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

作者 ︰ 石晶藍

駱谷這兒的確險。險得讓楊奉自己都打了兩個寒戰。山谷的深處,能不能走得通;如果能夠走通又將通向哪里,這些楊奉都不知道。楊奉只是在掃蕩沈嶺的時候,無意中知道的駱谷。這兒,兩旁山峰像牆壁那樣立著。讓谷里行走的人總覺得那山峰隨時都有可能倒下。更有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倒下了。這邊山峰墜落的巨石,與那邊山峰墜落的巨石正好在半空相遇,架住了。倘若只有這種兩塊巨石相遇的場景也就罷了,偏偏還有五六塊架住的情形。那中間的三四塊巨石完全沒有生根的地方,僅僅憑著兩邊擠壓的力量而暫時性地懸掛在空中。

都不要問這兒有沒有埋伏了。比如楊奉自己,則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兒肯定是沒有埋伏的。但是,進入如此險惡的山谷,楊奉就認為自己同樣是把腦袋提在手里的。

掃蕩沈嶺的時候,楊奉听說了駱谷。據說一般人是不敢進去的。楊奉自詡並不是一般人,就去走了一趟。當然,那一次楊奉並沒有走多遠。只走了半里就出來了。

對于楊奉這樣的武人來講,駱谷地形雖然險惡,但還不至于被嚇到不敢走的地步。走了半里就出來了,是因為岔路。里面的山谷分岔了。楊奉沿著一邊走了幾百步,就又分岔了。楊奉心知不妙。繼續走下去,很可能迷路。于是楊奉就出來了。

于是,這道山谷對于楊奉來說,也是可怕的了。只不過它的可怕,不在于地形,而在于有可能會迷失方向。

如果後面沒有追兵,楊奉當然是不會進入駱谷的。但這不是沒有辦法了嘛。被追急了,就想找個躲避的地方。一閃念間,楊奉就想到了駱谷。駱谷這兒藏人,實在太妙了。保管李傕、郭汜的追兵不敢進谷。

……

駱谷是原始的山谷。它的谷底,不是平整的。總體來講,山谷很窄。不過里面也有稍寬之處。從水平方向看,谷底並沒有在同一高度。由于秦嶺山脈的原因,總體上中間較高,南北兩端較低。但局部就沒有什麼規律可言了。

具體地說,谷底一會兒是泥地,一會兒是亂石。一會兒會與某道山泉生命,一會兒還需要彎著腰,從洞中穿過。這樣的地形,就算沒有伏兵,谷中之人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倘若再有了伏兵,則更加不堪設想。

進山谷了,獻帝就不行了。說穿了獻帝還只是個十一歲的孩子,走不動了,是正常的。十一歲的孩子也不是好重,背負也相對輕松。

獻帝的年齡相對來說是準確的。而皇後的年齡就不大準確了。據載,伏完的女兒伏壽。于興平二年立為近皇後,也就是今年。當時獻帝十一歲,伏壽十五歲,兩人相差四歲。但又有記載,說伏壽生于180年。這里,取後者,皇後伏壽的年齡也是十一歲。這樣一樣,被成年男匪背一下,就不傷名節了。

不得不背了。前面一章說士兵背皇後,倒是可以省略掉。這個時候省略不掉了。獻帝是男孩子,獻帝都走不動了,皇後當然也應該走不動了。如果說這兩小孩都活蹦亂跳的,就不合情理了。

楊奉並沒有想在駱谷設伏。假設楊奉想設伏,就得轉到山上去。這兒的地形,如果險惡,上山的道路,一時半會兒的,是絕對探不清的。因而,楊奉就沒有花那些時間,直接就入了山谷。走了約半里,遇見岔道了。楊奉就隨便找個岔路往里鑽。這個時候。楊奉已經不在乎是不是會迷路了。保命要緊。

……

李傕、郭汜率兵進山,來到谷前。望著谷內森森冷氣,二人大是躊躇。兵法有雲︰遇谷莫入。但獻帝被弄走了,不入還不行。怎麼辦呢?還好,二人兵多。于是,便讓士兵尋路上山,鏟除楊奉的埋伏。

很順利,士兵找到了上山的路,並且還找到了山與山之間的路。可惜,查是查請了,天色已晚。無奈,李傕、郭汜只好退出山外,在沈嶺附近扎寨宿營。

次日清晨,李傕、郭汜發現自己居然做了無用功。昨日偵察的山谷兩邊的山,還得再偵察一次。于是,忿忿地,又把人派了出去。近午時,偵察完畢,士兵進入山谷,前進一里,遇岔路。士後就停止了前進,問往哪個方向走。李傕、郭汜聞報,又去問偵察的士兵,然後選了一條山谷,繼續前進。

