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零三章 粵始亂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就以「勞民傷財」來說,粵軍傷亡過萬,佔全軍人數的五分之一。根據軍報,光是滕縣一役就死了千余人,傷者四百余人,而龍州一役,更是死傷超過了三千余人。別的人或許不敢說,但是王立文自己統率的塘尾營,就傷亡近百。

至于桂軍方面的傷亡,暫時還沒有具體統計,但大概也有近萬人之數。而在軍費方面,廣西地方貧瘠,無法供養粵軍所需,所以經費基本都靠廣東政府的府庫支出,共約花費800萬!

廣東自從民國建立以來,就飽受了客軍之禍,如龍濟光的血腥統治,陸榮廷、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等人的交相盤踞,把省內的財物收刮無遺,致使廣州軍政府一度府庫空虛。更有甚者,許多苛捐雜稅被加征加派,陸榮廷還稍微好些,其余幾人是不予余力的敲脂吸髓,以至粵民苦頓。

原本,陳炯明率領粵軍趕跑了桂系,好不容易為廣東迎來一個發展的良機。但是就因為一個大總統的位置,以至于北方政府出資幫組桂系,兩廣戰火再起。陳炯明于七月中旬攻下潯州時,便有人在向他祝賀時候,有著苦民自痛自嘲的一番言語︰

「我粵自民國以來,迭遭慘劫,屢受客軍之禍,如龍濟光、陸榮廷、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等,交相盤踞,搜括無遺,庫帑空虛,重加征斂,以苦吾民。今幸粵軍回粵,驅除客軍,本可休息。然鄰封窺伺挑釁,不得不率軍遠征,計出兵至今,耗費已達四百余萬,尚未結束,究未知何日了止。勞軍苦民,心實負痛,加以庫帑空乏,亦不得不開抽雜稅,重苦吾民,諸君何賀耶!」

說陳炯明嬌柔也好做作也罷,至少他親口道出了這麼一番話語,也的確是真心實意的不想要繼續把戰爭進行下去。作為一個一心建設地方經濟的軍閥,又有幾次戰爭是他主動挑起的?

11月7日,粵軍的勝利歸來,城中自然又是一番張燈結彩,喜慶樣樣。歡喜的背後,亦有著憂傷。五分之一的陣亡士兵,代表著大量家庭失去了各自的兒子、丈夫、父親、兄弟。望著街道兩旁的喜悅和悲傷,坐在馬背上的王立文心情沉重,因為這里面也有著他熟悉的身影,那些塘尾鎮的居民。

一將功成萬骨枯,拿著用死去的人所換來的勝利,王立文的心中沒有任何欣慰,只是感到了沉甸甸的哀傷。這是毫無意義的內戰,只因為某些沽名釣譽的野心家而起,犧牲的確是心系廣東的大好男兒。戰事雖說是迫不得已,但真要面對起部下的死亡,他又豈能無動于衷。不過作為軍中主將,他不能把這樣的怯弱顯露在面上。忙完了這些瑣碎的事情,塘尾營的一群人並沒參加廣州商界舉辦的慶功宴,而是直接回到了塘尾鎮的駐地那里修整去了。

而王立文自己,也換好了便裝,乘車前往古文會的總部,那一棟位于南沙區的海邊別墅。

別墅佔地廣袤,布局精制雅趣,正門是精鋼所制,鏤刻著精美絕倫的雲裝紋飾。當王立文和李少杰等一眾軍官乘著奔馳車來到大門外的時候,在發動機的旋轉下,鋼制的大門緩緩而開。在這里,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動化設施。

也許在歐洲的大貴族嚴重,海邊別墅的內部裝修既顯得庸俗,又有些寒酸,完全無法和一些古老的世家相提並論。但是在王立文他們眼中,這樣的房子已經是相當奢華了。真皮沙發,厚實柔軟的手織地毯,各種華貴奢侈的內飾,全都是價格不菲的物品。

「各位長官,請隨我來。」

說話的是祖捷,那個一臉漠然的男子。其余人也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參加會議,自然知道要跟著祖捷走,會議室在別墅的地下。

當祖捷領著一干人等來到寬敞明亮的會議室內部之時,發現長桌旁已經有三個人坐在了一端。鐘泱帶著愉悅的心情對著塘尾營的軍官們微笑著說道︰「歡迎回來,我們的勇士。」坐在兩邊的古月軍和周華都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坐在那里等待著會議的開始。

