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七十八章 廣州變天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憑借著「廣東人不打廣東人」的口號,陳炯明很快就讓莫榮新自亂陣腳,疑竇橫生。www.niubb牛bb小說網www.niubb桂系中的粵籍士兵,紛紛遭到猜忌,人心浮動,軍心渙散。

此時的閩粵邊境,早已是事態緊張,收到了莫容新的命令在潮汕、大浦、饒平等地布防的劉志陸,他本是廣東梅縣人,他的部將有不少也是廣東人,擔任攔擊以「回粵驅桂」作標榜並號召「廣東人不打廣東人」的粵軍回粵,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但當黃岡吃緊時,劉曾從揭陽調三個營前往救援。但正當激戰時刻,統領張駐雲卻將他的副統領車渭英槍斃,車部兩個營無人統率,卒被粵軍殲滅,余眾全都投降。張為什麼在陣前殺車,連劉志陸也不明真象,立電莫榮新稱︰「張駐雲突殺車渭英于陣前,車犯何罪,未據張駐雲報告,事前事後亦未獲通知。」莫復電指車勾結敵人,經本督密令張就地槍決。

至此,劉為之愕然,劉粵人也,車也是廣東高州人,殺車影響極大,軍心動搖,陣腳全亂。就在此際,關澄芳、林良宜、蘇理中部下被粵籍軍官和士兵一部分激起了「粵人不打粵人」的共鳴,突向大埔、三河壩兩地桂人卓貴廷所率桂軍襲擊,卓內外受敵,倉惶潰退,大埔、三河壩卒為粵軍佔領。卓率殘部向梅縣、豐順、揭陽敗走。劉部的蘇、林、關所屬饒、陳、徐三個營長起初尚圖頑抗,但大勢已去,終于逃的逃,降的降,全線瓦解。至此,中路第一線遂告崩潰。

與此同時,據守蕉嶺一線(左翼)的鄧瑞征、何才杰、盧得祥、周輝甫、黃俊三等部,下級官兵也多為粵人,迎接許崇智的粵軍進攻,曾頑強抵抗,但中路和左翼均已潰敗,相持數天,死傷二千余人,卒不能支,敗退。

三路軍事,前後不滿15天,桂系第一線,從饒平、大埔、蕉嶺全部後撤,損失員兵約5000多人,佔總兵力的五分之一。損失步槍1800余桿,炮兩門。經此一敗,不特士氣消沉,官也失去作戰信心,桂、粵籍將領間的互相猜忌加深。劉志陸偕沈榮光、劉達慶等到澄海(劉的副官處長鐘一鳴兼任澄海縣縣長)停駐了十多天,又從澄海往揭陽、豐順、五華等處視察,企圖振奮軍心,準備再戰,終于兵敗如山倒,無法挽回頹勢,扭不轉徹底被擊潰的命運。

其時,桂軍中多暗托商人向香港購進港地出版的報紙,軍官爭先搶閱。港報刊粵桂兩軍的戰況及其他消息,比較廣州、汕頭兩地出版的只為桂軍偽報勝利的報紙,更有興趣。各人讀了陳炯明8月12日在漳州誓師的通電和全體粵軍將士通電,其中有「何以粵省之財,不容稍分余瀝,越迫越深,必欲置諸死地而後快」等句,雖嫌其「昧于大局,不夠大體」,但不少軍官因而被感動,以為動干戈而為桂系效命,殊屬不智。

潮梅汕揭之戰劉志陸防守之戰首先受挫,退守豐順、蕉嶺、梅縣、興寧、紫金、平遠等地,計收容和後備軍力加以調整後,有實力約六千人,分由卓貴廷、沈榮光(均桂籍)、劉達慶率領,在留隍、舊豐順、畬坑、石馬墟、大拓、白渡、松源等處布防,構成所謂第二防線。劉指示卓、沈和劉等必須堅守,劉志陸本人仍駐澄海調度指揮。粵軍乘勝向梅縣、平遠、豐順攻擊並佔領之,沈部僅剩二千人,劉、卓兩部合計剩二千五百人,退往惠來、普寧、揭陽、潮安等四縣,和河婆、黃坡墟、五華縣、岡背等處。

劉見勢急,親到普寧坐鎮,企圖壓住陣腳而以潮安、汕頭兩地相呼應。不久,受命死守五華之卓、沈兩部又被粵軍擊潰,退往歧嶺。莫榮新在廣州大為震驚,即調陸榮廷由廣西派來支援之桂軍馬曉軍部三個營,李子青部三個營又陸得標部兩個營,駐守西江之肇慶候命。原來,莫見潮梅地區之戰敗局已成,正計劃防守廣州外圍增城等處。這一部桂軍一直沒有投入戰斗,到莫被迫離粵時,分由羅定,泗綸竄回廣西之嶺溪、容縣。

莫榮新見劉部已敗不成軍,加調林虎、沈鴻英部前往惠州作劉的後援,劉則重新部署再戰,仍分任卓貴廷負責中路防守紫金、安流墟、河婆及普寧;沈榮光負責右翼,分防惠來、陸豐、海豐;劉達慶負責左翼,分防河源、龍川、和平等處。三線兵力約1萬人。莫這一部署,志在守惠州而固東江。

