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十二章

作者 : 珍妮

(二)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的墓葬,去世年间约公元前165年~前145年间,在这段时间正是汉朝太平盛世之时,辛追又为相室之妻,故出土文物较为丰富。♀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女尸手中握有香囊,内装香物,另外箱中也发现四个香囊、六个绢袋、一个绣花枕和两个薰炉。经鉴定装有如:辛夷、肉桂、花椒、茅香、佩兰、桂皮、姜、酸枣粒、高良姜、藁本等,此乃迄金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批古代芳香植物的标本。其中出土的芳香植物中,茅香、杜衡、竹叶椒、高良姜均为《神农本草经》中未曾记载。这些芳香植物及其制品,表明当时死者生前爱好熏香,以及佩戴香囊,以芳香植物避秽、驱邪、祛病、养心安神或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之用。

除此之外出土文物中还有《五十二个病方》、《杂疗方》、《却谷食气》、《养生方》、《遗策》等十一种帛书。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药方书。其中《五十二个病方》所记药物有248种,应用的各类植物中,芳香植物便占相当的比例。《养生方》中的补益方菌桂、细辛、青藁或草藁、秦椒等也都为芳香植物,辛温药中的干姜、桂、菌桂、细辛、藁本、白芷、秦椒、松脂、防风以至紫苑鸟喙等是帛书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品种,方剂中大部分为二味药以上组成的复方。出土鉴定的多种芳香植物与帛书记载中不乏防病治病、膳食养生、香体美容等方子。

《神农本草经》是汉代药学家根据神农氏流传下来的药草记载整理而成的,书中涵盖了大约300种植物的相关知识,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书。全书三卷(后世通行为四卷辑本),成书年代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这是前人零星药物知识的系统总结,书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载入的365种药物中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具有以草本为本的特点。♀当时所记述的一些香料植物的属性,直到今天基本上仍与我们所认识的相符。至1997年载入国家药典的有158种,影响深远。在二千多年来的发展演变过程中,252种植物药的某些品种部分作为药物-蔬菜-调料、蔬菜-香料-药物、药物-香料等,尽管人们在使用这些植物中各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下表是其中一些植物的名称(见表1-1)。

表1-1

品名

分类 动植物名称

君 上

120种 草 菖蒲、甘草、术、兔丝草、独活、木香、细辛、白蒿、卷柏、蘼芜、防风

香蒲、兰草、杜若、人参、鞠华(花)

木 杜桂、菌桂、松脂、枸杞、酸枣、辛夷、木兰、橘柚、蕤核

柏核、五加皮

兽 麝香

臣 中

120种 草 干姜、当归、芍药、白茝、紫草、藁木、白薇、泽兰、款冬花、牡丹

木 栀子、枳实、秦椒、龙眼、松萝、合欢、秦皮、芜荑

菜 蓼实、葱实、木苏、薤

使 下

125种 草 附子、鸢尾、桔梗、草稿、藜芦

木 蜀椒、柳华

果 核桃仁、杏桃仁

菜 水芹

从列举的一些内容可以看出,秦汉以前民间对芳香动植物的某些功能有所了解,并在医药应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关于令面色悦泽,抗衰延年,润肤、辟身臭嗅,疗面疮酒渣、乌发生发,长须生眉、令人肥健、坚固牙齿、洁牙生牙、去青黑痣、黑子息肉、疣赘等等的药物就有100多种,其中白芷、桃仁、女萎、兰草、白僵蚕等一直至今都是作为美容香身之药物,并在“面脂”、“浴汤”方面有其独特的美容剂型。

书中所载菌桂、薪雉功能,前者“主治百病,养神和颜,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后者即:“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

书中对于药物的加工、水煮酒渍、膏煮等等剂制为后来化学制药化学提取芳香物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采松脂法……以桑灰汁或酒煮软纳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除此外加工不含杂质的松香也有了记载。

《神农本草经》明喻是药物本草,实际上包含着至今为止的几十种天然香料和100多种的美容药物在内的著作。珍贵的麝香、名贵的鸢尾、苔青的松萝、药香的独活,椒辣、桂甜、甘草、仁香、花也美。香与味为《神农本草经》与香料等潜在的多种文化的融汇发展起了先河。

(三)