「會長好!」

雖然依舊掌握著整支部隊,但因為鐘泱已經沒有在軍中擔任職務,所以彼此之間也不需要互敬軍禮,而是換上了一種比較寬松的的交流態度。

見他們都坐了下來,鐘泱也不廢話,直接開始了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這次的戰斗要按照原來我所要求的,總結報告分為三個部分︰關于下個階段的訓練目標那一份交給總參謀部;關于軍中見聞那一份交到情報部;至于武器的使用反饋意見,就交到科研部。」

「是!」

這本來就是早就說好了的事情,面對著鐘泱的再次強調,眾軍官也只得點頭應諾。其實在此之前,各種各樣零散的報告也被陸陸續續的傳了回來,由情報部門統一安排和整理分析。不過鐘泱在這里要求他們重新交一份完整的報告,不單只是想要拿來作為和情報部報告相比較的副本,更是想藉此考察一下這些軍官對事情的分析和處理,以檢測他們的學識。

「下面我就說一下關于塘尾營的處置問題。」說完了這一句,鐘泱的語氣明顯的停頓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掃向了在做的其他人。見其他們都挺直腰板,有認真在听,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說了下去。

「塘尾營不會被撤編和拆分,而是會被擴充。按照原本的模式,抽調軍中骨干再組建三個新的營,合共四個營的建制,而塘尾營也會變成塘尾一營。其中王立文職位不變,李少杰、季效良、程文力等人升做營長。這就是主要的安排,我想听听你們的意見。」

雖然只有自己沒升職,但王立文卻沒有不感到不滿。反而在得知了不會撤編甚至還要擴編的消息後,即使是對此事早有所料,他的心中也是一陣難以抑制的歡喜。不過該問的還是必須要問︰「那新軍的組織架構是什麼?」他擔心的是軍隊的指揮體系問題,這是重中之重。

「基本架構是四個營之間互相獨立開來,直接接受參謀總部的指揮,我們對外的統一稱呼是民團,我已經從總統府那里拿到了任命文書。名義上我們歸屬于廣州政府的旗下,但是我們有獨立作戰的權力,這一點要謹記!」

對待這種事情,鐘泱不可能不慎重,他可不想自己出錢出力一手培植起來的軍隊,會被人一紙調令就拿去,那不是愛國,那是蛋疼。

等鐘泱一說完,周華似早有準備,神態淡然地拿出了幾份一樣的文件交到了王立文他們手上︰「這是八月十八日陳炯明由廣州總司令部發出的「巧電」,內容是請盧永祥召集各省區代表到上海制國憲。並且他之後又電潮橋運副鄧伯偉赴南寧面商,派鄧伯偉為代表赴浙江與盧永祥接洽,並攜帶廣東省議會正在審訂中的《黃毅省自治法草案》與王正廷商議,以資參考」

有過政治經驗的王立文似乎已經猜到了什麼,沒有一擰,嘴里卻沒說什麼。反倒是李少杰看不懂︰「這是省政府的事情啊,和我們有什麼關系?」

鐘泱只是面色冷冷地說了四個字「聯省自治!」

頓時全場鴉雀無聲,一片肅靜,在座的軍官都是到吸一口涼氣。常在廣州里呆著,他們那個不知道這里面的干系?孫系的「軍政府」要搞獨裁統治,陳系的「省政府」要搞聯省自治,這簡直就是水火不容。以前只不過是私下里說說,但現在都已經正式提出草案了,雙方不翻臉才有鬼!

「事態有多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王立文也不得不慎重,所以才迫切想要知道事情已經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步。

雖然文化的時候目光朝著鐘泱,但是回答問題的卻是周華︰「根據我們的收集回來的情報,巧電事件表露出孫逸仙一系此時早已腐朽,初次嘗試獨攬軍政大權的孫逸仙,身邊便聚集了一大批政客,與失勢的軍人。他們為了謀圖私利,迷戀權位,已把孫逸仙捧得像皇帝一樣。按照我們的分析,孫系實則已經成為一批無原則野心官僚的結合,他們終其一生,唯一的動機是企求增加個人的權勢及財富。故而,絕無可能贊成聯省自治,武力沖突已近在眼前。」

陳炯明在發出巧日通電時,王立文等人仍在廣西前線作戰,所以在廣州國會引起的這一場大騷動他們還並不知情。當時議長林森極為焦灼,恐鬧起巨大風波,故將孫系的質問書暫行擱置,一面請田桐等議員分頭疏通。結果這場風波,也就不了了之的平靜下去。

可問題不是說大家都不說就沒有了的,孫陳的矛盾早已勢同水火,豈是想掩蓋就能掩蓋得住的!

