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一十三章 防空措施

作者 ︰ 水飛雲

這次海戰將是對蘭州號這艘號稱防空型驅逐艦的最好檢驗,當然不能說檢驗,只能說其設計意圖的體現好壞將直接決定艦隊的生死。同樣的問題對于昆侖山號也一樣。偏重防空的後世華夏海軍的這幾艘主力戰艦都將在生死戰中對防空系統進行檢驗。

蘭州號和昆侖山號都的艦炮的射程都有17公里,但是考慮到精度的問題,方想選擇了設定主炮防御距離12公里,在這個位置上,主炮的對空命中率能達到60%。加上高達10-90發/分的射速,完全可以將日本的戰機攔截住。按照球形面防御劃分,蘭州號防御北面1/4半球,昆侖山號防御南面1/4半球。

1170艦上的主炮防空性能已經得到了上次海戰的驗證。所以方想並不擔心。只是要求槍炮長進行檢查,確保無誤。

1998艦上的76毫米艦炮的構造和性能完全模仿俄羅斯的AK176艦炮,作戰能力超強。AK176艦炮射速為125發/分,射程可達17公里,但由于我國對AKl76的材料和隱身電子等技術進行了升級,使得安裝在071型登陸艦上的艦炮性能更加出眾,不僅可以打擊水面目標,還可對空中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所以完全能勝任主炮防御日軍戰機的任務。

突破主炮防御網的日本戰機靠倆艦上的近防火炮系統來對付。「蘇阿拉啦」號完全就是個擺設。

倆艦都布置有AK630近程火炮系統。分別由347G型雷達控制。而1170艦還采用了中國自主開發的CIS系統。它采用了「獨立/綜合」組合式火控系統,即新型的艦載武器控制系統既可以控制CIS系統,同時每個CIS系統自身還具有獨立的光學與電視瞄準探測系統。當日機從4000-5000米高空大角度俯沖,俯沖到500米低空高度後的平均速度也不大,保持在250公里/小時左右。進入近程火炮防御系統的殺傷範圍(高度3000-300米),此時的近防系統的炮火達到5000發/分,不僅能擊落任何轟炸機,也能擊落速度較慢的炸彈,不至于讓炸彈直接命中艦體。

1170艦的近防火炮是2座,前後布置。而1998艦的近防系統是4座,分別布置在機庫頂部,倆艦的近防系統完全可以全方位覆蓋整個艦隊。這是藍海艦隊最後一道保護。一旦日機或者日機投下的炸彈突破了此到防線。那藍海艦隊也沒有其他手段可以保護自己的艦隊了。

對于魚雷攻擊,藍海艦隊采用的對策是盡量擊落靠近的戰機,不讓日本的魚雷攻擊機靠到攻擊範圍內。二戰時期的魚雷機是需要非常靠近戰艦釋放魚雷的。所以只要避免讓日軍的戰機近身,那麼魚雷就能被防御。而1170艦上的火箭系統也是消滅漏網魚雷攻擊機釋放的魚雷的最佳武器。

反潛方面,還是利用艦載直升飛機提前搜索整個作戰區域。不能讓落後的日軍潛艇擊沉了藍海艦隊的這兩艘先進的驅逐艦,那豈不是是個笑話。

至于「蘇阿拉啦」號驅逐艦完全就是個擺設。高射機槍在歷次海戰中,作為防空力量來說,已經被打上了垃圾的標簽。所以這艘驅逐艦也就是充當阻擋前方漏網魚雷的作用

1998艦76毫米火炮後面是1座8聯裝Q一7防空導彈裝置,在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它是標準配備,特別是它的低空防御能力是非常優秀的。其實這些防空導彈都有個「弊端」,包括1170艦上的防空導彈。由于這些防空導彈針對的對象都是高速噴氣式飛機。其制導方式有兩種,紅外線熱制導和雷達制導。由于此時的二戰飛機大部分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離開了雷達制導,都是一堆廢物。這也是海軍陸戰隊手中的單兵防空導彈一直被壓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基地倉庫里的原因。這些太先進的東西對螺旋槳飛機根本無法實施熱輻射撲捉,所以根本無法擊中這些戰機。

一旦開戰後,雷達很可能在彈花雨中受到損害,這些防空導彈就會成廢物。所以方想必須決定,在第一時間就要把這批64枚防空導彈打掉日軍的艦載機,還是干脆保留不用。這是個艱難的決定,雖然齊之洋已經表態,全力保住戰艦。但是按照理論上,1170艦、1998艦靠主炮和其控制雷達,完全可以在日軍飛機進入攻擊航道之前,將其擊落。但是理論是理論,實際上什麼可能都會發生。尤其是大數量基礎之上的概率事件,很可能就有不利因素出現。

