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04章 當眾扒褲

作者 ︰ 石晶藍

在我們的故事里。槍桿沒斷。是因為張飛的力量不夠,還是因為那根普通的槍桿發生了變異?都不是。是因為張飛的武藝。張飛是使矛的,同時也就是使槍的。雖然有槍扎一條線,棍掃一大片的區別。但仔細瞧瞧,那槍去掉槍頭之後,可不就是一根棍嘛。槍,其實是既可以扎也可以掃的。槍法里面的劈槍,撇開槍頭不看之後,就跟棍法一個樣。因而,張飛精通槍法,也就同時意味著張飛精通棍術。于是,普通的槍桿,在張飛的手里就成了利器。張飛有千萬種方法將排山倒海的力量傳遞到長棍的尖端,而並不會使長棍折斷。

武林之中,飛花摘葉,俱可傷人。那花那葉,能承受多大的力量?當然,武俠小說里面說得有些夸張。但這個道理卻是一致的。張飛一棍打下去,槍桿並沒有折斷。打一百棍下去,槍桿也同樣不會折斷。

這並不是說張飛的力量用得不足。瞧瞧受棍的關羽。噗的一下,鮮血就從口內噴出來了。張飛是下了重手的。這個時候可不能容情。手下留情。關羽就死定了。沒辦法,誰叫關羽犯那麼大的錯呢?不斬關羽,就得下狠手。否則田潤就沒法對天下人交待了。

……

「停!」田潤喊了一聲。這一聲喊,讓張飛愣了一下。這才剛剛開始,難道田潤就心軟了。張飛對關羽,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張飛說了,一百棍,打昏三次,那關羽真的就被會打昏三次。這第一棍,莫看關羽噴了點血,其實只是小菜一碟。以關羽的承受能力,還早。

張飛停手了。田潤走了過去。

田潤說︰「雲長,想一想,當日國讓為何要率軍攻你城池。」關羽答道︰「羽想不出。」田潤道︰「我命令你想。」關羽道︰「羽還是想不出。」

田潤笑了,這一次田潤終于笑了。不過,此時的田潤已經完全沒有了偷空剪掉頭發的竊喜了。田潤已經被關羽激怒了。這時,田潤是怒極而笑。

田潤道︰「一百軍棍,我知道你不怕。髡刑你已經受過了。除了斬你,似乎我拿你沒辦法了是不是?」關羽道︰「但請姐姐殺了關某。關某皺一皺眉頭,不算好漢。」

「我偏不殺你,」田潤道,「親兵,扒掉他的褲子。」當眾扒掉男人褲子?眾親兵不僅沒看過,而且也沒有想過,更是沒有听過。因而眾女親兵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才動了。

「喂、哎、哎,干什麼、干什麼?別亂來、別亂動!」關羽開始拼命地扭動身體。躲避著女親兵的手。田潤道︰「親兵退下。」不用當眾扒男人褲子了。眾女親兵依言退下,人人都松了一口氣。

田潤卻道︰「翼德上,再打九棍。」張飛立即就上來了。張飛也覺得當眾扒褲子這招太可怕了,為了給關羽留面子,因而張飛一下就竄了上來。手一掂,上三下四,  啪啪,就打完了九棍。

……

田潤說的是九棍張飛就只打了九棍,不敢多打。打完了,張飛就退開一旁。田潤又走了上去,道︰「雲長,想一想,當日國讓為何要率軍攻你城池。」關羽答道︰「羽不知道。」田潤道︰「正因為你不知道,所以才要讓你想。」關羽道︰「羽笨,想不出來。」田潤道︰「我瞧你就是不願意想。」關羽道︰「非羽不願,實是真的想不出來。」

田潤退開了,又道︰「親兵,上去扒褲子。」眾女親兵一听,還是沒躲過去。無奈只得上去。七手八腳地,去解關羽的腰帶。關羽這時已經挨了十棍,疼痛之下。掙扎的力量就小了。眼看著腰帶就要被女親兵們解開,關羽立即又開始了喊叫︰「喂、喂、哎,別解,別扒,我想、我想。姐,我願意想。」

「親兵停手,」田潤道,「好,我讓你想。不過我現在已經沒有耐性。數十下,想不出,就扒掉褲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我想出來了!」眼看數到九了,關羽立即吼道。

