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三十二章 航母的作用

作者 ︰ 水飛雲

陸軍裝備容易克隆,海軍裝備確實有點讓設計人員棘手。1170艦、1998艦和1887艦上面的所有設備都和電子有關。想克隆,必須突破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等超級關卡。這根本不是現在藍海電子工業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海軍裝備的制造,只有一條路,仿制目前美、英、日的戰艦,先積累造船技術和相關的大型汽輪機、柴油機技術。走後世華夏共和國的道路,引進與仿制。護衛艦已經仿制1170艦、英國驅逐艦制造了。驅逐艦也只是進一步而已。所以藍海國並沒有盲目擴大造軍艦的規模。只是不斷提升貨船和運輸船的制造規模和最大噸位。藍海國的決策者們深知螺旋槳飛機即將被淘汰,所以藍海國沒有這多的資金去建造多艘試驗用的戰艦和航母。

戰列艦、巡洋艦在今後的噴氣機和導彈為主的世界里基本沒什麼用處,所以藍海國根本就沒有建造的想法。護衛艦、驅逐艦的先進化,才是戰艦制造的方向。

藍海國打算學習小日本在二戰前的做法,制造能適合戰時改造成航母的大型貨輪。按照可能的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距離和將來彈射器運用後的甲板距離,定制這些軍方貨輪的規模。這些貨輪在戰時能夠通過增加上層甲板的形式來轉變成護航航母。不過即算是此類貨船,藍海國也僅僅建設了兩艘,並沒有多建。這種規模的萬噸貨輪也不是藍海國能輕易制造的。

藍海海軍僅有一艘「商鞅」號航母,並不能滿足二戰後十年(到57年左右天空就是噴氣式飛機的天下了)內藍海國的海疆安全。所以藍海國也決定,如同後世華夏共和國海軍的做法一樣,采用俘獲的日艦「金剛」號的船體改造建設成一艘新的航母。

其實齊之洋作為海軍的中高級軍官,對航母的作用是很清楚的。21世紀的航母,就和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一樣,地位尷尬。一方面是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對手不折不扣的靶子。二戰戰列艦是艦載機的靶子,21世紀的航母其實是導彈的靶子。盡管近防系統,反導系統,還有什麼有源相控陣雷達提前預警,貌似都能阻止導彈的進攻。但是航母上的這些防御措施就如同高射機槍陣防御螺旋槳飛機一樣,那些只是消極防御,如果用導彈進行飽和攻擊,那麼航母也會和戰列艦一樣。花大錢建造,但是很有可能簡單的就被擊沉。航母在21世紀只是作為攻擊和威脅小國的武器,真正指望航母在強強對抗中有什麼作用,那是妄想。後世華夏共和國早就想通了這件事情,所以遲遲不建航母。當然,老瓦號也是出于對南海國家的威懾而建造的。

所以藍海國也奉行的是有限航母理論,建造部分航母以控制領海和利益區。至于戰爭中的殺器,只有導彈!按照齊之洋的想法,2支航母艦隊足以控制藍海國的領海和利益區。東南亞和西印度洋這兩塊海域各布置一支航母艦隊進行制海權的控制。防御力量隨時都可轉化成進攻力量。而且航母也不需要太多,每支艦隊只要一艘航母就足夠了。有攻擊威懾就可以了。在核武統治世界的陰影下,打掉對方航母群,就意味著雙方互種蘑菇。

水面戰艦無法快速發展,並不意味著潛艇的發展也緩慢。藍海參考了1170艦上的電池系統,采用鉛酸電池和柴油機相結合的動力驅動,制造新式潛艇。潛艇的設計理念與二戰的設計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二戰潛艇的對手是商船,藍海設計的潛艇對手是遠距離的戰艦,反艦魚雷和導彈是未來潛艇的主要武器。所以藍海國制造潛艇選用的材料都是合金材料。雖然純鈦材料,藍海國並沒有能冶煉出來,但是,按照藍海國的冶金水平,其他高強度的合金材料的運用,也讓藍海國的潛艇的潛深也比目前其他國家的深。另外就是噪音,這個指標在一開始就被嚴格控制。由于南洋和錫蘭的獲得,更多的橡膠原料被運用到減震,降噪上面。工程塑料也被化學家們從實驗室生產變成了工廠生產。,其產品不經降低了潛艇的噪音,也降低了飛機的重量。

