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五十一章 設備到位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六百五十一章設備到位

但是他們大範圍的打廣告,倒也不是一無所獲,倒是招來了不少懂管理的人員,這年頭的海龜還是有不少的,尤其是在國外有工作經驗的海龜,而且這年頭的海龜,倒也不像某時空里的海歸派那麼魚龍混雜,有很多都還是有真材實料的。

加上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排華現象,一大批歸國華僑也確實彌補了國內人才窘迫的情況。別看華聯政府大力投資教育事業,可這百年樹人,還真是沒有百年都不成啥氣候的。

一時間,不少華僑中的高級人才也有意加盟新興的飛馬動力集團。

就比如有個叫做王憲的家伙專門從南方的某個小型汽車企業跑了過來,在通過了人力資源部的初步面試之後,被推薦到陳永綿的面前。

這個王憲也確實是有些真材實料,他本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畢業生,屬于早期民國民族資產階級出身,在美國留學期間,還讀了個出來,在商業管理經營上確實有著專業水準。

畢業之後,就直接進了通用汽車工作,在哪里很是學了些真本領,工作了幾年之後,就升格做了公司的中層管理。

可惜在國外工作的華人,都會遇到天花板定律,也就是作為一個有色人種,你升級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可能在往上升級了。

心高氣傲的王憲哪里能夠受得了這個,再加上他本來也是年輕,而且這些年中國自己也是在騰飛,于是他索性就辭了在通用的工作回到了國內。

最開始他加盟的南方的某個小型車企里試水,在里面做高級管理。可惜好景不長,由于這家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小,老板的才干也實在平庸,這王憲也就有點心灰意冷了。

正好在報紙上和網絡上,看到了陳永綿這邊新成立的飛馬動力集團在招人,本著試試看的態度,這王憲就過來試探了一番。

沒想到這一試探到時好,竟然直接被推薦到了集團總裁的面前。

當他看到陳永綿這麼年輕的總裁的時候,這王憲先是一陣吃驚,然後就再度感覺有點心灰意冷,搞什麼飛機?

這麼年輕的總裁?這搞不好又是哪家的富家公子,閑著無聊沒事,找人開涮呢吧?

兩人見面的地方,也是有點臨時的性質,畢竟陳永綿搞這個飛馬動力集團,連一個辦公地點都沒有,他目前的辦公地點,就是在長春市的一家酒店內。

看著對面王憲有些氣餒的神情,陳永綿感覺心里一陣好笑。

「王先生,你的簡歷我看過了,可以說是這批人里面最出色的一個,不過現在我有幾個問題,希望你能回答一下好嗎?」

「好,你問吧?」

王憲本來是有些氣餒,可是都走到這一步了,要是怫然而去那是非常不禮貌的,再者說這個年輕人看起來很年輕,不過剛剛在他說話的時候,他的身上突然出現的那種氣質,卻讓他有點吃驚。

作為一個和不少大人物有過接觸的富家子弟,王憲很清楚,這種氣場一般只會出現在那些非常成功,大權在握的人的身上,難道自己真的是看走眼了?

陳永綿先問了幾個關于公司管理方面的問題,王憲都是一一的對答如流,然後陳永綿又問了幾個技術性的問題。

沒想到王憲連這方面也知道不少,應對的也非常自如,這就讓陳永綿感覺有點刮目相看了,要知道一個既懂的技術,有懂的管理的人才,現在對他而言可真的是非常的難求的。

在考校之後,雙方都非常滿意,特別是王憲,從陳永綿問的問題就能听得出,這位天宇集團的太子爺也不是什麼草包。在這樣一家背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里工作,還是很有前途的,況且年輕的新老板也是一個銳意進取的人,值得他投效。

目前飛馬集團的新廠房這邊,還沒有完全的建設完工,而且早目前的進度來看。雖然陳永綿雇佣了很多的施工隊,但是畢竟他們是九月份才開工的,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了。

北方的天氣嚴寒酷烈,進入冬季的話,就要上凍,所以今年也就只能完成這工程的百分之四十就不錯了。

剩余的工程,就只能等到明年三月份開春之後,才能完工了,畢竟廠區涉及的面積比較大,涉及的實驗場所也比較多,所以施工的周期要比較長。

不過還好的是,他們所需要建的是實驗室,不是居民住宅樓,所以對于房子的要求不像是住宅或者商業樓宇那麼繁瑣。

有很多實驗樓,都只需要簡易的工廠板房即可,只不過實驗樓,和給員工們蓋得職工宿舍的要求要高一些,這些工程比較拖進度。

這新廠區的建設,里里外外光是投資,就花了一個多億,這當然要虧得陳永綿有著充足的資金來源。陳澤就這麼一個兒子,肯定是大力栽培的,見陳永綿有心思經營一家大型汽車企業,他這個做父親的也樂得進行投資。

