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械化開采(二更)再次剩蛋快樂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這每個研究所的具體運作,鐘泱一般都不會去干涉,尤其用人和處事這兩項。(請記住我們的nbsp;組織內有自己的規矩和原則,只要沒有大的錯誤與矛盾,鐘泱可不會無聊到事事抓在手里。

做不做得好先不去說,徒惹別人厭煩倒是絕對的。當年崇禎皇帝勤政愛民,夙夜興寐,結果大明朝亡得更快,最後一絲元氣亦被內憂外患聯手掐滅。

這實在不是崇禎不努力,而在于他太「努力」。勤勞是個好品德無疑,但也要看情況不是?你不專業,又非要插手,還胡亂指揮。成了算命好,不成就活該。很遺憾,大明朝命不好,所以活該完蛋。

至于鐘泱,他也不認為自己的命比崇禎好,故而還是自覺地老老實實的當個董事長,而不去做勞心勞力的CEO,專業的事情,始終要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此前的時候,各大研究所還未正式成立,學者們都以研究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進行技術開發。徐永生在當初可是和殷向洲一塊弄著突擊步槍的設計,還沒有從武器開發工作中出來。

如今卻已大有不同,十大研究所已經成立,而除了第十研究所依然被鐘泱握在手心之外,其余部門都已有所委任。組織草創,萬事開頭難,未必每一個部門的結構和人事工作都能合格。

但至少整個科研體系邁出了專業化的第一步,組織的運作會在眾人的努力下越來越好。不怕基礎差,就怕沒進步。對于技術上的研究和積澱,鐘泱絲毫不心急,卻也絕對不馬虎,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地邁向前方。

國現在,不缺文明和思想,也不缺暴力和政治人物,缺的就是科學技術。沒有生產力,再怎麼號召民眾,中國也只能是個三流以下的國家。如果說想要去佔地盤和挖人才,以鐘泱的政治智商,決然不可能勝過一幫政壇老嬤嬤。

既然如此,還不如依靠自己的實力,穩穩健健的站好步伐。等工業實力有點門道之後,再去做所謂的大事,拯救萬民。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鐘泱應該憑著陸戰士兵和機械僕役的力量,去搶地盤打軍閥。這的確算個好辦,假如軍閥們全都是豬的話。

打不過你,難道還不能跑嗎?游擊戰這種東西,也不是什麼深奧的理論,你以為軍閥不會?你那麼點機器人,能守住幾處地方?分散開來,機械構裝體又無及時補充能量。這是個死局,鐘泱也仔細思考過的。

打下來的地盤守不住,那還不如不要,這種包袱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消耗鐘泱的實力和精力,吃力不討好。用在戰爭上的機器人多了,那用于生產的就必然減少,早期就這麼點資源,哪能這麼揮霍?

安坐在會客室內,享受著陳小宏遞過來的綠茶,鐘泱心情舒坦,說不出的愜意。因為等會兒和徐永生的談話,將涉及到古文會的發展戰略制定。根據當初的建議,徐永生身為第四研究所的所長,將在機械構裝方面進行研發。

這件事的意義非比尋常

對于陸戰士兵和機械僕役,鐘泱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甚至可以算得上淺薄。這也難怪,畢竟非理科出身,局限了他在這方面的專業素養。

按照當初徐永生所談到的內容,兵工廠和機械制造中心,並非僅僅像現在這樣,只能生產定型的產品。這在以前,鐘泱因為不懂,才胡亂的使用,浪費了許多資源,而且更是白白棄置了許多強大的能設定。

兵工廠和機械制造中心,里面本來就有許多專業的知識隱含于其中。一些能強大的工具,更是極具研究價值。想想看就知道了,當初的陸戰士兵定型,便幾經修改。這里面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加工工藝,鐘泱不清楚,可徐永生知道啊。

無論陸戰士兵,亦或兩種型號不同的機械僕役,其實都還有值得開發的余地。要知道,根據實際需要而做出的重新定型,這里面的意義本就不凡,更何況還能通過技術借鑒來分析這里面涉及到的新知識。

機械構裝體技術,可是于第四太陽紀文明啊亞特蘭蒂斯的科技實力,值得信賴。至少比第五太陽紀的人類,更靠譜一些。

單就以陸戰士兵而論,如今就相繼開發出了不同用途的型號。輕型的陸戰士兵,采用了碳素骨骼以及高分子聚合縴維編織的肌腱,內部構造也多是質量較輕的金屬部件。高精密電子元件比比皆是,從一些被拆開來做研究的樣品之中,徐永生他們也初步開始接觸到了這種東西。

第四研究所,可不單只進行機械構裝方面的研究,電子技術也將包含在他們的未來藍圖里。只不過目前還缺乏基本的集成電路知識體系,徐永生他們看不懂這些高精密的電子元件,僅僅能通過繁復的實驗區確認它們的用途。

