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

作者 ︰ 石晶藍

袁軍戰士有沒有覺悟?這樣問有些不對。應該問。袁軍戰士的覺悟高不高?這下,答案就清楚了。他們的覺悟肯定不高。但是,覺悟不高的袁軍士兵,同樣也能做出覺悟高的事情出來。不信你瞧。

公孫續一馬當先,向袁軍的包圍圈沖了過去。公孫續的騎兵看見了,于是就緊隨其後。這時,公孫續及其騎兵從天下向下俯視的話,就是一個V字陣型。這樣的陣形,曾經在很多三國小說里面被渲染,仿佛是無敵的陣形一樣。而實際上,公孫續並沒有排什麼陣形。前面一帶頭,後面再跟上,很自然地就產生了那樣的陣形。

袁軍士兵與公孫續的騎兵一樣,也看見了公孫續的沖鋒。在公孫續沖鋒之前,袁軍的包圍圈上的士兵基本上是均勻的。也就是說,每一個部分的士兵人數大致是相等的。公孫續這一沖,立即就發生了變化。袁軍士兵立即朝著公孫續即將沖鋒的位置靠攏。那個位置上原本只有三層士兵,轉眼就增加到十幾層,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假如公孫續此時調轉方向,沖向包圍圈的另一個地方,袁軍士兵將會同樣在另一個地方聚集。當然。實際上公孫續並沒有調轉方向。公孫續想的是,勇往直前。如果調轉方向,就不夠勇敢了。

為何袁軍士兵會在即將被沖鋒的位置上聚集呢?這樣的結果,最大的可能,是出自于將領的命令。但此時卻不是。袁軍最高級、最富于智慧的將領沮授、逢紀、許攸等人均不在此地,郭圖還沒有被袁紹重用。袁軍將領並沒有下達那樣的命令。

實際上,袁軍士兵這樣的行為是一種同仇敵愾的表現。既不能說他們覺悟高,也不能說他們很勇敢。在今天大部分時間里,他們被公孫續的騎兵壓著打。傷亡雖然不重,但卻非常辛苦。因此,他們人人都想改變先前的窘境。因為想法一致,所以同仇敵愾。就這麼簡單。

……

這樣一來,公孫續所面臨的壓力就大了。公孫續的個人武藝如何?當然是趕不上關、張、趙的,就算張遼、張郃也趕不上。公孫續的個人武藝其實就跟公孫瓚差不多。

北海太守孔融有個部將名叫武安國。此人以虎牢關與呂布交戰,戰了十余合。被呂布一戟砍斷手腕,棄錘于地而走,後被眾諸侯救出。很顯然,武安國的個人藝術,要比五回合就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的河內名將方悅要高出一大截。而方悅,既然被稱為名將,其實武藝也是不錯的。只不過他遇到了呂布,運氣不好。

再看公孫瓚,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到底戰了多少回合,不知道。但是,公孫瓚完整無傷,卻是肯定的。于是。我們可以判定,公孫瓚的個人武藝比起武安國來說,又要高出一些。

公孫續也就是這樣的武藝。打張遼、孫策這類武將,是打不過的。但是,就算是遇到了關羽、張飛,擬或是遇到了呂布,也還是能夠支撐幾個回合的。這樣算起來,其個人武藝就跟于禁等人差不多了。

公孫續直接就殺向了袁軍士兵。在以前與烏桓人的戰斗中,公孫續也是這樣的直接和勇敢。長期的磨礪,才使得腦筋並不怎麼聰明的公孫續擁有了強大的個人戰力。

普通袁軍士兵當然不是公孫續的對手。在公孫續的槍下,沾著即傷,挨著即死。士兵多有什麼用?唯一的用處就是延緩公孫續的速度,但是卻不能阻止。

……

既然袁軍士兵聚集的原因是同仇敵愾,那麼袁軍的將領呢?當然,袁軍將領也同樣同仇敵愾。只不過由于將領較少,位置較遠,一時之間還沒有趕過來而已。如今,眾多袁軍士兵的陣亡,延緩了公孫續的速度,袁軍將領就到了。