「親兵讓開。」田潤又走了上前。其實上關羽說想出來了的時候並沒有想,更沒有想出來。眼看田潤一步一步走近,這才拼命地開動腦筋去想。田潤走到身前,關羽道︰「我知道了。國讓是幽州上谷的軍隊,有保護幽州的責任。眼見範陽被黑山軍佔領,所以就要攻打城池。」

「這不就對了,」田潤道,「非要逼我用扒褲子這招。你還知道你是黑山軍哪?黑山軍佔了城池,人家幽州士兵前來攻打,有什麼錯呢?」關羽立即接口答道︰「沒有錯。」

田潤問︰「那麼,你夜襲國讓,國讓反制于你,殺你九千軍士,有沒有錯?」這次關羽停了一下,才道︰「國讓沒錯。他殺的是黑山黃巾賊。我忘了自己是黃巾賊了。」

「你總算是懂了,」田潤道,「懂了,你的刑罰。才算沒有白挨。」田潤退開了,讓張飛上前打剩下的九十軍棍。

……

田豫走到田潤身邊,道︰「啟稟總督,末將想為關將軍求情。」田潤道︰「好。親後,告訴翼德,無論多少棍,打昏兩次就行了。」親兵領命而去。

打昏兩次,就是說打昏之後,用水潑醒然後接著打,第二次再打昏。因而田豫道︰「總督,是否再減一些。」田潤道︰「不能。你這兒,是新賬;他還犯有舊賬。他把籃子逼走了。哦,籃子叫田蘭,是我結義的妹妹。對了,你是我結義的弟弟。有行動的時候叫總督,平時可以叫我姐。」

……

幽州之事,經過這麼一個插曲之後,宣告結束。田潤全面佔領幽州。而北方游牧民族又經過了一次掃蕩,三五年之內,是掀不起什麼大浪來的了。因此,可以說,田潤平定了北方。

照理說,田潤就應該掉頭南下了。但北方遼東一帶。不知道公孫度勢力的動向。劉備到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也是一個隱患。去年又經過了蝗災。眼又春耕在即,田潤自己又生產在即,因而,田潤暫時就沒有揮軍南下。

三萬多出來的兵力,沒有分散到各縣。田潤命令田豫掛帥,趙雲為將,帶兵兩萬,征伐遼東、高麗一帶。注意搜索劉備的蹤跡。

另外一萬士兵由張飛帶領,緩緩南下陳留,與眭元統帶的兩萬東征軍會合。準備秋收之後。對南方袁術用兵。

然後,田潤就回到了平定待產。田潤交待,若有重大軍事行動,就由劉曄代替自己總指揮。但是卻四方平安,一時無事。

……

不算平安的,應該是河套這邊。河套這邊,西征軍在高順的帶領下,打的多是硬戰,多是正面作戰。將領張郃,遇著徐晃。戰了兩日,不分勝負。後在滿寵的勸說之下,徐晃棄暗投明,成為田潤的麾下。徐晃原來跟隨的楊奉,則在兵敗之後,逃竄到北地。

北地這邊,沒什麼油水。在周邊戰火的影響之下,千里無雞鳴之聲。楊奉呆不下去了,就往西涼方向流竄。還沒到,又听說西涼馬騰的兒子馬超如何如何的厲害。楊奉心里一寒,忙不迭掉頭南下。就這樣,一來二去,就到了長安。

長安的李傕還在跟郭汜交戰,每日打來打去,混亂不堪。李傕這人,有個怪毛病。就是比較相信鬼神。這樣的毛病其實很多人都有。但是一般正常的人,信雖然信,也僅僅是信。生病了,還得看大夫。李傕卻不,李傕如果生病,就看女巫。

還不花是生病這樣的小事,就算是軍事行動那樣的大事,李傕也听女巫的。李傕這邊有幕僚賈詡賈文和。那可是三國里面數一數二的軍師。江湖人稱︰亂國毒士。沒想到,響當當的字號,在李傕這里卻不管用。賈詡每有建義,李傕就先不表態,只是听。听了之後,回頭就去問女巫。因而。時間一長,賈詡與李傕之間就產生了裂痕。

