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126章 女人善變

作者 ︰ 石晶藍

蔡琰沒有回平定是因為她沒有在洛陽。沒有收到田潤的指令。趙雲沒有回去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田潤的指令。田潤的指令是給蔡琰的,以書信方式火漆密封的。如果是軍事指令,蔡琰不在的情況下,趙雲就會拆開來看。但書信就不同了。

田潤以為蔡琰是鬧了什麼別扭,就喊了蔡邕,一道下到洛陽。到了洛陽才知道,全不是那麼回事。有人報告說探到了南下的道路,蔡琰看路去了,至今未返。于是,田潤就帶走了趙雲,留下了蔡邕。對于洛陽的九千駐軍,田潤沒動。散布于弘農郡其余各地的駐軍就更沒動了。

……

我國有四大發明,有四大美女,四大才女,還有四大天王、四大名著、四大名捕等等。關于喜歡「四」的問題就不討論了。這里只說與蔡琰有關的部分,即四大美女和四大才女。

毫無疑問蔡琰是美女。歷史上,匈奴搶劫長安,擄走了成千上萬的婦女。其中蔡琰被左賢王看中,並且還納為王妃。也就是說,蔡琰不僅是這些婦女當中最美的,而且還美得把那成千上萬的婦女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那麼。蔡琰有貂蟬美嗎?

呂布有二妻一妾︰先娶嚴氏為正妻,後娶貂蟬為妾;及居小沛時,又娶曹豹之女為次妻。我們知道,妾的地位是次于妻的。呂布先娶嚴氏為正妻,後娶貂蟬為妾。這里貂蟬為妾,至少有先來後到的原因,很容易讓人理解。但呂布居小沛時,又娶曹豹之女為次妻,這就不好理解了。曹豹之女後來,怎麼反而居上了?于是,可以證明,貂蟬的美麗,不足以彌補她失貞于董卓的缺陷。

蔡琰當時可是嫁過人的。克夫的說法左賢王可以不在乎。但女人失貞,左賢王一定知道。既然蔡琰是匈奴人搶來的,那麼匈奴人就不止搶了這一次。左賢王以前一定有別的女人。而蔡琰,在那麼一個語言不通的環境里,滿月復的才學是用不上的了,就只剩下了美麗。然而,蔡琰就憑著這剩下的美麗,做了王妃。

這麼一比,我們就會發現,蔡琰的美麗一點都不比貂蟬差。

……

美人,不管她有多美,說成絕世美人,其實都只是夸張贊譽。世界上的美人,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讓人評點。就算勉強集中起來了,卻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喜歡這個,我喜歡那個,很難達成一致。要全天下都信服你是絕世美人,是不可能的。如果與前朝相比,與古代相比,在沒有照片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了。

貂蟬成為四大美人之一,是因為貂蟬符合真正的美人標準。真正的美人標準是︰

美人首先一定要有足夠的美。比如現代明星之中,範冰冰、劉亦菲就可以,而某些冠以「國際巨星」頭餃的明星就還差得遠。其次,美人自身不能強大,不能像男人一樣。穆桂英、秦良玉只能算巾幗英雄,不能算作美人。再次,美人一定要與歷史重大事件有關,要在事件中起關鍵作用;這樣,文人墨客才會吟頌,史記才會記載,也就能青史留名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犧牲個人利益,為一個崇高的目標起到積極的作用。體現心靈之美;如果起的是反作用,像包姒、妲己那樣的,只能稱為禍水。

于是,我們會發現,西施、王昭君、貂蟬完全符合真正的美人標準。楊玉環與標準第四條不符,但她運氣好,遇到李白、白居易等文壇聖手;在有人歌頌的情況下,在為了湊足「四」的前提下,也因此而列入了「四大美人」。

不過,楊玉環與妲己不同,她並不是禍水,安史之亂中她並沒有絲毫直接的責任。其次,楊玉環固然比趙飛燕胖,但不可能像人們想象之中的胖。楊玉環是天下第一舞者,今已失傳的霓裳羽衣舞需要連跳六天,普天下只有她一人能跳。天下第一舞者,正如今日的楊麗萍,不可能胖到哪里去。

西施復國成功。貂嬋雖然成功離間了董卓與呂布,但重振漢室的大目標並沒有因此而實現。與二者相比,王昭君的目的是和平,是消除戰爭,勝過了西施的復國與貂嬋的復闢;其光明的手段,更是有別于二人的陽奉陰違。所以,王昭君比她們更加優秀、更加美麗。

聖人雲︰「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民間也有句話,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可見姻緣是要講究門當戶對的。卑微之人,與大戶人家結親叫做攀高枝;豪門之女與貧寒書生結親稱為下嫁。但無論高攀還是下嫁,門戶之別總不能相差太遠。王昭君當時是什麼身份?是長公主,是皇帝的姐妹。而當時。匈奴乃蠻夷之鄉。蠻夷,指未經教化的野人,或者說尚且不能算作人。公主再怎麼嫁錯了,終歸是要嫁人的。而呼韓邪,只是一個未經教化的野人頭領,連人都不算,又怎能嫁給他?