輕量化的陸戰士兵,采用了帶有肉黃色涂層的膠質外皮,整體重量大致與正常人類相當。用途多作為重要人物的保鏢以及關鍵據點的守衛,在外觀上和人類極其相似,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改進,在細節上早就比以前更完善了。

除了表情僵硬,神態死板之外,在外表上幾乎就沒有了破綻。

而除了這一款陸戰士兵I型之外,還有另外幾種型號確定了的產品。陸戰士兵II型,采用了表皮碳素硬甲,整體呈現深黑色,和蝙蝠俠很像。虹結的肌肉微微隆起呈流線形,不單只外表霸氣,更增添了防彈效果。

並且考慮到頭部精密儀器的保護,更加裝了外剛內柔的碳素頭盔,既能抵擋沖擊,也有良好的減震效果。成本比I型略高,但是在極限測試中表現出了良好的能力,將作為以後的主力型號。

陸戰士兵III型,所采用的技術更為強悍,厚實的合金外殼,內部有特殊充能縴維作為減震防御材料。整個身體的外形,巨大魁梧,身高達到了兩米五,仿佛一個身披重甲的重裝步兵。

所使用的武器部件︰可選用手提式和背裝式加特林機炮、手提式和肩裝式榴彈發射器、手提式和背裝式60mm口徑膛線炮、腕部轉輪機槍。簡直就是一個移動堡壘,兩臂更裝著能量護盾發生器,可以展開一個半徑一點五米的弧形防御罩。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成本高昂。並非實際的資源消耗,而值得所需花費的權限值。單單造一部這樣的怪物,就要花費兩千權限值,這是陸戰士兵I型的二十倍,是陸戰士兵II型的十五倍。

這種代價,鐘泱可玩不起大批量生產,僅僅能進行小規模試制。

人形的陸戰士兵,便只有這三種型號了,為此,研究人員還親自為他們進行了命名︰I型最為酷似人類,所以被命名為「士卒」;II型的黑壯厚實,孔武有力,故而被稱為「玄兵」;至于III型,因為其外表魁梧彪悍,已經接近于機械版的黑猩猩,更是直接被叫做「金剛」

順便說一句,腕部轉輪機槍,是安裝在「金剛」手腕部位的環狀武器,內置小型電動機,通過齒輪來進行制動。這些都是很普通的設計,特別之處在于其所使用的彈藥,乃剛研制出來的無殼彈。

無殼彈是一種沒有彈殼的槍彈。它由可燃粘結劑先將用作發射的火藥粘牢,然後按照專用發射的口徑模壓成一個堅固的柱體,再把彈頭和底火分別嵌在火藥柱的兩端,。由于這種特殊的子彈沒有彈殼,所以底火的工作形式也有所不同。

除了傳統的擊針發火針,還可以采用電引燃型底火、氣引燃型底火,利用擊發時產生的電弧和高溫,引燃藥柱,迅速膨脹的高壓氣體將子彈頭推出槍膛。無殼彈的形狀比較特別,彈頭細長,身體略顯矮胖。

發射時,在燃燒的藥柱所產生的氣體的推動下,彈頭飛出槍口,而藥柱則被燒成灰燼。100發無殼彈,大約只相當于20發常規子彈的重量。憑著這個優勢,在打仗時士兵可以隨身攜帶很多子彈。這無形中提高了單兵的持續作戰能力,以及後勤運輸的壓力。

我們知道,槍發射出的是彈頭,蹦出來的是彈殼,因此,當子彈打完之後,地上便會留下一堆空殼。這些用金屬做成的彈殼,增加了子彈的造價。無殼彈的試制成,不僅使傳統的子彈走出了一條新路,同時,也使槍的結構相應簡化。

由于無殼彈射擊時省掉了抽殼的過程,槍支的結構也可以作相應的簡化,一次裝彈完畢,完全封閉機匣,防止沙塵微粒進入彈膛,有利于延長槍支的壽命。此外生產還可以節省大量的金屬,簡化一些生產程序可稱得上使用和制造兩方便。

但是,即便有著如此巨大的優勢,無殼彈的使用目前仍舊難以普及。彈體到沒有太大的問題,影響的因素出在藥柱身上。運輸時所帶來的防潮、防火,安全存放等問題,都深刻的制約著無殼彈在實戰中的大規模運用。

更不去說,戰士們在攜帶這些子彈時所必須要做的復雜工作。在藥柱的化學工藝技術問題沒有完善之前,無殼彈的大量列裝完全沒有實用價值。

不過雖說如此,研究所內的許多專家皆認同︰如果無殼彈能在現有基礎上對燃燒、防水、抗高溫等性能方面做進一步提高,有朝一日會完全取代有殼彈。

只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由于無殼彈的制造工藝復雜,而且槍又要作相應的改進,加之它對槍膛的燒蝕嚴重,所以現在僅有為數不多的部隊在使用無殼彈。

「金剛」就是其中之一,無殼彈安放在它手腕處,密閉的結構使得防潮防火等方面完全沒有問題。再者而言,轉輪槍管用的是智能工廠本身提供的超級陶瓷合金工藝,抗腐蝕能力比一般金屬要強上許多。