共來了兩名將領,只不過卻不是同時到達的。一人叫趙睿。另一人叫呂威璜。趙睿在前,已經到了。呂威璜在後,落後了五丈多遠。

還沒有趕到,趙睿和呂威璜就看到了這邊的戰況。眼見公孫續殺了一個又一個的袁軍士兵,二人憤怒異常。趙睿先到,也沒打招呼,一刀就劈向了公孫續。公孫續早就看見了趙睿,當即舉槍便迎了上來。

刀槍相交,趙睿突然發覺自己的怒火消失無蹤。就這麼一下,趙睿就判斷出這個對手貌似不是自己能夠解決的。為了今後長期有柴燒,還是應該先把青山留住才是。雖然忠是偉大的,義是崇高的,但人生最寶貴的還是生命,而那生命偏偏又只有一次,看來,還是逃開比較好。

趙睿的刀已經不在手中。那刀已經變成了飛刀,正在半空中打著轉地找地方降落。公孫續的那一槍所挾帶的勁力太重了。趙睿的雙手猶如已經失去了知覺一樣的酸麻無力。好在趙睿騎術比刀法高明,兩條腿死死夾住馬月復,硬是沒有落馬。戰馬奔馳,趙睿掠過了公孫續。

掠過之後,趙睿松了一口長氣。但是,這口氣松了之後,卻非常奇怪地吸不回來了。趙睿低頭一瞧,自己的胸口赫然有一個大洞,正在往外狂噴鮮血。唉,真不該不問青紅皂白就沖上去的。這是掠過趙睿腦海的最後一個念頭。

……

五丈之後的呂威璜看到了這血腥的一幕,當即便勒住了韁繩。其實呂威璜的武藝遠高于趙睿,雖然仍然敵不過公孫續,卻也沒有太大的差距。在旁邊有無數袁軍士兵幫忙的情況下。說不定呂威璜還能佔據上風。但是,呂威璜怕了,因而就沒有上去。另外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呂威璜發覺公孫續並沒有注意到自己。

公孫續的確沒有注意到呂威璜。公孫續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四周八面,都是袁軍士兵。殺一個,便又補上來一個。公孫續需要全神貫注,才能保證自己不傷。並且,公孫續還需要注意戰場整體的把握,爭取盡快將騎兵帶出包圍圈。

趙睿過來的時候,公孫續是看見了的。那是因為,袁軍過來將領,是必然之事。公孫續眼楮一掃,看見到騎著馬的趙睿,因而便有了準備。而呂威璜就不同了。呂威璜正好被趙睿擋住了。

因此,呂威璜就自己跳下了戰馬,並且在馬臀猛擊一掌,讓戰馬跑開。戰馬一走,在遍地是袁軍的戰場上,呂威璜就不顯眼了。

呂威璜所想的,可不是逃跑,而是施發冷箭。呂威璜對自己的箭術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射箭很安全。就算是沒有射中,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傷害是吧。

呂威璜抽出了弓箭,在等待時機。等待什麼時機呢?當然是等待擋住的人較少的時機。換句話說,也就是等待公孫續即將沖出包圍圈的時候。

很快,那樣的時機就到了。公孫續的前面,只有七八個袁軍士兵了。聚集在這兒的袁軍,正在與身後的眾騎兵交戰。只要公孫續再殺開這七八個袁軍士兵,那個V字形的尖頭就算是露出來了。出頭之後,騎兵的速度就能越跑越快。速度一起來,步兵就沒什麼可怕了。

呂威璜就在這樣的時刻,舉起了弓。

……

舉弓。嗖,命中。中間差了個瞄準的過程。這人是誰,是呂威璜。那怎麼呂威璜不用瞄信就能夠命中目標呢,難道說他的箭術還超過了黃忠、太史慈、呂布?那倒是沒有。呂威璜射箭,同樣有個瞄準的過程。只不過,呂威璜還沒有來得及瞄準,另一支箭,嗖的一下,命中了呂威璜的耳際。

命中耳際,就是說自耳朵附近,射入了腦袋。那這呂威璜自然是活不成了,一下子就摔倒在地。是誰射的這一箭呢?是劉備!