王昭君和親乃天下第一人。而且面對外使的和親要求,王昭君挺身而出,和親乃出于本意。王昭君在當時就能夠突破等級觀念,認識到和親對于和平的重要意義,並為後代的和親作出示範,其胸襟,可比日明。

朝庭有感于王昭君的自我犧牲,讓王昭君自選嫁妝。王昭君選的不是金山銀山,而是各行各業百姓一百名,書籍十車。王昭君是要將中原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化帶到匈奴,具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其胸懷,廣若宇宙。

文成公主、金成公主等人受命和親,步王昭君之後塵,且和親帶來的和平非常短暫,故她們如過江之鯖,不值一提。

因此。四大美人排序為︰王昭君、西施、貂嬋、楊玉環。王昭君才是千古第一美人。

……

很明顯,歷史上的蔡琰,不符合美人標準的後面兩條。因而只被列入「四大才女」。

正如「四大美女」當中有湊數的楊玉環一樣,「四大才女」也有湊數的情況。蔡琰、李清照、卓文君三人,是「四大才女」當中公認的前三人。第四位,則在上官婉兒與班昭兩人中搖擺不定。目前傾向前者的,貌似更多一些。

蔡琰,蔡文姬,乃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大音樂家蔡邕之女。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更長于辯才與音律。可以說蔡琰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十六歲,蔡琰嫁給河東世族的大學子衛仲道。夫婦二人非常恩愛。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亡。蔡琰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百般**虐待。最後,蔡琰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回到父親的身邊。

董卓伏誅後,蔡邕枉死獄中。長安大亂,蔡琰隨即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這年她二十三歲。此後,蔡琰居南匈奴一十二年,育有二子。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曹操派周近為使,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了回來。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

嫁給董祀之後,夫妻間感情並不好。蔡琰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心中嫌棄蔡琰乃三嫁之女。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不得不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誅。蔡琰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琰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蔡琰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最後也生有一兒一女。

蔡琰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六歲時听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听出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這是我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學術界評論其「真情窮切,自然成文」。其中的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堪稱別具一格。

三國戰亂,經書史冊十不存一。在天下稍定之時,蔡琰僅憑心中的記憶,就默寫出四百多篇,無一遺誤。被史學界贊為「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

自古道文無第一。一方面指,文人們都很謙虛,都不敢說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無人敢自認天下第一。另一方面指,文人做文章,拿出來比較,總是難分高下,各有各的好,無法分出勝負,所以說文無第一。「四大才女」誰高誰低,也是這個道理。蔡琰排在「四大才女」之首,其實是因為她的命運最淒慘的原因。一個博學多才的好女子,婚姻卻如此不幸,命運卻如此坎坷,令人一想起就不禁扼腕嘆息。

……

說到這里,中國古代的「四大巾幗英雄」就很榮幸地登場了。她們是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和梁紅玉。

這里面,穆桂英是虛構的人物。就其成就來說,後三人都做了元帥,而花木蘭則未能獨當一面,僅僅回朝之後,被封為尚書。就其戰爭對象來說,花木蘭打突厥,穆桂英打遼國,梁紅玉打金國,都是與異族作戰,唯獨樊梨花打的是長安,屬于內戰。于是,很多人都說,「四大巾幗英雄」的排序很混亂。

其實,「四大巾幗英雄」的順序,是按照知名度來排的。一點也不亂。

……

「四大才女」比起「四大巾幗英雄」如何?當然,沒有比過,也無法比。如果「四大才女」與「四大巾幗英雄」對打,必然是後者勝。但是,歷史上卻通常只認可前者。

這是因為,歷史是由男人書寫的,是由統治階級書寫的。在男人的眼里,女人有才,所做的事情就應該像「四大才女」那樣。在統治階級的眼里,「四大才女」是能夠為社會作貢獻的,而「四大巾幗英雄」則很可能是要造反的。

因此,除了「四大才女」,我國歷史上才女多如牛毛。這是統治階級的鼓勵方向,也是男人的鼓勵方向。巾幗英雄,則被認為犬行貓道,多管閑事。個別巾幗英雄,可以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調劑一下枯燥的生活。巾幗英雄多了就不行了。所以,巾幗英雄通常在民間傳頌。

……

有那麼一個人,是統治階級不願意提起的。她就是武則天。

《舊唐書》對武則天的評價是︰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為冤。武後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恆態也。然猶泛延讜議,時禮正人。初雖牝雞司晨,終能復子明闢,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時憲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新唐書》改成了︰武後之惡,不及于大戮,所謂幸免者也。說是武則天的惡罪,還不至于犯死罪。

在二十一世紀的讀者看來,武則天並不是歷史上所說的壞人。她不僅是好人,而且還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

……

「四大巾幗英雄」基本上都是武將。即使有所謀略,智力均不出眾。「四大才女」則皆文弱。要她們當軍師,通過學習兵法、積累經驗之後,或許能成。要她們上陣廝殺,就不行了。以武則天的資質,與「四大才女」類似,能打仗,不能廝殺。于是,我們發現︰

「巾幗英雄」等于「打仗」加「上陣廝殺」。

「武則天」等于「四大才女」等于「打仗」等于「治理天下」不等于「上陣廝殺」。

本書的蔡琰,在十一歲的時候,就受到不能上陣廝殺的偽巾幗英雄田潤的影響,學習了兵書戰策,學習了治理之道,已經能夠指揮復雜的戰爭了。那麼,她會不會發展為武則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