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七十七章 靜觀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民國9年,也就是1920年的2月,駐粵滇軍因為李根源和李烈鈞兩人的的內斗而導致了全面的混亂,廣州軍政府隨之而瓦解,非常國會亦為之而分裂。反對桂系的軍政府首領和國會議員均紛紛離粵。

到了6月29日,孫中山派朱執信和廖仲愷到漳州,督促返粵驅逐桂系,許以經濟上至援助。粵軍將領許崇智和鄧鏗也向陳炯明陳說,陳炯明原本就無意回粵,但經不起內外要求,乃與福建督軍李厚基密約撤兵,由李厚基供給軍費餉糈,以交換粵軍撤出閩境,閩南粵軍駐地由閩軍接防。

陳炯明私心在保全實力,不願消耗實力,所以暗中派遣黃強、金章等向桂系及其附屬派系政客暗中勾結。古應芬和廖仲愷勸陳無效,朱執信認為陳炯明反復無常,一怒而折返上海。

因為原本就是親近陳炯明這一派,所以鐘泱也從對方那里得到了這些信息,不算是毫無準備。不單只如此,鐘泱也還從陳炯明那里听到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蔣中正!歷史正以它不而來的面目,滾滾向前,而鐘泱也並不打算去阻擋,反而在背後推波助瀾,打算分一杯羹。

面對陳炯明的扭捏,孫中山認為必須請蔣中正來閩,始能促成粵軍回粵重建革命基地。7月16日蔣自上海經鼓浪嶼抵漳州,第二天晤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暢談大局。這時粵軍在陳炯明陰謀下,積極擴充私人軍隊,增編至十余旅,其中葉舉、陳演雄、陳炯光、尹驥、翁式亮、鐘景業、楊坤如等皆跋扈自私,與主張革命的許崇智軍積不相容,蔣甚感憂慮,認為自己留在漳州無助于大局,因此折返上海,向孫中山報告一切。

「鐘泱,你打算怎麼做,陳炯明的請求要答應嗎?」說話的是古月軍,他現在是鐘泱的秘書長,同時也負責著地宮的諸多對外事務,深得鐘泱的信任。

「他要錢我們就給錢,要軍火就給軍火,但是無比督促他快點返粵。」其實鐘泱也知道,陳炯明現在的打算,無外乎是想籍著這一次返粵多為他的軍隊多張羅一些經費和軍火。而且對于在漳州投入了如此多的新學,陳炯明也不可能說離開就離開,他必須先要確定整個局勢朝著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他才會選擇回來。

說完了這一句,鐘泱又望向了坐在一旁的周華︰「胡漢民那里怎麼樣了?有什麼新消息嗎?」

周華現在是整個地宮的情報頭子,專司刺探消息,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鐘泱也總算是有了他自己的情報班底。周華原本也是個性情堅毅,處事冷靜,思維清晰的人,而且他的家世簡單。周華和古月軍在東莞的家人也都搬到了廣州,住進了鐘泱安排的地方,在忠誠上沒有問題。

周華道︰「胡漢民那里我已經加派人手盯著了,據說最近他和廖仲愷有過接觸,而且也听人說離開的時候匯走走了一大筆錢,應該是交給孫中山了。」

鐘泱道︰「哦,他還挺熱心革命的嘛。不理他,讓他們鬧吧,廣州城已經快要落入我們掌中了。只待陳炯明一到,就讓他去做我們的擋箭牌吧。」

通過周華匯報回來的消息,鐘泱驚訝的發現經常向劉進洋伸手拿錢的胡漢民居然不貪財,私生活也是無可挑剔。他把弄來的錢基本上都上交給孫中山,可以說是都用在革命黨的事業上去了。這也不得不改變了鐘泱對這些政治人物的看法,雖然他們所做的努力未必能夠改變中國現狀,但至少他們在盡自己的努力去做著這些事情。人總是有著兩面性,不單純能以好和壞去評價他們。

而對于孫中山,鐘泱雖然也一直不恥于他的私生活,但是也的確佩服孫中山為了他心中的革命事業所付出的努力。只不過他們始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鐘泱道︰「最近盡量保持低調,盡量什麼也不做,我們只要靜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就好。」

周華點了點頭,答道︰「我明白了,我會吩咐下去的。」

見周華已經面白,鐘泱也笑了笑,轉過頭去看向古月軍︰「月軍,古典文學社的經營怎樣了?」

古月軍道︰「前期準備已經全部到位,經費、場地、人員全部都已經到位,很快就可以聯系廣州城內的上層名流並且獲得他們的一起支持。」

鐘泱道︰「嗯,有了他們的支持畢竟還算好一點。盡量在這些古文化典籍的收集上多花費些心思,即使不是原本也無所謂,我們只需要里面的內容就好。這件事情對我很重要,就拜托你去辦理了。」

古月軍道︰「是的,我知道了。」

「好,既然如此,就讓我們耐心的等待,看看局勢的朝著怎樣的方向進展吧。」

現在的鐘泱,手里兵精糧足,又擁有了龐大的產業基礎和事業團隊,已經不是這些地方的小軍閥可以動搖的了。所以對于局勢的的變化,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擔心,憑借著手上數量接近兩百的陸戰士兵,和人數超過了七百以上的保安團隊,更不去說那些人數已經突破了兩千大關的村聯隊民兵,武力保障已然不弱。