藍海並不想把潛艇當作控制制海權的主力。把潛艇當制海權的主力,是後世的無奈。現在藍海的科技領先世界,所以潛艇的地位將會下降。不過作為一項攻擊利器,藍海國也不會放棄。所以盡管藍海國從英國弄回來的這多造船設備都在忙于建造貨輪和運輸艦,但是潛艇的建造,一樣擁有了一家專門的船廠來進行。藍海國正在建造自行設計的「長城101」號潛艇,是新建設的常規魚雷潛艇。由于導彈的小型化還沒有完成,艦載導彈還正在試驗。所以這艘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武器的潛艇,並沒有預留導彈發射的位置。

這艘潛艇的另一項重要的利器就是雷達,安裝在這艘潛艇上的主雷達是藍海新近研制成功的磁控管雷達改進型,搜索距離能夠達到150公里。魚雷控制雷達能在30公里範圍內控制3枚魚雷同時進攻。

這艘潛艇和其上的武器也是試驗性質的,說穿了,就和蘭州號驅逐艦一樣,大部分設施和武器都是實驗性質的。

這些武器包括雷達控制的魚雷。這項技術比較容易,雖然目前的電子水平導致了制導頭比較巨大,但是並不影響用在大型反艦魚雷上面。魚雷的動力由危險的酒精變成了電力驅動。這種先進的電力驅動雷達制導魚雷,被藍海總裝備部命名為箭魚I型。樣品生產了8條魚雷,在蘇亞雷斯基地外海試驗時命中率為100%,藍海海軍準備在46年批量生產。裝備到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上。

遠征101號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就是16枚雷達制導的魚雷。

目前海軍擁有專門的造船廠有兩家,一家是新上海造船廠,能建造萬噸**,和江南造船廠並列為國家的兩大造船廠,另一家造船廠位于蘇亞雷斯城,是海軍專門建造秘密戰艦用的,能建造5000噸以下的戰艦。該造船廠也在擴建,正準備再修建一條6000噸級的干船塢。以適應將來類似1170艦類的驅逐艦的建造。

由于新上海和蘇亞雷斯基地都在馬達加斯加島的北部。所以藍海國還打算在馬達加斯加南部圖利亞拉、新加坡、馬斯喀特都建造港口設施和造船廠,為將來的海軍艦船補給和維修做好準備。雖然這些城市都有健全的港口設施和造船廠,但是那些大部分是民用的。對于藍海這麼一個海洋國家,造船廠和港口設施就是命脈所在。

對于藍海國來說這些常規武器的發展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核武器。藍海國和德國的核武合作計劃,進展的較為順利。雖然藍海國的國力較弱,但是通過合作建設反應堆,藍海國已經開始了核武原料鐶239的制造,只不過量還較小。同時美國對藍海國發展核武器也很關注。藍海在新京市郊和蘇亞雷斯基地建設的兩座核反應堆附近都有過美國人的蹤影。藍海國安部也在英美的往來文件和電文中獲知,美國對藍海國發展核武器很是擔憂。尤其是藍海國擁有遠程攻擊的飛彈,美國人很擔心這兩者的結合。所以美國在謀求獲得藍海飛彈技術的同時,也在加快發展自己的飛彈技術和核武器。藍海國的核武器已經完成了所有理論上的計算和設計,需要等待的就是核原料的制備和濃縮。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總體來說1945年,藍海國的已經基本形成了國家發展的格局。具備了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工業、農業和其他行業的蓬勃發展為藍海國的未來的強大打下了基礎,許多思路和設計都已經開啟走向科技制勝的道路。

齊之洋和他的兄弟們在仔細的了解了自己國家的發展之後,感到很是欣慰和高興。自己團隊的努力已經將藍海國拉入了世界性的「強」國之列。雖然只是技術上的「強」國。其余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力還是地區性的。但是在短短的不到3年的時間內,獲得這份成就,也是足以自豪的。現在他們的目標就是盡快打敗日寇,建立真正的國家。

這個時日不遠了,藍海國安部已經獲悉,美國已經完成了原子彈的制造。準備在年底對日本或者是德國進行轟炸。

現在的德國和日本還是藍海都沒有制造出原子彈,所以美國的原子彈一出,本來就在勉強維持的軸心國的投降似乎就是必然了。但是戰爭的道路真的會如後世那樣嗎?

------------

今日開始補齊以前的承諾,今日準備2更以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