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七十六章 恐怖加特林(一更)剩蛋快樂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孫逸仙治理粵省的績,史書上可謂是諱莫如深,大多也是語音不詳或者是大筆帶過。本文來自'瘋狂看小說網'虛構一番百姓的歡呼擁戴以及經濟建設的卓越發展。

有些事情,也就這麼回事,當權者不希望流傳的出去的資料,自然會慢慢被掩埋。而一幫五毛黨,也會費盡心思的替整個政權粉刷,以愚民智。

如果在政權建立之後,整個社會體系能夠逐步完善,這倒也不算什麼。作為一個依靠暴力來推翻前朝的政治組織,有些陰暗和灰色地帶也並非不可原諒。但觀其後效,似乎以姜瑞元的才干亦沒能扭轉局勢。

在奪取了國之重器後,黨腐化墮落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其程度亦足以彪炳千古。這實在是孫逸仙打下的好底子,一群從一無所有到佔據大義名分,這期間的差距以及所產生的利益,足以讓其瘋狂。

孫逸仙口唱「民權主義」,而其違背民權最基本原則的行為,莫甚于破壞司,實行「黨化司」,強迫司人士入黨。

1923年孫中山因向新寧鐵路索款三十萬元不遂,于7月中旬下令徵收該路為軍用,並援引美國在歐戰時期收管民有鐵路為先例。美國歸僑李洞雲致函華字,說明歐戰時期,美國政府為便利軍事運輸起見,確曾收管民有鐵路,但對鐵路公司的每年收入,照數依償還。

在西方的報紙上固常見之,即指美國華文各報,亦屢有登載。大元帥府中人,既曉援引美例,必深知無疑。今之車腳費用補回與否,一字不提,但雲收歸國有,則非遵依美國先例辦理可知矣。

或曰︰「闊人只知要錢,美例不美例,管他甚則。」不過,帥府群彥欲捧出那位西式自由神,嚇嚇四邑,也即廣東省台山等四縣,而不知其舞文弄墨,實無異于欺詐取財也。

這種借用別國的例子,又能玩出自己的花樣來,實在是很有中國特色。即不尊重私有制這個經濟基礎,又無合的國家級別政權而行掠奪之實。僅僅是依靠軍隊以及所謂的大義,和軍閥的沒有任何區別。

總不能以為黨以後打出來一個合的政權機構,就認為孫逸仙此時也名正言順?

鐘泱從史密斯那里獲得了一些詳盡的情報,根據英國的報告,孫政府于1923年內,強征廣州商民財富的總數,達一億二千萬元之巨。綜合了地宮收集來的資料,數據大抵如此。

孫政府平定了沈鴻英的叛亂,在廣州繼續拉夫,平民怨聲四起。各種各式的苛捐雜稅,更促成社會之不滿,罷市工潮之頻發。雜稅中包括魚販,黃包車夫,戲院,酒店,飯館等等。

魚稅引起魚場罷市,現未調解復市。飯館稅引起全市大小飯館閉門停業,但政府堅持徵收此稅,至今仍在談判中。海關經紀人的工會被罰款十萬元港幣,該工會認為政府非罰款,實為藉口抽取軍餉之用,現工會會員如碼頭裝貨工人等,正在罷工中。

其實自從黨化教育的開始,史學界的書基本就沒看了。即使日後的二十一世紀,大多數學生還在受著這中扭曲過的歷史教育

好人盡往好里說,壞人也盡往壞里說——官史大體都是這樣修成的。此類修史的技術亦其來有自,淵源于「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之「春秋筆」是也。惟孔聖技高一籌,不需明指亂臣賊子之所在,而現如今的官史則先指定了天潢貴冑和亂臣賊子,再來編排歷史的情節。

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鐘泱現在無暇理會,他正在關注著一個重要的研究計劃。早在三個月前,他就接到了徐永生的建議,對智能工廠目前所具備的一些強大能,進行有效地運用。

其中,各類機器人的研究是一個大項目。

如今的鐘泱,穿越能量通道進入亞空間只需要短短的0.9秒,眨一下眼楮的時間。經過多次的生體改造,他的力量愈發強勁,已經幾乎成為了一個人形洪荒巨獸。

高聳的巨型蘑菇狀金屬高塔,坐落在整個空間的中心,原型的傘狀部分,遮蔽了下面的建築。但是並未因此而昏暗,上層中心的四周圍,許多探照燈在工作著,將光明鋪設于所及之處。

一隊隊陸戰士兵荷槍實彈的巡邏著,每一隊都有7名成員,他們都是絕對忠誠于鐘泱的冷酷戰士。不需要士氣和金錢,因為沒有,故而也絕不可能被收買。更何況以鐘泱如今的自保能力,也無需如此大費周章。

