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05章 小匪調停

作者 ︰ 石晶藍

李傕被封為大司馬。異常高興,當即重重地賞賜了女巫。李傕的士兵將領瞧在眼里,心中大為不快。騎都尉朱元說︰「我等出生入死,每日與郭汜浴血奮戰。在他的眼里,我等反不及一個女巫!」親兵校尉宋果說︰「何不殺了這廝,救出天子。或許天子會看重我們。」朱元道︰「不錯。我早就忍不下去了。這樣,今晚你于中軍放火為號,我自引兵接應。」

于是,二人分頭下去安排,邀約人手起事。卻不料被邀約的人當中,有人去報告了李傕。李傕大怒,當即下令,把親兵校尉宋果抓起來殺了。

朱元引兵在外,看看到了二更天,中軍卻沒有號火。恰此時,李傕率兵出營,正遇朱元。雙方于寨前混戰,直打了一個多時辰。最後朱元不敵,掉頭逃跑了。

李傕與郭汜交戰,原本李傕佔優。因為皇甫酈的流言、賈詡的分化,再加上朱元、宋果之事。李傕實力大損。幾乎每有交戰,都處于下風。

這日,忽有一報,說是陝西來了一軍,領軍之人自稱楊奉。說是要與李傕和郭汜講和。且聲明,哪一方不願意講和,就打哪一方。

李傕原本已經打不過郭汜了,正在焦急之中。當下李傕便派人到楊奉軍中,承諾自己願意講和。這邊李傕一承諾,那邊郭汜就下不來台了。因為早在皇甫酈講和的時候,郭汜就曾經放出過話,說是只要李傕釋放天子,他就會釋放公卿。那時候郭汜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義和無奈,沒有料到今日。

于是,雙方言和。楊奉到郿塢拜見聖駕。請天子歸長安。獻帝欣然答應,道︰「朕思歸久矣,仗卿之力,今得此還,實乃萬幸。」當下詔封楊奉為驃騎將軍。

……

卻說那楊奉,本為一流竄的土匪。那日竄到長安附近,正好遇上敗退而逃的朱元。雙方倉促交戰。由于朱元的人馬長途奔馳,人疲馬乏,最後敗了。朱元被擒。楊奉在審問了朱元之後,就得了這麼個主意。如若調解成功,自己就能從此擺月兌土匪身份,說不定還可以當大官。

要成功地調解,需要的只是一種威懾的力量而並非真實的戰力。這個好辦。搶百姓就行了。很快,楊奉就在附近城寨搶了數萬百姓。接著,就開到郿塢勸架來了。

果然,幾萬人馬在遠處那麼一站,李傕首先就慫了。而李傕這方答應了和解,郭汜也不得不答應。這件事里面,最高興的並不是獻帝而是楊奉。

楊奉拿了些酒食出來,讓這邊的天子那邊的公卿進食。本來,楊奉還應該犒賞三軍的,但楊奉卻沒有那麼多的東西了。隨後,楊奉親自偕聖駕出了郿塢。李傕釋放出原來的數百御林軍作為儀仗,護駕而行。

另一邊,郭汜也放出了滿朝公卿。公卿們謁見聖駕,不勝唏噓。很耽誤了一段時間,才啟駕東行。

……

楊奉的所謂大軍,原地不動的時候倒是看不出什麼異樣。這一行軍,可就露了餡了。剛開始的時候,李傕、郭汜的心思都用在對方,渾沒注意到楊奉有什麼不對,也沒去想想楊奉到底是會哪里鑽出來的。

李傕、郭汜同樣需要拔營回長安。而這兩人,經過長期的交戰。相互之間的信任已經消失殆盡了,留下的就只剩下了猜疑。誰先走,誰後走。先走的那支軍隊會不會在路上設下埋伏,後走的那支軍隊會不會趁勢攻擊對方的尾部?

