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125章 反反劫營

作者 ︰ 石晶藍

六百多里的行程。一般行軍五天,急行軍三天,但由于攜民同行,走了半個月。到達漳河之後,留下了逢紀和審配。這二人的任務首先是招募鄉勇,維持治安,安頓百姓。待百姓安頓下來之後,逢紀將率一隊鄉勇至河內,把河內也管起來。武裝的方式同樣為就地解決。

降將眭元隨軍同行。至黎陽。果然是座空城,縣令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城內約有一半的房屋空置。關羽等人就將軍隊帶入城中。

攜民同行是非常勞累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點狀況。張三鼓動一幫人不想走了,李四發現自己家少了東西懷疑是王五偷了,趙女乃女乃的病發作了,劉大媽家的豬又跑了……這些百姓不是敵人,不能隨意施以軍法。因此就勞力勞心,苦了一路。這一到了黎陽,而且又住進了屋內,自關羽到小兵,所有的人感覺骨頭都散了。

休息了一日之後,郭嘉找關羽議事。關羽道︰「我軍遠來困乏,且歇兩日再議。」郭嘉道︰「兵貴神速。焉可一歇再歇?」關羽道︰「你不累,自不歇。我累,我歇。」郭嘉說不動關羽,只得退出。

說是由郭嘉掌握軍權。但郭嘉平時都不跟中下級士兵來往,郭嘉說出的話,還得由關羽、關遼轉述一道,士兵才會听。因而實權始終在關羽、張遼的手里。倘若田潤來了,又或許由上面來了很多官員,對上的時候,郭嘉比關羽、張遼佔優。那個時候,郭嘉才有話語權。

郭嘉又敲開了張遼的房間,道︰「文遠,歇得可好?我們該找關將軍商議軍情了吧?」張遼道︰「這麼早去打擾關將軍,恐怕不合適吧?」郭嘉道︰「午時都過了,不早了。」張遼道︰「午時已過,就快吃晚飯了。這當口去,不合適。」郭嘉一想,若飯前不合適,飯後豈不是更不合適。于是道︰「那干脆明早我來找你。」張遼道,行。

……

次日,天一亮郭嘉就找到張遼。這次有約在先,沒有借口了,張遼就跟著郭嘉來找關羽。到關羽房間坐下之後,張遼先說︰「奉孝一早就來找我,問關將軍是否派幾個偵騎。」郭嘉正納悶自己什麼時候問過偵騎之事,關羽便道︰「善。便依軍師,派偵騎查探一下濮陽的情況。我軍暫且再歇一日。待偵騎回返。再酬情而動。」

黎陽、濮陽,相距百里,往返需要一天半。這樣,又拖了兩日。

偵騎返回,報告說濮陽有兵把守。守將叫呂虔,士兵共千人。城牆有些破敗。城門口盤查甚嚴。郭嘉道︰「呂虔,有膽識,好謀略,乃是名士。看得這濮陽得打硬仗了。所幸城牆並非完好,我軍尚有可憑。」關羽問︰「這呂虔武藝如何?」郭嘉道︰「這個倒不知曉。只知道他多次平定過泰山的黃巾。」

商議之後,達成一致。今日安排,明日進軍。所謂安排,便是砍伐樹木,準備部分攻城雲梯的材料。

再日,三軍出發,向濮陽進行五十里。五十里之後重新整軍,多路進發,增加了橫向寬度,以防敵軍襲擊。

距城三十里,探馬來報,濮陽城南。金堤岸邊發現一座軍營。

……

關羽喚來前天的探馬一問,當時南邊還沒有軍營。關羽道︰「悔不听奉孝之言,以致貽誤了戰機。今時我軍該當如何?」郭嘉道︰「我眾彼寡,宜速攻之。」關羽問︰「攻濮陽還是攻軍營?」郭嘉道︰「宜攻濮陽。分兵以拒軍營。」

張遼道︰「不好。我軍遠來疲憊,敵軍以逸待勞,不可戰矣。況敵軍首尾相顧,攻城則軍營之兵抄我後路,攻軍營亦然。不若安營扎寨,以不變應之。待敵軍出現破綻,我軍再一擊而勝。」關羽道︰「文遠此言有理。傳令,安營扎寨。」