劉備的箭術在演義中就有不凡的表現。與黃巾對陣時,劉備就曾經射中了張寶左臂,並且還射死了黃巾將領孫仲。不要小看劉備放的這兩箭,這兩箭可是演義中最早射出的兩箭。後來劉備與獻帝狩獵,還一箭射中了野兔。相對于關羽、張飛來說,劉備的箭術還是很不錯的。因而,劉備射出這一箭,從能力的角度上看,是非常合理、而又正常的。

但劉備為什麼要射出這一箭呢?劉備不是想讓公孫續送死嗎?

……

這里要說明一下劉備的心腸了。三國志評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尤其對劉備托孤于諸葛亮時表現出來的「心神無貳」大加贊譽。袁紹說劉備「雅有信義」,諸葛亮說劉備「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傅干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張輔說「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無數證據證實,劉備是個仁義之人。

那麼,仁義之人為何又希望公孫續送死呢?其實這並不奇怪。白日夢,誰都做過。有些人的白日夢集中在中彩票的事情上,另外一些人的白日夢總離不開美女。劉備希望公孫續送死,實際上也是一種白日夢。劉備就僅僅是那麼想一想,但劉備還沒有做過那樣的安排。

公孫範已經死了。當時的劉備安排公孫範帶的是三千白馬義從。那是北平軍隊最精銳的部隊。因而,從客觀上來說,劉備的安排,是希望公孫範取勝的。公孫範的死。純屬意外。只是公孫範的死,正好符合了劉備的利益而已。

公孫續的輕騎追擊,的確是非常危險的。但兵凶戰危之時,總是會有這種危險的事情發生的。公孫續不去,必定有別人去。總有人會承擔這樣的危險的。劉備剛開始的時候提出由自己親率輕騎追擊,其誠意當然是不夠的。不過,怕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也不能過分責怪劉備。當時,劉備這邊的將領,除了劉備就只有嚴綱和公孫續了。因而,任務落在公孫續的身上,還不能算是劉備的刻意安排。

說到個人武藝,劉備跟公孫續不相上下,但若說到領兵,劉備就要高明得多了。出發之前,劉備特別叮囑了公孫續,要先慢後快。因而劉備的指點,公孫續就听進心窩里去了。而這個指點,也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劉備的指點,公孫續多半就不能通過第一個埋伏的地方。

想他死,與安排他死,是兩碼事。按照現代法律,想他死,是沒有罪的;而安排他死,就有罪了。劉備就是這樣的。在我們的故事里,劉備不像演義里那樣假仁假義,但劉備還依然是個好人,劉備的人格依然還是正直的。盡管他有時候會胡思亂想。

……

劉備來了,嚴綱也來了。劉嚴兩人所率軍隊大部分是步兵,因而就比公孫續慢了很多。但總體上,卻只慢了兩個多時辰。這說明,劉備、嚴綱等人並沒有拖沓。心中有雜念,可以。但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什麼雜念都必須放下。

劉備既是主帥,又是相對來說帶兵水平最高的將領,因而劉備安排自己先行,而嚴綱墜後。這樣的安排,讓劉備有了時間,來得及射出那樣一箭,救了公孫續的性命。而這樣的救命,跟搶救落水兒童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劉備射死了呂威璜,而公孫續那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事後,劉備也不會向公孫續提起這件事。因為如果提起,那是說不清楚的。唯一能夠說得清楚的就是呂威璜,但他已經死了。

這也就是說,劉備不為名不為利地射了一箭,以無名英雄的姿態,救了公孫續一命。劉備有那麼偉大嗎?其實劉備也沒那麼偉大。劉備率軍起來趕來,遙見前方有戰事。凝神一望,就有了個準確的判斷。知道公孫續的騎兵正在突圍,而袁軍則正在圍困。這個時候,是非常關鍵的時刻。理應前往接應。

于是,劉備就下令全軍前進,接應公孫續。並一馬當先地沖在了前面。然後,劉備就看見了一名袁軍的將領,那就是呂威璜。再然後,劉備就發箭射了過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