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二十六章

作者 : 珍妮

博山炉

模拟仙境博山而设计,在西汉至魏晋南北朝的七百年间一直广为流行。♀+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错金博山炉,河北满城汉墓出土。通高26cm,炉盖铸成山峦状,炉座

饰卷云纹,座把透雕三条欲腾出海面的蛟龙,龙头承托炉盘,炉盘上

是挺拔峻峭的山峦,象征道家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山间有神兽出没,

虎豹奔走,灵猴戏耍,还有猎人追逐逃窜的野猪,另有小树点缀山色。

熏球

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十分盛行。熏球由两个

半球形镂空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杯

形容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摇摆晃

动,香品也不会倾洒出来。

白瓷香炉

宋代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烧瓷技术高超,

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

黄铜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樑)的小熏炉,

用于薰香或取暖。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

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宣德铜炉

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

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

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

绝伦的铜制香炉,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其所具的

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现在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景泰蓝香炉

在明清期间的最为流行的高级香炉,铜胎景泰蓝手工

考究,炉身造型多姿多彩,既是香炉,又是有钱人家

的高级摆设。

卧炉

卧炉,用于横向点燃线香,也称横式香熏。

类似于香筒,但横竖方向不同。

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或棒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

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

于不同规格的线香。

香盘

香盘,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盘,多以木料或金属制成。

香盒

香盒用于放置香品,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

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方型,多以木、铜、铝等制成,

大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饰物。♀

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

多为刺绣丝袋,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材

质的镂空小盒。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造型多为长而

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

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

木或玉石,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香筒的图换成《故宫历代香具图录》p253香筒图

神兽香炉

清朝顺治年间的神兽香炉,炉盖上的神兽据说能避邪。

·《故宫历代香具图录》p226图

乾隆窑粉青描金镂空八卦瓶式香薰

香薰瓶可由月复部打开,分为上下两截,上半截为瓶盖,镂空和瓶口部可散发香雾,下半部状如圆碟,里面可放置用于点燃的香料。(此物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故宫历代香具图录》p228图

青白玉直纹炉瓶盒(套)

此乃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全套由青白玉精雕而成,炉、瓶、盒身均有直条纹装饰,炉配镂花玉盖,香雾可由镂空处徐徐散发,另配镀金铜香箸(用于夹取香品)、香铲(用于处置香灰)铲面为云蝠纹,象征富贵吉祥,炉底配精雕木座。玉瓶为插放香箸和香铲之用。玉盒用于放置香料(如香饼、香块、香粒等)

·《故宫历代香具图录》p267图

乾隆窑珐琅彩转心活环镂空云龙冠架

冠架上为圆球状,下为承座,球体为镂空可以转动的花薰,顶上有一个小圆盖可以打开,将各种香花如栀子、玉兰,或檀香粉等放入,即可让自然散发的香气薰香帽子、头冠、围巾等,宽大的底盘起稳定作用。(此物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香料与宗教

香,是来自天堂的气息。香,是人神沟通的导体。人类早期对香料的应用,在宗教祭祀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是一条探寻心灵之香的道路,也是一条通往人类幸福美好的天堂之路。

佛国香缘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薰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佛教的唐卡中,也用各种花朵来表现圣人的芳香。

(一)

古代的香,除理解为香气、香味之外,还有通常烧的“香”、佛门用的梵香。自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到唐玄奘印度取经“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人们处在多元性、扩散性、交融性以及宽宏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谐共济的社会中,俎豆馨香、道坛祭天,念经拜佛的精神寄托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信仰、教经等的信念逐步普遍化、平民化,祭祖的伦理思想、祭祀的社会功能、祭天的政治功能已扭合与维系在一起,教祀、山出多门香火极盛。返祖报本、慎终追远的思想越来越深化并促使上层社会的运作与平民社会的凝聚,人群交融、人与自然的相亲形成一种不可抗拒信念,正邪难分,香火见虔诚。因此当时的“香”及其相关制品名目繁多。虽这里不可能一一列出,但总的一句话“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因此不管精神抑或物质,“香”与香料是表达信念的必需品。

自古以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用香汤灌佛像自从唐以后十分盛行。香汤内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香、芎?、白檀、龙脑、鬰金香、沉香、麝香、丁香等多种妙香互掺而成。“密”教作坛时用五宝、五谷、五香埋于地下(五香指:沉香、白檀香、丁香、鬰金香、龙脑)另外洗袈裟亦用香汤,禅宗所用香汤系用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香药煎成,称为七香汤。用的“香”也相当考究,种类很多。法华经卷四载香、抹香……涂香、烧香等为十一种供奉中之数种。……涂香或烧香所用之香的种类,因修法之类别和供奉尊像的不同而有明确的区分,如:消灾、增益、降伏、敬爱的不同祈求分别焚沉水香、白檀香、安息香、苏合香。金刚部、羯磨部分别焚丁子香、熏陆香。此外还有多种和合制成的香,可随意取用供养诸尊,如用白檀香、沉水香、龙脑香、苏合香、熏陆香、安息香、香附子香、甘松香、柏木香、天木香、摩乐迦香、钵地夜香等17种香药(料)与砂糖混合而成。线香用料:沉香、桂皮、甘松香、安息香、白檀香、丁子香、龙脑、大茴香等等香药(料)和合而成。

佛以**、枫香为泽香,椒兰蕙芷为天木香,……天木香莫若牛头旃檀,天泽香莫若詹糖香、熏陆香,天华香莫若馨兰伊蒲……“佛兰香”“法华香”诸香五花八门。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