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六章

作者 : 珍妮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对香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鉴真和尚东渡,把佛教和香文化同时传到日本。平安时代后,香料开始月兑离宗教用于“美”的目的,贵族们学起“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薰香鉴赏会,这也是鉴真和尚带入日本又经“和风”熏陶形成的一种风习。后这种熏香逐渐演变成日本的“香道”。

日本香道文化起源大约于六世纪左右。最初“香”又名“晡烧香”,仅于寺院重要法会活动时,燃香供佛、清净坛场之用。后来“香”从佛坛走入王宫贵族,贵族们将香作为净化居家、头发及衣服薰香的用途,于是焚“香”的风气,逐渐广泛的传开来。室町东山文化时代,香道文化盛极一时,与当时的茶道、华道(花道)并列为最高雅的社交活动之一。

香道之中的香,主要分四种: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这就是古人常说“沉檀龙麝”,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这大概也是继承了中国唐代奢华的薰香作风。香道所用的香木也大多以沉香为主,而沉香的种类繁多,由于沉香木是在不同树种不同部位的沉香木上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结成的香块,因此不但品质不同,每块香木的香气都有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中点燃也有差异,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沉香木,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艺术和想象空间。♀

据说室町时代足利尊氏的亲信佐佐木道誉是香木大搜集家,他生前共搜集了一百七十八种名香。之后足利义政时期的文化界名人三条西实隆、志野宗信、村田珠光等人,将香木依其产地分类,名为伽罗(梵文黑香木之意)、罗国(暹罗)、真南蛮(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真那贺(马来半岛麻六甲海峡)、佐曾罗(印度)、寸门多罗(苏门答腊)等六类,又因其香中含有苦、甘、咸、酸、辛等五味,故有“六国五味”之称。

据说,众香中以“兰奢待”最为名贵,最有价值,是天下第一名香,其长一·五公尺,重十二公斤。“兰奢待”其实就是沉香木的一种,品级还达不到唐人追崇的沉水香。但这“兰奢待”非凡的价值,主要为曾经深受日本圣武帝的喜爱,日本光明皇后于天平胜宝八年(公元756年)圣武帝驾崩后,将其遗爱品送入东大寺的正仓院秘藏。直至足利义政、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及明治天皇慕其名,曾将其截成小段,焚香闻味,评赏一番。♀而香木上的缺口因留有这些权势人物所写的字笺,更成为最可贵的珍宝,目前“兰奢待”仍被妥善的安置正仓院中。

六世纪左右,“香”文化从寺院走入王宫贵族,乃至平安时期衍生出“薰物”(所谓薰物是混合各种香料而成),成为人人以闻香为乐的流行风尚,“香”文化于是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镰仓时代(1192~1333年)香木的自然香取代“薰物”,尤其将士们出征打仗前,皆以沉香作为定神的宝物,甚至将其薰入盔甲,帮助醒脑提神,有利于征战沙场,因此“香”也成为权势者的玩物。室町时代(1333~1467年),有许多权势者,爱香如命,为了搜集各式各样的名香,藉著权利之便,从中得到不少价值非凡的香。甚至于聚会时,彼此将搜集的名香,一一点燃,并互相评监香味的胜劣,这就是香道的雏型。及至东山文化时期,香道品监风气更盛,此时与茶道、华道并列为重要的社交活动文化。

及至江户时代(1625~1868年),人们流行结合数种香木,表现古典诗歌、故事、传说的文学性,及四季风景意境的“组香”,因此“香道具”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讲究,而此时的香道才算是进入完备期。

不过事实上,古人宴请宾客时,必须要插花、焚香、茶点三样具足,才算是合乎待客的礼节。现今,香道、茶道、华道虽然各自发展出一套细致高深的礼仪轨则,各有各的流派,但从其所表现出“沉”、“静”、“定”的品味看来,这三种传统文化的精神意境,受到佛教禅宗很大的影响。

“香”是一种嗅觉文化,它的深度及美学是一种超越国界、心灵共通的语言,也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理解的文化。正因为如此,它也是最能够得到人类的共鸣。所以当我们闻香时,透过纯净的香气,无形中可以净化心灵的杂质。

香道来自于天然,香道充满人情味,它告诉我们如何去享受和爱护自然的美,又启迪我们如何运用她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天然芳香花草茶、芳香食品、芳香天然洗涤剂、芳香贴花、用芳香植物制作的各种艺术品,都让人们在美的自由空间尽情享受,尽情发挥。

香道的“道”包含了道德、道路等含义,她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芳香的道路,健康我们的身体,美化我们的肌肤,明亮我们的心灵,高尚我们的情操。与人宽厚善良、创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理能力;给环境以呵护与培育,培养人与自然环境的感情,使人性得以提升。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正如同人们熟知的“茶道”的概念,“茶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喝茶和茶制品本身,而是通过茶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茶的文化。

(四)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国家与唐通使,至唐太宗李世民时设“关市”扬州、洪昌等地,都有商贾足迹,朝廷接朝贡也增加,公元647~762年间波斯遣来使就有28次之多,外来输入香药、有**、没药、沉香、木香、砂仁、诃黎勒、芦荟、琥珀、荜拨、苏合香、乌片(鸦片)、底野迦(含鸦片的膏丸)、牛黄、犀角、海狗肾等。此时胡芦巴也传人了中国(此外还有象牙)

南方的越南输入中原的有白老藤、庵摩勒、黎勒、丁香、詹糖香、诃黎勒、白茅香、榈木、白花、沉香、琥珀、真珠、槟榔、蛇胆甚至驯象,其中以苏方木输入量最大。

与印度往来也多起来,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接纳火珠、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随交往中将已传入中国的佛教经书等前后翻译有十一部,其中包括《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