沒走多遠,又遇岔道,又重復前面的過程,再次繼續前進。這樣問來問去的,花了不少時間。李傕正感到不耐煩呢。郭汜忽道︰「有問題啊。前面的哨兵走到這里來了嗎?恐怕沒有吧。」李傕道︰「這就麻煩了。問他們,他們一定會一口咬死,說是走到這兒來了的。反正也沒法求證。」

郭汜道︰「我看,獻帝不能再要了。再往前走,我們就出不去了。」李傕道︰「走了這些時候,怕有三十里了吧。這時候能不能出山都是個問題了。」郭汜道︰「現在還不嚴重。我們這麼多的士兵,排出去,也有二十幾里。再走就不行了。」李傕道︰「那,干脆回長安算了。」

于是,李傕、郭汜二人傳令,前軍作後軍,後軍作前軍,全體撤出山外。放棄了對楊奉的追擊。

……

其實就差那麼一點點,李傕、郭汜就能追上楊奉。楊奉先走一日,人又不多,本來應該是走遠了,卻架不住獻帝、皇後、公卿的叫苦,這里停一停,那里歇一歇,一來二去,就延緩了腳程。當日只進谷十余里。

天黑了,自然只能在谷中過夜。那煮飯的炊煙,因為沒有風。盤旋在谷中久久不能飄散。睡也沒有睡也。最後,居然是听到了李傕、郭汜的大軍的動靜,才稍稍加快了腳步。楊奉前面是不在乎公卿的性命的,而這個時候卻不能不在乎了。只要走失了一名文官,李傕、郭汜就必然會知道楊奉的方向,並且還知道楊奉就在不遠的地方。

如此一來,楊奉一行人的速度就沒有李傕、郭汜大軍的速度快了。就這樣擔驚受怕地逃出十余里,耳听提李傕、郭汜大軍的動靜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判斷其距離,最多只有半里。這個時候,楊奉就在想,是不是不要獻帝和公卿了。只要摒棄了獻帝和公卿。楊奉相信自己的匪兵是能夠跑月兌的。

也許是楊奉祖墳上冒青煙了,李傕、郭汜突然就不追了。繼而人聲漸行漸遠,最後杳然無聲。運氣,真他祖母的運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我楊奉,天生就是要做大官的。

……

現在,楊奉還不敢出山。天知道李傕、郭汜會在山口守多長時間。派哨兵探查,萬一哨兵被對方抓了去,豈不是弄巧成拙?因而,楊奉在確認安全之後,就開始尋覓住的地方。

楊奉及其手下,本來就是佔山為王的土匪,住在山中,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瞧眼前這架式,因為得了獻帝,動靜太大,估計沒有三五個月的,是不能出山的。那麼,這三五個月內,就得住在山里。

那就不是只住一日的宿營地了。得找個背風向陽的坡地,蓋上幾間房。想到這里,楊奉心里又罵了聲娘。這是因為楊奉一下子又聯想到,假如蓋房,第一間還不能是自己的。必須將最先的、最大的、最好的,獻給獻帝。再後面,還要給公卿們蓋房。真是的,不過也是自找的。

楊奉帶隊,就這麼亂走。侍中楊琦就問了︰「將軍,我們這是在上哪兒去?」

楊奉道︰「上前面。」楊琦追問道︰「上前面什麼地方?」楊奉道︰「前面你姥姥家。」楊琦忘記叫楊奉派兵抵擋追兵的事情了,楊奉可還記得。

……

就這麼漫無目的地走了將近一個時辰,楊琦又想問了。這一次楊琦記起來了,便只是看了一眼楊奉,把話咽了回去。

楊琦在隊伍里的位置並沒在楊奉的旁邊,而是墜後了好幾名。因為想要問話,才趕了上去。故而楊奉就知道了。眼見楊琦放慢腳步,又起恢復到墜後幾名的位置,楊奉道︰「你給我跟上。唔。你叫什麼名字,是個什麼官?」

楊琦道︰「鄙人姓楊名琦,任侍中。」楊奉又問︰「侍中是個什麼官?」楊琦道︰「拾遺補缺,顧問應對。」楊奉道︰「說簡單點,別咬文嚼字。」楊琦道︰「侍中,簡言之,就是陪陛下說話的人。」楊奉道︰「對嘛,這下就清楚了。陪陛下說話……難怪你話多。對了,你剛才說你姓啥?」楊琦答︰「姓楊。與將軍同姓。」「哈哈哈哈,」楊奉道,「既然姓楊,權且饒過了你。」楊琦順口應道︰「謝將軍。」

