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六十六章

作者 : 张振鹏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在与别人进行交换时,都会自己的标准,但这种标准却不是成人眼中的那种“等价”标准。♀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一位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用新买的文具盒换了一张手绘的贺卡时,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温和地问:“这张贺卡是不是那个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呀!”儿子自豪地说:“是,我也最喜欢我的文具盒。”可见,儿子之所以拿文具盒与小朋友交换,就是因为两件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是“等价”的。所以,孩子也会为这种交换感到自豪。所以,父母不要责备孩子,最好也不要干涉孩子的交换行为。

2.引导孩子学会交换后不后悔

有时候,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换了东西后会感到后悔,于是就想再要回来。就像故事2中的牛牛一样,他把交换来的东西弄丢了,就想把已经换出去的东西拿回来。所以,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交换后就不要再后悔。♀让孩子知道,已经交换出去的物品就属于人家了,以后再交换的时候要考虑好了,一旦交换了,就不要反悔。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通过交换,物品已经有了新的主人,他也就懂得了要遵守交换规则。

3.鼓励孩子的交换或赠送行为

交换是孩子人际关系敏感期的重要表现,孩子不会交换反而不正常。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交换行为。要知道,交换或赠送,也是孩子人际交往和得到物品的方法。所以,父母在平时要给孩子一些玩具或食品,从而让孩子拥有交换或赠送的条件。

一位妈妈看到4岁的儿子最近特别频繁地往幼儿园带零食,一天早上,妈妈看到儿子塞了半书包的零食,于是她就问儿子:“带这么零食能吃的完吗?”儿子神秘地说:“给别的小朋友吃!”这位妈妈明白,儿子已经进入了人际关系的敏感期,所以并没有阻止孩子,而且还经常给孩子买些零食。

虽然,孩子用零食“贿赂”的来的友谊不会太长久,但这毕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5.抢玩具:孩子只是喜欢,所以就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抢不过来可能就会打起来(3—4岁)

——孩子之间的事情,不由父母干涉,不要教唆孩子以牙还牙,要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内,会与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一起玩,但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去,或无意识地去抢别人的玩具,如果孩子抢不过到的话,可能就会打起来。其实,抢玩具也并不代表孩子霸道,只是他喜欢那个玩具而已。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幼儿园放学了,3岁半的儿子从园里闷闷不乐地走出来,在园门口等着接他的妈妈看到儿子有些不高兴,就问:“儿子,怎么了?”

儿子沮丧地说:“我的小汽车没了。”

妈妈赶紧问:“怎么回事?”

儿子说:“彬彬给抢去了!”

妈妈有点着急了:“抢去了?你怎么不抢回来?”

儿子无奈地说:“他打我!”

妈妈生气了:“打你?你不会打他呀?”

儿子呜呜地哭了……

故事2:

最近一段时间,小宇的玩具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抢去,他回到家就向妈妈诉苦。不过,妈妈并没有安慰他,反而批评他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不去抢别人的呀!”

后来,当别人再抢他的玩具时,他就会抓住不放,即使被别人抢去了,他也会想办法抢回来,而且还会把抢他玩具的那个孩子打哭。这还不算,他竟然学会去抢别人的玩具了,别人要是不给,他就用“武力”解决问题。

不过,让小宇的妈妈感到意外的是,小宇仍旧不高兴,因为幼儿园里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玩。

故事3:

路边,两个4岁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小火车,本来高高兴兴玩的两个小家伙,一转眼竟然打了起来,是为了谁先开那个小火车打起来的。

他们的妈妈就在旁边看着,她们赶紧把孩子拉开。不过,她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于是就争吵了起来,互不相让。

一位妈妈一回头,突然看到自己的儿子又开开心心地跟刚才那个孩子又在一起玩起了小火车,顿时就不再吵了。另外一位妈妈看到孩子们在一起玩的场景,也闭上了嘴巴。

敏感期分析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的孩子,难免会争抢玩具,甚至会因为争玩具而打起来,但这种争抢并没有太多主观上的恶意。但是今天,很多父母承受了很多压力,于是就在无意间把自己的竞争心态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把自己感受到的压力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人际交往特别敏感,总感觉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受欺负了,于是就像故事1和故事2一样,让孩子也去抢回来,教唆他以牙还牙。

作为父母,应该知道,争抢玩具甚至是因此而打架,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必然经历,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孩子之间的争抢,父母不应该干涉,否则就像故事3中那样,当两位妈妈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两个孩子又开开心心地在一起玩上了。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有智慧地引导孩子。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