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訪美國(1)

作者 ︰ 水飛雲

3月15日齊之洋抵達美國舊金山,開始對美國進行友好訪問。在舊金山機場發表了簡短的演講之後,齊之洋轉乘泛美航空公司的飛剪飛機前往紐約。

杜魯門是炮兵出身,在接替羅斯福擔任總統的期間大部分時間並不在華盛頓,而是在紐約的。這是因為他在擔任參議員期間,大部分時間負責戰爭經費和經濟調查工作,在他看來沒有比紐約更好的地點適合戰爭年代的總統辦公。

此次藍海國總統的訪問,他也很清楚這是為了日本和藍海國在戰爭後的地位問題。這個問題他和他的國務助理們也商量了很久。對于藍海國這種強勢崛起的國家。杜魯門是贊同羅斯福總統的限制政策的。但是問題是,目前的歐洲戰爭的局面已經全面惡化。雖然擁有原子彈,但是有情報說,德國已經研制成功了一個核裝置,不日即將試驗爆炸,雖然這個情報的可靠性還需要驗證。但是德國很快就會擁有原子彈的局面將不可避免。按照目前的戰爭狀況,盟軍無法,也沒有能力在德國擁有原子彈之前擊敗德軍。

美國現在還沒有能力大量生產這種超級武器。美國也不可能拿這種後果嚴重的武器去逐個轟炸德國的本土城市。所以結束歐戰和如何進行戰後的處置,已經成為美國政府,這個盟國陣線的老大的第一要務。是借著原子彈的余威結束這場全球戰爭,還是繼續打下去,等到德國也造出原子彈,雙方再議和。這是一個考慮都不用考慮的問題。唯一的難題是英國,這個美國在歐洲最大的,也是最忠實的盟友的利益如何來處理。

當然,聰敏的丘吉爾也意識到了這點。綏靖政策的創始國英國將會嘗受到這一政策的味道。不過,丘吉爾怎麼也不會甘心大英帝國掉到如此地步。他還是希望能在美國盟友的支持下反擊德國,奪回本土。對此次藍海國總統訪美,丘吉爾也很是關注。藍海國在亞洲和印度洋上的崛起是以英國的沒落作為代價的。雖然藍海國的這些戰果都是從日本人手中搶來的。但畢竟曾經是大英帝國的。此次齊之洋100%來談戰後處置問題。因為亞洲的戰爭已經平息。

不過此時的大英帝國實在經受不起其他的波折,他需要是重要盟友的全面支持,否則,自己的內閣有可能永遠成為一個流浪的內閣。他很清楚這點。所有,在得知藍海國總統即將訪美之後,他第一時間就來到了紐約。他需要說服藍海國支持他繼續這場戰爭。

盟軍陣線在大西洋西岸的這些舉動,一樣也影響到了德國政府。德國新當選的總理馮.芬肯施態因和他的政府要員們也在討論歐戰的前景。對于齊之洋這位藍海國的總統,他們也並不陌生。在和藍海國秘密交易技術之後,藍海國就已經成為了德國最高層中熱烈討論的的秘密。大家十分好奇這些黃種人怎麼能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一夜之間變成海軍強國,這是德國人幾代人的夢想都沒有實現的。不過此時的海諾卻不是考慮的這些。他思考的是如何體面結束歐戰。

雖然自己的核專家們告訴自己本國的核裝置已經具備了試驗的條件。但是也告訴了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按照目前的德國資源和電力,德國最快也要到1947年年初才能制造出第一顆原子彈。這就意味著歐戰起碼還要繼續進行一年多才有可能結束。可是德軍目前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極限,尤其是是兵源,經歷了蘇聯戰場、英國登陸,德軍前後已經失去了300多萬的正規軍,目前已經無法壓制東線的蘇聯和西線的法國。在遠東的盟友日本已經投降。這都讓這位年輕的總理不敢想象戰爭的結局。

他希望有一個體面結束戰爭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這個核裝置的爆炸。他決定利用這個核裝置爆炸的機會,體面的退出歐戰,結束這場戰爭。當然體面退出,意味著佔領地的有選擇放棄。但是別無他法。他還是決定利用齊之洋在美國,盟軍主要國家的領導人都在美國的機會爆炸核裝置,爭取和平的機會。

不光是德國這麼打算,核武器研制進度差不多的藍海國也是這個打算。藍海國的專家們已經用已收集到了核原料,制造了一個核裝置,準備在齊之洋訪美期間進行試驗,為談判增加籌碼。

