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 第七十四章

作者 : 吴付标

结构化的信息

信息分类赋予了信息一个基本结构,我们把它叫做第一层结构。♀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不过,这种简单的结构还不能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当信息使用者需要对某一个领域或者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这一类信息之间复杂的关联性还没有被直接的体现出来。所以信息使用者又提出了一个相当高级别的要求,那就是对信息结构化的要求。

信息结构化是一个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串联,从而为其赋予一个特定结构的过程。这个结构可以将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潜在关系直观的体现出来。比如说,企业管理者想要结构化关于竞争对手a的所有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可能首先被分为商业模式、组织结构、产品信息、市场份额等几个方面。进而,针对产品信息,我们可以将其分布在时间轴上,以便观察a的产品发布趋势;针对市场份额,我们又可以将信息分布在地域坐标上,从而观察a在不同地区的业务发展情况。这个例子简单的描述了对同一类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过程。而事实上,不同类的信息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属于不同类别的信息也可以被组织在同一个更复杂、更全面的结构中去。例如,我们可以比较竞争对手a和竞争对手b的组织结构和营销战略,或者是观察竞争对手c和竞争对手d在某一地区的市场份额的不同分布,等等。♀

当我们把经过提炼和分类的信息再次汇总到一个个高级结构中去的时候,我们呈现给用户的已经不仅仅是大量信息的无序堆砌和罗列了,而是一组更全面、更直观、更有效的结构化信息全景图了。

信息整理进行到这一步,我们才算是满足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各种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结构化是一个高智能化的、难度相当大的环节,它需要营销人深刻的领会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结合自己专业的信息分析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较好的完成。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多次以不断优化信息结构。在优化的过程中,信息分析员一定要注意和信息使用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得到及时的反馈来指导信息结构化的进程。

也许大家觉得这些标准太严格了,甚至有点苛刻了。须知只有在这种严格的标准下得到的信息才能整理出与真实市场接近、真正有用的结果来。纵观整个信息流程,就好比一个漏斗,最开始的部分是最大的,后面的部分只会比前面的小,只有从最开始就严格控制质量,才能保证整个信息流程漏斗里流出来的是精华。

当我们按照这些标准将信息呈现出来的时候,有哪个首席执行官会拒绝呢?

现在,我们对信息的标准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会分别讲述信息流程的三个环节: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特指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将信息的标准落实到实际的信息处理流程中来。

导读

2009年,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的雇员胡士泰窃取商业情报,演出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罪与罚”。

然而,以合法的手段同样可以搜集到系统而又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

《大趋势》和《登徒子赋》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三、象《大趋势》作者那样采集信息

营销人要构建营销后台,首要任务是采集信息。采集信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信息搜集上来并进行适当的筛选。

谈到信息搜集,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情报”这个术语,“间谍”、“窃密”这样的场景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最近这几年的谍战剧非常红火,《潜伏》更是众所周知。在1949年以前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我们的地下党员为获得敌方信息不仅忍辱负重,而且往往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即使在今天,“商业情报”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词语。2009年,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的雇员胡士泰窃取商业情报,演出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罪与罚”。然而,事实上象胡士泰这样取之无道的信息搜集行为并不是普遍现象,以合法的手段同样可以搜集到系统而又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

(一)奈斯比特为创作《大趋势》搜集信息

约翰?奈斯比特不喜欢别人叫自己“未来学家”,宁可被看作一名咨询师。但自25年前《大趋势》在全球热销900万册之后,他已经无法推辞“世界最顶尖的未来学家之一”这顶头衔了。

1982年,他预言全球经济将走向一体化,互联网将极大提升人际沟通效率;1989年,他预言在新千年,自由市场经济将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则将走向私有化;1997年,他预言亚洲经济将举足轻重,日本经济将走向低迷,代之以中国的崛起。预测者奈斯比特似乎拥有一个可以洞悉未来的水晶球,这些已经一一成为现实。

有许多读者就问奈斯比特:“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是如何进行你的工作的呢?”那么,奈斯比特是怎么写出《大趋势》的呢?他是通过广泛阅览美国各地的报纸写出来的(详见约翰.奈斯比特《定见》一书的导言)。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民权法案、种族问题、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很不安定,企业界也茫然不知所措。国家的动荡促使奈斯比特想寻求一种可以监测国家转型的方法。但是,怎么样才可以看见美国的未来呢?

有一天,奈斯比特在芝加哥郊外的一个报刊亭买了一份西雅图时报。报纸上的大标题写的是当地的学校董事会已经投票通过了一系列新的改革计划。他接着阅读了一下这个报刊亭出售的全美各地的报纸上关于当地新闻的大标题。他突然意识到如果每天都能够阅读这些地方报纸,那么就可能发现国家的一些趋势,就能够了解美国现在的形势了。奈斯比特说:“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真是谢天谢地。”这个发现让奈斯比特离开了ibm公司一个令万人羡慕的职位ibm首席执行官汤姆.沃森的助理,开创了城市研究公司(urbanresearchcorporation)。

不久,越来越多的员工和奈斯比特一起开始对160种地方日报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把所发现的情况总结起来,作为周刊发行,周刊的名称叫做城市危机监测(urbancrisismonitor)。很快,许多公司开始订阅这本期刊,奈斯比特也开始了就对美国形势和趋势的理解四处演讲。在随后的几年中,奈斯比特和许多大公司合作,帮助这些公司了解这个社会,同时,他本人也目睹着一个新型社会的大体轮廓在慢慢形成,也对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一些看法。正是这一经历和这些思想促成了《大趋势》这本书的出版。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最新章节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文阅读 | 剥开营销的外衣-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