勢下屈服,所有人都會認為是藍海國的飛彈擊敗了日軍。那樣美國豈不是成了冤大頭。

對于勝利榮譽和戰後利益的考慮,美國政府準備使用原子彈攻擊。不過美國政府內部有許多人認為原子彈應當使用在德國人身上。但是這一建議遭到了英國的反對。雖然對原子彈使用的後果並不是完全清楚。但是德軍目前佔領這英國本土的一部分和絕大多數的法國領土。原子彈很難扔到德軍本土之上。如果原子彈投到英法國土上,核爆炸死的都是這兩個國家的居民。

所以羅斯福下定決心要在日本投擲原子彈。出于對藍海國的觀點的認同。美國政府認為兩顆核彈並不能真正的威懾到日本政府。美國政府決定在廣島、長崎和山口分別投擲一顆原子彈。尤其是山口,是日軍在九州的主要駐軍地。

1945年12月21日,美軍的3艘戰機分別在一個航空隊的掩護下,空襲了這三處。結局是三顆原子彈都成功進行了核爆。三座城市被夷為平地。美國還宣布,如果日軍繼續頑抗,美國將在東京和大阪繼續投下這種超級炸彈,徹底摧毀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日本政府先是在緬甸戰役中失去了防御東南亞的陸軍,接著又在中途島失去了海軍主力,在華夏大陸的戰斗中又敗給了重慶政府的軍隊。在年底的硫磺島和沖繩島戰斗中分別敗給了盟軍和藍海軍隊。被打開了國門。盟軍在不停的轟炸東京和其他工業城市。日本已經失去了戰爭的能力。

1945年12月28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原子彈和爆炸,日本的投降,給德國帶來的沖擊波遠比真實的原子彈沖擊波要強的多。首先是本來就已經陷入病魔纏身的希特勒。憂郁癥嚴重的希特勒對日本的投降怒不可遏,血往上涌,當晚在辦公室突發腦溢血。陷入昏迷狀態。德國國防軍的主和派趁機發動兵變。囚禁了希特勒手下干將們。德國政府宣布組建新政府,並且獲得了軍方的支持。黨衛隊發動的包圍元首活動剛一開始就被軍隊無情的鎮壓。

不過德國新政府並不希望無條件投降。在德國人看來,第一次大戰中的投降給德國帶來的巨大創傷已經是前車之鑒。再加上德國的飛彈已經造出來了。原子彈在和藍海國秘密合作之後,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再有1年,或者是更短的時間。德國將會制造出原子彈。現在的德國擁有歐洲的大片土地。這是德國人幾代的夢想,在目前的局面下無條件投降是不可能的。德國的海軍、維希法國的海軍以及意大利的海軍還在。德國的陸軍也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傷。尤其在藍海國提供了先進的武器技術和電子技術。這些先進的科技在雄厚的工業基礎之上迸發了科技的力量。德軍的戰斗力已經逐漸超過了盟軍的戰斗力。只不過原子彈摧毀整個城市的能力,也是很令人吃驚和擔憂的。

德國政府宣布單方面停火三天,並宣布將派出以陸軍少將奧斯特為首的代表團與盟軍展開談判。

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德國政府剛宣布停火。美國總統羅斯福便突發腦溢血在白宮逝世。美國政府沒有及時響應德國的停火。三天後德軍恢復對英國陣地的進攻。但是代表團卻留在了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十天後,繼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將于德軍戰斗到底!並且威脅德國,如果不無條件投降,美國將對德國使用原子彈。

德國政府用佔領英國本土中部的桑德蘭和紐卡斯爾作為回應。因為德國政府已經從核物理學家們那里得知,美國政府不可能再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核材料制造第4顆、第5顆原子彈。德國政府不可能被美國所嚇倒。一顆原子彈只能摧毀一個城市。美國無法在短期內靠原子彈獲得勝利。

這個說法其實在美國內部就有,而且美國政府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再在短期內拿出原子彈攻擊德國。杜魯門甚至深深的埋怨羅斯福為何將三顆僅有的原子彈都投放到日本。剛上任的杜魯門需要在下一任總統選舉之前撈取更多的資本。德國的有條件投降將不可能滿足國內民眾和石油資本家、軍火資本家的意願。打下去是必然。

不過日本的投降也給美國一個松手的機會。美國得以將太平洋戰爭的資源和兵力調往歐洲,參加歐戰。英國、美國、重慶政府、藍海國分別在東南亞、日本本土和華夏大陸接受日軍的投降。

藍海國的南洋集團接收了日軍在印度尼西亞的佔領區。美國政府接收了日軍在菲律賓和太平洋中部、南部的島嶼。澳大利亞接收了日軍在澳洲附近的島嶼和佔領區。重慶政府接收了日軍在華夏大陸上的投降軍隊。至于日本本土,美國進佔東京,藍海國進佔了大阪。

朝鮮半島由于藍海國和美軍都缺乏足夠的部隊進駐,暫時由日軍繼續維持秩序。美國迅速將航母經由東南亞和印度洋調往歐洲。藍海國的第一艦隊借口需要補給和休整,留在了吳港。不過這些並不是戰後的分賬。美國還有大批陸軍和海軍的其他艦隊停留在日本和東南亞。目前進行的工作只是盡快的解除日軍的武裝而已。

由于德國的強勢進攻,英國本土正在淪陷,所以美軍顧不得繼續壓制藍海的勢力發展,反而希望藍海國的海軍能替代美軍控制住日本的局勢,保證日本不死灰復燃。

1946年的3月,美軍的航母和戰艦以及太平洋上的部隊還沒有完全到位,德軍已經發力攻陷了英國在大不列顛島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斯哥。除了愛爾蘭島,德國已經完全佔領了歐洲。英國的陸軍軍隊已經完全被擊潰。在愛爾蘭島上的英軍面臨著德軍的全面進攻。英國即將被趕出歐洲。所以美國海軍必須盡快趕到大西洋北部,奪取制空權。陸軍也必須盡快在愛爾蘭上岸,幫助英國守住這最後一塊據點,否則盟軍在歐洲的最後一個據點都將不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