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七十二章 軍工科技的研發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紛紛擾擾的1919年終于過去了,但中國大地也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南北兩大軍閥勢力,開始在中原一帶虎視眈眈,態勢嚴峻。.niubb牛bb小說網

現在已是1920年的2月份,幸好在遠離中原月復心的廣州城里,除了偶爾還出來鬧鬧事的的學生和工人,倒也還算平靜。而鐘泱也一門心思投入到了軍事科技的研發之中,在德國技術員和一些中國學生們的努力下,鐘泱現在軍事科技的已經到了接近這個時代的巔峰。除了海軍和空軍還缺乏足夠的發展之外,陸軍的武器裝備在鐘泱面前已經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甚至在某些關鍵性的技術上,地下基地的實驗室已經擁有了領先于這個時代的標準。

「這個是我們剛造好的零件,請鐘先生您驗收一下。」

說話的是一個帶著金絲邊眼楮的中年德國人,中等身材,可能由于長期用腦過度,頭上有些禿頂。他指著一堆還是零件狀態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部件,面色淡然的和鐘泱說著。

「好的,我看看。」

自從這些德國研究人員來到這里之後,鐘泱就把機械僕役們全都移走,搬到了另外一個地下基地去了。不過因為缺乏幫手,鐘泱也不得不從學校里找了一些可靠的年輕學生過來做學徒,不單只是打下手,還要盡量從這些德國人身上多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因為地下基地本就是一個秘密的實驗研究基地,所以鐘泱對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實行了嚴格的監控。

每一個來到這里的的中國學生,他們的家庭情況都會被調查清楚並且記入檔案,一旦出現異狀,就可以迅速控制事態。地宮現在的情報部門還很稚女敕,但是秉持了鐘泱小心翼翼的做事風格和認真學習的態度,卻也一直在不停的進步和提高,相信終有一日,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情報機構。

擺弄著那些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的零部件,鐘泱听不時的提出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其實鐘泱對水冷式重機槍的性能並不滿意,因為水冷式重機槍,射擊中的槍管是用水來冷卻的。在槍管外面包這一層金屬套筒,就是為了要達到用水對過熱的槍管進行冷卻的目的。但是問題也就來了,打仗的時候沒有水怎麼辦?

雖然在廣東水資源豐富,但是你也不能保證時時刻刻手里頭都有水吧,戰爭總是有許多意外和不確定性的,而鐘泱就是想要用盡量具有泛用性的武器功能去克服這些困難。所以水冷式重機槍不符合鐘泱的需求,當然用尿也是可以為槍管冷卻的,可問題是那樣的話槍管很容易就被腐蝕損壞掉了。

輕機槍自然也就進入了鐘泱和這些德用技術研究員的視線。輕機槍是由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重管自動步槍發展而來,主要是因為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于陣地戰和防御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輕機槍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發展而來。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路易斯機槍等原本被設計成中型機槍,經實踐成功可以陪同步兵突擊,而產生了小型化專用的機槍,使用彈鏈或大型彈鼓供彈,並可以安裝在三腳架上的另一種類型輕機槍。第一款成功的輕機槍設計是丹麥的麥德森機槍。丹麥炮兵上尉W.O.H.麥德森,在馬克沁發明重機槍後不久,即開始研制輕機槍。在18世紀90年代,麥德森設計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森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公斤。麥德林機槍性能十分可靠,口徑和結構多變可適應不同用戶要求,因此是當時軍火市場上的熱門貨。

雖說輕機槍有著各種各樣的優勢,甚至可以適應復雜的戰斗需要,但重機槍依舊是機槍家族中龍頭老大。因為輕機槍無論在具體威力上還是活力持續方面,都難以和重機槍相媲美。

1916年7月,德國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克沁MG08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就使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機槍的殺傷力和血腥氣在這一天達到了頂點。

就拿《凡爾賽合約》來說,協約國就曾因為水冷式的重機槍火力過于胸猛,而一致要求規定禁止德國生產水冷式重機槍。但是在輕機槍方面,則沒有進行限制。從這里就不難看出這個時期的輕重機槍之間的地位差距。

鐘泱知道,在這個時代,坦克都還只是一個「水櫃」,其技術並不比農用拖拉機高明多少,真正的陸戰之王還是機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機槍真正變成了戰場上的主流。法國平均每個步兵師裝備機槍684挺其中包括輕機槍576挺;英國400挺,其中包括輕機槍336挺;德國324挺,其中包括輕機槍216挺。這些情況都大大超過了戰爭爆發時每個師只有24挺機槍的數字。而機槍在戰爭的暴發戶美國發展最快,從戰前的每個師18挺發展到1000挺,其中包括輕機槍775挺。

望著眼前的這個德國機槍研究團隊的主要負責人,鐘泱用平和的語氣問道︰「本雅明,通用機槍的研究怎麼樣了?」

听到了鐘泱的問話,這個名叫本雅明的研究員便推了推眼楮,面無表情的回答道︰「采取氣冷式機槍的話,金屬加工工藝始終是一個大難題。因為金屬散熱能力差以及槍管使用壽命的問題,頻繁的更換槍管將很難保證持續的火力輸出。」

「合金配方研究和金屬加工工藝研發進行得怎麼樣了?有進展嗎?」

「在抗腐蝕性和韌性上進展不錯,但是氣冷式散熱效果始終不太好,在持續的高溫狀態下,槍管會發生軟化導致性能下降。」

「那就繼續研究合金配方的問題,通用機槍的研究必須要得到預期效果。」

「是的,我知道了。」

再怎麼說也是穿越者,鐘泱雖然在很多事情上一知半解,但是許多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他還是大概知道一些的。而且對于鐘泱執著于通用機槍的研究,以本雅明為首的德國研究人員也是很支持的。

鐘泱所想要制造的通用機槍,原本就是借鑒了原本時空里德國二戰時研發的MG-42通用機槍。所謂通用機槍,又可以稱之為輕重兩用機槍。按照鐘泱對它提出的要求,德國技師必須要設計出一種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連續射擊時間長的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優點的一種機槍,而這也必將成為機槍家族中的後起之秀。

對于德國人而言,這個技術無疑是很有意義的。德國在一戰中失敗,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戰敗的德國不可制造重機槍。而自從一戰之後,現在的德國國家實力正在迅速恢復。隨著國力的恢復,曾有著「歐洲最強陸軍」稱號的德軍自然不甘心受條約的限制,永遠成為一支只有10萬人,不能裝備先進武器的半保安性質部隊。其實幾乎從剛剛結束戰爭開始,德國的各項科研活動就轉入地下,研制的步伐雖然有時放緩卻始終沒有停頓。

鐘泱的提議,無疑是對德事技術開發小組成員的一種重要提示。德國始終是一戰的戰敗國,如果公然違背《凡爾賽條約》,必將立刻遭到西方盟國的嚴厲處罰。所以,這根紅線是不敢踫的,既要隱諱,又要發展,這好像就難了。但是鐘泱卻在這個時候為他們指明了一條可以前行的道路。鐘泱所設想的這一款通用機槍,以傳統的目光來看,完全不是重機槍,但是如果研究真的完成,那麼這款通用機槍也將擁有重機槍的威力。

除了在這些方面展開了合作之外,鐘泱還和德方在坦克和破甲彈等軍事技術上開展了研究合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