敵不動,己不動;己不動,彼亦不敢動。李傕和郭汜這又開始耗上了。但是,長期耗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等到楊奉全軍進入長安城之後,若李傕、郭汜還沒有進城,很可能將會被拒之城門之外。兩人的功名利祿就全都沒有了。

最後,兩人達成協議。各派五百人,組成一支千人小隊。小隊先行,用以偵察對方是不是設下了埋伏。雙方的大部隊間隔而行。間隔而行的後果是,不打則已,一打就會成為混戰。

不約而同地,雙方派出的五百士兵都是騎兵。這是因為李傕、郭汜都想到,既然先行,腳程就一定要輕快才行。很快,這支先行的騎兵隊就出發了。

……

先行的騎兵隊大約走出三十里,就追上了楊奉的後軍。不,應該說,追上了楊奉那幫人的尾巴。楊奉那幫人,其精壯之士、資深土匪,都在隊伍的前面,在獻帝及百官的眼皮子底下。而其余各部,也就是一個放羊人,牧放一大群羊的那種格局。

關鍵是事實上並不是羊與人,而是人與人的關系。一個土匪,押著幾百名百姓。這幾百名百姓如果心齊,真要反抗的話。那一名土匪必將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打死。因而,害怕的不僅僅是百姓。押著百姓的土匪同樣是膽戰心驚。

忽然蹄聲就響起來了。密如驟雨,迅速接近。這邊的百姓和押著百姓的土匪本來就是驚弓之鳥,听到如雷的蹄聲,頓時大驚失色。很快,李傕、郭汜雙方組成的先行隊自山道轉了出來。不知扭頭張望的人們瞧見了這支騎兵,瞧見了這支騎兵兵器上的寒光。

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發一聲喊,拔腿就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行為是一呼百應的。于是,所有人都開始了奔跑。押解百姓的土匪不僅沒有阻止,而且自己也在奔跑。

……

先行隊的任務就是探路。這條路是走過無數遍的路了,不存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事情。所謂探路,實際上就是看有沒有埋伏。而那種有可能的埋伏,也不大可能來自楊奉軍隊。因而,追上了楊奉的軍隊,也就相當于先行隊的任務完成了。

隊伍的兩名將領眼見前面楊奉奔跑的百姓,沒有多想,條件反射地下達了沖鋒的命令。這是因為,這些西涼兵都帶有嗜血的特性。倘若百姓們沒有逃跑,他們追上了也就算了。這一跑,就刺激了他們。他們什麼也沒想,就沖了上去。

騎兵殺人。最痛快的就是眼前這種追擊。高速對低速,全副武裝對手無寸鐵。彈跳的頭顱,義無反顧地畫出一條條優美的運動曲線。飛濺的鮮血,出人意料地綻開一朵朵燦爛的國色之花。就連百姓的聲聲慘叫,都成了多音部的和聲背景。

殘殺,非常暢快。假如寫小說寫不出來了,思路閉塞了,就到這里來,騎上戰馬,追上去,殺幾個人吧。你不僅能夠找回自信。而且還能夠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還能打開你閉塞的思路,增進智力。因而,騎兵追擊殺人,實為居家旅行必玩之游戲。老宜少不宜,男宜女不宜。

這一追殺,就殺出去好幾里。一千騎兵有些累了。當然,最主要是沖在最前面的兩名將領有些累了。殺夠了,這些人留著明天再害。兩人心中都是這個主意。然後慢慢地,就約束了馬韁,停了下來。

停下來之後,這兩名將領這才想起自己的使命。探路的變成殺人了。而且殺的還是楊奉的部隊。這一下,兩人臉色就變了。撞大禍了。兩人當即下令,騎兵回轉,急速回到了郿塢

……

李傕、郭汜這邊眼前騎兵已經走了很久了,看樣子前方是安全的了,雙方都收拾好了東西,拔營整隊。正要出發呢,就瞧見先行騎兵小隊回來了。因而,兩人都把心提了上來。都以為上對方在前面設下了埋伏。同時又都為騎兵隊還有一千人,並沒有分成兩個五百相互間打起來而感到奇怪。

騎兵馳到近前。李傕、郭汜都湊了上來,雙方都怕別人瞞著自己。還好,騎兵所說的事情正好是不需要瞞的。那兩名將領分別奔向了李傕和郭汜,在行完軍禮之後,三言兩語,就說明了情況。

李傕和郭汜的第一反應就是糟了。殺了楊奉的人,那豈不是惹惱了楊奉。繼而兩人又產生了懷疑,怎麼這一千騎兵就能夠好好的完整無缺地回來,難道說楊奉沒有反應?

