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

作者 ︰ 石晶藍

堅持就是勝利。這一句名言。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來的。此時,袁軍將領充分地領會到了其中的精髓。只要堅持到黑夜的到來,公孫續的騎兵就非走不可。如果還不走,袁軍步兵就可以利用黑夜的掩護,把這些騎兵包圍起來,聚而殲之。

不過,事情往往是這樣。越是需要堅持的時候,就越難堅持。每分每秒,都顯得十分的漫長。平時只有十幾斤重的盾牌,仿佛突然變成了幾十斤重。

公孫續那邊相對輕重。公孫續的困撓,就僅僅是接下來又怎麼辦的問題。公孫續感到,自己雖然拖住了這麼一支伏兵,但是,這支伏兵明顯不是全部的袁軍。袁軍總共約有四萬人,而這支伏兵還不到一萬。也就是說,大部分袁軍,還是順利地撤退了。也就是說,自己追擊袁軍的任務,完成得不好。自己並沒有建立到必要的戰功。

對于安全問題,公孫續倒沒有過多的考慮。公孫續不知道還有另一支伏兵的存在。因而認為,只要自己想走。隨時都可以走。反正天色還早,現在還不需要走。

就在這樣的對耗之中,公孫續後續的三百多名騎兵到了。在他們的後面,赫然有兩千左右的袁軍正在追趕。

……

這三百多騎兵,是走在隊伍末尾的騎兵。伏擊發動之後,這些騎兵就另外找了條山谷,繞道前行。多走了不少道路,因而這個時候才到。

追趕他們的兩千袁軍,正是第二支伏兵的隊伍。第二支伏兵,作為一種後備性質的埋伏,心里面是不怎麼舒服的。不過,將領的命令不服從還是不行的。他們照辦了。但是,等來等去,劉備的軍隊說不來,就是不來。

好不容易听到第一道埋伏那邊有了動靜。第二道埋伏的袁軍也就打起了精神。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劉備的軍隊很快就會退入這條山谷。那個時候,就是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但是,嘿,又是「但是」。但是,事情並沒有朝著正常的方向發展。劉備的軍隊並沒有過來。第一道埋伏那邊鬧騰了一陣,逐漸地就沒有了動靜。

第二道埋伏的袁軍就傻了眼了。是繼續埋伏下去,還是取消埋伏?這個時候,正確的選擇當然是取消埋伏。這是因為,第二道埋伏的前提,就是劉備軍隊與第一道埋伏的袁軍交戰。結果,那樣的交戰並沒有發生。沒有發生還不算,第一道埋伏的袁軍還追了出去。也就是說。第一道埋伏就不存在了。就算是後面還有劉備的軍隊過來,也不可能在曾經的第一道埋伏的地方交戰,更不可能交戰不利而退入斜對面的山谷,也是就第二道埋伏的山谷中來了。

然而,換個詞。然而,這邊的袁軍將領不夠聰明。一時之間,想不清那些道理。在這個年代做事,與兩千年之後做事的原則是一樣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到這里埋伏,是高級將領的命令。因此,繼續埋伏下去,是沒有什麼過錯的。取消埋伏,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如果取消埋伏是錯誤的,那錯誤的責任就由這現場的將領去承擔了。而現場的將領,都不願意去承擔。

于是,誰也沒有動,繼續埋伏。再過了一段時間,公孫續繞道的騎兵經過第二道埋伏的袁軍的附近。這就叫做有敵情了。怎麼辦?第二道埋伏的袁軍將領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最後,兩千袁軍追了上去。其余六千袁軍仍然繼續埋伏。

……

在這樣的平原之地。後續的三百多騎兵很容易地,就看見了公孫續這邊的騎兵。略微提速,就趕過來會合了。而那兩千追擊的袁軍,由于是步行,前面在山地的時候還跟得較緊,一出山,速度就跟不上了。但是,他們僅管跟不上,仍然還是跟著。

等後續的三百多騎兵趕到之後,公孫續命令士兵下馬休息。士兵們听命下馬,公孫續則看著那追出的兩千袁軍。前面那支袁軍,八千殺成七千,然後就狗咬烏龜無從下口了。這兩千應該還行吧?

