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八章

作者 : 张振鹏

7.口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发展(3—4岁)

——别着急,别批评,要和蔼地让孩子慢点说,耐心引导孩子表达

还是在孩子三四岁的年龄,很多父母就会发现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出“口吃”的行为,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有话说也不出来,越是着急就越说不出来。+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其实,孩子这种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口吃。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此并不了解,往往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孩子。结果,孩子的“口吃”现象就会越发严重,甚至最后真的成为口吃。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天中午,4岁的楠楠从楼下跑到自己家的房间,然后大声喊:“妈妈,妈妈——”

妈妈听到楠楠的声音,赶紧从厨房跑出来,问道:“楠楠,怎么了?”

楠楠非常看上去有点着急,又有点兴奋,她说:“我……我……告诉……你,一……一个……事……”

看到平时说话好好的楠楠一下“口吃”了,妈妈很是着急,于是大声说道:“别着急,别结巴,好好给我说话!”

楠楠没有意识到自己“口吃”,看到妈妈凶巴巴的样子,就更着急了,结果,她到嘴边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故事2:

星期六晚上,3岁半的雯雯一直很兴奋,都快22:00了,她还没有要睡觉的意思。于是,妈妈就哄雯雯,说:“雯雯,不早了,别闹了,赶紧上床睡觉吧!”

雯雯有点不情愿,但还是爬上了自己的小床。妈妈坐在雯雯身边,轻轻地拍打她入睡。突然,雯雯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一下变得很激动,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说:“妈妈,明……明天……”

妈妈知道,这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也就不着急,而且安慰雯雯说:“别着急,慢慢说!”可是,雯雯还“口吃”,想说的话就是表达不出来。♀

这时,妈妈突然想起了什么,她赶忙说:“雯雯,你是不是想说:‘明天你想让妈妈带你去动物园’呀?”听妈妈这么一说,雯雯也说出来了:“是,妈妈,去动物看大老虎!”

敏感期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左右时,只能说200来个词,但到3岁时,他的语言发展非常快,能讲的词汇猛增到900个,能够使用主语、动词、形容词等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了;到4岁时,就增加到了1600个左右,就能和他人比较随意地交谈,在语言质量方面也有较大提高。所以说,三四岁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尽管如此,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仍处在流畅表达的初期,想说的话有时候并不能很容易地完全表达出来,因为他并不能迅速选择与他想法相匹配的词汇。

另外,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逻辑思维能力,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他们希望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储备却往往还是跟不上他们思想的发展速度。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常常会月兑节,于是就会以“口吃”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如果孩子比较兴奋,又急于表达自己的时候,也会出现“口吃”的现象。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出现的“口吃”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口吃。随着他的成长,当他掌握的词汇量足以表达他的想法和思维时,“口吃”的现象就会消失。

引导小妙招

1.不要讥笑、斥责孩子

当父母面对孩子暂时的“口吃”现象时,千万不要讥笑、斥责孩子,更不能打骂或是惩罚孩子,就像故事1中的那位妈妈,凶巴巴的样子会把孩子吓坏,当然就更表达不出来了。即使是父母下意识地要求孩子“好好说,别结巴”也是不可取的,这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产生更强的紧张和胆怯情绪,从而加剧孩子的“口吃”程度。

2.有耐心,鼓励孩子慢慢说

当孩子“口吃”时,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话说得怎么样”上,而是鼓励孩子慢慢说,别着急。就像故事2中的那位妈妈一样,甚至可以帮孩子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以缓解孩子的表达压力。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完整的话表达出孩子的意思,也可以重复说这句话,一方面是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在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

3.放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在孩子有“口吃”现象发生的一段特殊时期内,父母应该注意放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比如,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朗诵童谣,教孩子一些健康向上的顺口溜等;孩子一时说不上来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安慰或是一个提醒,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敏感期。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