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六十五章

作者 : 张振鹏

4.交换、支配物品:孩子喜欢支配物品,喜欢交换,那些交换很可能是“不等价交换”(3—5岁)

——孩子正在拉开他人际关系的大幕,在孩子眼里,对物品的价值没有概念,所以,他也不知道是吃亏还是占便宜,父母顺其自然就好,不必以成人的眼光去干预孩子的行为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会逐渐明白自己的物品时不容别人侵犯的,而别人的物品也是不容侵犯的。♀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当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就会常常产生交换的想法或做法。在3—5岁的年龄,孩子很愿意去支配自己的物品,很愿意拿自己的物品同别的孩子交换。当然,这种交换很可能是“不等价交换”。对此,父母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傻”,净吃亏。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3岁半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贴纸,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贴纸,好漂亮的!”

妈妈问道:“哪来的?”

“换的!”儿子还是一脸的兴奋。♀

“换的?用什么换的?跟谁换的?”妈妈接着追问。

“用小汽车换的,跟我们班的小朋友换的。”儿子得意洋洋地说。

一听儿子这么说,妈妈才发现孩子的小汽车没有带回来,于是她就生气了:“你太傻了,那个小汽车多贵啊,还是刚买的。这几张破贴纸值几个钱?”

儿子一听,兴奋劲都没了,委屈地哭了起来……

故事2:

4岁的牛牛正在跟同班的小朋友民民抢一个玩具。老师看到了,就走过去问:“怎么了,牛牛?”牛牛说:“他拿我的机器猫,不还给我。♀”民民争辩说:“不是,是你跟我换的!”牛牛说:“可你的卡片丢了啊!”

老师让民民把事情说明白。民民说:“昨天我用5张卡片换了他的机器猫。”

牛牛很着急地说:“可你的卡片丢了,我要我的机器猫。”

老师问牛牛:“是谁把卡片弄丢的?”

牛牛说:“我弄丢的!”

于是,老师就对牛牛说:“你用机器猫已经和民民交换了,如果你想把机器猫要回来,就应该拿民民的5张卡片和他再交换。但是你的交换一定要征得民民的同意。”

牛牛低下头,不再争了,自己离开了……

故事3:

每天上幼儿园时,培培都要带好几个玩具。晚上回家时,妈妈就发现他的玩具有的已经“失踪”了,有的竟然变成了“新面孔”。妈妈知道,培培的玩具要么送人了,要么与别小朋友交换了。

一天早上,培培决定带爸爸刚给他买的那套变形金刚玩具上幼儿园。妈妈感觉,变形金刚晚上可能就回不来了。果然,培培用它换了一盒水彩笔,而且还乐呵呵地说:“妈妈,看,水彩笔,能画画的!”然后,他就用水彩笔认真地画了起来。

妈妈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还是有些担心,怕孩子在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敏感期分析

孩子乐于支配和交换物品,表明孩子正在拉开他人际关系的大幕。也就是说,孩子已经进入了人际关系敏感期。在最初的时候,孩子是通过给其他小朋友零食来换取人际关系的。但很快,他就会发现,当零食吃完后,刚刚换来的人际关系就消失了。于是,他进一步总结发现,玩具能够赢得更多小朋友的喜爱。于是,他就开始送给小朋友玩具或与小朋友交换玩具,以此来赢得友谊。

但是,孩子之间的物品交换却常常是“不等价”交换。比如,一个孩子用一颗巧克力豆换走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电子玩具车,一个孩子用一个螺丝钉换走了另一个孩子的金箍棒……在成人看来,这些东西的价钱相差很大,就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其实,成人有自己的得失标准,实际上孩子是各取所需,他们通过交换而获得的东西成人可能看不到。实际上,孩子获得的远比失去的多。所以,作为父母,要尽可能保护好孩子们之间的这种交换关系,直到他顺利度过敏感期。

另外,对孩子来说,他对物品的价值还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他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吃亏,什么是占便宜。一位妈妈知道儿子跟人家换了东西,而且是拿贵的换来一个便宜的,她就告诉她先生:“儿子会和小朋友交换东西了,是拿贵东西换便宜的啊!”她先生一点也没有觉得儿子吃亏,反而骄傲地说:“那说明我儿子长大了,懂得人际交往了。”如果父母都能像这位父亲一样,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有保障了。

引导小妙招

1.对孩子的行为不要责备

当父母发现孩子做的是“不等价交换”是,也不要责备孩子。如果父母因此而批评他,说他傻的话,就像故事1中的妈妈那样。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傻,很傻。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