最後方想咬牙,先將1170艦上的防空導彈保留,1998艦上的防空導彈全部出擊,打掉日軍第一航空艦隊艦載機的前鋒部隊,戰斗機的一部分。一旦日軍的戰斗機被擊落干淨,那己方的F4F戰斗機就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對于「商鞅」號上的艦載機,按照目前的狀態,根本不適合與日軍作戰。先不說日軍的艦載機上飛行員都是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員,就說F4F戰機的性能也比不上零戰。所以方想只是打算用這些戰機去收割日軍漏網的魚雷攻擊機和轟炸機,而不是與日軍的戰斗機對抗。至于「商鞅」號航母上的那些轟炸機和魚雷機,由于采用的都是去掉機炮的「蚊式」戰機,所以根本不可能進行空戰,只能繼續在「商鞅」號機庫里呆著。

藍海第一艦隊還是有希望度過這次劫難。第一艦隊得到了偵听部門的大力支持,心島基地上的偵听部門,分別監測著日軍各基地和第一航空艦隊的動向,對有關作戰飛機的起飛和攻擊的情報第一時間就轉發到1170艦上。1887艦上的情報部門也在積極為第一艦隊服務。1887艦在帶領驅逐艦編隊向西南撤退的同時,也在監听著日軍的電文和動向。所以第一艦隊目前的對日機的動向還是比較清楚的。

日軍並不知道自己的所有動向已經被監控了。所以在發現藍海艦隊之後,所有人都在慶賀,終于將這股生死仇敵逮住了。而且日本人的高級指揮官們都深知藍海艦隊的科技是非常先進的,只要獲得這些技術,那麼帝國對抗美國也許不是一場夢。

這讓參與進攻的高級指揮官們都很興奮,所以不停的在指揮手下進行這,進行那。在他們看來,藍海艦隊再厲害,面對這麼多戰機的轟炸,也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但是面對高度先進的藍海艦隊的偵听系統,他們的這些舉動是在向藍海艦隊報告自己的行蹤。

中午10點40分,日軍的第一波戰機出現在雷達屏幕上,由于日軍並沒不知道藍海艦隊在400公里的距離上就能發現自己,所以此時的戰斗機們也沒有掩飾自己的來路。藍海艦隊通過雷達判斷,立刻查知了日軍航母的方向。日軍的航母位于尼科巴群島東北方向。不過方想並不打算派出艦載機前往轟炸。藍海艦隊現在並不需要擊沉日軍的航母,還是讓自己的「盟友」美國人去擊沉這些航母吧。

藍海第一艦隊做好了一切,準備迎擊日軍的第一波轟炸。日軍的飛機在雷達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像一片蝗蟲一般。隨著距離的不斷縮小,日軍的飛機已經布滿了1170艦的雷達屏幕。30分鐘後,1170艦上的其他雷達也可以發現日軍的戰機。現在已經可以根據速度、飛行高度來判定是否是艦載機。當然如同監听獲得的情報,第一波轟炸的就是日本的第一航空艦隊的艦載機。現在已經計算出來數量,247架,看來日軍還是保留了部分戰斗機確保航母的安全。

11點20,日軍的戰機已經在天邊可以用肉眼看到了,距離藍海第一艦隊的距離不足100公里。理所當然,藍海艦隊的人能看到日軍的飛機,那麼對方照樣能看到藍海艦隊的4艘戰艦和2艘運輸艦。

在戰機編隊前面的日軍飛行員在通訊頻道中大喊︰「發現藍海國艦隊!」「發現藍海國的六艘船只!」對于艦載機的飛行員來說,發現敵艦,就是走向勝利的關鍵一步,尤其是現在,自己身後有大隊戰機,敵艦覆滅的命運是必然的。所以日軍的飛行員們完全忘記了起飛前長官們的話︰「藍海國艦隊的防空炮火是非常強大的,要小心集中攻擊,不可分散的一波一波的進攻。個個都興奮的加快了戰機的速度,好像自己快點到達藍海艦隊上空,就能炸沉藍海國的艦隊一般。

面對日軍緊逼上來的艦載機,所有藍海第一艦隊的人員都緊張起來。所有人心里都在暗自懷疑︰「247架飛機,兩艘戰艦的主炮真的能防御得住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