但制度終歸是制度,以防萬一也不壞。

在前面開車的是祖捷,面容冷銳,像一把閃著寒光的鋒刃。面無表情的的開著車,通過一處處關卡,兩人都沒有說話,車廂內的氣氛,顯得有些平靜祥和。

關卡的守衛者,是陸戰士兵。之所以用圍牆將各個區域隔開,就是為了不讓一些特殊部門的存在被人輕易獲知。在這里的研究人員,資料全都統計在數據庫之中,而陸戰士兵的智能系統,也和數據庫聯通著,可以共享信息。

不唯如此,研究人員的身上還帶著有定位能金屬卡片,用以查看其所在位置。同時,也算一種身份名牌和權限證件。每一處區域,都對進入者設定了門檻,權限不足的人,無進入。士兵可不是好糊弄的對象,沒有情分可講。

每到一處關卡,祖捷就必須停下車來,通過陸戰士兵的虹膜掃描。而坐在車後邊的鐘泱,因為精神直接和智能工廠的數據庫相連,則無需如此麻煩。

能進入這里的人,都是先要被心靈網路烙下印記。祖捷自然也不例外,這個是原則。

車子渾身閃著黑亮的漆色,沉凝猶如淵海,點點白光流轉其上,恰如星河浩瀚。鐘泱面如冠玉,眸如點漆,端坐在車廂後排巋然不動。

翹著二郎腿,左手托著下巴,他正悠閑地看著四周圍的景色。山川和江湖,這里全然皆無。亦不見花草樹木,能夠動的東西,不是人類就是機械構裝體。

自然和諧的美麗,在此處絕然沒有。但科幻風情以及工業化時代的粗獷,那種從無限多金屬結構中浸透著的超時代美感,卻也讓人陶醉無比。

這一切的成就,皆鐘泱一手一腳積攢起來的,教他如何不歡欣鼓舞?為了能夠獲得穩定的發展前景,手里握著如此強大的力量,他也從來不敢讓自己肆無忌憚。

工業化的力量,不在于戰爭和掠奪,首先必須是生產技術的積累與知識的沉澱。西方世界之所以貪婪而掠奪世界,更在于他們的商人本性以及文化傳統。工業化的社會需要資源不假,卻也未必一定要以掠奪的方式。

掠奪雖然高效,然未必可持久不斷。英國當上日不落帝國,最後不也是限于殖民地的泥潭?為了利益,商人寧願投資國外也不想更新國內的生產技術。反而是落後的美德兩國,一躍而起,佔據了頭籌。這就是掠奪式發展的最大問題,以利益為重,而不已技術的根本為念。

車子駛向了西北角,並非去往中央控制中心。那個地方是智能工廠內部的機械構裝體綜合研制基地,僅有為數不多的人有資格進入。

東南角乃能量通道的入口,大部分可以外顯的技術以及工具,都存放在哪里供人類研究。這些人才是古文會的根基所在,是鐘泱手中的王牌。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底氣,他才對于俗世中的地位與財富不屑一顧。

千秋業,可比得上自己手中的利器?鐘泱可不做那種舍本逐末之人,更不會去心煩細瑣的事物。只要智能工廠不失,他便毫無畏懼。

車子停在門口外,鐘泱下車步行入內,而祖捷則負責在外頭等待。他雖然為鐘泱所信任,然按照規矩,他也無權進入此地,只能停留在外。陸戰士兵可不管你什麼身份,違規矩便只能被抓起來。

反抗者,甚至會被當場扭斷手腳。

進入了這個規模宏大,佔地廣袤的巨型建築群落,鐘泱雖面不改色,心底里也是感慨不已。心緒一陣莫名的悸動,嘆息著︰「如果沒有智能工廠,來到這個世界,怕也只能走上孫逸仙的所謂救過道路。」

唯一的差別,也只是比對方的人品靠譜一些,其余的實在難說。

但世事沒有如果,鐘泱可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就去認可孫逸仙的為人和手段。

當年美國駐華公使評價孫中山道︰「事實上,他認為他做的任何事全是對的,而且為達成目的,不計一切犧牲。」這話倒算是一矢中的。其同鄉梁啟超亦有類似評論稱︰「我對于孫君所最不滿的一件事,是‘為目的而不擇手段’。」

由是觀之,孫大炮于列強所諾者,更近于「枉尺而直尋」的策略,盡管亞聖認為「枉盡而直尋」不可取,但以賣國論之,亦屬不當。賣國未必,然證之史實,說其禍國殃民卻不為過。

壞人,也並非是主動去做壞事,才算得上壞人。孫逸仙就是這樣的典型好心辦壞事,越弄越糟糕,為目的不擇手段,最終將中國的內部實力消耗一空。黨北伐成未已,日寇便傾力來犯,這就很值得玩味。

