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七十一章 人才培養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面對即將到來的直皖大戰,鐘泱無力插手,他只能把這些無奈和憂愁埋藏在自己的心底。現在的國內情況不容樂觀,即使是兩廣地區的局勢也不太平靜,桂系陸榮廷和粵系陳炯明的矛盾由來已久。

作為一個穿越者,鐘泱當然是選擇有前途的隊伍進行投靠。但也不是毫無風險的,至少不能讓別人知道他自己已經選擇了陳炯明那一邊。如果現在就和桂系的莫榮新貿然鬧翻,那實在是很不劃算,至少要等到陳炯明兵臨城下才好站出來。

經過了幾個月的經營,相比于這個時代的許多人而言,鐘泱現在手頭上的實力已經不算弱了。四百五十三個手拿武器的合格士兵,不說有多強悍,但是面對這個時代國內大部分的隊伍在素質上都算得上是精銳。每天都大魚大肉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進行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教育,再加上優厚的福利待遇,村聯隊已經不是一支普通的民兵隊伍,而是朝著職業化的軍人邁進了。

因為是南方水鄉澤地,所以這里水流資源異常豐富。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工廠和各類基礎設施,鐘泱不得不出資建了一座小型的水電站,作為主要的能源供應。雖然智能工廠里本身就有把標準能量轉化成電能的技術,但是這種東西見不得人,鐘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拿出來用。因此,水電站的建設成了必須。

水電站的規模並不大,而且還能夠幫助農戶灌溉農田,故而選址處的當地村民都很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況且參與施工的話還可以獲得不錯的工資收入,所以整個水電站的建設正在順利進行之中。只要等到下一年的六月份,整個水電站就可以正是投入使用。

鐘泱現在已經以周華和伊忠明他們的名義開辦了三所正式的技術學校,一所基礎教育學院和一家孤兒院。技術學校優先招收有一定基礎的各手工業學徒,並承諾解決就業問題,在讀期間也可以參與一定量的有償工作。為了避免得罪那些有著手藝的家庭作坊和老工匠,鐘泱也接受了周華的建議,年齡大的技術工人也可以招收,並且直接安排合適的工作。

在廣州,依舊有著許多獨門獨戶的手工業勞動者,他們在那些大型工廠和企業之間接一些小活計混生活。而鐘泱他們開辦的大型工廠必定會對這些人造成強烈沖擊,引起一些人仇視。為了避免造成太大的惡劣影響,鐘泱也只能通過接納其中的一部分來緩和彼此間的關系,免得被某些地下黨派所利用,制造事端。

至于基礎教育學院,則是定位為高中一類的院校結構,伊忠明擔任校長,具體事務則是由新聘請來的教授王忠華負責。依靠著陳澤和劉進洋的名聲吸引了一大批周圍縣鄉的適齡青年前來就讀。主要針對的年齡階層是8歲到20歲,16歲一下可以由學校包吃住,這樣優厚的條件,對于許多困難的家庭而言都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條件。

尤其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相信多子多福,在生育上並不節制,所以家庭中一般都會有三個以上的小孩。但是因為經濟能力弱,很多時候都難以喂養這麼多的孩子,現在得知有書讀學校還包吃住,這些社會底層的民眾哪里還坐得住啊?紛紛把家里的孩子送到鐘泱他們所開辦的學校里去。

不過這麼多的學生一到來,倒是學校的師資問題成了比較讓人頭疼的困難。只會八股文的犬儒們被安排去教學生讀書認字,稍微有點學問的儒學大賢都不會是現在的鐘泱所能請得動的,只能請那些擺地攤代人寫書信的老學究。技術學校和基礎教育學院所需要的專業老師卻沒法馬上找到,幸好還有和設備一同運來的那一批德國技術人員,鐘泱請了幾個德文翻譯也可以先將就著用。

參照了原本時空的軍訓,鐘泱對16歲以上的學生做出了特殊的要求。他們必須參加由學校安排的準軍事化訓練,並且請來了民間的武術教習,讓這群半大的孩子能夠習武強身,鍛煉意志。鐘泱不單只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更需要一群體魄強健,血性勇武的中國人!

就這樣,忙碌的工作和經營之下,鐘泱他們一伙人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結構穩固的利益團體。所有的成員都必須依靠相互合作來獲取利益,一個由科技公司、商會組織、大型化工企業、農用機械加工廠、和在建中的小型煉鋼廠以及水電站的利益集團就這樣成立了。彼此間的利益纏繞在了一起,誰也離不開誰。

作為整個利益集團的核心,地宮組織的首腦,鐘泱憑借著手上的武裝力量,已經不懼怕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勢力了。雖然在明面上,他只有手上的453個村聯隊的武裝成員,但是實際上,鐘泱現在已經擁有了以72名泛用型陸戰士兵為主力的武裝部隊,可以面對絕大多數的突發狀況。

即使是陸榮廷全力來犯,鐘泱也足以自保,但是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是鐘泱所不願意承受的。正因為如此,現在雙方還能相安無事。在擁有了這樣強大的私人軍隊之後,鐘泱他們一伙人才總算是在這個時代擁有了絕對安全的自保能力。即使是列強,不出動大規模的陸軍和火炮轟炸,也休想撼動地宮的根本。

作為一個私人性質的地下武裝,地宮的首領就是鐘泱本人,但是成員的數量卻增加了。除了早期的陳澤、劉進洋和伊忠明之外,還多了古月軍、周華、徐永生等人。地宮的主要宗旨是以武力作為最後的屏障,保護所有組織內成員的絕對安全,屬于一個私人性質的武裝力量,並非是一個政治組織。

雖然鐘泱本身不願意參與政治,但是他也並沒有禁止組織內的其他人去走上政壇。劉進洋就是一個例子。在劉進洋的經營下,興華商會表面上是一個商業組織,但是其實已經打出了復興華夏的旗號,開始秘密發展一些成員,打算組織自己的黨派和政治力量。對于這件事,鐘泱並沒有干預,他既不表示贊成,也不表示反對,而僅僅是在一旁看著。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選擇道路的權力,鐘泱一直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對于劉進洋現在的選擇和做法,他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但其實鐘泱並不看好劉進洋這個做法的結果,廣東歷來是革命黨的大本營,而且地方排外特性比較強烈,劉進洋一個外地人想在這里打開局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劉進洋卻是對此事寄予了厚望,他甚至親自在自己有份出資開辦的那些學校中篩選出了一批青年骨干,搭起了他自己最初步的草台班子。

鐘泱站在一旁,看著劉進洋精心挑選出來的未來精英。見劉進洋有著想要從事著方面事業的強烈意願,鐘泱也給予了不少的支持,也給他出了不少的主意。畢竟劉進洋如果真的能打開局面,以商人的身份參政議政,對于地宮組織來說也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找來了一些沉默寡言而又成績優秀的孩子,鐘泱也開始打算培養一支屬于他自己的情報組織了。單純的依靠客家幫來提供消息,實在是很不牢靠的一件事,就像上次毫無準備的遭到了土匪的襲擊那樣,沒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看著挺胸收月復筆直的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二十八個孩子,鐘泱很滿意他們這段時間的表現。兩個多星期以來,來自德國的軍事教官已經對他們進行了初步的測試和訓練,並且把結果匯報到了鐘泱這里。對于德國教官的贊許,鐘泱自然是欣然領受,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還是有著熱血和骨氣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