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三十七章 出訪美國(2)

作者 ︰ 水飛雲

杜魯門趕緊說︰「齊總統您可能還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這種武器絕對不能讓沒有自制能力的國家擁有。這種武器能輕易的毀滅一個城市,殺傷大量的平民。所以核技術決不能擴散。」

齊之洋心里好笑,不過嘴上還是說︰「藍海國一直在考慮核技術的和平利用,對于危害和平的事情絕對不會做的。藍海國也需要生存空間,藍海國絕不會拿自己的生存空間開玩笑的。」

杜魯門明白這藍海國起碼是明白核技術擴散的危害的。但是需要一定的條件來等價交換。

只要有要求就好辦。放下心來的杜魯門不再提這件事,話題自然轉到了藍海的生存空間上了。「齊總統認為什麼條件才能保證藍海有合適的生存空間呢?」

「藍海目前最大的敵人是日本。雖說日本戰敗了,但是很難擔保日本不會像德國一樣再出現個希特勒,再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藍海需要的是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呵呵,齊總統,我看您說說您的想法,大家一起討論下好了,我們是盟友,避免日本卷土重來也是我們美國政府想做的事情,如果有好的方法,我們美國是會贊同和支持的。」

「哦,總統先生,藍海的想法很簡單,來之前我和重慶政府的蔣總統也探討過這個問題。主要措施有五條……」齊之洋將他與蔣偉人商談的關于日本人的結果詳細的介紹了下。不過齊之洋加上了一條︰「藍海和重慶政府都將在東西日本駐軍。」這條是齊之洋準備讓杜魯門還價用的,估計美國不會願意藍海政府駐軍日本的。那樣藍海國的勢力範圍就會太大了。

對于齊之洋的提議,杜魯門心里是很贊同的,這些方法的確能有效的防止日本死灰復燃。但是這麼做下去,藍海國和重慶政府獲得利益遠遠比自己國家獲得多。雖然重慶政府很是听話,但是這個藍海國的手還是伸的太長了。

像是清楚杜魯門心中所想,齊之洋又補充道︰「藍海國將來不會前往太平洋附近發展,藍海國的重點是印度洋。藍海國願意和美國和英國一起控制印度洋,共同抵抗德國勢力的發展。」齊之洋同時還提醒杜魯門︰「蘇聯是一個獨裁和靠@@主義統治的國家,決不能讓這股思潮在世界上泛濫。所以要提防蘇聯利用他遠東豐富的資源,卷土重來。」

對蘇聯的看法簡直是模到了杜魯門的脈門。杜魯門對蘇聯的@@主義是最為警惕。所以在他上任之後改變了羅斯福的援助蘇聯政策,導致蘇聯依舊在遠東緩慢的發展,積累力量。一直無法和德軍抗衡。藍海國的這個看法讓杜魯門十分滿意。

當然杜魯門也不傻,他不會輕易的表態。只是借口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在紐約。建議三方正式會晤後再決定歐戰和戰後處置問題。不過杜魯門對齊之洋的限制蘇聯的提議表示十分感興趣。對于日本的提議還要再考慮。

當談到環印度洋國家的歸屬時,杜魯門直截了當的為英國抱怨藍海國佔領了太多的英國領土。

齊之洋並沒有反駁,只是笑了笑,說︰「我們中國有句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土地也是一樣的,有德者居之」。

雙方約定後日舉行三方會晤。當然這一天時間,是留給英國的。

當日下午,丘吉爾和齊之洋就在廣場飯店進行了會晤。此時的丘吉爾已經沒有了昔日的風光和果決,本土的淪喪使得他經常沉默不語。叼在嘴里的雪茄也很少再點燃了。

此時,他是盡量呀說服齊之洋支持盟軍繼續和德軍作戰。雖然藍海國沒有什麼武力,但是它目前佔據了整個印度洋,擁有不少的資源地。如果藍海國能夠承諾支持繼續作戰,那麼美國也會重新考慮繼續戰爭的可能。

不過一見面,丘吉爾就知道自己的想法落空了。齊之洋開門見山的告訴丘吉爾,藍海國已經爆炸了一個核裝置,而且據藍海國的情報,德國將在最近也爆炸核裝置。藍海國的情報準確,是盟軍眾所周知的。而且沒有十足的把握,藍海國也不會拿這麼重大的事情來說事。

听到齊之洋的說法,丘吉爾仿佛老了二十歲,甚至連嘴邊的雪茄掉再了地上都沒有感覺到。空洞的眼神里全部是失落。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已經清楚的知道了戰爭的結局,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國家的下場,更清楚的知道美國和藍海國這些盟友們的打算。

