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六十七章

作者 : 张振鹏

引导小妙招

1.不要批评和训斥孩子

当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去时,父母不要训斥孩子,因为这起不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只会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更加恐惧,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渺小,很懦弱。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批评或训斥孩子才能刺激孩子强大起来。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内心的自我形象不但不会强大,反而会因为父母的训斥变得更弱小,从而不再喜欢人际交往。也就是说,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会提前结束,那么,他的人际关系敏感期也就提前结束了。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不要教唆孩子以牙还牙

对于孩子玩具被抢的情形,有的父母则教唆孩子以牙还牙,就像故事2中的那位妈妈一样,让孩子也去抢别人的玩具。结果,确实孩子还是比较“能干”的,真的去这么做了。♀最后,孩子竟然成了“打遍全园无敌手”了。可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因为他没有朋友。实际上,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在人际关系敏感期没有朋友的话,那父母要希望他在将来的人际关系能顺顺利利恐怕也很难实现了。

3.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当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了,或者是他在幼儿园受欺负了,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在精神上的支持。因为开始的时候,孩子会不知所措,会感觉很害怕。那么,如果他能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他就会感觉自己很强大,就知道自己如何去应对这样的问题。

一天早上,一个4岁的男孩要去幼儿园,妈妈想把他的玩具装到书包里,可小男孩却说:“我想把它留在家里自己玩。”妈妈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但她还是很支持儿子的想法,并对他说:“这个玩具时你的,你自己决定吧!”突然,男孩问:“妈妈,我的东西我都能做主吗?”妈妈点点头表示同意。小男孩说:“我们班有个小朋友说:‘你不给我玩,我就打你!’所以,我不想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去了。”

妈妈知道,儿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了,他选择了逃避。于是,妈妈就用一种比较轻松的语气说:“你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打我,我就更不让你玩。’”看到儿子没什么反应,妈妈就继续说:“要不要让他玩,是你的权利,你做什么样的决定,妈妈都会支持你的!”

小男孩突然改变主意了,他说:“妈妈,我带玩具去幼儿园吧,那个小朋友如果不威胁我,我就让他玩;他威胁我,我就不让他玩。”

小男孩之所以改变了主意,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妈妈的精神支持,而且他懂得了,要不要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是他的权利。即使那个小朋友再威胁他,他也不害怕了,因为他找到维护自身权利的方法。可见,如果父母能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孩子的心灵就能变得强大。

4.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父母在平时教育孩子时,也应该注意让孩子明白一个规则:别人的东西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是不能拿的。这个规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也能

约束孩子不去拿、不去抢别人的东西。当孩子把这个规则内化成他心中的一种秩序时,这个规则就成了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进入少年期之后,这个内在的秩序就会上升为一种道德、一种自律精神。

6.安全感:孩子喜欢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不愿意独自去收银台付款(3—4岁)

——孩子需要安全感,是一种正常表现,父亲甚至应该表扬孩子,因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

三四岁的孩子经常会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不敢一个人到收银台去付款。其实,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正常表现。这并不是很多父母所认为的“孩子懦弱”、“胆小”等。相反,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强,父母反而应该多表扬孩子。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家三口晚上上到楼下的餐馆吃饭。吃完饭后,妈妈让4岁的女儿去收银台交款,算是锻炼一下女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可是,女儿并不愿意去,妈妈做了好几分钟的思想工作,女儿还是不愿去。

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后,最终还是爸爸去交了款。这件事让妈妈很伤心,因为她感觉自己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女儿“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

故事2:

只要一上街,3岁半的儿子一定会牵着妈妈的手,一刻也不会放下来。每当这时,妈妈就感觉“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而且也“不像个小男子汉”。

为了照顾好儿子,这位妈妈最近辞职了,想在家做全职妈妈,陪儿子成长一段时间。她这样说:“我平时对他非常细心地照顾,就担心他没有安全感。我有个朋友,对孩子也没有我这么有耐心,可人家的孩子竟然都满大街跑了,比我儿子还小8个月呢!”

这位妈妈很感叹:“我的儿子这么胆小,我该怎么办?”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