這個核裝置在齊之洋踏上舊金山時已經被放置到也門的中部沙漠。在齊之洋登上去紐約的飛機之後,也就是1946年的3月15的正午12點,藍海國試爆了第一個核裝置。核爆十分成功。完全達到了設計的要求。

在飛機上的齊之洋還不知道,美國政府已經接到了消息。得知藍海國在也門的沙漠內進行了一次當量在3000噸的爆炸,懷疑是進行的核試驗。采用這麼個當量的核爆炸是藍海國刻意所為,因為藍海國不清楚美國是否設立了地震波檢測。為了更好的讓美國人知道藍海的核裝置爆炸,所以在當量上由原計劃的2000噸,提高到了3000噸。不過藍海國多慮了,美國在自己核爆成功後,就設立了全球的監測系統,其對象主要是德國。沒想到卻檢測出了藍海國的核爆炸。

這讓杜魯門和美國政府十分吃驚,雖然早就知道藍海國在研制核武器,並且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蘇亞雷斯基地和新京市分別建設了反應堆。但是沒想到進展如此迅速,居然完成了核裝置的爆炸。

「看來,藍海國的總統是有備而來啊。」杜魯門對自己的安全助理說道。

的確,齊之洋已經做好了準備,想好了說服處置日本,解決環印度洋和環太平洋的地區的一攬子計劃的說辭。

3月18日,杜魯門在紐約和齊之洋進行了第一次會談。會談的主題當然是二戰、日本和德國。一番外交辭令之後,雙方進行了細致的交流。

「齊總統對歐戰如何看?」首先是杜魯門拋出了一個看上去和藍海國無關的問題。

「歐洲的情況我不太了解,藍海國與德國和歐洲各國的交往也很少。」齊之洋上來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歐戰自己不清楚,你別問我,也別拉我下水。

「不過,藍海國也是盟軍的一份子,所以我發表點個人的淺見。按照我們的觀點,必須和德國戰斗到底。德國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一樣,只有徹底擊敗他們,才有可能獲得和平。也只有徹底毀掉其戰爭能力,才能保證世界的長久的和平。」齊之洋可不是第一次說外交辭令了。把自己的想法深深的掩蓋起來,把對方的話,引導到自己想說的事情上,是每一個外交官的特長。齊之洋後世多次出訪和接待,也練就了一張外交官的嘴巴。

「您的意思是要繼續和德國交戰?」杜魯門不動聲色,多年議員的生涯,也不是白給的。他才不會主動被齊之洋拉到太平洋的問題上去。他想首先看看藍海處置日本的態度,他要等著齊之洋說。所以根本不理日本這個茬,還是追問德國的問題。

「不錯,德國已經和日本一樣分別成為歐洲和亞洲的戰爭根源,只有消除掉戰爭根源,我們才能獲得長久的和平。這個問題估計您的政府早就有對策了?」齊之洋當然繼續自己的思路。硬生生的把歐戰和日本拉扯到一起。然後反問杜魯門,意思是我已經表態,你也得說說。

看到齊之洋死活不放日本,杜魯門也沒有再繼續追問德國和歐戰之事。不過他也沒有對歐戰表態,反而是把話題扯到了核武器上面。

「我還得恭喜齊總統啊,貴國完成了核武器的開發啊!」杜魯門很是有點酸酸的味兒。

「哦,感謝啊,這也是美國朋友提供了不少設備和工業產品,藍海國才得以自行研發了原子彈的爆炸原理,並且試制了一個小小的核裝置。原子彈和核武器,還談不上。其實藍海國並不願意開發核武器,不過核能的和平利用還是藍海國最感興趣的地方。藍海國願意和所有國家合作開發核能的和平利用。」

「什麼!藍海國有這個打算?」杜魯門一下坐不住了。難不成藍海國打算進行核技術擴散?這可是個天大的事情。原子彈的威力足以抵消常規武器的先進程度和部隊的數量。如果那些小國們都擁有原子彈,那美國豈不是白白做了一把當世界老大的春夢。當時候沒有哪個國家再會接受自己的威脅和利用。這藍海國真不讓人省心啊。自己必須盡快制止藍海國這種行為。

不夠齊之洋根本沒有打算進行核擴散,這種利器怎麼可能讓所有人擁有?除了特殊情況下,核武器絕不可能向別的國家擴散,越少國家擁有它,自己國家就越強大。這個道理齊之洋比杜魯門理解的還深刻。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打亂杜魯門的心態。免得他總是擺出一副老大問話的架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