兩人的會面是一場沉默的會見。短短幾句話就已經讓雙方無話可說。

3月20日,德國在芬蘭的一個小島上爆炸了一個核裝置,當量在2000噸左右。

3月2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藍海國總統齊之洋舉行了會談。這次會議是美國和藍海國得知德國核裝置爆炸後一致同意召開的會議。

雖然會議的名義是處置日本,但是三個人都知道,會議的重點是如何結束歐戰,如何處理歐戰之後的世界。

不過經歷了和齊之洋的會晤,丘吉爾的臉色好像有了點起色,起碼不是一副死人相了。美國的杜魯門倒是很精神,雖然戰爭不可避免的要結束。但是美國在這次戰爭中並沒有失去什麼,相反卻基本上將大英帝國的所有財富弄到了手。稍微的遺憾,並不影響美國成為世界的領袖。起碼亞洲的重慶政府,非洲的藍海政府,美洲是自己的地盤。世界上的大多數土地都要看自己的顏色,听自己的號令。

齊之洋也很高興,雖然二戰出現了很大的變數,但是自己的國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在又能瓜分世界,那是非常好的感覺。

會議在三個人各有心思,各懷鬼胎中召開了後世著名的紐約會議。

會議的第一個議題本來是如何處置日本,但是在丘吉爾的強烈要求下,轉向了討論如何對德作戰。不過齊之洋和杜魯門都不開口,讓丘吉爾知道了這兩方的意見。憤怒的丘吉爾甚至丟掉了紳士風度,將手中的雪茄幾乎要朝杜魯門和齊之洋扔過來。並且一度退場。

其實丘吉爾也只是在做最後的表演,力圖挽回點什麼。與齊之洋會晤之後,英國內閣緊急召開了會議,討論了停戰後的帝國走向,並且將最後商議的底線報告了女王。

由于丘吉爾在紐約,所以會議是通過加滿電話進行的。但是最後的結果由丘吉爾給女王發密電匯報的。正是如此,讓齊之洋獲得了英國政府的底線。

英國政府的底線是保有北愛爾蘭群島、德軍必須退出本土,而非洲、印度、東南亞的殖民地應當還掌握在手中,對于其他被德軍、藍海國和美軍佔領的殖民地,可以考慮補償給盟國。

看到這個底線,齊之洋笑了。英國還真不識時務啊,德國絕不可能退出英國本土。耗費了3年,死傷近150萬軍隊,才拿下的領土,能說放手就放手?傻子也知道雙方已經結成世仇,還給英國本土,豈不是讓德國在3年前就結束戰爭?所以英國的底線,注定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按照齊之洋看來,英國和德國均不在不列顛島上駐軍,大不列顛島宣布成為自由區,才是雙方都有可能接受的。對于德國來講,英國本土不能成為下次戰爭的基地。對于英國來講,德軍不能佔領自己的國土。因此國際社會共管的自由區,才是雙方能接受的底線。

至于殖民地。連本土都失去了,還有資格要殖民地嗎?這丘吉爾真把美國政府當作親兄弟了?

果然,丘吉爾提出停戰條件之後。杜魯門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句︰「德國會同意無條件退出不列顛島嗎?」

于是三人開始了唇槍舌劍般的談判。丘吉爾展現了他演講和雄辯的才能。但是這些代替不了國家實力和國家利益。爭論了2天,最終丘吉爾同意了與軸心國停戰。因為杜魯門在爭論中曾經說了一句話︰「美國政府和人民不再打算為了無畏的戰爭付出生命和物資了。」這一下卡住了丘吉爾的咽喉。

一旦失去了美國政府的支持,英國甚至連愛爾蘭島都會失去。別說要回本土了。

杜魯門提出,歐戰可以有條件結束。條件是德軍退出大不列顛島、德軍退出法國,法國政府由自由法國和維希法國聯合執政。

作為對等交換條件,英國政府遷都都柏林。大不列顛劃為國際社會共管的自由區。美國支持德國和蘇聯保持現有的邊界,這意味著承認德國佔領的蘇聯領土歸德國所有。德軍將接管英國在中東的殖民地。環印度洋、東南亞的原英國殖民地可以與藍海國協商解決。在東南亞的法屬殖民地將劃到英國名下。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可以考慮由美國、英國和藍海國各獲取一部分。

日本的處置按照藍海國提出的意見處理。但是美國不希望藍海國在日本駐軍,可以由重慶政府在西日本駐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