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四章

作者 : 珍妮

《吐鲁番出土文物》载了“丝绸之路”中西交汇的代表之一的吐鲁番,买药人材料出处的香药中记录有**、安息香、龙涎香、冰片、苏合香、绛真香等,一次出售达2963斤,并由这里转向内地。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丝绸之路”开通后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甚密,不但输入大量香药(料),而且传播了有关的文化、香药(料)知识,输入的香药(料)与传统芳香植物揉合一起充实了在诸多疾病,焚烧熏燎美容。辟秽、美白肌肤、调味、加香、防腐灭菌以及作为“果子药”食用等等的用途。出现了《南海药谱》、《海药本草》。《海药本草》为李珣撰写,珣字德润,出生于四川梓洲(今四川治县),为波斯商贾李苏沙的后裔。珣也是香药商人,经验丰富,广收博采,稽其究竟,汇之审慎总结成书。本书共载有96种产于海外的香药(料)、标明产地。特别要提到的是载入的青木香,兜儿香、阿魏、荜拨、肉豆蔻、零陵香、缩砂、毕澄茄、红豆蔻、艾纳香、茅香、甘松、蜜香、迷迭香、丁香、等等50多种芳香药条目,明示为输入。填平补缺的品种很有价值,此书的问世对于中外香药(料)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中国本地的香料和其它土产的质量都非常优异,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来自异国他乡的奇香,尤其树脂和树脂胶——檀香、沉香、婆罗洲龙脑香和广藿香,安息香和苏合香,以及**与没药等等——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古代中国有些进口的香料与其说是被当作焚香和香脂使用,倒不如说是被当作药物来使用,例如**、没药就多是如此。

虽然传到唐朝的这些贵重的香料出产于世界各地,但是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海船通过南中国海运来的。例如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诃陵国派遣来贡献“异香”的大船就是取道南海到达长安的。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而扬州的香料贸易则仅次于广州。唐朝的贵族阶层在使用香料方面毫无节制,他们甚至将香料用于建筑物,根据这种情况推测,当时进口香料的数量一定是相当惊人的。除了中国的“乞儿香”以及含义模糊的“南海”(古时南海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福建部分地区、海南和南海诸岛、越南等地方)森林中的无穷无尽的香料和焚香资源——南海树林中繁茂的树木能够分泌出芳香的树胶和香脂——之外,世人公认的印度支那(泛指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香料资源优势,使人们想象出了一种能够同时生出许多主要香料的香树。这种树的根是檀香,节是沉香,花是鸡舌香(丁香),叶是藿香,胶是薰陆香(**)。另外一种传说认为,这种树生长在中亚古代的祁连山脉中,叫做“仙树”。尽管这些传说不可信,但是我们可以得知,人们对名贵香料的需求和向往,也可以推断,这些外来的香料是如此的名贵。

混合香料在古代近东和中世纪中国都十分很常见。而较为单一、纯正的香味,相对来说只是到了近代才受到人们的喜爱。东西方使用的混合香料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最常使用的配料的差异:在西方,混合香料的主要成分是**,配以没药、波斯树脂和甲香;而在东方,主要成分则是沉香,再配以**、檀香、丁香、麝香与甲香。一位现代的权威称,虽然唐朝官方药典中将沉香、**、丁香、藿香、榄香和胶皮糖香液作为配置香料的最基本的六种成分,但是,根据坐落在西安东北角的“化度寺”的寺院里流传下来的配方记载,混合香料的成分有: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半两,麝香半两,将各种配料“细挫捣为末,用马尾筛罗烁蜜溲和,得所用之”。这种混合香料在诗歌中通常称作“百和香”。“百和香”这个词在唐朝之前很久就已经出现了。杜甫有“花气混如百和香”的诗句。八世纪末九世纪初的诗人权德舆在诗中描写了一位闺房中的美女,他在诗中写道:“绿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和香。”

唐朝也进口大量的混合香料,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吐火罗派遣使者向唐朝进贡“乾陀婆罗(gandhaphala,一种外型为水果状的、混合的香药锭)等异药二百余品”。一旦这些气味芬芳的异物到达了唐朝的土地上,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能和占有者的需要,它们就会有不同的用途。唐朝奢靡之风盛行,木匠和家具匠往往直接使用木质香材营作各类器具。玄宗朝宰相杨国忠建造的“四香阁”,就是这种挥霍浪费的最有名的一个例证。史载“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筛土和泥为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事实上,只有豪门巨富才能如此挥霍香材。就一般情况而言,甚至是具有相当资产的缙绅之家,也是遵循习俗,将这些进口之物作为焚香和香脂使用。当然,当时稍微不太名贵的香木如黄檀、紫檀,青檀等,一般缙绅之家可以考虑用于制作家具、家饰用品等。

(二)

唐代人们利用本国土产的动物、植物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香料和焚香。例如肉桂、龙脑、胶皮糖香液(香冠,木槿)等等,都是从中国的木本植物中提炼出来的,从中国的草本植物中榨取出来的香料有紫花勒精(这就是著名的零凌香,是罗勒科目中一个特别芳香的品种)和香茅。紫花勒精的主要产地是现今湖南省的永州附近,香茅可以与桃花瓣一起制成香浴汤(虽然一般认为海外来的香茅质地更优良)。古代人们以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香料,多半来自于香猫,尤其是麝。“麝猫香”多用于医药,主要可以镇静精神,消除梦魇,在中国的北方和西方,都多有形体不大的麝猫。但即便是麝香的应用,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异国情调。

由于人们大量使用有香味的树胶、树脂以及合成香料,这使儒佛道崇拜的礼仪笼罩着更浓重的神圣气氛。儒家崇拜的中心是“皇帝”,道家崇拜的中心是“天”,而皇帝——更确切地说就是“天授之君”,联系着出自昊天的权力,担负着有关芸芸众生福祉的责任。

有这样一个例证:大历十年(公元755年),当某位原来是安禄山裨将的藩帅认识到,安禄山的对手李正己(当时唐朝政府所录用的一位高丽将军)称王已经在所不免,于是释放了被他囚禁的李正己的使节,并向这位将军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而且“又图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悦,遂按兵不动”。简而言之,这位藩帅的做法,就是将“天”的荣誉奉献给了那位高丽将军。焚香标志着君王秉受天谕,意味着贯穿天人之际的活生生的超自然的智慧。或者可以说,在皇帝承天命而理人事的过程中,焚香代表着纯粹的天意。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