于是,李傕問一句,郭汜問一句,連問了十幾句,就知道了細節。小隊騎兵,追殺楊奉大軍好幾里,殺敵近一萬名,楊奉那邊卻居然沒有反應。還是照樣往前逃跑。那是什麼道理?

「上當了!」李傕道,「那楊奉的兵馬一定是百姓冒充的。」郭汜道︰「我就說嘛,從來就沒有听說哪家諸侯叫楊奉。估計他就是一個佔山為王的土匪。」

共同的利益,讓李傕和郭汜立即握手言和。雙方本來就出發在即,這時更不遲疑,加速往東追出。

……

李傕、郭汜兩軍追上楊奉人馬的位置,在郿塢往東八十里的扈縣境內。說追上,其實還只是追上了後面的百姓。李傕、郭汜兩軍一邊揮刀砍殺百姓,一邊大叫︰「車駕且休動!」三軍呼喊,聲震九里。最前面的楊奉等人就听見了。獻帝被嚇得哭了起來。

楊奉鄙夷地瞧了獻帝一眼,卻發現獻帝正瞧了過來,楊奉當即換成一副忠肝義膽的臉色,朗聲道︰「陛下別怕,後面有好幾萬人呢。就算賊人一個一個殺過來,也得好些時候。陛下有車駕,賊人一定追趕不上的。百官們!」這一聲喊,神氣極了,「各位公卿,你們可是沒有車駕的。自己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誰想活命,想就得走快走,知道麼?」

侍中楊琦道︰「楊將軍,我見你人數遠多于賊軍,因為不派遣士兵抵擋呢?」楊奉道︰「好,我就派你去。」楊琦道︰「琦身為文官,不通軍事。」

「既然不通軍事,就不要指手劃腳的好不好?」楊奉掃了一眼百官,又道,「還有沒有哪位願意率兵阻敵的呢?」眾卿皆閉口不言。楊奉等了一會兒,然後道︰「既然沒有,那就這麼著吧。」

……

楊奉打的主意,原來就是到長安,然後把李傕、郭汜攔在城門之外。那個時候自己就是官軍,李傕、郭汜則成了土匪。長安城那麼大,里面的百姓眾多,夠楊奉收刮個一年半載的了。因而,這些抓百姓充數,楊奉掃蕩了周邊各縣,獨獨沒有侵犯長安。

楊奉沒想到李傕、郭汜這麼快就追上來了。楊奉知道,自己大部分人馬都只是百姓。那些百姓對于追兵的阻擋作用十分微弱。很快,李傕、郭汜就會追上前來的。不過,楊奉並沒有怕。此時已經到了扈縣。不遠之處就是沈嶺。沈嶺的南面就是絡谷。絡谷之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到了那里,定能擋住追兵。

拐彎了。楊奉帶頭拐彎了。大隊偏離了前往長安的大道。百官里面又有公卿想要多言,但前面已經吃過楊奉的癟,這時候卻沒幾個人有膽量亂說。

扈縣到沈嶺,路程很近,只有不到十里的距離。前面的車駕大約走到八里,就看見後面的追兵了。

听到喊殺聲跟看到殺人對心靈造成的震撼是絕不可同日而語的。這個時候,有官吏掉隊了。楊奉當然不管。楊奉重點在乎的是聖駕。至于公卿麼,人數倒不一定,有那麼幾個人就可以了。

沈嶺很快就到了。楊奉叫獻帝下車。獻帝問︰「何不直接驅車入城?」楊奉道︰「稟陛下,此城乃一座空城,無所憑籍。咱們不進城。」獻帝道︰「不進城,那又往哪兒去?」楊奉道︰「南邊有洛谷,其險無比。那兒定能守得住。」獻旁只得同意。

楊奉叫一名將領下馬,給獻帝騰出了坐騎。但皇後就不方便了。楊奉道︰「以皇後之質,走是走不過去的。要麼騎馬,要麼讓軍士背負,要麼就落入賊寇之手。自己選吧。」

最後還是獻帝代為做出了選擇。獻帝的選擇是讓士兵背負。這是因為楊奉這兒的馬,是沒有腳蹬的馬。就別說皇後了,一般沒騎過馬的男人也不一定能夠穩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