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五十四章 索科特拉島爭奪戰(1)

作者 ︰ 水飛雲

由于東方艦隊的重建,英軍有兩艘航母在印度洋上存在,這使得日軍的第三艦隊不敢放心的進入紅海,支持德軍作戰,以及支持日軍在吉布提向北進攻……所以日軍海軍部和聯合艦隊制定了一個誘殲東方艦隊的計劃,代號skt。

其誘餌就是索科特拉島,這個關鍵的紅海入口咽喉。日軍準備將防御索科特拉島上的防御部隊一分為三,一部分調回錫蘭的科倫坡,一部分調至吉布提,加強吉布提的進攻力量,繼續向北攻擊。另一部分防御索科特拉島。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誘使英軍登陸索科特拉島。從而將英國東方艦隊的目光拉回紅海附近,避免東方艦隊進行破襲戰。如有可能,還可以將中東的英軍陸軍的兵力消耗在索科特拉島上。

新任英軍東方艦隊的司令希福雷特少將上任之初就確定了自己艦隊的工作,在印度洋上當「存在」艦隊,派遣潛艇和輕巡洋艦作為破襲力量,打擊日軍漫長的運輸線。這個思路得到了藍海**國的大力支持,藍海**國甚至還將那5艘法國老式潛艇賣給了東方艦隊。這大大加強了破襲的力量。

但是當日軍的第三艦隊做出進入紅海,協助吉布提日軍和北非德軍進攻埃及以及亞歷山大港的姿態後,英國**就已經坐不住了。英軍在地中海南岸和非洲已經是到了最後關頭,英國海軍被要求解除**海軍艦載機的威脅。形式逼迫著東方艦隊和中東的英軍選擇了日軍留下的魚餌,索科特拉島。

英軍準備用東方艦隊掩護中東英軍的兩個旅外、印度旅的一個團,準備登陸已經被抽調一空的索科特拉島,登陸日期定在1月31日(壬午年臘月二十六)這個黑漆漆的夜晚。這些兵力已經是中東英軍幾乎所有的力量了。

也許是出于對第一次馬爾代夫海戰中被偷襲的警惕,日軍將密碼進行了更換。這對英軍絕不是一個好消息,這代表英軍只能用常規的手段去解析日軍第三艦隊的位置,和它準備攻擊的目標了。不過這對藍海**國的海軍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國的安全情報組很快就再次破譯了日軍的電文,對日軍新提出的SKT計劃也了解了大概。細節雖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知道日軍準備在索科特拉島誘殲英軍的東方艦隊,以徹底解決登陸非洲後的運輸線問題。

不過這次,齊之洋並不想讓東方艦隊再受到太大的損失,東方艦隊其實已經是防止日軍第三艦隊南下馬達加斯加島的一道屏障。因此齊之洋通過雙方的聯絡人員善意的提醒英國人,要防止索科特拉島是個圈套。不過,齊之洋也知道英國人很有可能去跳這個火坑,即便英軍知道這個很有可能是個死亡陷阱。畢竟北非的英軍馬上就要被日軍和德軍合圍了。英國就算是垂死掙扎,也得蹦?下,打通紅海通道,解決北非英軍的後顧之憂。

果然,東方艦隊的指揮官希福雷特向齊之洋表達了謝意的同時,要求齊之洋的艦隊一起進攻索科特拉島。這當然被齊之洋婉言拒絕了。齊之洋向希福雷特宣稱,自己將動用主力的驅逐艦前往日軍科倫坡、馬爾代夫和拉克沙群島,進行長途破襲戰,襲擊日軍的運輸線,同時幫助英國打開遠東軍隊的補給線。

見到齊之洋拒絕,希福雷特便通過英軍**再次向藍海**國施加壓力,要求一並作戰。這次齊之洋並沒有拒絕,同意將「心島」號派出,協助英軍防御蒙巴薩到索科特拉島的運輸線,主要擔任蒙巴薩港周圍海域的反潛工作。自己的「蘭州」號,仍將前往錫蘭附近的海域進行運輸線的破襲。齊之洋在第二次馬爾代夫海戰之後就決定,不再用「蘭州」號直接進行近距離的艦艦對抗。

如同日軍的計劃,和齊之洋的設想,英軍一口吞下了日軍的誘餌,登陸索科特拉島。隨後,攻擊了防守在島上的一個日軍聯隊。日軍早就構築好防御陣地,做出全面防守的姿態吸引英軍的進攻。日軍第三艦隊派出了一艘輕航母「祥鳳」號、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兩艘重巡洋艦,前出在第三艦隊以南200公里處,對登陸索科特拉島英軍陣地進行轟炸和炮擊,支持島上的防守。而由兩艘戰列艦、多艘驅逐艦和兩艘主力航母組成的艦隊主力,則悄悄的派出了大批偵察機前往索科特拉島以南海面搜索英軍的東方艦隊。