楊琦還真是順口說的。平時,楊琦的職責就是陪皇帝說話。每有賞賜,就要說謝。有責罰,同樣要說謝。因而楊琦隨口就說了聲謝。

楊奉听在耳里,卻十分不順。楊奉這邊是土匪。有賞說謝是正常的,懲罰的時候就不能說謝了,而一般是喊饒命。謝賞正常,謝罰,就有點像變態的受虐狂了。而部下謝罰,對首領來說,帶來的並不是榮耀,同樣也是恥辱。因而楊琦這麼一謝,就顯得楊奉過分驕橫了。

因而楊奉就看了楊琦一眼,卻望到劉琦如釋重負的表情。再一瞧旁人,當然不是瞧的是自己的部下,而是瞧的是公卿,居然也沒有什麼動靜。楊奉就不理解了,怎麼有人還會謝罰這麼賤。但既然眾人都沒有發覺,自己還是不要聲張的好。

……

楊奉一點都不急,就這麼慢騰騰地走著。這種慢騰騰的速度,楊奉及其匪兵能夠一直走下去,直到日下西山。但是旁人就不行了,獻帝要歇氣了。那就歇吧。就這樣走走停停,當日,沒有發現合適的地方。

次日再走,行不久,發現一條泉水。楊奉大喜。居住的地方沒水可不行。泉水,是第一要素。楊奉當即溯泉水而上,約半個時辰之後,終于發現了一處合適的緩坡。

在這樣的山中,要找平地是不可能的。這一處緩坡,就是這幾天看到的最平坦的地方了。楊奉到了緩坡,卻發現緩坡的樹木不行。一棵棵都長得歪七八扭的,還得到其他地方砍樹。不過,那就不是楊奉擔心的了。楊奉就把頭目叫了過來,讓那些頭目帶著匪兵分頭出去砍樹。這邊,楊奉則指使御林軍平整土地。御林軍的周克非常配合,讓楊奉大為滿意。

楊琦又過來了。這讓楊奉不明白楊琦又有什麼ど鵝子,有點頭疼。楊琦問︰「將軍,這是準備建房吧?」楊奉道︰「是。這會兒出山,賊兵肯定在山外候著。」

楊琦道︰「將軍說的是。琦要說的是,建房一事。將軍毋需考慮百官。百官可以像士兵一樣,隨便怎麼樣就成。唯有陛下的房屋,得建好點。」

楊奉道︰「那是自然。最好的房子,當然是給陛下的。不過,兄弟你也瞧見了,就這麼一個山坡,要住八百人,房子大不了。士兵的房子大,但一間房要睡幾十個人。陛下的房間只睡幾個人,肯定大不了。我也是沒辦法啊。」

楊琦道︰「值此國難當頭,一切從儉,陛下亦深知其理。不過,這里面有一點禁忌。事先知之將軍,總比事後拆房的好。」楊奉問︰「什麼禁忌?」然後楊琦將那些禁忌說了。

自此,楊奉覺得楊琦這個人還不算討厭了。

……

就這樣,楊奉帶著獻帝,在山野里一住就是仨月。之後,問題就來了。

是糧食不夠的問題。原來的糧食,是由楊奉的匪兵隨身背負的,而並不是馬車裝載的。當時,實際上是有馬車的,而且馬車上也裝有糧。只是楊奉是土匪出身,具有土匪的優良傳統。一般的軍隊,馬車載糧的時候,士兵身上就沒有糧食。即使有,也不多。楊奉不同。楊奉的匪兵先是背糧食,背不了的,才用馬車裝載。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楊奉在擺月兌李傕、郭汜的追兵、丟掉了馬車之後,還支撐了三個月。

山林里也有一些菌類等食物,但是太少。至于動物,早就聞風而避了。于是,在糧食將馨的時候,楊奉就琢磨著該出山了。

連日派人探路,派出數百人。路沒有探到,卻走失了幾十人。這樣下去,最多三天,就完全沒有吃的了。

終于傳來了好消息。有一隊匪兵來報,說是在一條山谷里居然發現有人正在建設關牆。楊奉先是一驚,忙問是不是李傕、郭汜的人。報信的匪兵回答,說看上去都是些民工,不像士兵。楊奉松了一口氣。不過,自己這八百人,實際只有五百人,打得過人家一千人嗎?恐怕還不一定吧。但是,不打,似乎已經不行了。不打,就只能餓死。

猛然間,楊奉想到自己這邊有獻帝。假如對方不是李傕、郭汜的人馬的話,說不定就能派上用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