無論他早知亦或不知,然錯即為錯,粉飾毫無意義。

歷史不需要謾罵,也不需要神化。古代的史官即便剛正不阿,其實也還是以人治的觀念為歷史人物定性。鮮有不做評論而但平直敘述者,此等習慣不好。

孔聖說,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孫大炮年輕時是個欲投效于李鴻章帳下卻不得其門而入的維新分子。當他要在體制內報效國家而不能時,他便要和造反。

在原本的時空里,孫逸仙犯上作亂的造反歷史,即使從由其策劃而終胎死月復中的第一次廣州起義算起,迄于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這位先驅于北京逝世,垂三十年整,其結果是依然是「尚未成,同志仍需努力」。

鐘泱下車之後,自動化程控的金屬外門緩緩而開,在他進入之後,便又徐徐而閉。唯有門外的兩名陸戰士兵,凝然不動,就這麼聳立于此。揣在懷里的突擊步槍,槍口上閃著磣人的寒芒。

整個西北角,立著一棟棟巨大的工廠,相互倚在一起,勾連相接,形成了一處規模恢宏,氣勢巍峨的鋼鐵山脈。

震撼人心的轟鳴聲隨處可聞,空氣中亦鼓蕩著強烈的金屬氣味。不單只門外有陸戰士兵看守,內里也隨時停放著五十名以上的陸戰士兵,原地候命,以應付突發狀況,即使這個可能性非常之地。

三十六座高聳的塔圍繞在四周進行警戒,安放著加特林機關炮這樣的絕世凶器。這種加裝了電動機的重型機槍,更像是一個小型火炮,在陸戰士兵的操作之下,可以連續不斷地對敵射擊。

這種武器的設計理念,來源于美國人。加特林機槍是最早由美國用于大規模實戰的武器,六根槍管構造出凶猛的火力,並且射速極高,載彈量高達二百發,用它作戰可謂所向披靡。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又譯作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蓋特機槍、機炮。于1860年代設計,為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

從制造者的身份來說,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一生反倒致力于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于疾病和營養不良。

他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加特林M134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斗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他終于發明了這種機槍,把戰場化為煉獄的恐怖存在。

此機槍的特點是由多根槍管圓形排列,依靠射手轉動一個手柄,使槍管連續轉動,完成連續不斷的射擊。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鐘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

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于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練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初,隨著馬克沁機槍的發明,加特林機槍迅速的沒落。

針對這這個問題,第四研究所,也即專司機械構造研究的組織部門打算利用電動機控制槍管的轉速,從而解決這種機槍的弱點。經過一番實驗,最終達到了原本的設計要求,釋放出了這個怪物

以「火神」20毫米機炮為基礎的6管重型機槍,如今主要裝備在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防御塔上。而鐘泱更是想要將之安放在以後的直升機上,更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主要用途是殺傷集結有生目標和防空等。

因為它發射的是7.62毫米步槍彈,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是普通機槍的整整10倍,正如後世好萊塢電影里所說的「在這挺機槍的掃射下,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生還」。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應當更為貼切。

這里的建築,大部分都是兵工廠和機械制造中心,為鐘泱提供源源不斷的陸戰士兵以及「學士」和「普工」。這也說明了為何鐘泱對此處如此之重視,防御如此之嚴密。

穿過了重重大門,鐘泱來到內部核心控制室,徐永生還在進行著研究工作,故而只有一個低級的內務理事在接待。

「會長安好,鄙人陳小宏,是第四研究所的內務理事。」站在鐘泱面前的,是一個年輕的胖子,圓圓的臉蛋,彎彎的眉毛下藏著一對小眼楮,寬和憨厚的微笑頗有讓人如浴春風之感。

單單一個照面,鐘泱便對這人有了好感,果然人憑貌相,招人欣喜。

「陳理事,徐教授還在進行著研究工作嗎?」伸手尚且不打笑臉人,更何況對方是體系內的一員。面對這麼個活寶,鐘泱顯然也心情不錯,言語間笑意連連。

「啟稟會長,徐所長還在工作,需要我去通報一番嗎?」面對著帶頭大哥,陳小宏連連拱手,但話語誠懇老練,竟不顯諂媚和阿諛。這可真是難得,想不到徐永生也有運到,能找到這麼一個人來擔任內務理事一職。

這個所謂的內務理事,乃鐘泱設立,專為解決研究所內部的各種瑣碎事情。學者也是人,也有各種和需求,工作之中更難免有些零散的事務要辦理。為了不分散他們的研究精力,鐘泱決議聘用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來處理日常事務。

未必需要他在專業知識上的程度有多高,反而更看重此人的交際能力。地位不高,但職責卻也不輕。

更多到,地址

智能工廠第一百七十六章恐怖加特林(一更)剩蛋快樂(卷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