現在的陳永綿可謂是財大氣粗,扔個一兩千萬出去,他連眼都不會眨一下。

為了建成這家大型汽車公司,陳永綿和陳澤兩父子已經往里面砸了超過三億華元,並且還在持續追加投資。重工業不愧是一個吃錢大戶,沒有點資本還真的玩不轉,並不是說你有才就能當老板的,關鍵還是得有財啊。

光是這次投資建廠,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五千多萬,後期的掃尾工作還需要在追加五千多萬,至于那些放在銀行戶頭上的資金,陳永綿是另有打算的。

陳永綿專門從香港找了個會計師團隊,來監管他這個飛馬動力的賬目問題,所以這方面,陳永綿倒也不用太過操心。

新招聘進來的人手里面,還是有著不少的人才的,其中從清華北大,就招了差不多一百人,剩下的二百多人,都是從哈爾濱理工,或者是南方的幾所著名的理工科高校招來的畢業生。

因為這里是長春,北方的大城市,南華大學的畢業生還真沒幾個,所以只能先從清華北大招了。雖然技術上肯定不咋樣,不過搞搞基礎科研倒也湊合。

這些人里,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有著工作經驗,而且工作的年限也都不是很長,所以這些人目前還不能形成戰斗力,要等他們至少磨練一年之後,才能有真正獨立工作的能力。

目前他的飛馬動力,暫時分為幾個團隊,這幾個團隊的領隊,都是從華南理工的汽車設計學院招來的不甘寂寞的教授。

其中以一個叫做李文強的教授最為有名氣,提起這位李教授,可是不得了。

這位教授早些年曾經有過留學德國的漢堡大學的經驗,而且也曾經在德國的奔馳公司工作過將近十年的時間,有著非常豐富的汽車設計經驗,在發動機和變速器的設計領域,也有著非常強的能力。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位李教授回到了國內,在華南理工任教。

當初陳永綿去這位李教授的時候,可是費盡了心思,最後還是拿出了自己公司設計的幾款發動機實物,這才打動了這位大才。

正好有點對教學感覺有點煩躁的李教授這才出了山,加盟了陳永綿他們的飛馬動力集團。

陳永綿之所以費這麼大的力氣請這位李教授,正是因為對方的實力確實不俗。老教授以前是專門研制柴油機,和大型動力機械的,比如大型的柴油貨車,公交車,或者是工程用的挖土機等等機械的。

老教授一輩子教書育人,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在天朝搞重工的,幾乎沒有幾個不認識這位老先生的。

而且老先生還親自參與過多次,國家或者是軍工方面的重點科研攻關項目。

本來學校是想繼續返聘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可是教書育人一輩子的老先生,到了這個歲數也是有點靜極思動。

現在難得陳永綿居然搞出來這麼一家實體的動力公司,而且還有意在幾年後,進軍柴油動力市場,所以老先生幾經取舍最後,還是同意了飛馬集團的邀請,來到了陳永綿的公司里任職。

而第三位比較牛氣的大能,則是通過王憲介紹的,這個人是他在美國時候的一位朋友,名叫範逸銘。

不過這位專家以前曾經和王憲一起在通用電氣共事過,不過這位範逸銘可是專門從事新式燃氣機汽車設計的。

而目前這位人才也是陳永綿手下最為重要的人才,劉老爺子目前是獨自帶領著一個團隊,在搞柴油機的研發。

而範逸銘則是和原本的老技師班底一起,在陳永綿的手下,再幫他培訓手下的那些年輕人,讓他們趕緊盡快的上手。

有了這些人的幫手,發動機技術攻關部那邊的關于這幾款發動機的動力匹配速度,也是大大的加快。

而且因為陳永綿這個老板,不吝嗇給那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們開除的工資都很高,而且還包吃包住,這樣一來搞得那些學生的工作熱情都很是高漲。所以原本預計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幾款發動的渦輪動力匹配,按照研發組組長告訴陳永綿的原話,目前看來可能一個月就能夠完成了。

因為目前陳永綿實在是夠忙的,實在是沒時間參與新款的渦輪增壓器的設計計劃,所以他大筆一揮直接從產經聯內部的加盟發動機生產商那里進了一百台渦輪增壓器,又從母公司天宇集團那里直接進口了一百台k系列的渦輪增壓器。

用來給研發小組他們折騰,反正現在陳永綿也有錢,這點渦輪增壓器的錢,還不夠他鈔票存在銀行一個月的利息錢呢。

反正這兩個廠家都是中國知名的渦輪增壓器大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也非常的可靠,已經匹配在多款中國本土生產的車子上了,是比較成熟的產品。