這次英海軍指揮官希福雷特吸取了前幾次海戰的經驗,並沒有輕易的用航母「光輝」號和「飛鷹」號支援登陸,而是將兩艘航母分成了兩部分,相距100公里,「飛鷹」號上的艦載機支援索科特拉島,而光輝號上的艦載機則處于待機狀態,隨時準備攻擊日軍的第三艦隊的主力航母。雙方可以說用的都是同樣的戰術。都拿出一艘航母在爭奪索科特拉島上的制空權的同時,兼做誘餌,等著對方來吃。英日雙方都派遣了多批次的偵察機加緊搜索對方的位置,準備先發制人,一舉擊沉對方的主力航母,取得海戰的勝利。

齊之洋的艦隊根本也沒有去科倫坡附近進行破襲戰,破襲的說法也就是個幌子。齊之洋擔心英國艦隊在這場海戰中被擊敗。那樣,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格局真的無法收拾了。自己的「蘭州」號必須在此海域,及時在東方艦隊遭到全殲後進行補救。

已經了解英軍和日軍想法的齊之洋將自己的「蘭州」號、「昆侖」山號、兩艘潛艇秘密地轉進到了索科特拉島的東北方向300公里處,這個位置是英日雙方都容易忽視的地方。日軍的第三艦隊在紅海口附近轉悠,英國東方艦隊在索科特拉島的南方轉悠,這是三方都明了的事情。不過英日兩方都不知道齊之洋的艦隊已經運動到了阿拉伯海。

按照齊之洋的想法,如果日軍擊敗東方艦隊,那麼自己可以反向向東,登陸拉克沙群島,直接切斷日軍的補給線,迫使日軍的第三艦隊追擊自己的艦隊。這樣就能解除東方艦隊被追擊擊潰的危險。如果英國東方艦隊獲得勝利,那麼自己的艦隊可以快速向西,一起圍殲日艦。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是海戰這個事情還真的很難說的,勝負的天平也許也就是在雙方的偵察機發現對方航母的那一刻開始傾斜。

齊之洋心中最希望的結局當然是雙方兩敗俱傷,英日誰也沒有佔到便宜。英日雙方圍繞著索科特拉島的歸屬打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如果發生這種戰況,對藍海**國來說是最好的情況。那樣東方艦隊頂在第一線和日軍作戰,齊之洋的艦隊就完全可以趁勢去搶佔馬爾代夫和拉克沙群島,去搶奪日軍軍港里的軍事資材。甚至有可能的話,還能佔領這部分島嶼,將這些島嶼納入自己的領土。

海上三方勾心斗角,算計著對方,而索科特拉島上的戰斗也不比海戰簡單。英軍在43年1月31日夜晚模黑將一個旅和印度旅的一個團運到了索科特拉島北部附近,在灘頭安全登陸。但是登陸部隊在隨後進攻日軍基地時,遭到了強烈的抵抗。憑借著預先修築好的防御陣地和正確的防守策略,日軍的一個聯隊生生的抗住了英軍在夜間登陸的一個旅和印度團,將戰事拖到了白天。大清早日軍「祥鳳」號航母上起飛的飛機對英軍的攻擊陣地進行了轟炸,大片的炸彈將英軍的進攻陣地攪的亂成一團。英軍的登陸部隊被卡在了灘頭和堅城之間,現在又遭受到了猛烈的轟炸,損傷慘重。這讓英軍陸軍指揮官很是憤怒,發電報質疑海軍的航母跑到哪去了。怎麼光看到日軍的飛機在轟炸,而沒有己方的飛機在天上飛。

不過很快,英軍飛鷹號航母上的艦載機也飛臨交戰陣地的上空。護航的戰斗機斗在一起,而轟炸機各自朝對方的陣地上扔炸彈。天空中時不時有戰機爆炸時綻放的煙炎,島上英軍和日軍也被漫天的炸彈炸的鬼哭狼嚎。不過這場亂戰很快就結束了,英軍的戰斗機根本不是小**戰機的對手,劈里啪啦在天空中爆炸的基本上是英軍的戰機。英軍的轟炸機不顧一切的逃離戰場。

索科特拉島周圍並沒有英軍的機場,因此英軍的艦載機無法在陸上的機場降落,只能繞個圈子後返回航母。

這時候的雙方偵察機已經在雲層下面穿行,尋找對方的航母。英軍的被當做偵察機使用的「蚊式」轟炸機首先發現了日軍的輕航母「祥鳳」號。光輝號上的33架艦載機立刻處于等待起飛狀態,準備去轟炸日軍航母。正在這時,希福雷特忽然想起藍海**國海軍基地發來的一封電報。電報里提醒希福雷特,日軍有兩艘主力航母和一艘輕航母,出擊的對象一定要是確認的日軍主力航母。否則一旦日軍通過艦載機返航的路徑發現英軍的航母,那後果不堪設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