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六十三章

作者 : 张振鹏

故事3:

两个3岁左右的孩子在小区里骑儿童车,他们的妈妈都跟在身后。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不一会儿,两位妈妈想让孩子把儿童车换过来骑。因为他们的车不一样,一个脚踏板在前轮上,另外一个车与成人自行车类似,只是后轮的两侧多了两个小轮子。

可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不愿意换着骑。开始的时候,妈妈是劝说他的,可小男孩根本就不听。妈妈感觉很没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过自私,不懂得分享。于是,她就强行抱起儿子,把他放到另外一辆儿童车上,这下,小男孩大哭起来。而另外一个小男孩则骑着这个小男孩的儿童车走了……

敏感期分析

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都会说:“这是我的!”其实,这是孩子的基本意识,如果没有这个一时,孩子也就没有安全感了。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会通过物质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如果是他人随意动了或用了“属于他”的东西,他就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当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他自我意识的发展。

与此同时,很多父母都会教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或与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小朋友吃,等等。但是,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时,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愿意去与别人分享他的东西。

这时,很多父母就难免产生“孩子是自私”的想法,就像故事2中那位主持人的总结一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的“自私”行为,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去应对孩子,切不可强迫孩子去“分享”。

引导小妙招

1.不要以成人的想法看孩子

父母想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的想法是好的,因为与人分享是一种美德。♀但是,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并不一样,而且是恰恰相反的。比如,成人习惯共享食物,孩子则不愿意;成人习惯分享玩具,而孩子则要看对象、看情绪。当然,这种情形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会有所改观。不过,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完全在用成人的想法看孩子,在以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孩子,还说孩子自私。更有甚至,有的父母会上纲上线,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分享”。就像故事3中的那位妈妈,他粗暴地让自己的儿子把自行车“分享”给另外一个男孩。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感觉这位妈妈很不错,不娇惯自己的孩子,很替别的孩子着想,即使自己的孩子哭闹不止在所不惜。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妥的,这是强迫孩子“分享”,干涉了孩子的自由。

父母强迫孩子去“分享”,也就是强制孩子把属于自己的物品分给别人,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这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健全的发展,还很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父母要知道,当一个人的正当权益常常受到他人侵犯时,他是很难让自己变强大的。所以,强迫孩子“分享”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另外,当孩子被强制“分享”时,他很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分给人人了,我也可以强行得到他人的东西。”于是,分享就成了交换,或是占有。所以,强迫孩子“分享”还是很不妥的。其实,孩子到5岁左右时,他自然会愿意与人分享,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因为他的心理在那个时候已经发展到另外一个层面。当孩子六七岁时,他就开始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分享就会变成一件乐事,就会成为孩子的良好品质。

可见,强迫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并不适用于5岁之前的孩子。

3.把分享的权利还给孩子

作为父母,不要苛求孩子,不要想着如何去纠正孩子,其实,孩子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孩子”,结果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不仅自己会失望、伤心,孩子也会惶恐不安、沮丧自卑。

有的父母还会有这样的考虑:孩子拒绝分享,自己没有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小气,给自己丢了脸;小男孩还为此事哭鼻子,简直是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真窝囊;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怎么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大方呢?……

其实,父母该做的就是把分享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在父母看来的不合适的表现,其实却是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符的正常行为,是其他孩子也普遍存在的,父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分享还是不分享,孩子的自我意识、性格以及人格才会得到健全发展,他的心灵才能强大起来。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