目前因為新建的動力公司還沒有完工,所以陳永綿新招來的這些人,也就只能是在飛馬工業園區內部的齒輪廠這邊工作。

陳永綿再度大筆一揮,索性將齒輪廠後面的那些為了以後擴建所準備的空廠房,和倉庫全部征用了,用來給這些員工們作為工作場所。

所以現在的齒輪廠可謂是熱鬧非凡,盡管對此不少人是有些異議,可反正這廠子也是人家的,這些人也不好在出面多說一些什麼。

而就在這段時間,謝範文則幫陳永綿從產經聯內部采購的一些高精度度五軸聯動機床,還有那些大型的煉制特殊鋼的設備,也摻雜在陳永綿從產經聯訂購的那些大型開礦機械內部,悄悄的運抵了北方的一座港口。

陳永綿當即是連夜派人將這些機床連同那些機械車輛,悄悄的從港口運了回來,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批,以後還會陸續的運到幾個批次,總共涉及到上百台的高精度加工用的機床。

機床運送到位,最開心的當然要數原本使用老式機床的那些個老工人了,以前他們一直在設備上受到局限,生產不出更好的零件出來。

現在有了這麼多的好機器,要生產出標準的零部件出來,當然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本來就是和機加工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技術工人,現在有了這麼趁手的工具,當然是要喜不自勝。

而陳永綿倒也大方,出了封存了七十多套,等著以後飛馬動力集團的總部建好了之後,拿過去用。

另外還索性拿出了三套全系列的機床,兩台拿出來給齒輪廠這邊的機床師傅還有他們的學徒練手,而另外一套,則是干脆就由得那些新招進來的學生們玩拆裝。

光是這幾套正兒八經的五軸聯動機床,就花費了他不少代價。貌似他也听說了興華社旗下的官商合資企業武漢重工貌似搞出了半吊子的五軸聯動機床,若真是這樣可就好了。

畢竟誰不想剩下點高級權限值,用來換取那些高精尖技術?可現在興華社根本沒大事宣揚,更沒有產品投入市場,所以陳永綿也等不起,只能捏著鼻子買下了產經聯內部的高檔貨。

這些五軸聯動機床可是國家一級保密工業制品,不能向任何國家透露里面的技術信息,否則以叛國罪論處。

所以陳永綿再次之前,就專門讓管人事的曾應宏從新招進來的清華北大還有哈工大的,機械專業的學子里面挑選了大概五十多名比較有靈性的學生,和公司簽了長期的工作合同。

再加上保密協議,並且讓王憲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保密流程,然後這才讓範逸銘帶領這些學生專門搞拆裝。這範逸銘本來就是機械專業出身的,對這樣的機床他也是相當的有興趣。

于是陳永綿就專門在齒輪廠的最里面,劃分出幾個倉庫區,專門讓範逸銘帶著那些學生搞拆裝。

而當王憲這些人得知陳永綿的這個決定的時候,無不對他是由衷的嘆服。

要知道這樣的五軸聯動機床,在國內基本是有價無市,誰不是藏著掖著,生怕一點損壞?而且光是一台兩台,就算拿來搞研究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可是現在陳永綿居然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能從產經聯搞來這麼多,而且更是拿出一套最新的設備,讓那些員工們去拆裝折騰,這樣的氣魄,可真的不是一般的老板能有的。

要知道這些設備,光是一套在國內就要買上數千萬的價格,並且還要支付至少五千七級權限值券!而很多外國公司,就是想買,都沒人願意賣給他們!

要是換了其他廠家的老板,搞到這麼一套機器,那還不得如奉珍寶一般的伺候著,生怕別人弄壞?

可是陳永綿居然這麼‘敗家’,直接拿出一套來讓人搞拆裝。

他之所以這麼做,大家當然知道他的苦心,要知道這些機器,每個零部件在裝配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的參數,和公差值允許的範圍的。

這些參數如果模不準,那麼以後一旦機器出現問題,你連修都不知道該怎麼修。

打個比方說,人家組裝出來的機器,每個零部件都有一定的公差允許範圍,每個螺絲擰的松緊度,都有要求,這樣一來,這些零部件組裝在一起,生產加工出來的零部件,才能夠達到一定的公差允許和精度。

比如人家的原裝機械,可以加工出正負0.的精度,可是你把機械拆一遍,再裝一遍,你卻只能生產出正負0.的精度,這里面就有這機械零部件的裝配參數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卻是一台機床能否稱之為高精度的關鍵,而且這也是國內的那些大機床廠敝帚自珍的秘密。

要知道一台機床所需要的零部件何止萬千,就算你其中有9999個都裝對了,但是又一個出了錯,你就要把整台機床重新拆開,來找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所以這樣工作枯燥無味,而且需要投入非常巨大,一般的機械從業者是不願意去做這樣的投入的,畢竟這是個只投入沒產出的工作,沒多少人願意做。

特別是長江以北的地區,這些原本與南方交集不深的欠發達地區,在工業發展上還是來錢快,技術含量小,風險系數低的輕工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