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 第八十二章

作者 : 吴付标

美国物理学教授肯尼斯里布雷希特通过多年野外拍摄雪花照片的经历得出了世间不会有两朵相同雪花的结论,同样,这个市场上也没有两个双胞胎式的营销战略。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设计符合特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企业愿景和业务目标的营销战略,是营销人的关键任务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独特的营销战略模型。战略贵在独特。

第二章战略新哲学从独裁到共塑

导读

曾经的中国首富、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以其“皮革换飞机”的项目挥写了中国商业历程上的经典之作。后来他功败垂成,在2000年因为信用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

冯仑对老牟的失败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的商业逻辑并不是都不成立,但是这个逻辑跟社会制度的变化节奏不够吻合,和体制变革的逻辑是冲突的。♀

一、中国首富牟其中的故事和启示

“作为校长(蒋介石)身边的人,要想大问题。不想大问题,你能和校长说上话吗?”这是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主人公、黄埔军校校务参谋杨立仁说的一句话。

首席市场官是首席执行官、业务总经理和首席技术官身边的人,也需要考虑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就是战略企业战略、业务战略、研发战略等。只有你想清楚了这个大问题,才能有机会和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和首席技术官说上话。在营销战略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明白这几个战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营销的手段来影响战略、参与战略的问题,这也是参与式营销的重大使命。

曾经的中国首富、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下称老牟)的成败轨迹,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传统战略制定的症结与弊端,并发现营销的着力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老牟一直都是走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最前端,堪称中国商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9年,老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用500车皮国内各省的滞销轻工业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t154客机以及相当于一架飞机价值的航材。这次“皮革换飞机”成为了牟其中的商业历程上的经典之作,一夜之间,老牟和他的南德集团名动天下。老牟曾经的手下、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说,老牟是第一代贸易类民营企业中做得最成功的,单笔金额几个亿,没人做得过他,倒飞机这件事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下私人资本创造的最了不起的商业奇迹。这是老牟的辉煌时刻,也只是他的传说的开始。

除此之外,老牟还创造了很多神话,但这些神话都以破灭而告终。这些神话包括:放俄罗斯卫星,制造10亿100亿之间的芯片,把满洲里造成北方香港,制造“牟氏火锅”,投资陕北50亿元等。他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我国西部地区。然而,诸多神话无一实现,老牟在2000年因为信用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所以要先将我打入深渊。”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老牟的豪言似乎成为了他人生的预言。

冯仑对老牟的失败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在《野蛮生长》一书中写道:“牟其中在商业上有过巨大的成功,但最终还是身陷牢狱,没能成功到底。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发现,他的商业逻辑(发卫星、运作航母、炸喜马拉雅山等)并不是都不成立,但是这个逻辑跟社会制度的变化节奏不够吻合,和体制变革的逻辑是冲突的。”

南德集团的法定诉讼代理人,也是老牟情人的夏宗伟在总结老牟的前半生时说道:“牟的商业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超前而又孤独,我们现在无意点评老牟每一次坐牢的孰是孰非,但他的每一次行为,总是走在当时的环境和制度的前面,这就是先行者的悲哀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老牟与环境的冲突源于他的主观。老牟是个很主观的人,喜欢肆意挥洒,不论开大会开小会,从来没人主持。讲台上放一张小方桌,他拿个大茶缸子坐下,讲完就散会。不听大家说什么,他讲过瘾了就行。老牟常说: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冯仑们(冯仑和老牟的其他几个手下)曾经想对老牟实行规范化改造,仔细研究了张学良,准备集体“兵谏”老牟,让老牟只做董事长,他们来管理公司事务,把南德做成中国最好的企业。可是,想到老牟五十多岁了在香山吃饭时还会为了一个凳子一拳把人家的嘴打得缝了五针,在街头看见别人打架他就兴奋地喊“打啊!打啊”,联想老牟流氓无产阶级的习气和土匪的劲头,他们认为“兵谏”只能更糟而最终放弃了。

综观老牟的失败原因,有这么三点:

忽视环境,冲撞环境;

很主观,自己瞎琢磨;

不让冯仑们参与,事情越搞越糟糕。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最新章节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文阅读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