郭嘉心里極不舒服。前日在黎陽,關羽就一意孤行。今日更沒將自己放在眼里。但是,郭嘉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只是個人恩怨。大丈夫應該公私分明。為全軍著想,還得想辦法破敵才是。因此郭嘉說︰「士兵們安營扎寨。你們哪位陪我去遠遠地觀察一下濮陽及南面的軍營?」張遼道︰「我去吧。」

郭嘉心道,張遼這人還行。轉念一想,自己那日已經與田蘭那什麼了,就不能再與張遼太親近了。于是,郭嘉只點了點頭。張遼策馬當先而行。郭嘉跟在後面,滿腦子想的,都是田蘭的光。

……

到了近處,遙望濮陽城,城牆的缺口正在修補之中,就快要完成了。郭嘉知道,若彼軍遠來,我軍以主待客,宜深挖溝高築壘以拒之,而不可輕戰。看來,這個守濮陽的呂虔還是深通兵法之人。

又兜了一大圈。上到金堤,由堤上接近軍營。遠遠望去,見其寨門建有雕斗箭塔。營中帳篷的布置也很有法度。郭嘉心里贊道,這領軍之人更為了得。馳援濮陽,卻不進城,反而屯兵城外,與濮陽首尾相顧,令敵軍不得放手攻城。善,真他什麼的善。

看完了,回到軍營。這時,正好飯煮好了。郭嘉和張遼就開始吃飯。夕陽的映照之下,炊煙裊裊上升,略微偏移。當上升至兩丈左右高度,忽然加快速度,隨風而逝。看來,兩丈上面有大風。

張遼順著郭嘉的目光望去,也有所發現,道︰「不好,有風,今夜敵軍必來劫營。」郭嘉嗯了一聲,表示同意。兩人接著吃飯。張遼三扒兩口,搶先吃完,就去找關羽了。郭嘉知道。張遼這樣急,必為劫營之事。郭嘉暗想,兩軍對峙,非勝即敗。這一次,一定要據理力爭。

……

郭嘉吃飯的速度比較慢。沒敢吃飽,略微再扒了幾口,就不吃了。立即起身,向主帳走去。剛進主帳,就見一個士兵往外走。郭嘉攔住士兵,問關羽,可是頒下什麼命令。關羽回答是。郭嘉道︰「前日將軍未听我言。貽誤時機。如今我軍前來,敵方已到援軍。今日我意速攻濮陽,將軍亦未听從。適才嘉與文遠已經看見,濮陽正在整修城牆缺口。今日攻城,城下已久;明日攻城,傷亡慘重。將軍兩番獨斷,現在又沒有知會一聲,便頒下命令,可有總督示意否?」

關羽道︰「少拿總督來壓人。總督是誰?那是我姐。我姐不在,就是我說了算。」郭嘉道︰「總督曾言,東線軍權盡歸軍師祭酒,可否屬實?」關羽道︰「此話倒是不假。但此話是怎麼來的奉孝難道不知?原本就是我掛帥東線,只因讓蘭妹掛帥,怕其不知軍情,釀成大錯,這才說軍權盡歸軍師祭酒。莫非奉孝不以為那只是個虛名?」

郭嘉道︰「虛名實名,暫且不論。且說說你的命令,看看對與不對。」

關羽道︰「適才文遠來報,今夜有風,敵軍必來劫營。羽出帳察看,果其然。為防敵軍劫營,故頒此令,難道錯了?」「沒錯,」郭嘉道,「但是,到底是什麼命令呢?」

「自然是吩咐各營做假。馬步軍埋伏在營地周圍。營中則懸羊擊鼓,掛紙弄影。待敵軍來時,一齊殺出。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關羽道。

郭嘉一听,有了把握,心中一定,微笑便浮現在臉上︰「不知關將軍以前遭遇過劫營沒有?」關羽道︰「沒有。」「那,劫敵軍的營寨呢?」「也沒有。」「既然如此,關將軍怎麼就能料定敵軍劫營之人會沖進軍營里面來放火呢?」「這個……」