正因為有了足夠的底氣,鐘泱才能如此的自信,再也不需要去擔心那些小角色的干擾。只不過還在顧及著列強的眼光,所以才不敢明目張膽的豎起旗號,而是偷偷模模地搞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發展。

另一方面,整個北中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7月5日段祺瑞以邊防督辦名義命令邊防軍緊急動員,邊防軍下級軍官聯名上書請求說明開拔地點和作戰任務。段向他們作了一次簡短訓話,鼓勵他們奮勇作戰,如果這一戰不能打勝,不但他個人失敗,邊防軍也一定不能存在,全體官兵的命運均將不堪設想。

同一天,西北軍五個旅長都有電報挽留徐樹錚仍供原職,久病不起的段系大將倪嗣

沖,也到了北京,可是他的病勢沉重,一抵京即赴北戴河養病去了。北京城頓成謠言城、恐懼城,達官貴人紛紛出京避難,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和外國飯店都告客滿,張作霖也搬到奉天會館來加強戒備。

而就在這時,段派積極備戰,直軍亦布置防線,不遺余力。7日深夜1時,張作霖並未與任何人作別,悄然乘車出京,在軍糧城下車,隨即宣言「局外中立」!

7月10日,曹錕致電北京公使團,請其注意日本暗中助段的事實。美、英、法三

國壓迫日本公使表示態度,14日日本公使被迫發表宣言,表示決不助段。至此,列強總算是露出了獠牙,各系軍閥其實都是各依其主,在局勢的判斷上,也多受列強的態度所左右。表面上看起來直皖之間的斗爭是因為他們之間為了內部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的紛爭,但其實是歐美列強和日本的在華利益沖突。

日本趁著一戰的空擋,在英、法等國無力東顧的時候,把爪牙伸向了直隸一帶,更是事實上佔據了山東。這些行為都已經觸動到了歐洲列強的心弦,比起還是一盤散沙的中國,列強們現在防範的主要對象依舊是日本和剛剛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蘇俄。

這也正是鐘泱崛起的好時機,趁著大家的目光都在直皖等軍閥身上的時刻,在廣州完成真正的工業化改革,積攢起步的實力。

不出鐘泱所料,7月14日晚,直皖雙方正式開火。直軍號稱討逆軍,分為兩路,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薊榆鎮守使兼第四混成旅旅長曹為東路總指揮;第一混成旅旅長王承斌駐鄭州為後路總指揮。西路是雙方主力軍的戰場,直軍在高碑店,皖軍在涿

州、固安和淶水。

15日皖軍第一軍以十五師為先鋒,向直軍第三師進攻,直軍退出了高碑店。同日,

東路皖軍由梁莊、北極廟一帶向楊村直軍進攻,直軍在鐵路橋邊架設大炮,雙方勝負未

決。

16日天津開到日軍護路隊,強迫直軍退出鐵路線二英里以外,因此直軍防線打開了

一道缺口,皖軍遂乘虛而入。直軍放棄楊村,退守北倉,京津鐵路因此不能通車。

從14日到16日,這三天戰爭中,一共打了兩仗,都是直軍敗北。直皖兩系從馮國璋入京接任總統後即開始冷戰,前後歷時三年,這也是北洋軍閥統治期間一個特色——冷戰期長,熱戰期短。直皖冷戰了三年,可是打仗不過三四天。尤其怪異的,是兩系的陣容並不鮮明,真正敵對的,在皖系方面是段祺瑞和徐樹錚可指揮的邊防軍,在直系方面則是曹錕和吳佩孚所統率的直軍。其他各省的兩系軍人都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相比于中國北方的局勢,鐘泱倒是不怎麼在意,他現在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廣州城內的局勢。7月中旬,北方直皖戰爭爆發,才五天,號稱無敵的段祺瑞邊防軍全部潰滅。南方的

桂系本與北方的直系暗中勾結,因此,擬借這機會打算混水模魚、計劃派兵入閩,這是一石二鳥的如意算盤,表面上是伐閩,出軍時就順道先滅粵軍,同時以福建地盤為鉺以誘海軍,于是海軍林葆懌徑電陳炯明,宣稱不管粵軍同不同意,海軍都要策應桂軍來攻福建。這一來,陳炯明才感到事態嚴重,認為自己的存在是與桂系勢不兩立。

不過因為軍事上的準備還未完成,面對著軍力強大的陸榮廷,陳炯明依舊還選擇了按兵不動。正因為這樣,不願意繼續等待下去的鐘泱,終于在天平上加上了最後一個強力的砝碼——他送去了一批重型火炮和足夠的彈藥。

桂系計劃攻閩,也迫使陳炯明決心回粵,同時和閩軍連結一氣,全力合作。而鐘泱送去的大批軍火,也終于打動了陳炯明,給予了對方足夠的信心。8月12日,陳炯明在漳州公園誓師,分左右中三路回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