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 第八十六章

作者 : 吴付标

战略参与不仅仅出现在ibm的全球网络,也出现在了中国的政治舞台。)2010年09月8日人民网

亨利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

菲利普科特勒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

冯仑“野蛮生长”

第三章战略漫谈

导读

一个人如果只埋头拉车,他是没有战略思维的;如果他抬头看路,并试图找出正确的方向,那么他就是在进行战略思维了。

战略思维就是对不确定的未来作出一些判断,以便根据判断作出决策。

一、战略思维:对未来作出一些判断

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试图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出一些确定的判断,并根据这些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恭喜你!至少你已经站到了战略思维的起点上。”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战略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进行市场洞察之后,战略是面对真实而发展的环境所进行的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在做决定之前把事情尽量想透,这是柳传志一贯主张的理念。柳传志一个月之内总会有那么两三天强迫自己安静下来,看看杂书,闭门静思,退出喧嚣想问题,既想当下,更想未来。把事情想透,柳传志就是在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思维。

如果把战略思维系统化,就是战略分析。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个经典的系统战略思维。诸葛亮看到了刘备胸怀大志、信义四海、求贤若渴,并且拥有关羽、张飞等大将的优势,占有三分天下的内部因素;看到了荆州益州的地理优势然其主皆不得其人,可取而代之,作为霸业基地;看到了曹操一代枭雄,拥有百万雄狮,是关键竞争对手;看到了江东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地理和人才优势,可以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他从而为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之险,联吴抗曹的战略。

战略水平可以有高低,但战略思维却不能没有。一个人如果只埋头拉车,他是没有战略思维的;如果他抬头看路,并试图找出正确的路向,那么他就是在进行战略思维了。安联保险公司前董事长亨宁舒尔特诺艾勒哀叹说:“我晚上总是在对自己说,读得太多,说的太多,但是思考得太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董事长李家祥将“国航”所取得的成功归结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思想正确打胜仗,思想错误打败仗,没有思想打烂仗。”

战略思维“七看”

著名战略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历程》一书中用“七看”来描述战略思维,我在此做个解读。

1.向前看:几乎每一个人都赞成战略是一种“向前看”,看业务发展目标、客户需求、技术演进、行业走向等。战略思维要有前瞻性,因为战略是关注长远的。**总理在2008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柳传志常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2.向远看:向远处看是在构建一种未来,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个未来世界就是愿景。每一个公司的战略中都有愿景元素,愿景驱动着上下同心,朝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素有“孙大炮”之称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治国方略”是一个典型的愿景驱动型战略思维,他为未来的中国勾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包括实业救国、南方大港等等诸多构想。

3.向后看:战略不能总是举棋不定,不能每一次作战略规划的时候都重起炉灶,前后要保持着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我们对未来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对过去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未来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从过去的积累中诞生。一位世界五百强的中国区总裁对我说,做战略的时候我们只有弄明白我们从哪里走来,才可以知道我们能走多远。

4.向下看:寻求变革的战略就好比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寻找钻石,战略管理者要看到全景,看清楚客户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等整个画面,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必须进行大量艰苦而复杂的挖掘工作,方能找到藏宝图。

5.向上看:战略是提炼,是升华,战略管理者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向上提升。如果一味注重脚下的路是否平稳,那么即便是长出了一双丰满的羽翼,也无法振翮云飞,无法去瞻望阔邃的美景。战略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只有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战略,才是有才华的、卓越的战略。

6.侧向看:墨守成规是阻碍通往成功之路的羁绊,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挑战传统,方能运筹帷帐,决胜千里。战略家喜欢从不同常人的视角来捕捉问题的本源,见他人之所未见,方能获取他人无法获得的价值增长。

7.把物体看穿: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还是没有达到战略思维的最高要求,关键的是我们要把物体看穿,看穿事物的本质。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最新章节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文阅读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