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127章 巨大魚餌

作者 ︰ 石晶藍

蔡琰絕對不是沒有思想的人。僅就文學而言。好的文學作品,就必須具有思想。這就要求作者平時要關注生活、關注身邊、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善于觀察,勤于總結,增加人生的感悟。並且,還要大量閱讀他人作品,將自己導入他人作品之中,間接地經歷一個又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豐富自己的閱歷。因此,蔡琰對世界、對生活、對人生,都有自己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從小受蔡邕的影響。長大之後,又受到前人作品的影響。其中最大的,還是田潤的影響。

在這個年代,通常女子十六歲出嫁。十一歲,就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正在這樣的時期,田潤出現了,帶來了兩樣蔡琰平時沒有見過的光彩。一是女人可以比男人更強,這包括田潤當時平定黃巾的戰績和出任縣令兩件事;二是換個角度想問題居然能夠別開生面,這主要指田潤就女人當官的問題與蔡琰辯論的事情。此前的蔡琰,所學的知識以及對事物的觀察角度,均來自于蔡邕的灌輸。當蔡邕認為女人不宜當官的時候。蔡琰自己也同樣認為女人不宜當官。田潤辯贏了蔡邕,實際上也辯贏了蔡琰。

蔡邕對蔡琰的影響是直接的,正面的。通過長年的哺育、反復的交流,讓蔡琰打下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完全是蔡邕的。但在十一歲之前,由于蔡琰年幼,蔡邕在世界觀方面對蔡琰的影響並不大。最大的影響,實際上是智力的開發。這方面毫無疑義蔡邕是非常成功的。蔡琰的智力,雖不說古今中外絕無僅有,但確實達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境界。

就在蔡琰正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的時候,田潤來了。田潤對蔡琰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田潤對蔡琰的影響卻不像蔡邕那樣,田潤的影響是間接的。

沒有自己世界觀的兒童是非常听家長的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變成了少年,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這個時候,家長就發現,自己的孩子罵不服、打不怕,長反骨了。蔡琰同樣經歷了這樣的時期。以前完全听話的蔡琰逐漸地有了自己的主張,不完全按照蔡邕的吩咐辦事了。只不過,由于蔡邕和蔡琰之間的父女情深,強烈的親情,蓋過了「反骨」生成的逆反作用。

蔡邕讓蔡琰看經史,蔡琰卻找盧植借兵書來看。蔡邕沒有強行阻止,而是讓盧植以兵書上的學問去考教蔡琰,好讓蔡琰知難而退。誰知,蔡琰一學就會,一會就精,盧植根本就難不住蔡琰。蔡邕接著又搬來了皇甫嵩。皇甫嵩同樣鎩羽而歸。蔡邕又去找李儒,李儒倒是難住了蔡琰一段時間。可惜好景不長,李儒也舉手投降了。

蔡琰和田潤接觸的時間並不長。田潤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觀,蔡琰根本就不知道。因而,蔡琰心中的田潤與真實世界里的田潤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蔡琰就知道,田潤能打仗、能當官,而且還辯贏過自己父女。

毫無疑義,田潤是蔡琰心中的英雄。但蔡琰不是盲目的追星族。蔡琰不僅要學習田潤,最主要的還是要超過田潤。蔡琰是才女,蔡琰之才,士大夫都不一定及得上,高官世族都辯不倒。但蔡琰一直記著,自己曾經輸給了田潤一次。

田潤對蔡琰好,蔡琰是知道的。蔡琰自己也想著要對田潤好。因而,至少目前為止,蔡琰絲毫沒有另立山頭的意思。蔡琰打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田潤的。

但是,千萬不要忘記,蔡琰是才女。蔡琰這個才女,並不是在僅僅在論壇里發表過幾篇吟風弄月的散文的才女。拿男人來說,千古以來智力誰最高。大家都公認是諸葛亮。女人呢,就是蔡琰了。雖然四大才女之首的頭餃並不足以證明蔡琰真的就是千古女人中智力第一,但是也差不多了。