除了這三款人形機械構裝體,還有獸形的產品,不過目前還處于開發階段。原本就打算在「金剛」的開發完成之後,便進行偵查用的型號,名字都改好了,就叫「獵犬」。這已經不算陸戰士兵,而屬于裝甲獸一類。

非人型陸戰士兵,都將統歸于裝甲獸,目前還在定型之中。原本的打算因為徐永生和鐘泱的一番密談而發生改變,第四研究所目前的工作,是改造生產用的機械僕役無論原先的「學士」亦或「普工」,全都要根據現實需要進行改進。

其中一個重點就在于采礦機器人的改造計劃這是一個有著重大意義的研究計劃,因為涉及到了最基本的資源開采和工業原料的轉化。一旦成,將使得智能工廠在很大程度上擺月兌對現今資源輸入的依賴。

僅僅靠采購國和澳大利亞的金屬礦石,始終不算是把工業命脈握在自己手中,這種做必不長久。目前雙方沒有矛盾,不代表以後也沒有

而近在咫尺的桂省,本身就有著大量的金屬礦藏,唯一欠缺的,僅為其低下的開采能力。中國現在的工業能力難以和列強相比,這采礦能力就可見一般。幾乎全部依靠人力挖掘,最常用的工具多為鋤頭和籮筐,礦道里用鐵軌和箱車的都算是很先進的了。

這種落後的開采方式,難以大量為智能工廠提供礦石原料,並且開采的對象也被局限在了地殼表層。礦產資源埋藏得稍微深一些,就難以顧及。這樣的效率,如此的成果,豈能滿足鐘泱的要求?

可這也沒辦,中國自己沒這樣的施工團隊,開挖用的工程器械也少之又少。找外國人來,一是不靠譜,被外籍技師敲詐還不算什麼,最怕的就是外國列強盯上了自己發現的礦藏。面對,鐘泱如果不打算立即翻臉,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

正因為這樣,對于專業的探礦采礦和礦石粗煉,鐘泱都有著迫切的需求。而徐永生的一番話,無疑為他打開了方便之門。這時候,鐘泱也開始慶幸當初讓這些學者進入亞空間的決定。

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專業的事情,智能工廠里的虛擬智能,僅僅可以為鐘泱提供一些粗淺和基本的技術支持。在細節能和具體要求上,始終需要專業知識底。如今局勢風雲變幻,鐘泱卻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理科

他還要忙著整體規劃以及戰略籌謀,抽不出時間來攻讀專業技術學問。工業時代,是一個積聚眾智以開拓未來的嶄新紀元,還抱著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努力來拯救天下的這種想,未免過于想當然了。

鐘泱如今是一個上位者,自不可能去有這種既小氣也幼稚的想。工廠工廠,本就是一群人工作的機構,再怎麼「智能」,也不可能僅靠一個人來操縱。

等了好一會兒,徐永生總算暫時停下了他正在進行的研究,邁著疾速的腳步,趕來會客室內。滿臉帶著笑意︰「泱,你可算來了。」兩人的關系不錯,一般不在公開場合,都會互稱名字。

「哈哈,這句話應該我說才對。」拍了拍對方的肩膀,鐘泱也顯得很高興。兩人並沒有繼續寒暄,而選擇了直接進入正題。一說到公事,鐘泱也換上了一副肅然的神態,眸光如電,凝視著徐永生︰「阿生,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

得知鐘泱的重視,徐永生也不慌亂,自信一笑︰「第一批試制型產品已經完成,可以進行試用,只要經過實際檢驗,在使用中再一番細節方面的改進,就可以說是大告成。」研究計劃早于幾個月前就開始進行,徐永生更是為此費盡心思。

而今即將投入實用,他自然也興奮難耐。接著,鐘泱又問起了許多關鍵性的地方,而徐永生也一一作答,雙方閑談甚歡。至于陳小宏,他早就退到了門外,按照規矩,這種級別的談話,不是他能參與的。

采礦業是一種勞動條件相當惡劣的生產行業,其主要表現為振動、粉塵、煤塵、瓦斯、冒頂等不安全因素。這些不安全因素極大地威脅井下工人的安全。

而且古文會也缺乏相關方面的專業建設隊伍,外國人又不能依靠,唯有對內尋求解決之道。

因此,鐘泱若想開展采礦業,則迫切要求開發各種不同用途的機器人以取代人類從事的各種有毒,有害及危險環境下的工作。此外,采掘工藝一般比較復雜,這種復雜工作很難用一般的自動化機械完成,采用帶有一定智能並且具有相當靈活度的機器人是目前最理想的方。

對于別人而言,這個方面的技術難度之高,簡直不可能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完成。所幸,鐘泱有著智能工廠這個強悍無比的作弊器,這用智能機器人對礦產資源進行機械化開采,最合適不過。

更多到,地址

智能工廠第一百七十七章機械化開采(二更)再次剩蛋快樂(卷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