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 第五章

作者 : 张振鹏

5.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存在着一定误区。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全成长,会剥夺孩子探索自然、勇敢尝试的权利。有的父母一提到“安全”,就会与孩子的“人身安全”紧密相连,其实,孩子的精神安全也不容忽视。类似这样的误区,父母要有能力去识别。父母走出误区,孩子才能真正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地成长。

当今社会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频发,妈妈对小雨进行了严密的保护,生怕小雨遇到意外或危险。于是,除了小雨上学之外,妈妈从来不允许小雨单独外出。有时,小雨的伙伴叫小雨一起玩耍,妈妈要么当起了孩子们的监护人,要么就是让孩子们在自己家玩。如果遇到自己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们又不愿意在家玩的情况时,小雨就只能和妈妈呆在家里了。慢慢地,小伙伴们也渐渐远离了小雨。

不仅如此,妈妈从不会让小雨操作家用电器。小雨想尝试的时候,妈妈都会说:“危险,别动!”就这样,小雨从来就没有学会做家务,而且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孤僻。每天,在妈妈视线里的小雨总是一副闷闷不乐地样子。

小雨的妈妈认为,只要对孩子进行严密的保护,孩子出危险的可能就会大大减少。但是,孩子生活的安全性看似提高了,但是孩子应有的成长机会却减少了。当妈妈看到身体健康,但心灵不健康的小雨时,会不会感受到自己一开始就走入了安全教育的误区?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很容易走入“过”或“不及”的误区里。大部分父母一谈到孩子的安全,就会狭义地想到孩子的人身安全。这样,就很容易忽视孩子身心安全的完整性。而有的父母往往会用成年人的能力去衡量孩子的能力,以至于在给孩子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后,就误认为孩子可以把这些理论应用在危险时刻。而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视线中是最安全的,但是,根据2002年美国一家儿童安全咨询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6岁的孩子中,有将近50%的孩子是在父母面前出现意外伤害。

因此,父母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只有适度才会有最好的效果。父母既不能过于“放心”地让孩子去成长,也不能过于“紧张”地把孩子包裹起来。只有走出误区,孩子才会是真正安全的。

培养建议

建议一:不过度保护孩子

受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植物,虽然看起来完整鲜女敕,但根本禁不起风吹雨淋。

父母要明确,保护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健康成长,而“健康”和“安全”本身是为孩子今后接受社会的风吹雨打做准备。父母万万不可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剥夺了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权利。

其实,确保孩子的安全与让孩子去锻炼并不矛盾。如何完美地结合,就看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了。比如,如果父母怕孩子使用家用电器的时被电到,那就要告诉孩子正确用电的方法,最好给孩子演示一遍,而不是简单地告诫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因此,请父母不要让自己的过度保护,使孩子成为身体安全的“废物”。

建议二: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要探索的时候,都会关注一个重要的问题:安全。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想和小伙伴去小溪边玩耍的时候,父母的心理是不是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探索自然的奥秘,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会溺水或受伤。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其实,父母的选择应该是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去探索、去玩耍。当孩子尚且不会判断什么是相对安全的环境时,“陪伴孩子”就是父母最好的选择,当然,陪伴不是监视,而是陪着玩耍。这样,孩子出危险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父母要尽快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对环境的掌控能力。当父母通过实践确保孩子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时,就可以让孩子自由大胆尝试了。所以,父母要明确,也要孩子明白,鼓励他探索并不是鼓励他冒险,鼓励他勇敢,也不是鼓励他鲁莽、逞能。

当然,“相对安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要父母提起安全教育敏感度,并培养孩子判断能力、肢体平衡能力等各种能力,相信孩子会选择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自然。

建议三:重视孩子的精神安全

在安全教育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是:父母过度地重视孩子的身体安全,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灵安全。而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仅是要求人身的完好,更要求具备健康的精神。

在一个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最害怕事件”调查中,有41%的孩子选择了“害怕受到别人威胁”,36%的孩子把父母吵架列为最害怕的事件,还有9%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是最害怕的事情。

同时,婬秽、书刊、影视会最大程度上地侵袭孩子的精神。孩子一旦误入其中,看似完整的肢体,也会慢慢地变成一个没有健康灵魂的“躯壳”。

诸如此类的安全,父母一定要给与关注。家庭的和谐是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前提,孩子遇到受惊吓时,父母及时的疏导就是保护孩子的心灵。因此,请父母从孩子的身与心两个角度实施安全教育。

金玉良言

任何一个人都有遇到意外的可能,只是安全意识越强的孩子远离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如果父母常常走入安全教育的“误区”,孩子也会随之走进受安全教育的“盲区”。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全面地提起安全意识,父母一定要理智地实施安全教育。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集阅读