……

這一切,被侍中楊琦看在眼里。一次,見旁人沒有注意,楊琦就對獻帝說︰「依臣看來,賈詡雖然名為李傕心月復,其實還是對陛下忠心耿耿的。而且臣還發現,賈詡與李傕之間存在矛盾。如果有可能的話,陛下應該把賈詡拉過來。」

楊琦正說著呢,賈詡就到了。獻帝屏退左右,對賈詡說︰「適才楊侍中舉薦于卿。據聯觀察,賈卿確實懷有一顆忠貞之心。故聯希望賈卿能夠想出好辦法,救聯一命。」

賈詡听了,伏拜于地,道︰「這是自然。為臣者,必當為君分憂。陛下放心,臣自當盡力。」

……

過了幾天,皇甫酈謁見獻帝。獻帝知道皇甫酈極善言辭,跟李傕又是同鄉。便讓皇甫酈去給李傕和郭記兩邊講和。

皇甫酈奉詔之後,到郭汜軍營,見了郭汜,要郭汜放出滿朝公卿。郭汜說︰「如果李傕放了天子,那麼我就放了公卿。倘若李傕不放,我也不放。」皇甫酈又來見李傕。道︰「今日此來,所為非他。前日晉見天子,天子因為我與你同鄉,故詔命我來勸說你與郭汜。郭汜那邊我已經去過了。他已經答應,這邊一放天子,他那邊立即就算放出公卿。你覺得怎麼樣?」

李傕道︰「郭汜豈能與我相提並論?我有擊敗呂布的大功,郭賊乃盜馬賊出身,居然還敢劫公卿,與我相抗。此氣難忍,我誓殺郭賊。打到現在,郭賊已經不行了。而我方正佔上風。豈有佔上風而不追窮寇者哉?」

皇甫酈道︰「其實話也不是這樣說。古時候有後羿,自恃善射,最終不免滅亡。近時候有董太師,兵強馬壯,天下皆知。呂布受其恩而反目相向,須臾之間,董太師便頭懸國門。此正所謂剛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如今將軍身為上將,持鉞仗節。將軍的子孫宗族,皆有封賞。將軍蒙受皇恩不能說不礙。將軍豈能與郭阿多一樣,做那不義之蠢事?」

李傕大怒,拔劍罵道︰「莫非天子是叫你來罵我的嗎?信不信我馬上就斬了你的狗頭!」李傕身邊的騎都尉勸道︰「將軍且慢。倘若殺了皇甫酈,那郭汜定會將我軍斬殺天使之事,大肆宣揚。到時候諸侯都幫他,于我軍似有不利。」

李傕這才稍稍平息了怒氣。一旁賈詡轉出,連拖帶拽,把皇甫酈弄了出去。

……

李傕這邊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西涼人,里面還有很多的羌兵。皇甫酈在李傕這里受了一肚子氣,出門之後,就利用自己也是西涼人的身份,散文流言。說︰「李傕謀反,劫持天子。凡是跟隨李傕的,都是十罪不赦。到時候一定會被誅滅九族。」西涼兵們一傳十、十傳百,弄得軍心大亂。

時間一長,流言就傳到了李傕這兒。李傕大怒,派出虎賁王昌追殺皇甫酈。而王昌這個人,對于時局的看法正好跟皇甫酈一致,因而就自己給皇甫酈漏了一下風聲。皇甫酈跑了。王昌則向李傕回報,說是沒有追上。不知道皇甫酈往哪個方向去了。

……

正所謂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流言一起,就很難制止。賈詡跟羌人較熟,這邊就對羌人說︰「當今天子,知道羌人素來忠義。倘若你們不助反賊李傕,自行歸鄉的話,日後定有重賞。」那些羌人正對李傕沒有封賞他們滿懷怨氣,听賈詡這麼一說,就紛紛將兵馬撤走了。

羌兵一走,李傕兵力大減,就有些慌了神。整日整頓軍務,生怕郭汜來攻。賈詡看在眼里,又偷偷地對獻帝說︰「李傕如今整日擔心,因擔心而十分謹慎。陛下可以立即封賞李傕,他在高興之余,必然露出破綻。屆時可圖大事。」

獻帝听了,采納其計。立即傳詔,封李傕為大司馬。李傕得詔,大喜,感嘆道︰「這一定是女巫為我做的法事顯靈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