這下,公孫續的騎兵人數有七百余人了。七百余騎兵,對兩千步兵,僅從數量上看,就沒有處于劣勢。而且,看那兩千步兵,似乎也跑了不少的路,也非常的累了。

公孫續就這麼等著。等那只兩千人的袁軍過來。那只袁軍果然就過來了。但是,他們在追到距離公孫續的騎兵約五百步的地方,突然就不追了,掉頭就朝那支七千的袁軍大隊跑去。

「上馬,追!」公孫續下令了。這一次,不再是襲擾式的騎射了。而是真正地殺向了這兩千步兵。

步兵遇騎兵,最忌諱的就是轉身逃跑。轉身逃跑只能是自取滅亡。兩條腿永遠不可能跑得過四條腿。最後的下場,必須是全體被殲。這支兩千人的袁軍,所想的,就僅僅是爭取在被公孫續的騎兵追到之前。與那支七千人的袁軍會合。他們認為,只要會合了那只大部隊,他們就安全了。

追擊開始的時候,公孫續的騎兵距離那支七千人的袁軍距離是八百步,距離兩千人的這支袁軍的距離是五百步。三者並沒有處于一條直線上。公孫續的騎兵上馬之後,直接朝著那支七千人的袁軍而去。如果要完全抵達,距離是八百步。而那支兩千人的袁軍,距離七千人的大部隊的距離卻不止三百步,而是五百步。也就是說,步兵的五百步,相對騎兵的八百步。

……

騎兵的八百步,說的不是馬行八百步,而仍舊還是步行八百步。人與戰馬的速度之比,是小于五比八的。因而我們可以知道,公孫續的騎兵會先到。

實際上,公孫續的騎兵也並沒有跑完那八百步的路程。他們只跑了四百步左右,就拐彎沖向了那只兩千人的袁軍。又跑了兩百步左右的距離,騎兵就追上了步兵。殺戮就開始了。公孫續的騎兵,裝備的武器是槍。殺起人來,是非常方便的。

然而,並沒有多久,也就殺了五六百人,就到了那支七千人的袁軍的附近。這支大軍。嚴陣以待,盾陣沒有一絲縫隙。但是,這邊又多出一千多袁軍往里沖,事情就麻煩了。

袁軍的盾陣是用來擋弓箭的,而不是用來抵擋騎兵沖擊的。還別提騎兵,就是步兵的沖擊,也是擋不住的。而現在,來自第二道埋伏的一千多袁軍就沖過來了。

如果袁軍大部什麼也不做,那麼,盾陣必須被這一千多名袁軍沖垮。盾陣一垮,公孫續的騎兵跟蹤而至。必然發箭。那個時候,密集的袁軍必將暴露在箭雨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袁軍迎向來敵的這一邊突然就撤去了盾陣。當然,也不是一面盾牌也不舉。最前面,還是留了一排舉盾的步兵的。

這排步兵的後面,四千弓箭手當中的約五百人張弓搭箭,直接朝著那一千多名袁軍射了過來。這樣的行動,是不得已的,也是正常的。沖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行為。沖擊自己軍隊的軍陣,同樣是不能接受的。

為什麼只有五百人射箭呢?那是因為袁軍的站隊太密集。這個方向,就只有大約五百弓手有射箭的空間。

這麼一射,那一千多袁軍就傻了眼。有的人原地止住去勢,站住了;然後很快被騎兵殺死。更多的人往側面跑了過去。

七千袁軍大隊依然密集,公孫續的騎兵沒敢沖向他們。騎兵們拐彎了,繼續追擊那一千多人的袁軍。然後一個一個地,慢慢殺死。

……

在這里,公孫續可以選擇以弓箭射擊七千人的袁軍大隊。但公孫續沒有。追擊逃跑的人,是騎兵最願意做的事情了。公孫續本人也是這樣。于是,公孫續選擇追擊那一千多人的袁軍步兵。騎兵都沒有再用弓箭了。一個個挺槍縱馬,實施最為直接的屠殺。