汉武帝执政继承景帝施政之纲,加强中央集权制,把冶铁、煮盐、铸铁、运输、贸易、统辖官营……北御匈奴南拓两广,多次通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的畅通。涉及施政有利于商贾和手工业流通和发展,有利于周边及诸蕃的经济文化之交流,活跃繁荣双方经济。也有利于建立与巩固和闪共处礼尚往来,因此直至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之间入贡不断,和睦相处。

由于注重发展冶铁,烹饪应用铁器逐渐过渡取代铜烹。外来香药(香料)的贸易输入,不但增加了医药的品种,而且扩大了它在烹饪中的应用,这段时间常用的植物性的香调料有姜、葱、葱头、蒜、蒜白、小蒜、苏荏、花椒、马芹、胡芹、胡荽、荜拨、木兰、芥、薤、茱萸、蓼、桂皮、芜荑,石榴汁、菹汁偶也用于调味。《齐民要术》中制五味腩时调料用豉盐、葱花、椒、姜、桔皮。制胡炮肉时香调料用荜拨、胡椒、花椒、姜、葱白、豉盐等,还有作鸭臛、鸭煎、鳢鱼汤时也用到别有特色的香调料;有趣的是桔皮拌之皆有。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中载“橙皮可为酱齑,”所以桔皮自此之后也作为一种香调料。醋在《齐民要术》中就收集了10多种制作方法。饮料酒有:桑落酒、粱米酒、粟米酒、黍米酒、胡椒酒、高粱酒、粟米炉酒……

据左思《蜀都赋》载“蜀地自古生产井盐、甘蔗、辛姜、菌桂、丹椒、茱萸、筠酱”,其他动物也相当丰富、所制作的菜肴特点以“麻辣”、“辛香”为特色。至魏晋南北朝以后香与味逐步南北中交汇酸、甘、咸、苦、辛五味之和,有紫蓝丹椒,杨梅秋橙、姜桂芍药、醯盐蜜饴等。香药(料)的交流输入使烹饪用香调料充实得多。“料”是基础,“火”是艺术,“料”、“火”组合烹饪创造出不同流派各据特点的烹饪文化。故“料”之充实,使味更美更香。

爱美之心人之秉性,美展示人之生肌与道德风貌。早期议政、芳日迎宾、祭祀怀祖、聚首相汇等的活动中注意礼尚仪表、香身(洁身)、防臭甚至随带香包,吊桂香囊作为避秽卫生之用,自古已有,是人们从生活中长期来形成的习俗之举。较为实在的是美容、食品。如《神农本草经》载的杏仁、桃仁、酸枣、葡萄、桔柚、大枣、龙眼、洋桃、海藻等,食膳美容,食之味美,效在其中,充饥饱月复,经济实惠。除此外还有粉黛美容、药物美容,后者属疗效性的美容。最典型代表作为葛洪撰《肘后备急方》和他利用芳香植物的白芷、藁本、木香、生姜、醋、辛夷、细辛、白附子、白芍……制成辟瘟病的粉身粉、合和手脂膏、荜豆香藻以及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治狐臭的药水。还有至今为止我国出现最早的“令人体香方”、“头不光泽、蜡泽饰发方”、“孙真人食忌生发方”、“炷烧熏香衣法”,“六味薰衣香法”以及“经验方善治狐臭法”等等,虽然距今已1800年,但其配方仍不失却其现实应用价值。梁刘峻撰《类苑》载齿髭歌“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锻,研敖将来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此方是最原始最早的粗陋牙粉,具有洁齿、杀菌、凉爽、芳香的功能。

西汉起观赏园艺逐渐兴起,人们已注意对环境的美化。杨雄撰《西蜀赋》中记载花木以至果树,私园开辟并将奇树、芳藤、名花、异草配植其间。晋代陶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百花复瓣“九华菊”这一品种的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载有黄蚁治柑桔害虫的方法,这是生物防治的世界最早记录。此时又有“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国植于南海,南方令其芳香竟植之”等的记载。

《三辅黄图》记述元鼎六年六年拓两广破南越时,汉武帝将蜜香(亦称沉香)引种到长安扶荔宫的经过。蜜香又称沉水香,既是著名熏香香料,又可作为药用,还是楼台亭阁家具的重要材料。

香药(料)珠宝的输入、辟秽卫生熏香的开拓与环境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美容香身,体香也受到重视且与环境香自然地缀合于一起,言香为人所爱,妆奁渐多,宫掖用香增多,佛藏诸香问世,凝合和香法,法和妙香法也融合发展起来,香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时代。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