其實早在八月中旬,粵軍進駐南寧的時候,孫中山即先後遣派汪精衛、胡漢民、居正、鄒魯等前往南寧,目的在于迫使陳炯明率師北伐,老陳當然不可能答應這種蠢事。

10月15日,孫遂乘兵艦離廣州赴梧州,以許崇智所部為第一軍,集合于廣西的昭平;李烈鈞的黔滇軍為第二軍,集合于桂林;李福林所部為第三軍,集合于粵北的韶關。決計由桂林取道湖南,進兵北伐。出發前,所有廣州總統府中之眷屬,及一切財物行李,于十三日由輪船運去香港,並聲言此行若獲勝利,則會師武漢,將以南方統一北方;若果失敗,亦不復回粵。

這個消息鐘泱他們自然是知道的,可以大炮哥一貫的作風,這句話的保質期不會比一個屁更長久。

按照鐘泱所組建的參謀總部一眾人等的分析,以孫現在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北伐成果。按照他的一貫為人,事後肯定要把失敗賴在陳炯明身上。並且損失也會攤派在廣東的財政收入上面,到時候各大商業組織必然要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事是否可以通過陳澤告知陳炯明,讓他造作防範?」王立文不傻,陳炯明和孫逸仙誰更能治理好廣州,根本就不是一個選擇題!

「怎麼說?陳司令早就聲明了回粵之後立馬裁汰軍隊,比起我們這些外人,他更願意相信孫逸仙的承諾。」周華的話並非無的放矢。

早在10月25日,情報部就收集到了孫逸仙由梧州乘艦抵南寧與陳炯明會商的消息。兩日後他更是偕隨員胡漢民等離南寧。到了29日,才返抵梧州,趕赴桂林。會面結果也被古文會的情報人員獲悉,內容是關于炯明答應調遣黃大偉所部三千人隨孫北伐。

其中更是探听到了孫逸仙在南寧時,曾對陳說︰「吾北伐而勝,固勢不能回兩廣;北伐而敗,且尤無顏再回兩廣;兩廣請兄主持,但毋阻吾北伐,並請切實接濟餉械。」

其實,孫中山不但知道陳炯明不贊成北伐,而且也知道廣東省庫空缺,實無法對北伐能「切實接濟餉械」。援桂之役,粵庫已共支去八百余萬元。在援桂之前的三月里,香港華籍立法議員劉鑄伯訪問廣州後,向香港總督報告,說廣東每年稅收總共一千六百萬元;但每年支出需要三千二百萬元。所以財政赤字是百分之一百!

面對這種情況,某些人還要立意北伐,說窮兵黷武已經很不合適了,簡直是喪心病狂!就在九月十四日的時候,連身為外省人的李烈鈞都不願有昧良心,而是選擇了自桂林發出請孫中山暫緩北伐的去電,提及當日黔湘粵三省的經濟情況︰「若盱衡大局,鈞此次自鎮南征,沿途觀察黔湘旱災,實二十年來所僅見。斗米八金,無從采買。餓殍載途,顛連可憫。湘省久經兵燹,元氣已頹……料湘省之糧秣,且不克自敷給,焉能濟人?粵方多事之秋,庶無多力濟湘。」

李烈鈞,一個江西人尚且關心廣東的民生和經濟,勸孫逸仙不要罔顧民意。但是我們的「國父」,「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卻固執己見,因一己之私欲,而行恣意妄為之事。

對于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鐘泱並不知曉,在原本的歷史上,此事也鮮有提及。但是他原本就不是一個看不清局勢的人,況且古文會此時已經在廣州站穩了腳跟,能夠憑借著自己的手段獲得許多有用的信息。

作為情報部門的下線,周華扶植和控制了十幾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黑幫,讓他們負責打探消息。而且為了不與原有的勢力起沖突,這些受到情報部暗中扶植的黑幫也並沒有參與到黃賭毒等產業,而是以商會下屬的形式活動著。因為都受過短期的軍事訓練,並且手里也有槍,故而在廣州市里也還算混得不錯。

這些黑幫的骨干成員,全都是情報部門派出去的人員擔任的。當然,在一些有潛質的幫眾,也會被秘密吸收進情報部門。這是一個信息收集部門的雛形,不過目前看來效果還算不錯。至于來自「軍政府」高層的信息,基本就是靠劉進洋以及他收買的暗線了。作為孫系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還是很受孫逸仙和胡漢民等人的器重。

不過不管眾人的主觀意願如何,粵省的局勢卻是在平靜之中暗含著洶涌,亂勢將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