「沖進軍營里面,甚至沖進帥帳里面來放火,豈非找死!」郭嘉道,「若我去放火,我就在營外上風之處點火。如何?關將軍以為呢?」

「嗨。關某險些誤了大事!幸虧奉孝在此,還可挽回。」關羽道,「依奉孝看來,我軍的埋伏,是否應該設在營地的上風之處?」「非也。」郭嘉道。

……

「這……這又是何故?」關羽不明白了。郭嘉道︰「適才,我與文遠去查看了濮陽及其援軍的軍營。濮陽城正在整修城牆,今夜務必趕工,是不會來劫營的了。要來,就是其援軍。現在,風大了些,地面已經有風。剛才風較小,地面只有微風。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金堤。因為金堤把風擋了一下。我軍于曠野扎營,金堤對風的阻擋,對我軍不嚴重。而敵方援軍的軍營,直接設在金堤之下,金堤的影響就嚴重多了。從敵方援軍的布置來看,其統領之人頗曉兵法,行事謹慎。那麼,他必然會派遣士兵,隨時到金堤之上,查看是否有風。最後,援軍統領之人也會得出與關將軍剛才一樣的結論︰今夜有風,敵軍必來劫營。」

「這又能說明什麼呢?」關羽道。

郭嘉道︰「今夜確實有風。但有風並不等于敵軍必來劫營。有風,說明敵軍有兩種可能的行動,一種是劫營,一種是反劫營。若敵軍將領帶兵不久,立功心急,則會劫營。若敵軍將領像關將軍這樣久經陣戰,老成持重,則會反劫營。如今看來,正是後者。敵軍不會來劫營,而是反劫營。敵軍將在他們軍營的上風之處,設下一個埋伏,等待我軍上鉤。因此,我軍就不需要反劫營了,而要反反劫營。我軍宜在午夜出動,模到敵軍營寨大門與其上風設伏處之間的地段,設下埋伏。敵軍久候我軍不至,人困馬乏,接近天亮之時,返回軍營。這時,我方再揮軍殺出,敵軍必敗無疑。」

「嘿,真有你的,奉孝!」關羽道,「那麼,現在就把命令改成……」郭嘉道︰「對,改成睡覺。早睡早起早趕集。」

……

援軍這邊的將領是于禁。于禁,在很多地方與高順相似。個人武力方面,雖然不是絕頂的高手,但就算遇上絕頂高手,也不會一觸即潰。尤其重要的是,還有一定的智謀。這個智謀,說的並不是郭嘉那種設計殲敵的智謀,而是指兵法正統。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真正能夠恪守兵法正統的,也不過周瑜、司馬懿、徐庶、于禁、高順五人而已。

以前,很多讀三國的人對于曹仁那樣的武將帶兵總有疑義。曹仁的武功並不咋樣,但幾乎每次重要的軍事行動都有他。其實就是因為曹仁的正統兵法比較好。雖然沒有于禁那樣好,但曹仁是曹操的親戚,于禁是外人。所以曹仁自然會得到重用。

武功高的人,如典韋、許褚武功就高。但這兩人不能帶兵。要帶也就只能帶二十幾個親衛。兵多了就指揮不過來了。原因就是這兩人對正統兵法一竅不通。張飛武功與這兩人相當,但張飛會正統兵法,能帶兵。

這個時期,每一個作戰單位的最高統率是將軍。將軍既要管理全軍將士的衣食住行、軍械器具,又要負責行軍布陣、運籌謀略;兩軍對陣之時,還要與敵將單挑。看看,對將軍的素質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點?

不過還好,于禁就是最合格的將軍。于禁不僅有才能,而且為人忠義,執節奉公。每每臨戰之時,常為士兵之表率,奮勇爭先。臨敵之時,冷靜決斷,無有破綻。對士兵非常愛惜,秋毫無犯。論功行賞,決不與下屬爭功。平時還勤于讀書,手不釋卷。就不知道長相如何。總之听起來,是一個理想的丈夫人選。

可惜,這次于禁的對手是郭嘉。

易中天老師品三國的時候對郭嘉的評價是︰神機妙算,當機立斷,出奇制勝,隨機應變,料事如神,敢出險招,能與諸葛亮相匹敵。其實,郭嘉這樣的鬼才也有相當的局限性。正如田潤教田蘭的時候說過的︰假設你與奉孝兩人各率一軍相斗,如果你按常理出兵,你的一舉一動無不在奉孝的掌握之中,那你怎麼能勝呢?所以啊,你就不能按常理。該退的時候偏偏不退,該進的時候偏偏不進。看他郭奉孝怎麼設計?

于禁是恪守兵法正統的人,十分忠實于牌理,每一張牌都爭取打得最好。于是,就被郭嘉料中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