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二十七章

作者 : 珍妮

焚香所用之炉系用金属或陶制成,种类很多,其中以博山香炉最为著名,此系汉代大铜器,后世用作佛具,至六朝唐代也盛行一时,焚香霭馥馥,祛邪辟秽、清心悦神、畅怀舒心,远辟睡意。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

从上所述,单寺庙烟火应用之“香”的品种以及用料之讲究可见一斑,除此外还有用于身体之灌沐或散道场或洒诸物、洒净水(含有香气之净水)—“香水”。又据《本传》载:唐宣宗每得大臣章奏必盥手焚香然后读之。可见上至统治者,下至老百姓,梵香、清净、辟秽、烧香祭祀之风之盛可想而知。

佛教中对香的定义十分广泛,将鼻根所嗅的一切,都统称为香。佛教并将人类生活中这种美好的经验,重新诠释,使香超越了原始的意义,而用香来象征修行者持戒清净的戒德之香,乃至圣者具足解月兑、智慧的五分法身,可以说是解月兑者心灵的芬芳。由于香所象征的美好意含,在佛教中不但以香为重要的供养,甚至以香为说法譬喻、修持方法,让人依此而悟入圣道。

从流传下来经书中可以看到,佛家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等等;而且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书中都有记载。♀

由于香味与心灵的密切关联,古有以闻香而悟道者,最著名的就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月兑香、解月兑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居士家中,无论供品陈设繁简,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灯,如果供品的种类再增多,那么就会多使用几种香品;如果简化到一种,也会是香烟一炷敬佛。香不仅供在佛像前,还用于供奉经书。也常把香料掺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门窗,在重要的场所或庆典还常泼洒香水。事实上,很多香品本身就可入药,其挥发性的香味不但能净化空气,驱除邪秽,常与这些香品为伴,有利于防病保健、延缓衰老,再加上很多香品能使人心情愉悦,调整呼吸,因此佛家弟子长寿者多。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从现在科学的角度看,得到高僧多为长寿者,与终生以香为伴有很大的关系。

佛家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悦意”者才是好香。佛家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薰香,以营造好的修炼环境。而且对香的品类也精心选择,不仅使用上等的香料,甚至还要根据不同修炼法门的需要调制不同配方的香,许多修炼有成的法师同时也是调香高手。

由于香的尊贵、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传统、为诸佛乐道的神圣,今天的佛教几乎是无处不“香”。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包括南亚、南洋群岛、西亚、澳洲、中国等广大地区出产的多种香料。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等。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医理论颇为相似的佛医学对中医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佛医学关于香药的知识使中药材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增加了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苏合香等新药材,而且在《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中增加了“芳香开窍类”药材。如:佛教常用的沉香,《本草纲目》注:沉香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用酒煮服之,治心月复痛,霍乱中恶。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漆、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益气和神。

佛家香药的配方种类十分丰富,用途也极其广泛。不仅熏烧香药以除污去秽,预防瘟疫,还有专门的药方对治特殊的病症。使用香药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烧,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时用。如:熏烧用的“烧香”,涂敷在身上的“涂香”,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香料研磨成的香泥,还有片状、块状的香木和粉状的香末。

《大唐西域记》记载:“身涂诸香,所谓旃檀、郁金也。”印度气候湿热,易生体垢体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净身去味,又能消炎杀菌,防治皮肤病。

经书所记:“取药劫布罗(龙脑香)和拙具罗(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疗“蛊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疗“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以“昌蒲、牛黄、麝香、雄黄、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秽化浊,开窍通经。

佛教的[七香汤]:是指以植物香料制成的清净汤水,以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香药煎沸而成汤汁。中国民间很早就有在早晨饮七香汤的风俗,律宗称为“甘露汤”,禅宗也有此汤在佛诞日浴佛,煎七香汤给大众饮用。

佛经中记载的安息香

安息香是佛典中常提及的香料,梵名为guggula,音译为求求罗,又称为乾陀罗树香。因为当初是由安息国(历史上对伊朗地区的称谓)的商人传到中国,所以称为安息香。

安息香是香木的一种,树叶呈卵形而尖,夏季开花,花为赤色。此树除了做香料外,也可以入药,可以作为袪痰药用。《本草纲目》对此香有记载。《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以之为三十二香味之一。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