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一十五章 與德國的秘密協定

作者 ︰ 水飛雲

齊之洋獲知偵听來的日軍命令,才長長的出了口氣。這次也是個教訓,嚴重的教訓。長期以來藍海**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記錄,讓所有的指戰員都輕視敵人,都忘記了謹慎。這次幸好是對手撤退了,如果繼續持續拿大數量的戰機來堆藍海艦隊,那麼鹿死誰手還真的很難說。戰艦主炮根本不可能持續這麼久的高速、高強度炮擊。一旦卡殼,那麼日軍完全可以得手。

只不過是山本五十六這個賭徒沒有敢再拿其余的700架飛機來豪賭一次。也許上次藍海國殲滅第三艦隊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讓他不敢再拿國家的命運去賭。而選擇的是自己承擔責任,引咎辭職。因為他實在想不出如何對付藍海國的艦隊,他認為,需要一名新的提督來做新的決定。

得知日軍放棄圍殲計劃後,第一艦隊上的偵察機也被放了出去,查看日軍的真實動向。這次方想不敢再托大,緩緩的收攏了陣型,將艦隊向西南撤退。此次雖然僥幸逃月兌了日軍戰機的圍剿,但是並不意味著將來還能這麼幸運。這次是1170艦和1998艦雙戰艦在一個編隊中,才有可能和日軍這麼多的戰機對抗。如果是1170艦單獨作戰,那麼就意味著自己這艘先進的戰艦的毀滅。

在第一艦隊的歸途中,方想寫了封辭職信。他認為,自己主張出擊,並且制定了登陸尼科巴群島的計劃,才導致了第一艦隊進行日軍的伏擊圈內。自己的輕敵和錯誤判斷才導致了第一艦隊踏入死地,也險險地葬送了自己的艦隊乃至國家,自己應當承擔責任。當然這封信要到艦隊返回基地才會上交。雖然知道日軍已經解除了進攻計劃,但是吸取教訓,現在第一艦隊正在執行嚴格的靜默航行,只接受信號。

雖然英美兩國沒有知道確切的戰斗過程,但是日本內閣和海軍部低調同意山本五十六的辭職,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信號,證明藍海國在那場伏擊戰中獲得了勝利。英、美兩國更加擔心藍海國勢力的膨脹。但是兩國此時並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限制藍海國的發展。一切只有等到1945年後美國的大量的航母建成,盟軍除了藍海國有航母艦隊派駐到印度洋上後,才可能會對藍海國有點點限制。但是對于藍海國已經有一艘航母在印度洋上航行,所以如果英美兩國派遣一支小規模的航母艦隊,效果也不會太大。

日軍第一時間將航空艦隊撤退回新加坡基地。生怕藍海國的艦隊也用對付第三艦隊的方式打掉第一航空艦隊。不過藍海第一艦隊根本沒有這種打算,也是悄悄的返回心島基地。藍海國也是死里逃生。雙方都需要一個心理上的緩沖期。

藍海國的這些領導者們也因為這次中伏事件而警醒,不僅是輕敵和麻痹大意,而且在戰略層面上也是有點疏忽大意。真的一廂情願的認為英美兩國會真正的把自己當作盟友,總是想著戰爭還沒有結束,這兩個國家不會輕易的在背後做手腳。這次到關鍵時候顯示出了他們的本質。

「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他們的利益之心啊!」齊之洋在幾位領導討論下一步工作的會議上感嘆道。

「還是我們把他們想的太好了,現在是第二次遠征緬甸,第一次遠征緬甸重慶政府的軍隊沒少吃英**隊的虧。這次居然將算盤打到我們的海軍頭上來了!我們也一定要讓他們吃點苦頭!」黃宗英十分生氣,他是個典型的強硬派。

黃宗英的話代表了藍海國知道這件事情的大多數人的心聲。不過,這種想法並不符合目前的情況。起碼藍海國現在沒有能力給英美兩國制造麻煩。就算藍海國能控制印度洋航線,但是這條航線有很大一部分是給重慶政府運送物資和裝備的。藍海國不可能,也不會去拿這條航線說事。

藍海國能做的就是秘密接觸德國,用部分科技換取德國的某些先進的工業設備和生產線。在英美得不到東西,那就從德國那里得到。雖然納粹政府屠殺有色人種,那和漢族有什麼干系?用得著吃飽了去管他們?一個遠在地球另半邊,和華夏大陸太遠了。屠殺和血腥從來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東西。死于歷朝歷代統治階級的公開謀殺戰爭中的人數遠比一個種族的滅絕多的多。

隨著權力的擴大和位置的變化,齊之洋內心中已經轉變成了一個完全的民族主義者。只要對民族有利,對擴張有利,管他天上下利刃。這個世界沒有人同情弱者,就像美、英在後世二戰中明知納粹的屠殺行為,但並沒有針對這種行為作出任何有意義的行動一樣,沒有人願意花代價去挽救弱者。