下棋的時候,庸手看一步走一步,高手看幾步走一步,國手看十幾步走一步。就蔡琰的智力而言,國手兩個字絕對是不止的。蔡琰做事,就必然帶有國手那種未雨綢繆的性質。蔡琰並沒有自立山頭的意思,但蔡琰做的事情,卻為在自立山頭進行著準備。如果不自立,這些事情對田潤是有利的。如此有朝一日蔡琰要自立,這些事情就是對蔡琰有利的。南下取潼關,實際上取了弘農全郡;鼓勵鄉民尋找南下的道路,諸般措施均是如此。

自立山頭,對于蔡琰來說,主觀上是沒有的,但骨子里卻是一定有的。蔡琰是一種溫柔的性格,但這種溫柔,並不妨礙蔡琰揮刀殺向自己的對手。不錯,在蔡琰的骨子里,田潤就是自己的對手。沒有自立山頭的相法,主要還是條件不具備。但是,要與田潤爭高下,要把輸掉的一場贏回來,就必須自立山頭。這些,不用細想,蔡琰都是知道的。古今第一的才女是不能輸的。輸過一次,才女就銘心刻骨。

……

蔡琰與郭嘉不同。蔡琰是智慧型,眼光比郭嘉長遠。郭嘉是計謀型。算計比蔡琰更深。如果蔡琰與郭嘉各率一軍相斗,局部的勝利一定是屬于郭嘉的,但最終的勝利必然是屬于蔡琰的。

戰國時期趙國有個趙括,是名將趙奢之子。自幼熟讀兵書,但沒有運用過。長平之戰後期代替廉頗擔任趙軍主帥,由于指揮錯誤而使得趙軍全軍覆沒,自己也沖陣戰死,趙軍四十萬人盡數被秦將白起活埋,留下了「紙上談兵」的典故。

蔡琰一直都很擔心自己會重蹈趙括的覆轍。對于「婚上談兵」,蔡琰已經很熟練了。京城的士大夫,如盧植、皇甫嵩、馬日磾、李儒等名家均敗在蔡琰手下。實際戰爭,蔡琰卻沒有經歷過。董卓雖然听李儒提起過蔡琰之能,但董卓十分需要蔡邕,對于蔡琰就只好敬而遠之。因而打仗的時候根本就想不起蔡琰。這次南下攻取潼關,才是蔡琰的第一次用兵。

從洛陽到長安的時候,蔡琰在車內。車外難民亂兵很多,蔡琰過潼關而沒有看。王越接蔡琰,是準備與趙雲成親。對于這樁婚事,蔡琰的態度是無可無不可。但有一點十分明確,必須離開長安,才能找到用兵的機會。

出長安再過潼關,這一趟蔡琰看了,但卻不是以兵家的眼光看的。而純粹是以游客的眼光在打量潼關風光。那個時候,蔡琰並不知道田潤的領地現狀,因而也沒有攻取潼關的打算。

到了平定之後,蔡琰通過與親兵的交談,很快便了解了田潤領地的基本情況,並據此推測出田潤有三面進軍的打算。注意這里,與郭嘉不同。郭嘉當時只以為田潤要兩面進軍。

旁听軍政會議,是田潤對蔡邕的客氣。知女莫若父,蔡邕就答應了。于是,在休息時間,蔡琰事先找了個理由。向田潤說自己要從軍的事情。田潤當時想都沒想,一口就答應了。當時,蔡琰說的是︰「十七八歲的姑娘不嫁人,恐不容于世俗。不如姐姐安排我到軍中。那就算我沒法出嫁了。」事到臨頭,蔡琰又變了,說的卻是︰「我想領一師南下,待機攻取潼關。」

這兩句話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正常情況的情況下,田潤是應該反對的。但是,蔡邕搶先了。蔡邕不僅反對,而且還以父親的身份對蔡琰進行責罵。田潤都還沒有想到反對,思維直接就跳躍到維護蔡琰上面去了。于是,田潤答應了。

由這里,可以知道,蔡邕當時的反對,其實就是為了不讓田潤反對。開玩笑,蔡邕的智力雖然不一定比得上蔡琰,但既然能夠生出蔡琰,能夠教育出蔡琰,蔡邕的智力又豈是可以小看的。

田潤給了兩萬兵。這是因為,這時的田潤,用兵已經熟練。僅僅攻取潼關,田潤感覺一萬兵綽綽有余了。增加一倍,是對蔡琰的照顧。田潤沒有想到蔡琰不僅是攻取潼關,而是要佔領弘農全境。假設蔡琰當時以佔領弘農全境的名義請求出兵的話,田潤必然會認為難度太大,有可能不會同意蔡琰領軍。