在這樣的平坦空曠之地,那一千多名袁軍士兵怎麼跑,也是跑不過騎兵的。假設有兩名步兵,分東西兩個方向跑出。一名騎兵只需要先追其中一人,殺死之後,再掉過頭來,追殺另外一人即可。

現在的情況是,公孫續的騎兵有七百多人,少于被追的袁軍士兵。袁軍士兵在危險的時刻,自動出現了亂跑的現象。向各個方向奔出的都有。袁兵沒命地往前狂奔。他們不敢停下來也不敢回頭。雖然明知這樣下去必然難以逃過被屠殺的命運,可如果留在原地,卻只能死得更快。連綿不斷的慘叫聲從身後傳來。不用回頭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同袍正在一個一個擠上通往黃泉的道路。

追擊的騎兵們一點都不心急。慢慢地殺,總會殺完的。他們鋒利的槍尖像扎稻草人那樣洞穿了一個個袁兵的身體,槍頭的刃口像砍西瓜那樣不斷地砍下了一個個袁兵的腦袋。大約一盞茶的時光,殺完了。

……

殺完了。指的是來自第二道埋伏的袁軍士兵的絕大部分,被公孫續的騎兵們殺死了。為什麼不是全部呢?是因為公孫續的士兵們自動停止了屠殺。

好像公孫續的士兵們覺悟還挺高的哈。殺了許多人之後,突然良心發現,就準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這當然是痴人說夢了。士兵的職業,就等于是劊子手。劊子手們砍殺正歡的時候,是不可能良心發現的。這也不是說他們沒有良心,而是說,在這樣的時刻,他們發現不了自己的良心。

那他們為什麼還要住手呢?很簡單,當然是被迫的了。被什麼樣的情況所迫呢?當然不可能是有人拉住他們的手,或者有人對他們曉以大義,而是有了新的敵情。

新的敵情,卻是老的敵人所制造的。就是那支七千人的袁軍大隊,就是那支一直都處于下風的袁軍。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自己的敵人。袁軍處于下風不假,但袁軍不可能始終甘于處于下風。

公孫續大意了,公孫續的騎兵也大意了。追殺逃跑的袁軍步兵是快樂的,他們都去享受這種快樂去了。《晉書.阮籍傳》說︰「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了,快樂了,就連自己的樣子都忘記了。順便說一句,阮籍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只是現在還沒有出來而已。

……

七千袁軍,把公孫續的七百騎兵包圍了。公孫續的騎兵發現的時候,包圍圈就已經完成了。公孫續自己,還不是最先發現的。

包圍圈很大。當然,不大不行。如果不大的話,豈不是早就被發現了。包圍圈越大,需要的士兵就越多。這里,袁軍又一次充分發揮了自己兵多的優勢。有優勢不用,過期作廢。

這麼大的包圍圈,必然不會很牢靠。圈上的袁軍士兵,也就只有一層。騎兵一沖,絕對能夠跑得出去。七百騎兵沖出包圍圈,其傷亡不會超出七十人。

但是,公孫續的確不是名將,公孫續的確比較差勁。公孫續遲疑了,發呆了,一時之間,並沒有發出突圍的命令。

袁軍則沒有發呆。所有的袁軍迅速往中間靠攏。盡量縮小中間騎兵的回旋余地。並且,隨著包圍半徑的縮小,圈上最先只有一層士兵,很快就變成了兩層、三層、四層士兵。

然後,公孫續才下達了突圍的命令。

公孫續對于戰場的情況掌握不是很清晰。觀察也是匆匆的,判斷卻是遲遲的。這時,突圍的命令發出了,向哪個方向突圍呢,就又遲疑了一下。到了最後,卻沒有任何根據地,隨便選了個方向。

還好,公孫續的運氣並不是很差。他所選擇的突圍方面,面臨的只是一般的袁軍士兵。並沒有中、高級將領把守。

公孫續帶領騎兵的時候,一般都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現在是突圍,公孫續還是按照一般的習慣,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