十月粵軍先後攻佔楊村、平潭、水口、橫瀝、馬鞍、柏塘、好義、平山、三多祝、淡水等處,桂軍劉、馬、江等部,且戰且退,粵軍直逼惠州城,使用大炮向惠城轟擊,時惠州守軍,尚有林虎、沈鴻英兩部及李根源的海疆軍等共約七八千人,但已全無斗志,惠城旋亦為粵軍攻佔。駐在博羅屬派尾及東莞屬石龍等處的桂軍申葆藩部及陳坤培部一個整師等的兵力共達萬人,本可一戰。但因惠城失守,各部只顧保存實力,均先後倉惶向廣州撤退,粵軍隨向增城廣州進兵。桂軍士氣盡失,官亦竄逃,莫榮新勢窮力竭,迫得通電離粵。

馬濟、林虎、沈鴻英等帶同殘兵逃回廣西,李根源部則從增城北上良口,經翁源、新豐、連平而至贛邊,申葆藩、劉志陸等的部隊有的為粵軍收編,有的退到廣西或贛境,李根源、楊永泰等人似已逃去香港,劉志陸則確已溜到港去,桂系踞粵的局面,至此告終。

整場戰役,在鐘泱看來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粵軍本身斗志高昂,軍心凝聚,再加上鐘泱所提供的精良武器,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莫榮新所部桂軍客居廣東數年之久,雖然也沒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但軍閥畢竟是軍閥,手底下的士兵總是缺乏管束的。這一來而去,自然也就激起了民怨,在有心人的唆使下,很快就沸騰起來。

前線遭遇失敗,而後方的根基也被動搖,無論是粵海商會還是劉進洋的興華商會,都和陳炯明暗通款曲。罷工、抗議、武裝驅逐,桂軍在粵可以說是月復背受敵,最終大勢難復,莫榮新所部不得不退回廣西。

11月2日,粵軍進入廣州,桂軍各部早已逃遁。廣州報紙報道說︰「迨陳總司令抵省後,信息傳來,市民歡躍,爭相燃放串炮。統觀種種情形,洵有萬眾臚歡之象。」

當日,廣州城內外皆是鮮花鋪道,萬民歡騰,城門入口處高掛陳炯明的畫像,裝飾著彩帶和錦旗,旌旗舞空,鑼鼓喧天,一副軍民和樂的景象。

整整打了兩個多月,陳炯明終于再次入主廣東,坐上了廣州城里的第一把交椅。和莫榮新不一樣,廣東的各大商團武裝可都是真心實意的支持陳炯明的,因為大家利益一致。別的軍閥來了都是要錢要人,在治理地方經濟方面可以說是一塌糊涂。經營青樓、賭坊和煙管,雖然可得厚利,但是在真正的大商人眼中,那些錢肯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廣州本就緊靠香港,和英法等歐美國家都有頻繁的貿易往來。黑色收入每月不過300萬銀元,還要這麼多人去爭去搶,根本沒有任何吸引力。就拿粵海商會和興華商會來說,前者現在走的是工商產業路線,光是每月的毛利就達到了1100萬銀元。雖然這些錢是整個商會里十數個商團的總收入,但是也絕對比經營那些黃賭毒產業要好得多,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陳炯明在經營地區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確是行家里手,無論是當年在廣東禁煙禁毒,還是在福建漳州取得的良好政績,這些都讓真正想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大商家們對他抱有相當的好感。陳炯明雖然也伸手要錢,可那些錢基本都用于地方的經濟建設,這種做法很受當地民族資本家的認可。

塘尾鎮的一棟辦公大樓里,鐘泱坐在會客室的沙發上,和古月軍愜意的聊著。廣州變天,對于他來說,是最為可喜的一件事了。塘尾村于今年7月底正是改村為鎮,因為經濟和人口都已經符合了這個要求。

望著悠閑而坐的鐘泱,古月軍倒是有些擔憂︰「今日陳炯明抵臨廣州,你不親自去見一見,合適嗎?」

「哈哈,讓陳澤和劉進洋去吧,這種小事我根本不必出面。」鐘泱不喜歡應酬,遇上這樣的事通常都讓陳澤或者劉進洋出面應付,而他自己則躲在幕後偷懶。

其實不單只鐘泱沒有親自出面迎接陳炯明這位廣州城的新主人,粵海商會的段亦天、杜經南,霍家的霍仁宣也沒有出面,而只是派了親信下屬前往恭賀。在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商人眼里,廣州城無論換多少個主人對他們都影響不大。買賣照做,正所謂手里有槍,心里不慌,憑借著各自的商團武裝和紳士身份,即使是軍閥也不敢對他們輕舉妄動。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各個商會組織的大佬們自然是心有傲氣。在廣州城里,真正的主人一直都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商團商會,即使是那些黑幫和社團,他們的主要經費來源也和這些大商人有關。即使是初來咋到的鐘泱,不也入鄉隨俗,出錢出武器支持了客家幫的發展。

鐘泱現在的打算是等陳炯明進入廣州,然後才大規模的開始廣州的改造計劃。只要到時候操作得當,完全可以讓人看不到自己,而是把目光全部投向陳炯明。很多事情,鐘泱都不想出面,還是暗中行事比較好。不然樹大招風,總是一個麻煩,公眾人物總是有著許多顧忌。而一個躲在暗地里的強勢人物,則可以絲毫不需要顧及名聲和聲望,百無禁忌。

鐘泱便是希望能成立一個財閥似的組織,潛移默化的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施加影響力。這種在黑暗中操縱一切的成就感,才最讓他陶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