……

怎樣攻潼關?道理上蔡琰可以說出幾十條來。蔡琰的選擇是先到虎牢關。在虎牢關,蔡琰發覺攻關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關閘落下,于是才叫人購買拔步床。並以堅固為名,做了鐵床,還拿到虎牢關的關閘下試了一下。

田潤讓王越到蔡琰身邊,這是田潤的好意,蔡琰接受了。但是,在智取潼關的過程中,蔡琰卻沒有憑借王越的身手謀事。王越遲早都要回去。王越的力量,不是自己的力量。

當時蔡琰下轎。潼關守關士兵百十雙眼楮都看了過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蔡琰的身上。而這時,王越卻拔出了寶劍。架在了李蒙的脖子之上。直到蔡琰跨出轎欄,李蒙想起應該上前給蔡琰見禮,這才發現架在脖子上的寶劍。其實,若把王越換成另外任何一名士兵,都能夠把寶劍架在李蒙的脖子之上。

寶劍已經架在李蒙的脖子之上了,接下來就應該通過李蒙讓士兵投降。但是王越沒有那樣做。或許是王越沒有想到,或許是王越放不下架子。以至于還有一名守關士兵給了王越一刀。在蔡琰看來,兵凶戰危之時,哪管什麼架子不架子。最後,王越沒有說出的話,由蔡琰說了,取得了奪關的最後勝利。

對背後偷襲自己的那名士兵,王越斬其頭,而諸人未見王越出招。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一般人把寶劍架在李蒙的脖子之後立即就會以此為質,讓士兵們放下武器。同樣能夠奪取最終的勝利。

派遣郟縣的一千士兵駕車先行,並曉諭洛陽地區原白波軍裹挾的百姓,以工換糧,讓百姓參與運輸。這如果在和平時期,必然是正確的。在戰爭時期呢?難道說蔡琰被潼關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忘記了弘農張濟的威脅?

……

其它任何時候,蔡琰都可能忘記弘農張濟。比如正在修改鐵床的時候,再比如正在智取潼關的時候。而在奪取潼關勝利之後,帶得勝之兵返回郟縣的途中的時候,蔡琰是不可能忘記弘農張濟的。因為接下來蔡琰要做的事情就是對付弘農張濟。

蔡琰沒有對任何人說,那一千駕車的士兵,其實是自己釣張濟的魚餌。張濟五萬兵守城,以兩萬兵是打不下來的。一定要讓張濟派兵出城,一定要把攻堅之戰變成野戰,那樣才能找到勝機。而要想張濟派兵出城,就必然要給予一定的誘餌,讓張濟感覺到,出城對自己有利。

實際上張濟一方因為兵力雄厚,也存在出城野戰的打算。只是他們並沒有找到適當的作戰機會。面對一千駕馬車、一千名士兵,張繡認為時機到了。張繡當時的打算是,步兵攻城,佯攻;自己率騎兵全殲那一千士兵,並燒毀所有馬車。

張繡的目標達到了,最後多了與趙雲所率兩千士兵的一戰。張繡十分憐惜自己的騎兵。殲擊趙雲的兩千士兵的時候,騎兵死了將近三百人。手斧也扔了,沒有後備的手斧了。所以,面對蔡琰的五千弓箭兵,張繡不能再沖了。

張濟的步兵進攻郟縣,本來只是佯攻。哪知道,交戰之後,發覺郟縣守軍只有三千。佯攻就變成了真打,以兩千的代價殺掉了一千守軍。接下來,守軍因為人少,防線必然會出現空檔。雙方的戰損就會逐漸拉平。假如蔡琰的大軍沒有及時趕到的話,剩下的兩千守軍能夠再以一千人的代價殺敵一千;然後以五百的代價殺敵兩百;最後五百士兵或被殺或投降或逃跑。

但是,蔡琰的大軍到了。從另一個方向射來的密集箭雨,讓張濟的攻城部隊損失慘重。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蔡琰的大軍並不是一到就射箭的。如果一到就射箭,最前面的士兵也不過幾十人,遠遠夠不上箭雨。實際上蔡琰在接近郟縣的時候有過一次整隊,最後才能夠讓數千弓箭兵同時到達戰場,形成強大的攻擊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