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三章

作者 : 珍妮

(四)

东汉末年,曹操在取得政权之前,曾令“家内不得薰香”以示简朴,可知当时薰香是贵族阶层一种奢侈的生活形式。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而另一方面,曹操派人赠送诸葛亮“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鸡舌香,即丁香,当时是非常名贵的香料)

在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虽战乱不断,但道教佛教兴盛,玄学的兴起,道士、僧人、清谈家、竹林七贤都提倡用香,使香文化在文人雅士中获得了较大的空间,用香风气从王公贵族扩展到文人中间。在这一时期,薰香或香料的诗文也广为流传。

据载魏文帝曹丕从西域引种迷迭香并将其“佩之衣带”。曹丕曾邀王粲、曹植、陈琳、广玚等人饮酒并meiren一起作《迷迭香赋》。曹丕写道:

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香,馥有令芳,乃为之赋曰: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

重妙叶于纤枝兮,扬修干而结茎。

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

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

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曹植的诗作则微妙而生动地借籍迷迭香隐喻某些现状,是同题作品中的杰作: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之凝晖;

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

方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

信繁华之速逝兮,弗见凋于严霜;

既经时而收采兮,逐幽兰以增芳;

去枝叶而寺御兮,入销谷之雾裳;

关内侯王灿也作诗:

惟遐方之珍草兮,产昆仑之极幽.

受中和之正气兮,承阴阳之灵休.

揚丰馨於西裔兮,布和种于中州.

去原野之侧陋兮,植高宇之外庭.

布萋萋之茂叶兮,挺苒苒之柔茎.

色光润而采发兮,以孔翠之扬精.

尚书陈琳则写道:

立碧茎之婀娜,铺綵条之蜿蟺.

下扶疏以布濩,上绮错而交纷.

匪荀方之可乐,实來仪之丽闲.

动容饰而微发,穆斐斐以承顏.

魏晋南北朝时,“刘宋”宫廷贵族对薰香辟秽也颇为重视,香身保健可令面色悦泽,抗衰延年,润肌祛斑。“手脂”、“浴场”、“澡豆”等的“香方”、“杂香方”也出现。此时,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广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念,剂型的形式也颇为多样化,配方的种类丰富,并且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治病的药香。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后来所称的“合香”)是香品的一个重要发展,为以后隋唐时代香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唐代凝重奢华的芳香

唐朝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雾缭绕的环境之中,他们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中加了香料,而衣服上则挂了香囊。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里,芬香袭人。至于庙宇寺观,就更是香烟袅袅、香气弥漫的所在了……

(一)

中国盛唐时期,长安成了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人们的生活质量较高,衣食住行讲究享受,琴棋书画成为时尚,吃的文化、酒的文化、茶的文化、各种文化相继发展起来,熏香也成了一种艺术形式。香文化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它已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唐代的许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对香料十分钟爱,而且依仗国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级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朝历代帝王。皇帝经行之处,甚至以龙脑、郁金铺地。由于皇帝的喜爱,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

中世纪的远东,对于药品、食物、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换句话说,滋补身体之物与怡养精神之物之间,魅惑情人之物与祭祀神灵之物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区别。唐朝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雾缭绕的环境之中,他们身上散发着香味,浴缸中加了香料,而衣服上则挂了香囊。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里,芬香袭人。至于庙宇寺观,就更是香烟袅袅、香气弥漫的所在了。仙境、极乐世界以及民间传说和诗歌中,尤其是道教所极力灌输的天界奇景,当然佛教的传说也与香料不无关系。就正是这种高雅的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和想像化了的变形。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总是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蒙蒙香气,它被当作是精神的食粮,具有升华和净化的作用,从而赋予人生以超凡月兑俗的意义,使感官享受的美感得以扩展。

我们现代人都可以从历史小说、电视剧以及各种文化史料中,了解中国唐朝的繁荣昌盛。那是距今一千多年前那个李姓王朝统治的时代,唐朝在整个亚洲地区声名显赫,而在远东地区,唐朝的声威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唐朝历时三个世纪,公元七世纪是李渊父子征服及创业的世纪,八世纪是一个“天下无贵物”的富足安定、社会繁荣的时代。而到了九世纪,政局开始动荡,自然灾害、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使国家遭到了致命的伤害。在唐朝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中有些出于猎奇,有些心怀野心,有些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迫不得已,他们通常包括使臣、僧侣、商人、奴仆或奴隶。大量外国人的进入,带来的各国不同的文化和物品,当然也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外国使臣拜见国王,作为送给国王的礼物,或是皇帝对臣下的赏赐,香料占有很大的比例。

唐朝的盛世给各国商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北方的马、皮革制品、裘皮、兵器,南方的象牙、珍贵木材、药材和香料,西方的纺织品、宝石、工业用的矿石以及舞女等,这些都是唐朝人,特别是八世纪时的唐朝人非常渴望得到的物品。现在的广州是唐代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大唐和尚东征记》有这么一段描写:……城市面前的海湾里,停泊着许许多多外国的商船……有婆罗门、波斯、昆仑诸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哪些皮肤黝黑的外国人在广州出售他们带来的,气味芬芳的热带木材和几乎近于神奇的药材,求购大捆的丝绸、成箱的瓷器。而另外一个城市就是扬州,它的富庶与壮美,在唐代堪称中国的一颗明珠,这要归功于它所处长江与大运河结合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它是唐朝庞大的水路运输网的中心地带,而大运河则是将全世界的物产运到北方各大城市的一条主要枢纽。

唐代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空前繁荣。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月复地的丝绸之路运抵中国。尽管安史之乱后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大量的香料经广东、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七世纪到九世纪期间,印度洋是一个安全而丰饶的海洋,各国的船只都蜂拥而至,聚集在这里。这时的阿拉伯海得到了伊斯兰政权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东方贸易的繁荣。阿拉伯商人乘冬季季候风穿越印度洋,从锡兰购买红宝石,从南洋群岛购买椰子和香料,然后在夏季季候风的驱动下到达广州,用带来的宝石、香料、木材等物品,购买丝绸、茶叶、陶瓷和中国香料,再等到冬季季候风到来之前离开广州,乘风返回。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