藍海國和德國的合作也是需要下決心的。此時的德國依然處于納粹政府希偉人的統治之下,屠殺政策依然進行中。和德國的合作也許對齊之洋的今後的形象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齊之洋說︰「我不信佛,但是佛祖扔了個光環給我的戰艦,我不信佛家的經文,但是我欣賞佛祖的話。我不想入地獄,地獄根本不是佛祖勾畫的,佛祖從來沒有提到地獄,他只說極樂世界。我要做的就是為後世的子民做一個極樂世界,地獄是我們自己勾畫的,那是為敵人勾畫的。」這番前言不搭後語的話,據說是在齊之洋半醉狀態下說出的,但是無法考據真假。

不過,這完全可以說明,齊之洋的思想已經完成了一次轉變。由快速幫助盟軍打敗德軍和日本,變成了在歐洲幫助德軍維持目前的狀態,在亞洲快速擊敗日軍。到了1944年底,德軍人口資源、物資資源、電子科技落後和領袖瘋狂的弱點基本都顯現出來了。德軍在英倫三島中部的攻防戰中,已經漸漸的露出了疲態。如果真的這麼下去,德軍將會在1945年頭2-3個月就會被盟軍趕下大海。一旦德軍在英倫戰場失敗,那麼德軍將兵敗如山倒,迅速被幾個龐然大物給擊敗和分割。這明顯不是藍海國願意看到的。

只有英美和德國打成兩敗俱傷,雙方都滿目瘡痍,都無力繼續作戰。藍海國才能有時間發展和有機會崛起。否則人口稀少的藍海國根本不可能卷起一絲的浪花,戰後就會被戰勝國強大戰爭機器的慣性拉扯的稀爛。其實異時空的朝鮮戰爭就是二次大戰的延續,是二戰戰爭機器的慣性前沖。

1944年12月31日,藍海國和德國達成一項秘密協定,藍海國將提供部分「先進」的科技,而德國將用相應的工業設備和黃金來交換。

第一項技術交換是有關火控雷達的。藍海國向德國提供SCR-584微波雷達技術。這項火炮雷達控制技術是美國人在1943年5月提供給美**方使用的,但是沒有大規模使用。美國陸軍還是一直在使用它的上一代SCR-270。它的核心關鍵是磁控管。這項技術是軸心國在二戰中一直未獲得的先進技術。這也是導致了德國在和美英對抗的過程中,不斷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藍海國近乎用白菜價轉讓這項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美英不要迅速擊敗德國,盡可能維持雙方的平衡,讓藍海國有更多的時間來發展。

這款雷達技術不僅能運用到德軍的陸軍基站上,還能用在戰艦上。所以當藍海國提出將轉讓這套雷達技術時,德國人幾乎認為他們感動了上帝,上帝睜眼看到了德意志。這種在美國還沒有大規模裝備的技術設備,將改觀德軍電子技術落後的現狀。德軍獲得技術資料後立刻進行了生產試制。隨後很快就將之裝備到了作戰戰場。對英倫三島上空的制空權產生了很關鍵的影響。德軍在1945年的空戰中充分利用這項技術生產的陸基基站雷達的作用,逐漸改變了盟軍擁有大部分制空權的現狀,這對英德戰場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過藍海國的技術轉讓嚴格遵守領先5-10年的要求,確保科技上的領先,選取的科技都是在5-10年後將會出現的技術。在新京大學內有一個藍海科技部的評價小組,成員都是護航艦隊的主官們和科技偉人們,他們定期評估新京大學當代化研究院研究的那些科技,是否允許出現在當前的形式下。只有通過評估的先進科技設備和裝置才能被拿出來生產、制造和轉讓。

作為這次科技貿易的交換,德國通過土耳其政府向藍海國提供一套煉油裝置、兩套火力發電設備、以及用潛艇運來100公斤黃金。

這幾套生產裝置都被安裝在阿曼首都新規劃的工業區內,作為藍海國開發第二塊國土的基礎。而100公斤黃金也被當作建設費用。藍海國的高層們打算「販賣」美國在43、44、45年發明的「新科技」換取德軍的工業設備和資金,建設阿曼北部。德軍在戰爭中葉掠奪了不少財富,程建中、周建軍這幫財迷們想的就是這些財富。

藍海國需要多個工業中心,雖然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工業建設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但是那在千萬里之外,藍海國如果要維系這麼龐大和散漫的疆土,那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所以建立第二個工業基地是必須的。

隨後藍海國陸續用蘇聯的裝甲技術、德國自己的導彈技術和飛機技術將德國的戰爭科技水平快速提高。而藍海國也獲得了不少工業設備和豐厚的建設資金。當然這是一項秘密而且漫長的過程。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的交換過程也是很復雜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